重讀華夏經典4:論語1

來源: 山猴王 2021-03-14 06:53: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359 bytes)
論語,孔子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語錄本,其間很多的子曰都是不知其語境的記載,很難從中探知孔子之言的真實含義。曆史上以及現在對論語做的習慣性解讀,基本都是割裂論語的整體精神而單獨對其中的語句做解讀,如此很難解通論語,更別說去把握孔子的整體思想。因此,習慣性的解讀大多是將論語看成日常的行為規範。宋程朱理學為抗佛而發掘中庸,實沒有看到中庸是對論語做的闡發,且還隻是做了部分的闡發,中庸沒能完整把握住孔子之論語精神。近代華夏被西方炮艦打開國門,西學東來後,有太多站不直之輩使用西哲去套路孔子之論語,更是將孔子之論語貶的一無是處。因為他們用西哲套路得出的結論是:論語裏麵哪裏有哲學素養嗎,一丁點都沒有。其安知易之與孔子之與論語!
近現代的研讀者,以及曆史上主流的習慣解讀,甚至上溯到孔子的嫡傳弟子,在很多方麵都沒做到對孔子之思想、精神的整體把握。對此,下麵摘錄論語中孔子與其弟子的問答,從中也能窺出個大概:孔子對其嫡傳弟子曾子和子貢說吾道一以貫之,而曾子隻是將孔子之道理解為忠恕之道,子貢更是隻認為孔子勤學多識。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孔子的嫡傳弟子為何不得孔子一以貫之之真傳?其一是當時的教育大環境,私學剛興起,從論語的對答中能看出孔子在教學中沒有統一的教學教義,而孔子主張學而行行而學,弟子多是從孔子之行中去參悟孔子之道。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弟子看不明白,那就對不起了,沒有第二次機會。其二是君子和而不同才能成孔子所謂的道,孔子言行合一,教了則隨弟子去解,言行合一的去實踐和而不同。當然這些應該都不是重點,對此本公眾號下章再去詳述緣由,
孔子後的2000多年中,肯定會有大學者能於易而通透論語而通透孔子,但他們可能出於尊師重道的原因,行而不作,導致論語之光輝被長期掩藏。下麵,本公眾號盡一家之言,力求從整體上去解論語,去解孔子一以貫之之道。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讀論語,能解開論語的首章首句,基本上整部論語就通了。在重讀華夏經典2中,本公眾號說過孔子之論語通於易,而大學中庸的作者都是孔子嫡傳的徒子徒孫,離孔子不遠,雖不得其一以貫之之要領,但對孔子強調的還是理解的不錯。本公眾號解讀的論語,要以大學、中庸、易經做對照以輔助對論語的解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裏的關鍵是對時、習和說如何去解。時,測量太陽運行之所得,在此跟天行健是相通的。學而時:學,要像太陽周而複始的東升西落一樣永不停歇。習之:行之,學要去實踐,學以致用。如何習之行之?以德行之,由此引出下句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說,易經兌卦之說。兌,說也。君子以天命人承而順天應人,明德而親民。這才是不亦說乎之說,說是對學而習之的進一步闡發。
兌:亨,利貞。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 
中庸的“天命之謂性”得之天命人承而順天應人,此為學也;大學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得之明德而親民,此為習也。將兩者合在一塊才是學而時習之之,所以本公眾號前麵說中庸隻是對論語做的部分闡發。
孔子深解易,深明易之生生不息之理。君子以學作為天命人承的途徑,此處的學當然不能是死的學,活的學應該是學而習之而又習而學之。學而習是繼承社會認知,習而學是更新社會認知。大學中對也有做專門的闡發: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學,是要時刻而的,活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已經有明顯的天命人承的思想。在此,學而習、習而學的螺旋式上升的學才是孔子所謂的學。
