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奮發的名門之後--金陵老宅三代“Wellesley” 學人 (5)

來源: 小溪姐姐 2020-08-31 19:04: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682 bytes)

大概因為從小在二伯伯家的金陵老宅裏長大,看見了泰晤士河邊的英國老宅,也會情不自禁地喜歡。。。

還記得那個寒冷風大的正月黑夜。金陵老宅二樓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桌上昏黃的台燈下,攤放著一張被讀了數遍的人民日報,上麵報道了一個令中國老百姓振奮的好消息。。

1972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裏,時任美國總統的理查德·尼克鬆先生受周總理之邀,第一次訪問了中國大陸,終結了兩個國家長達25年之久,相互隔絕的曆史。後來尼克鬆總統稱此次的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而對於那個時代的中國老百姓而言,也可以說是“重新點燃希望的一周”。

照片來自網絡

那一年的臘月裏,母親和我姐倆都從下放的鄉下,先後回到躺在老宅病榻上的父親身旁,一家四口難得一起過了一個團圓的農曆年。在那個運動的年代裏,百姓貧窮,物質匱乏,像我們這種被監視的另類人家(母親被打成美國間諜,父親則成了國民黨潛伏特務),時常更少不了深更半夜公安警察,居民小組長以借查戶口為由的騷擾,全家人的心靈深處總是沉重壓抑的。

然而在那個難以忘懷的夜晚,因著49年後,美國總統的第一次到訪,病弱的父親和母親,至文革開始後的歲月裏,竟然第一次高興地,同聲輕輕唱起英文歌曲America The Beautiful,他們的臉上燈影閃爍,歌聲輕如耳語,卻似乎充滿了對那朦朧而又遙遠,黑夜黎明前的希望。。

72年初,美國尼克鬆總統訪華後不久,中美關係開始解凍了,在蘇州盤門的懋莊裏,年近80高齡的二伯伯,袁世莊先生(金陵老宅第一代,1921年“Wellesley” 學人),母親的堂姐)這位民國著名教育家卻在思考,是更高,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那個隻有人鬥人,不要知識,不要科學,把善良道德文明踐踏一地的年代裏,二伯伯家的兩個外孫女和我家兩姐妹,還有千千萬萬的同代年輕人一樣,無論你高中,初中,甚至小學都還沒有畢業(也包括不少畢業和沒有畢業的大學生),就被上山下鄉,臉朝黃土背朝天,身心俱疲在地裏田間勞作。而大部分的土地並沒有因著知青的辛苦和血汗,多長出莊稼來。秋收後,很多知青們還要去分貧苦農民本來就不夠果腹的一杯羹。比我小二三歲,北京安球表哥家的兒子‘青’和南京安琳表姐家的兒子‘智’,二伯伯家的孫子和外孫,在小學僅僅讀了四五年紀後,小小年紀也被分配去了工廠和煤礦當學徒。

72年喬安和凱西已經在東北鄉下當了四年農民。她們姐妹55年從出生地美國回到中國,僅僅是為了長大後,當個幹體力活兒的東北農婦嗎?喬安在她的博客裏寫道,在夏天鏟地(鋤草)的季節裏,知青們和農民一起,每天早上三、四點就起床下地去幹活,中午回來匆匆吃個飯,再回到地裏接著鏟,一直幹到太陽落山天黑盡,看不見了,才收工。 日複一日,那一眼望不到邊的田壟,真好像永遠也鏟不到盡頭!?

72年,安琳表姐家,長得和英年早逝舅舅幾乎一模一樣的大兒子‘智’,在南京雞窩煤礦(南京根本不適合采煤,是隻會打仗的許世友將軍當年興辦,文革後立即下馬的煤礦工業)的一次塌方事故裏,煤井下死裏逃生,卻砸壞了左臂叢神經。從此連毛巾把也擰不起來。‘智’文化程度小學,不能當礦工,以後又能作什麽?

72年,安球表哥的兒子‘青’17歲了,已經分配上班一年了。他十二歲的時候,小小年紀就經受了父親被迫害致死,家破人亡的大災難。身心受到巨大傷害的‘青’在這備受歧視,沒有書,沒有音樂,沒有笑聲,更沒有希望,前途一片渺茫的世界裏,又要怎樣生存下去呢?

