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情的終結》(《The end of the affair》)賞析

來源: 北美原野 2020-11-15 13:51: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357 bytes)

經好友推薦,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和諾貝爾文學獎21次失之交臂的,號稱“無冕之王”的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半自傳體的長篇小說《戀情的終結》《The end of the affair》感慨良多。

這是一部描寫普通人婚外戀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二次大戰末期的英國。

小說的主人公作家莫裏斯在體驗政府官員亨利的日常生活時和其太太薩拉一見鍾情。兩個人你來我往,很快,薩拉就和莫裏斯劈腿並隔三差五地進行幽會。

恰逢二戰後期兵荒馬亂的年代,有一次,兩人在幽會時,莫裏斯所處的公寓樓被炸,他被壓在樓板下,血肉模糊。受宗教信仰內力的驅駛,薩拉對莫裏斯虔誠地禱告後忍痛割愛地離開了他。

薩拉的忽然不辭而別,使得莫裏斯有“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的失落感。他六神無主,一片惘然。他茶不思飯不想。他懷疑薩拉移情別戀了。

“他對這個女人的癡迷已到了如此地步,以至於夜裏隻要一醒過來,便會發現自己的頭腦馬上被她所占據,再也不想睡了。”

嫉妒隻和欲望並存。當他一次又一次回家去的時候,心裏總覺得自己肯定隻是許多男人當中的一個——隻是一個曾經受寵的情人而已。

莫裏斯覺得除了自己,根本沒有別人受到傷害。他無法釋懷心中的戀情,他對薩拉由愛生嫉妒,由嫉妒產生了莫名的恨。

為了發泄心中的恨,他把薩拉想得多麽不堪:她像濫情的“茶花女”和別的男人在一起偷情,她演的總是同一出戲:薩拉在做愛;薩拉同X在一起,做著與他們過去在一起時做過的同樣的事;薩拉以她特有的方式接吻,在性愛中弓起身子,發出疼痛似的叫喊;薩拉忘情的樣子... ...他把她能夠入睡都看成是對自己的額外冒犯,他想象薩拉在那些日子裏,她所經受的任何痛苦都可以減輕他的一份痛苦。

為了證實他的猜測,他居然雇了私人偵探對薩拉的行蹤進行了無微不至的密切跟蹤。

莫裏斯甚至也恨起了薩拉的老公。他用自己在偵探過程中猜測的結論來刺激和傷害薩拉的老公亨利,他對亨利說:“你用自己的無知來拉皮條。你從來也不學學怎麽跟她做愛,所以她隻好到別處去找,你就用這種方式來拉皮條。你用提供機會的方式來拉皮條……你通過愚蠢和讓人厭倦來拉皮條,所以現在就有一個不愚蠢也不讓人厭倦的人正在雪鬆路上同她廝混呢。”

恨並愛著。莫裏斯對薩拉時常想入非非:“突然間,我很想伸出手去摸摸她,摸摸她的頭發和她私處的毛發;我想要她躺在我身邊;我想能在枕頭上側過腦袋,對她說話;我想要聞到她肌膚上那幾乎聞不出來的氣味,嚐到它那幾乎嚐不出來的味道。而亨利卻在那兒,正帶著部門頭頭的自得和自信麵對著記者們的攝影機。”

事實上,離開莫裏斯的薩拉忍受著揮之不去的孤獨,時刻默默愛著他 ,她通過日記詳細記錄了離開莫裏斯後內心裏愛的掙紮的心路曆程。

當莫裏斯通過偵探得到薩拉的日記後才意外甚至驚奇地發現,原來薩拉對他的愛是那樣的專一。他奮不顧身地連夜再去幽會薩拉。

終於薩拉拖著病重的肢體,冒著被老公發現的風險,在一個寒冷的深夜赴約。八天後她放棄治療而撒寰人間,解脫了愛情對她的無情折磨。這段司空見慣的戀情就這樣無疾而終。

那麽,是什麽阻止了莫裏斯和薩拉走在一起的呢?
    
薩拉是一位天主教徒。天主教的宗教信仰像枷鎖一樣限製了愛情的自由度,和一個人結了婚就要一輩子相伴到老,不得分離,哪怕是曾經的愛灰飛煙滅,“兩個人並肩躺在床上,活像墳墓上的兩個幽靈”也不能越雷池半步而跨入另一段婚姻。遇見真心相愛的人也隻能像在沙漠中尋找同一眼泉水的人,相互看不見。

薩拉和亨利在婚姻裏的愛情已名存實亡。薩拉得不到丈夫的愛而紅杏出牆,和情人頻頻幽會 。而墜入愛河的男主莫裏斯卻絞盡腦汁地要和薩拉走進婚姻的殿堂,然而薩拉的信仰限製她的行動,她隻能選擇用偷情的方式來彌補婚姻生活裏的那份缺憾。她也想逃脫信仰的羈絆而離開亨利,甚至把行李都打包妥了,可是還是沒能那麽做。這種愛情的折磨不知是宗教的霸淩還是人性的宿命?

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終。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這段戀情終結了,莫裏斯和薩拉之間的愛卻變成了刹那間的永恒。

我由此而回想起了《霍亂時期的愛情》中五十三年的漫長等待;想到了《呼嘯山莊》中愛恨交加的殘酷報複;想到了《長日將盡》中忍氣吞聲的默默暗戀;想到了《孔雀東南飛》裏的棒打鴛鴦;想到了《紅樓夢》裏的黛玉葬花;想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裏的無奈化蝶... ... 這些在世界文學寶庫裏的經典之作無不不同程度地折射著千古愛情的酸甜苦辣,曲折起伏。

自從亞當夏娃偷吃了禁果,人類就背負了沉重的十字架。沒有愛就沒有人類,而甜蜜的愛情激蕩出來的幸福能否持續永恒並與現實的婚姻相得益彰,恐怕會有千差萬別的結論。

愛情就是愛情,是兩個人之間事。它沒有王者歸來的榮耀,隻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愛了就會一起睡。持久而熱烈的愛情固然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當愛情走到盡頭的時候,
它就會像薩拉和亨利的婚姻一樣,日子過得清湯淡水,鬱鬱寡歡。對於這樣的婚姻,有多少人去選擇遷就湊合?有多少人去選擇善始善終?又有多少人去選擇麻木不仁?有多少人去選擇善始善終?又有多少人去選擇情移別戀,紅杏出牆?

故事雖然讀完了,但故事背後的思考仍然餘音嫋嫋,令人深思。

不妨假設以下幾個問題,也許對人性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1)倘若薩拉沒有宗教信仰,和莫裏斯的戀情會是什麽結局?

2)倘若即便薩拉和莫裏斯牽手跨入婚姻,他們是否會一如既往地愛戀如初?

3)倘若莫裏斯也信奉了上帝,他是否可以從戀情的痛苦中真正解脫?他還會不會由愛生恨?

4)倘若莫裏斯和薩拉的這段戀情發生在同期的中國社會是怎樣的結局?

法國作家萊昂·布洛伊(1846-1917年)曾說:

人的心裏有著尚不存在的地方,痛苦會進入這些地方,以使它們能夠存在。
        ——萊昂·布洛伊
 (Man has places in his heart which do not yet exist, and into them enters suffering in order that they may have existence.
        ——Léon Bloy)


(2020/11/15 Oakvil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