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101)

來源: 清衣江 2020-03-03 12:23: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69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清衣江 ] 在 2020-03-07 19:55:5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照片為西南師院校園及北碚城區的照片

太陽已快落山。火紅的光芒照射在流水清澈的小河兩岸的田野上,遠處的淺山上有的地方還籠罩著一團白霧,有的地方一片翠綠,一條條的急流和小溪,從山坡奔騰而下,注入河中,和緩緩流動的河水匯合,發出一片低沉的流水淙淙聲。

 

在河的對岸,我們這所農村中學的校園就呈現在眼前,清清楚楚,好像一幅天然圖畫一樣,坐落校園裏那座毛主席塑像在夕陽中熠熠生輝,好像一尊佛像佛光普照。

 

 學校的圖書資料室就在我們宿舍的樓上,那間房跟另一間房用一堵牆隔著。當初造那兩間房大概是為了一間用來存放圖書資料,另一間用作閱覽室,靠那間房的牆壁旁邊立著一個掛著報紙的架子,可是現在這個架子仍放在那裏,它上麵卻沒有掛報紙了。

 

圖書室管理員老方二十多年來在這屋裏很負責任地管理圖書和報紙,不知從甚麽時候起他就把這些報紙每半年裝訂成一冊,不準人拿走,但大家可以在這裏坐下來閱覽。

 

自文革開始後來這裏閱讀的師生就減少了。我們就住這兒的樓下,我覺得既然樓上的閱覽室房子又是這麽大,每天來閱讀的人又不是很多,正如楊同學所建議的那樣我們何尚不可把這間房暫借用來作為我們教材編輯室呢?我們當即向校長反映了這情況,是在征得他同意後才進入這房間開始教材編輯工作的。

 

然而誰也料想不到這間屋子裏的教材編輯工作多到三個人都做不完的,因此陳同學也受到我們邀請參與我們一起來做教材編輯工作了。

 

每天我們光是上課,睡覺或者按時去食堂用三餐飯外。我們甚麽也不能夠做了。隻是每天傍晚我們才有一點時間在校園裏或者到鎮子上去溜達一會兒回來再接著編輯教材,有時我們工作得很晚才回到宿舍去睡覺。

 

窗台上放著一盆月季花開在冬天裏,還是像春天那樣美,那樣鮮豔,看著這盆花使我的心境也像春天開放的月季花那樣溫暖如春了。

 

這也許是因為我開始學著做一些高中的英語教材編輯工作,才看清我們來這所農村中學開門辦學推行教改任重而道遠,差不多每一天我都有新的發現,這種新的發現讓我們領悟到我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那些知識是遠遠不能勝任教材編輯這方麵工作的。

 

最初我倒看不出我們在編輯教材時會遇到什麽困難,或者單從表麵上看上去好像應付這樣的工作是顯得十分有把握似的。然而當我們實際一接觸到教材編輯工作卻露出我們知識欠缺的本相來了,感到這些教材編輯起來有點難。但我們也不能知難而退,隻能邊幹邊學,克服困難,迎難而上了。

 

原來我們也是很樂意讀英語文章的,可是那時我們能讀到的英語文章似乎也隻限於在文革時期出版的英語版的《中國文學》月刊,《北京周報》,《中國建設》及《今日中國》等英語期刊雜誌上刊登的文章了,而且文章數量也非常有限。

 

刊登在英語版的《中國文學》月刊上的小說,詩歌大多是文革時期的國內作家或詩人發表的小說,詩歌的譯文。文革時期的文學作品,從浩然的《豔陽天》到李雲德的《沸騰的群山》(三部)我都熟悉。不用說,閱讀這些文學作品會使我們熟悉這幾個優秀的作家和詩人,可是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同學都喜歡讀他們的小說和詩歌。

 

文革時期,散文我們可以從《解放軍文藝》,《朝霞》,《四川文藝》等雜誌和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上讀到。文革時期最早的兩三部長篇小說是在文革兩三年後才問世的:

 