經過風雨坎坷,博學睿智的袁世莊先生雖然不能預測中國的文革浩劫何時會終止,她一直堅信正義善良必將戰勝罪惡邪毒,文明科學知識必將戰勝愚昧無知。八年抗日戰爭期間,在敵機轟炸的逃難路上,二伯伯和汪懋祖教授,從沒有放棄過對家裏孩子們的品學教育。在雲南後方,汪懋祖教授夫婦在缺少經費,幾乎白手起家的條件下,全身心奉獻,艱苦卓絕地創辦了 “大理師範學院”和“麗江師範學院”,為戰亂中失學的年輕人提供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二伯伯深知大災大難過後,中國百姓重建家園的時候,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麽樣的棟梁之才。然而當年,中國大陸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卻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袁世莊先生是親身感受,了解美國和美國人民是一個善良正義,樂於助人的國家和民族。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二伯伯戴上老花鏡,提起筆來,給自己的母校,美國百年女子名校“Wellesley”校方,用流利又漂亮的英文,寫了一封誠懇詳細的‘求援’信,(有如二戰期間, 二伯伯的“Wellesley”同學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請求美國援助中國抗日的氣概)。二伯伯在她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熱切的意願,希望她的兩位持美國國籍的外孫女,也能夠像她們的外祖母和母親(金陵老宅第二代,1921年“Wellesley” 學人)去“Wellesley”大學求學。二伯伯更希望看到的是,通過她的兩位外孫女聯係去美國留學,緊鎖多年的中美學生交流大門是否可能慢慢開啟。。

中美當年還沒有建交,民間更不能直接通郵,不知道通過什麽途徑,“Wellesley”大學不僅收到了袁世莊先生的信,還給二伯伯即刻回了信,信中表達了熱烈歡迎1921年,中國校友袁世莊先生的第三代,她倆位外孫女來“Wellesley”讀大學的誠意。並還特意為喬安,凱西提供了Very Kind and Generous 的全額獎學金,甚至包括了她們赴美的機票。然而不幸的是,文革中,第一次複出不久的鄧小平又被打倒了,四人幫當道。雖然收到了“Wellesley”大學的邀請信和全額獎學金,喬安,凱西出國留學也就成了泡影。

二伯伯的孫輩們,如喬安,凱西,小弟,青,智。。在蘇州盤門的老家裏,都受到過親媽(蘇州話,外婆,奶奶的言傳身教(汪懋祖教授49年初就過世了,沒能見麵孫輩),耳濡目染過名國老一輩知識分子高尚的品德和情懷。而二伯伯那封寄往太平洋彼岸的信,更讓她的孫輩們理解到她的良苦用心和教導- -年輕人無論遇到什麽樣的艱難困苦,都要努力,不放棄希望和理想,而掌握文化知識科學是通向理想和希望的根本途徑。同時,美國“Wellesley”大學校長的親筆回信也讓成長在文革浩劫,苦難中,汪家第三輩人在黑暗中,看見了一束光明,喚醒了他們內心中被長期打壓深埋的好奇心和夢想。。

我在南京的老宅從來沒有見過,二伯伯的愛孫‘青’,隻是還清楚記得,當年聽到安球表哥出事時,那種撕心裂肺的悲痛。一位美國網友,南大地理係教授的女兒,也是我的金陵小老鄉,在讀了我的老宅回憶第四篇後,感覺她的父親一定認識表哥。她與父親聯係證實後,給我來了悄悄話。當年她的父親是安球表哥的學弟,好友,同事。這位老教授與安球表哥先後考進浙大地理係,5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也被分配到北京地理所,成為表哥的同事。他繼表哥赴蘇的第二年,58年也被派去蘇聯留學4年,和表哥一樣在莫斯科大學取得了副博士學位。而且安球表哥還是他在北京地理所的入黨介紹人。。五十多年過去了,當這位年近90歲的老教授回憶起當年發生在他的學長好友同事家裏的悲劇時,還是萬分痛惜,唏噓感慨不已。

