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121)

來源: 清衣江 2020-09-06 22:06: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0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清衣江 ] 在 2020-09-07 09:22: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121)
照片為西南師院校園及北碚城區的照片   攝影:清衣江

毗鄰我們‘開門辦學’的那所農村中學的那座小鎮和梁平縣的其他小鎮不一樣,它是一條直街。街道兩邊的人家有很高而闊的街簷,中間挾著一條明亮和泄水用的寬寬的街心。
每逢二,四,七,十的趕場期,鄉下的農民挑擔著自己的貨物到街上來販賣。平常是異常清淨的街麵,到這時兩邊的街簷便成為肩摩踵接的市場了。
校園小說正演變成英美文學的一種主要青春愛情學院派的小說了。

《>p>英國當代著名作家戴維·洛奇(David Lodge,1935- ),同時還是一名文學評論家、大學教授,校園小說是洛奇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校園三部曲”,也就是《換位》(Changing the Places,1975)、《小世界》(The Small World,1984)和《美好的工作》(Nice Work,1988)三部小說被視作校園小說中的經典之作

校園小說是英美文學的一種主要的文學種類。校園小說是以校園為題材的小說。英國著名作家洛奇寫作的《校園三部曲》(換位)(小世界)(美好的工作)是一部優秀的校園小說,

其描寫的規模之宏大已經相當地驚人,而英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教育界掀起學習和研究的校園文學的熱潮,大學校園內的風土人情,各個階層的教師人物之生活樣式,心理狀態,言語口吻,校園內的無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物性格,都虧他研究得那樣透徹,描寫得那樣自然。

這位英國校園小說作家仔細觀察校園生活,以正確的事實為依據,憑籍著各種各樣的典型人物,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英國大學校園內各種各樣人物的性格,活鮮鮮地形象化了出來。

真真是可以令人羨慕的一支寫作的靈巧的筆!洛奇筆下有的教師世事練達而野心勃勃,貪圖肉欲的享樂,特殊的社會土壤滋養了他們,使他們成為了一個學術界的伏脫冷似的既得利益者形的人物,從而建立起他對人物性格的敏銳洞察力。

我於二0一五年十二月開始動筆寫我的自傳體式的校園小說《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至今算上去,已有五年了。

一九七三年,我尚是一名在成昆線上行駛的由成都火車站出發開往渡口格裏坪火車站的一列普通客運列車的列車員,正是在那年農曆新年過完之後不久,從成鐵局機關傳來消息稱:自文革開始以來停止招生的高校這一年將在成鐵局中開始恢複招生,招考的時期好像是那年七月罷。

招考剛開始,一切都還依著舊時的習慣,我們單位就有十幾個人去報考,差不多各人的父母親都在施展著自己的社交本領拚盡全力將自己的子女送入大學,這就像遇著一件很重要的大事需要辦理一樣。

我當時也是報考者的一個,考場是設在市中心騾馬寺附近的青龍街的成都十三中學校園裏的,考試的時間是七月中旬。差不多有一兩千學生擁擠在教學大樓裏應考。

考試的科目有語文,數學,政治和英語,我不早也不晚才把試卷繳了。考試分數直到我進入西師外語係就讀很久了還是沒有得到揭曉。

我直到二00七年六月,才開始學會上網,一邊瀏覽網上登載的新聞,小說,一邊仍舊寫一些短小的文章發表在網上,那時就有了一個想法,打算把文革十年以來所生活過的,所切身感受過的,所體驗過的,令人感概而難忘的經曆,在曆史上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記的這一段不平凡的歲月,用幾部有連續性的長篇回憶錄,一段落一段落地反映出來。

我當時打算最先寫文革初期一九六六年八月至十二月我卷入全國紅衛兵大串聯的經曆。是以一九六六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兩位同班同學一道在成都火車北站擠上了一列北上的客運列車串聯去北京參加毛主席的接見紅衛兵為起點,此後,再寫大串聯途中經過的每一個城市的見聞為一小節。

按預先布局寫作的,共計寫了十一小節,同時把名字也擬定了,即《文革歲月---大串聯紀行》。第二部回憶錄《歲月如歌---廣漢知青生活回憶》的時代背景為一九六八年底到一九七一年初,記敘了我在農村勞動兩年後,招工調回成鐵局客運段當列車員的事情。

這部長篇回憶錄所要敘述的主題是一九六八年底為了遵循毛主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我校1968年的三屆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後稱為老三屆)幾乎全部安排前往農村插隊落戶的事情。

