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125)

來源: 清衣江 2020-11-16 07:50: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95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清衣江 ] 在 2020-11-17 15:47: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125)

 

照片為西南師院校園及北碚城區的照片   攝影:清衣江

 

毗鄰我們‘開門辦學’的這所農村中學的這個小鎮的街上下了兩天雨,一放晴,大地都變了樣。綠樹青樹象剛被水洗過一樣,呈現出青翠欲滴的嬌嫩的新綠,藍天顯得高了,太陽更加燦爛,大地充滿蓬勃的生機。

 

住在小鎮附近農村的社員們經過這兩天的下雨,突然得到這麽兩天農閑休息時間,初晴之後的初冬時節,小鎮以它秀麗的風光迎接它附近農村的社員。

 

而今天可是一個少有的好天:天空藍湛湛的沒有一絲浮雲,初冬的太陽暖洋洋地照著。初冬的風挾著輕微的寒意,吹在臉上身上分外舒適。通往小鎮的馬路順著田野忽而左轉,忽而右轉,越過一道未結霜的潺潺小溪,又跨過一座架在小溪上的石橋。

 

點綴在田野上的野花綻放著,冬菊花盛開著,路邊,田邊,小河邊的野草都悄悄地發出嫩芽。

 

 

今天這堂新編教材觀摩課是戴老師向同學們講授英國現代校園文學的概要介紹的第二堂課了, 我不由得連想到英國校園小說家洛奇的校園三部曲的第一部曲《換位》小說來了。

 

書中有一段是他敘述一個名叫亨利·米勒(Henry Miller)作家到了巴黎。他在巴黎研究過法國文學史,近代批評文學,雨果的詩歌等。還嚐試過搞一些文學創作。

 

那時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經濟蕭條造成文學藝術發展的不景氣,很多大學,學術機關早關門,他身邊帶的錢不多,後來連經濟都變得拮據了,生活過得十分困難,為了在貧困中打發時間平時常去一些破爛肮髒的低級巴黎咖啡館,坐在不顯眼的角落裏喝著一杯啤酒,膝蓋上放著筆記本,手指上還帶著一股臭味,寫些短篇文章來換些錢為生。

 

為了度過生活難關,他找過同事,親戚,並四處發信求援。不幸都遭到他們拒絕,因為這時他們自己的經濟也不寬裕,手上的錢也不多,生活也難以為繼,甚至過得頗為糟糕,實在無力再救濟他。當他寫信來問他們能不能給他寄點錢去。他們自然婉拒了他的請求。

 

但親戚朋友都讚成他走,不要再呆在巴黎了。這時他感到自己與這些親朋好友及遠親之間的關係十分淺薄,平俗,不融洽,虛偽。甚至連自己最困難的時候也得不到這些親朋好友的一點資助。心裏對他們 的絕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喜歡將傳統小說的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分解開來仔細地研究,他把捕鯨普遍的比喻成為一種通感的修辭手法,然後再將它偷偷塞進一本針對世界上最大多數清教徒閱讀的書中的那一段早就廣為人知的有關介紹鯨魚外皮的一章節中,最終他還刪去了這一章。

 

與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將文章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分解開來研究不同,有的作家聲稱小說注意在描寫,他們感覺著它和繪畫的性質相近。

 

它的成分是敘述和對話。作家采用敘述文來作為自己的語言,應該盡量采用客觀的話來對話。每個作家寫作的語言依自己的氣質而不同,有的喜用詩的,有的喜用散文的。這兩者都不應過分。過分詩了,布局便不易展開,描寫也難於落實。過分的散文了,布局便流於散漫,描寫也不一定能夠扼要。

 

那天下午,亨利·米勒(Henry Miller)坐在凱布爾大道上的皮埃爾(Pierre)咖啡館裏,隨著普洛蒂努斯生命之河從他旁邊流淌過去,他生平第一次了解美國文學,了解了其放蕩不羈的文風,不拘形式的寫作方式,了解了沃爾特·惠特曼的詩歌裏的除了字典之外還從未見過將單詞從頭到尾相互排列在一起的這種情況,

 