而令人驚歎的是,當年還是少年的‘青’並沒有被巨大的災難壓垮,而是堅強地一步一步走出了絕境。‘青’在知識越多越反動,還被歧視為‘可以教育好子女’的嚴酷大環境裏,暗自下定決心絕不作“敗家子”,把祖父母為之奮鬥一生的座右銘“報國平生誌,樹人百歲心”,作為自己的理想。‘青’立誌還要讓英年早逝,在天上的科學家父親為他的兒子驕傲。雖然‘青’小學都沒有畢業,憑著著自己的發奮圖強,多年的堅持不懈,不但自學完成了初中,高中的課程,還偷偷地通過各種方法,閱讀了大量的文革前出版的好書,豐富了知識麵,開闊了眼界,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77年文革後第一次恢複高考,‘青’就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大學,77屆同年考進大學,大專的還有安琦表姐家在北京昌平農村插隊的小兒子小弟,安琳表姐家在煤礦工作的長子‘智’。。

‘青’本科畢業工作後,不但認真工作,還在業餘時間繼續堅持學習提高。80年代,他又考上了研究生。‘青’也像他的祖父母一樣成為一名大學教授,繼承發揚民國教育世家的優秀傳統,在中華教育領域裏,不斷創新貢獻。

這裏還有一個花絮,要和大家分享。我在文學城裏找到二伯伯家的長外孫女喬安後,還幸運地遇到‘青’讀研究生時的同學欣迪。欣迪讀了我的博文後,不禁回憶起1987-89,她在北京讀研時的同學‘老汪’。我猜當年同學們之所以將‘青’稱為‘老汪’,除了‘青’比他大多數同學都年長外(和‘青’年紀上下幾歲的一代人基本上都被荒廢了青春和學業,與大學無緣了),還有他年紀不大,曽經的祖國花朵,卻有著令人難以想象的人生經曆和磨難。

欣迪在給我的悄悄話裏說, 1988年夏天,研究生院組織師生到東南沿海做社會調查,她跟同學老汪一組去過蘇州。老汪給同學們講起他祖父母的故事,文革中家裏的遭遇,還有祖母怎樣把兩位表姐送到美國留學。。當時年輕的欣迪聽了同學老汪的故事,很震驚,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欣迪在我的回憶裏,讀到汪懋祖教授創辦蘇州中學這一段,她就預感到和她的同學老汪有關係,再讀到安球表哥那段,就更確定金陵老宅回憶就是老汪祖母家三代人的故事。於是欣迪就截屏把照片和文章轉發給了同學老汪。。也就是說,在我找到喬安之前,‘青’和國內二伯伯家的其他親人在他美國同學欣迪的幫助下,就已經看到袁世莊先生的照片,和讀到我的回憶文章了。讀了欣迪的幾篇悄悄話後,最令我敬佩和欣慰的是‘青’內心的強大和責任感,能夠和比自己年輕很多,成長在太平盛世同學們分享真實的曆史和家族的故事。。也是為了文革那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當我動筆寫這篇《金陵老宅三代“Wellesley”學人》第五篇- -逆境中奮發的名門之後時,我已經和二伯伯家的第三代,喬安和凱西進行了幾次長談,也得到了她們對我寫二伯伯家老宅故事的首肯和支持,心中就踏實多了。

我和喬安,凱西,即使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交流,也感覺非常的親切,沒有任何的生疏感,仿佛是和剛剛分手幾天的老朋友,今天再聚的暢聊,就有說不完的話。我把我這奇異的感覺告訴喬安,她回答說“我們是親人,我們血管裏流著同一祖先的血脈啊”,聽了她的話,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德州的夏花

這裏再次感謝,這座世界華人可以自由交流的文學城幫我找到了久別的親人,也特別感謝城裏的網友,西北東南,如斯,yjz2008,陝西南路。。的關心,鼓勵,幫助,為我提供了不少我原來不了解的真實曆史和資料。

 

請欣賞Dvo?ák Yo Yo Ma Bělohlávek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0QCHdQxqKI&t=353s

 

原創拙文,請勿轉載,謝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