這兒要從那年的十二月底離開成都的學校乘上部隊派來的軍用卡車,載我們去青神縣山區的瑞豐公社下鄉插隊落戶時寫起。要從這兒寫起的是因為從青神山區遷往廣漢平原農村是自然成一段落的。

因為從青神農村到廣漢農村所引我心理上的巨大波動,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當自己真正身處農村,巨大的現實變化和衝擊使自己不知所措,無法應對。我們就像一片落葉飄在地上,無助無力無望的失落。一種被人遺忘的感覺充斥在心間。

這部長篇回憶錄的內容以我下鄉插隊落戶的廣漢平原上的太平公社X大隊X小隊為主要的背景,具體寫出我牢記毛主席的教導,即: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要經風雨、見世麵,在大風大浪中經受考驗。”,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求自己拋棄一切不符合實際的想法,踏踏實實地去觀察社會,走與貧下中農相結合的道路,要做好一生在農村安家落戶紮根的思想準備,那時我也象成千上萬插隊落戶在全國各地農村的知青一樣經曆過每天下農田幹無休無止繁重的農活的艱苦生活,

夏天的夏收是一年中最苦最累的農活。秋收,冬季,挖河渠疏通河道,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春季耕地,翻地,施肥,種小麥種子,澆水栽種的油菜苗,除草等沒有一樣農活是輕鬆的。

三四月間廣袤的田野上盛開的一望無際的金燦燦的油菜花的壯麗的風景,每當一回憶起來,仿佛就在眼前。在這一部長篇回憶錄中我曾特別提到了我們生產隊的一位病故的李姓農民朋友。

這位朋友雖然病故多年了,就和其他許許多多平凡的社員一樣,除少數與他接近的個人之外,連他的名字都是沒人知道的。他的名字我卻大書特書地寫在我這部長篇回憶錄裏。我相信總不會是象寫在水上的一樣的徒勞無益的吧。

但這不是說我的回憶錄可以不朽,是說他那令人悲傷的病故的故事由我這易忘卻的記憶保存了下來而將變得不朽了,讓讀者替我分擔而記住了他,它就好像一簇蒲公英的花絮隨風飄散到四麵八方落地生根了。

第三部長篇回憶錄是《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它的時代背景為一九七三年初到一九七七年初,是以一九七三年十月中旬自己作為一名‘工農兵學員’被招生進入西師外語係英語專業學習為起點,

所寫的是初入學校學習,打算不虛度這三年半的寶貴的時光,勤奮努力學習而絕不輕言放棄自己的信念的那一段的描述。寫到為了認真貫徹執行毛主席的推行教育革命。

和關於廣大幹部,知識分子下放勞動的《五·七指示》... ... ... ...我們全年級同學到大邑縣安仁鎮附近的農村去搞了為時一個月的‘開門辦學’學農的活動,

活動結束之後返校參加了由外語係文革領導小組發起的深入學習梁效等理論班子寫作批判孔子和儒家的文章,大力開展批林批孔的運動,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初我們全班同學在我們班政治輔導員張老師帶領下前往梁平縣一農村中學開展了為時近一個月的‘開門辦學’教育改革的活動。

我們全班同學乘一輛大卡車抵達梁平的一所毗鄰一個小鎮的農村中學後,男生被安排住宿在該校的教學大樓的一間會議室內。女生被安排住宿在學校的一間騰空的教室內。

該校劉校長經常要來看望我們,對我們很表示關心。並鼓勵我們在開門辦學中搞好教育革命的工作。我們同學組建的教材編輯小組大體上是由鄭同學領導。

在梁平農村中學開展的‘開門辦學’一個月的教改活動結束之後,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那裏的老師們和同學們乘卡車返回學校後每天都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

荏苒之間也就到了一九七六年一月初旬了。天氣變得寒冷了起來,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因患癌症不幸逝世了。

這個悲痛的消息在我們校園廣播上公布時,是一月九日早晨,那天上午我們全校的師生員工聚集在學校大禮堂隆重舉行了哀悼周總理逝世的大會,

在那哀悼大會的悲痛還未平複的時候得到我們全班同學不久將去遂寧化工廠搞‘開門辦學’學工的消息,而那時心情和在當天清晨得到周總理逝世的悲痛消息是不一樣的,但把同學們的心都歆動了。

就在悼念周總理逝世大會結束不久,僅僅隻隔了兩天,係總支劉書記叫我們全年級同學作好出發去遂寧化工廠搞‘開門辦學’學工的準備,

這部長篇回憶錄以這個《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博客標題在網上發表,到目前為止分期登載了121期,還算沒有寫完。