美國的近代文學是資本主義的文學,是淵源於歐洲的,這是不用說的。人們來美國留學,不管是有無明白的意識,在事實上是在追求著歐式的資本主義文化。

最近數年來,美國文學的詩壇上有側重寫實主義傾向,產生了一批現實的寫實主義的詩人。應著這個傾向的革命,那就是文學的浪漫主義運動。在這一場運動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詩人。比如,今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詩人格麗克,馬克辛·切爾諾夫,羅伯特·科丁,阿曼特·勞特等詩人。

 

他們如果離開了現實生活,成為空洞的誇張---不從現實出發,則必然沒有多大的希望。讀者對他們的希望是,當代的詩人們應該抓住現實的題材,唯有透視過現實,為了鼓勵及頌揚我們時代的主旋律,我們的詩人和作家卻不妨有浪漫或誇大的表現也會得到讀者們認可的。

 

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的美國文學是現實的寫實主義的成功的文學,已可為我們文學發展的借鑒,今日美國的新浪漫主義文學是脫離不了現實,如果文章或詩歌隻成為空泛的文字的排列,沒有意義,再華麗堆砌又有何用。

 

 

馬克·吐溫的長篇小說湯姆·索耶曆險記》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出版以後,美國國內文壇更喧囂著要求馬克·吐溫寫這部長篇小說的續集的呼聲便日益高漲起來了。自然湯姆·索耶曆險記》是業已取得成功的小說,但,無疑,已經引起讀者的對於馬克·吐溫這部長篇小說的興味。

 

之後馬克·吐溫為了滿足廣大讀者要他寫長篇小說湯姆·索耶曆險記》續集的要求,他決定要為這部小說寫續集。沒過多久,馬克·吐溫寫出《湯姆·索耶曆險記》的續集《哈克貝利·費恩》(Huckleberry Finn)。接著他的《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已經脫稿,他的另一部小說《苦行記》也已經在作最後的整理。

 

這下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麽馬克·吐溫(Mark Twain)要再接著寫了一部哈克貝利·費恩(Huckleberry Finn)的續集的小說的原因了。唯有人認《湯姆·索耶曆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表於1876年。這部小說情節緊湊,嚴格的說,篇幅並不十分長;

 

小說中的主角自始至終都表現出活生生的人物特色。作者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湯姆·索亞曆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首美國“黃金時代”的田園牧歌。本書的姊妹篇是《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

 

湯姆·索(Tom Sawyer)在續集中將哈克賣為奴隸,為什麽斯蒂芬·克萊恩(Stephen Crane)先寫了一部偉大的戰爭小說,之後才經曆了這場戰爭,以及格特魯德·斯坦對當年她所說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給予了解釋:"一個人所記住的任何東西都是重複的,但作為一個人存在,傾聽和聽到的則從來都不是重複的";--。

 

我們的初三年級新編教材教學觀摩課活動是從上周一開始的,課程至今已快接近尾聲了,再接著上兩堂課,這為時一周的新編教材觀摩課就算結束了。

 

觀摩課的第一天戴老師主講的第一堂課是以毛主席的老三篇著作《紀念白求恩》作為教材的。這本新編教材所編寫的東西大多是以毛主席的著作,詩歌,英國作家洛奇的校園小說,美國近現代文學資料等來編輯的,

 

但是在之前我們未到這所農村中學搞開門辦學的時候,那時候因為這中學還未見有新教材的誕生,因之時不時有以臨時拚湊的教材來試作課本教學用的。那些臨時的試用教材大都是些不成熟的教材,油印公開發行自然是無從說起了,至於新編教材的原稿書也沒有一本遺留。現在僅不過在我記憶裏尚有二三十篇教材的樣子可以記得起。

 

如果現在由我來選擇若幹篇,特別是以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幾部小說為對象的幾篇教材可以把它們的大概意思講出來,而同時附以若幹的說明,這些還是可以辦得到的。盡管戴老師無法向學生解釋清楚今天這堂課講授英國校園小說家洛奇的校園三部曲的第一部曲《換位》小說中所涉及到若幹曆史人物如:亨利·米勒,赫爾曼·梅爾維爾,格特魯德·斯坦,馬克·吐溫等時,同學們對這一些曆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的來龍去脈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們還是理解了戴老師在課堂上向他們講授的有關的近現代的歐美文學知識和專業學術問題,

 

但對於舉辦正規的學術研討會而言,有些學術問題就常常會顯得太深奧了,並且最後同學們也明白了戴老師在臨下課時告訴他們馬克·吐溫寫小說《湯姆·索耶曆險記》續集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