後續儒家的知先行後,行先知後,這裏都是將知和行當成死的而將知和行給分割開了,知也就成了死知。知行合一,也遠達不到孔子的學而時習之而成的學之生生不息的境界。這些都是沒能解通何為學而時習之才惹出的爭論,孔子早已給出了寶藏而後人卻不知道如何去開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本公眾號解為:學是君子承天命的途徑,習是君子承天命而行德之行,君子學以致習而又以習新學,學和習為學的一體兩麵而不可分割。學和習相互促進的螺旋上升過程要像太陽的東升西落一樣周而複始,能做到如此才是君子以天命人承而順天應人,明德而親民。到此,才能合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裏是由前麵的習之所引發,關鍵是要從易經的坤卦去解。何為朋?君子承天命而行德之行也。坤卦下麵為何說西南得朋而東北喪鵬?西南,坤卦所在的方位。東北,艮卦所在的方位。艮,止也。西南得朋,西南為坤卦方位所在也即德之所在,向西南而行意為向德而行,行德之行的君子向德而行而有朋,才有“乃與類行”。君子類行才能成天下大道,也即德不孤,必有鄰。東北喪朋,東北為艮卦的方位所在,艮止也,意為德之止德之不行,德之不行而沒有君子,而行德之行的君子對德之不行之地也不生向往,結局就是德之不行之地自然無朋。東北喪朋,意為德之不行而無朋。,讀做yue,禮樂之樂,在孔子那裏禮樂是不能分的。君子類行而成有道的社會氣象,形成以禮樂教化的社會環境。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有朋自遠方來,就是君子乃與類行,跟率性之謂道合在一塊去解能更加清晰明了。孔子之道不是虛無縹緲的老子之道,孔子之道是人能弘道,道不遠人的,其源自行德之行的君子類行而成的社會氣象即為道,所以在孔子那裏天下可以有道也可以無道。天下為小人所掌握而導致德之不行,就是無道。所以君子要學以承天命,習之而有朋自遠方來,行德之行的君子方以類行,力成有道的社會氣象,而以此有道之社會氣象,方能成行德之行的教化之環境,也即修道之謂教。而有道的社會氣象和行德之行的教化環境又會化育出更多的君子以行德之行,以此循環,方成盛世之相,如此才能算的上不亦樂乎。
孔子之道,是君子類行所成的社會氣象,是所有君子力行德之行的合力而營造出來的,因此每一個行德之行的君子都是道所成的一個分力,所以才能是也隻能是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行德之行,向道而行同時也在創造著和更新著道。道,不是虛無縹緲不著邊際,而是君子力行所能達的。到此,才能解通何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本公眾號解為:承天命的君子學以致行而行德之行,君子類行而成有道的社會氣象,以此社會氣象而成教化大眾的社會環境。君子類行以成有道的社會氣象和教化環境又會化育出更多的君子以行德之行,以此循環,方能成盛世之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習之所引出,可以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相互參照。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裏的關鍵是對慍如何去解。人不知,沒有智慧的普通人。不慍,應從中庸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來解,中,行於道中。有朋自遠方來而成的有道的社會氣象和教化環境,能將沒有智慧的普通人也教化為誠於道而行德之行的人,也即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普通大眾都能誠於道而行德之行,這樣的社會氣象才能稱之為大同的盛世之相。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本公眾號解為:行德之行的君子類行而成的有道的社會氣象和教化環境,以此將沒有智慧的普通大眾教化為能誠於道而行德之行的人,這些能誠於道而行德之行的普通大眾也都是君子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是君子承天命的途徑,習是君子承天命而行德之行,君子學以致習而又以習新學,學和習為學的一體兩麵而不可分割。學和習相互促進的螺旋上升過程要像太陽的東升西落一樣周而複始,能做到如此才是君子以天命人承而順天應人,明德而親民。承天命的君子學以致行而行德之行,君子類行而成有道的社會氣象,以此社會氣象而成教化大眾的社會環境。君子類行以成有道的社會氣象和教化環境又會化育出更多的君子以行德之行,以此循環,方能成盛世之相。推而廣之,有道的社會氣象和教化環境,能將沒有智慧的普通大眾教化為誠於道而行德之行的人,這些能誠於道而行德之行的普通大眾也都是君子啊。普通大眾都能誠於道而行德之行,這樣的社會氣象才能稱之為大同的盛世之相。  
論語開篇,孔子說出了君子應如何安身立命:人,立於天地間,頂天而承天命,立地以行德之行,力成有道之社會氣象,以此有道之社會氣象繼續推進而成世界之大同,如此方可與天地參。此即為君子之使命,也為君子之應為。

 

本文原創版權歸本博客和曆史數據記錄所有,歡迎轉載,嚴禁抄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