我現在還要繼續寫下去,將要寫的是沉痛哀悼周總理的逝世之後,準備去遂寧化工廠‘開門辦學’學工的事情。在這之後才終於寫完了文革期間需要進行的學農,學軍,學工,教改的四項‘開門辦學’活動。

之後又遇到到這一年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寫到全校師生隆重集會悼念這位偉人的去世的事情。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之間一九七七年春節就要來臨了,歡度春節之前我們畢業了,大家離開了學校,我們畢業工作的分配是按照工農兵學員從哪來、到哪去的招生分配原則執行的,

於是我返回我原工作單位成鐵局去了,分配到荷花池鐵中教高中英語,之後自己再要求調回我原工作過的客運段重新當一名列車員,

先跑成昆線上我曾經跑了三年的成都至渡口格裏坪的普通客運列車,之後自己又主動要求去跑成都至沈陽特快客運列車。

那是在一九七九年春運之後,我離開了成鐵局客運段,調到了中科院成都分院的一個研究所當了一名科學技術資料的翻譯員。由此,我的回憶錄便自然告一段落。

我把文革十年及改革開放初期的這一段時間的回憶錄寫出來發表在網上,待今後有時間了再把舊稿整理一遍,現暫定名為“文革三部曲(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rilogy)


:--《文革歲月---大串聯紀行》,《歲月如歌---廣漢知青生活回憶》,《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我寫的這些長篇回憶錄早就和讀者見麵了。但在讀者中的反應極其平淡,也沒有引起什麽漣漪,文章的點擊率也不高。這是因為自己的寫作水平一般,資料很缺乏,當年的報紙和雜誌也沒有時間去查尋。
從前偶爾記過一些日記,但都散佚了。唯一的資料差不多是全憑自己腦子中所殘留的記憶。就像發掘寶貴的資源一樣,每天從自己的腦子裏盡量地發掘。然而寶貴地資源終究有限,挖掘出來的隻多是一些碎屑,沒有分量。
因此我這幾部長篇文章隻能夠采取回憶錄的形式,記憶比較清楚的地方寫得自然會祥細一些,記憶比較淡薄的地方寫得自然會有些簡略。這樣,文章便會流於形式,是斷片式的。這主要是根據我個人的回憶,是自己親身經曆文革十年的一個不夠全麵的反映。
經過一番仔細回憶,覺得把這一段時期的回憶寫出來還是有好處。現在如果不寫,在經過漫長的歲月之後,大部分的記憶會完全消失了。這一部分個人的曆史紀錄就不複存在了。就請讀者暫且把這看成我個人留存下來的一點曆史記錄吧。
  



茂縣鳳儀古鎮,
馬爾

縣卓克基古鎮,

川縣箭板古鎮,彭山江口古鎮,井研縣千佛古鎮,夾江縣的木城古
鎮,德陽倒灣古鎮,彭縣海窩子古鎮,
犍為縣羅城古鎮,漢源清溪

鎮,
洪雅柳江古鎮,
彭縣白鹿鎮,崇慶縣元通鎮

蒲江西來鎮,
灌縣蒲
陽鎮,綿竹孝泉古鎮,什邡紅白鎮,廣漢高駢鎮,雙流三渡水,牛華溪,彭山,犍為,郫縣城隍廟,沙灣五通橋,成昆鐵路,洪雅,天回鎮,青神縣瑞豐公社三大隊六小隊是我第一個插隊落戶之地,川藏鐵路(成都,雅安,康定,
﹒﹒﹒﹒﹒﹒
林芝、朗縣、崗噶、米林,拉薩
),眉山蘇東坡故裏,新津五津鎮,郫縣犀浦,崇慶縣街子古鎮,金堂淮口,簡陽城南白塔園,新繁,彭縣,廣漢,什邡,綿竹,大邑,邛崍,蒲江,雅安,馬爾康,雲朵的故鄉茂縣------。歲月如歌啊!
廣漢,綿竹,大邑,邛崍,蒲江,雅安,馬爾康,雲朵的故鄉茂縣------。歲月如歌啊!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白鳥》一詩
譯英國詩人狄更斯《露西之歌》一詩

第一位走進竹幕後的紅色中國的北美新聞記者去世

 
狄更斯誕辰200周年紀念: 為什麽我們仍然渴望得到更多的東西

 

 

 

 

一個有可能成為毛澤東的人( 1 ) (圖)


一個有可能成為毛澤東的人( 2 ) (圖
中國詩歌英譯的幾點思考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走過柳園》一詩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懷舊》一詩
ビッグセールフラット豚の兄弟は、最近のビジネスは大丈夫です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