然而文革時期的地下文學發表的作品不同於公開發表的作品,這些文學作品是在秘密或半秘密狀態下寫作,並通過非公開渠道以手抄,油印的方式在民間傳播的,那時地下文學的手抄書卻一本接著一本在社會上流傳,一本比一本精彩。

 

然而當時我還是想方設法尋找外國文學的譯著來看,嘿,不管人們怎麽說吧,我反正還是要看外國小說的譯著。我們對外國的文學書籍,雜誌是很有興趣的。不管是歐美的還是俄羅斯的,凡是一切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我們都有興趣。至少那時經常與朋友們,同學們,鄰居們,同伴們之間互相交換這類書籍來看。

 

在外國文學書籍的交流中,蘇俄的小說和詩歌占有最大的比重,除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列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高爾基、普希金,契柯夫,果戈裏。庫布寧,克雷洛夫,赫爾岑,岡察洛夫,奧加遼夫,萊蒙托夫,涅克拉索夫,格·烏斯賓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杜勃羅留波夫,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奧斯特洛夫斯基等作家的著作以外,還有“文革”前出版的一些“內部讀物”;

 

所傳唱的歌曲也以俄羅斯民歌和蘇聯歌曲居多。以俄羅斯文學特有的沉鬱、凝重和憂傷傳達著當時青年們內心的失落感,同時也孕育了他們最初的文學萌動。

 

我為了滿足自己求知欲望,便和俄羅斯文學接近起來,我到處去尋找俄國作家寫的小說,我不加選擇地讀了一些十八,十九世紀,甚至二十世紀初葉的俄羅斯作家寫的小說。

 

1967年夏天,隨著“文革”武鬥愈演愈烈,規模愈來愈大和愈來愈來殘酷,為了自保平安,我也像一些同學那樣當起了“逍遙派”和“頹廢派”。躲進小樓成一統,兩耳不聞窗外事,整天呆在家中,躺在臥室的床上,上身靠著床頭,背後放一床被子墊著,舒服坦然地讀著俄國文學作品,不久我便真正喜歡閱讀俄羅斯文學的書籍了。

 

我對契柯夫和普希金的小說是有著濃厚興趣的,也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吧。不管他們寫的是小說還是詩歌,我反正都是要看的。不知不覺之間,我便用他們的目光來觀察一切,用他們的想法來思考一切了。

 

後來,我們這些“逍遙派”和“頹廢派”聚集在一起,會餐、舉辦家庭業餘戲劇演出,除了演出契柯夫的戲劇外,還在演出中朗誦普希金的詩歌或者俄國諺語,還要千方百計搞些戲劇的活潑形式出來提升觀眾的觀賞興趣。大家時常交流讀書心得,交換圖書、傳唱外國歌曲、學寫新舊體詩歌,逐漸形成了一個地下文藝沙龍。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地下文藝沙龍的好日子也快結束了,繁榮時期的景象也就漸漸式微衰落下來。如果沒有1968年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在全國城鎮展開,那麽我們地下文藝沙龍的聚會不會被取消,仍會照常舉行。

 

1968底,我們作為首批下鄉的知識青年從成都到川西北的農村插隊落戶後,我們成立了一年多的地下文藝沙龍凋敝了,再也不會重現往日繁榮的景象了,普希金的詩也沒人朗誦了。

我是在一九六八年底到川西平原的廣漢農村插隊落戶的。我不打算在這篇文章中描繪我當知青最初的那些印象。很容易想象,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子,一旦丟下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同學和老師,自己一人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長年累月地下農田去幹活,會有什麽感覺。好在我充分顯示了我那個年齡的吃苦耐勞的本性,沒有陶醉在享受玩樂的旋風裏,並沒有想到﹒﹒﹒﹒﹒﹒甚麽可惜,那個時候是需要自己來照管自己生活的。

 

說到當年文革爆發時的情形,就我記憶所及,與大家一樣都談得極其隨便。文革初期當時模仿1919年青年學生組織的五四愛國運動成了時髦的風氣。向北京大專院校及中學的紅衛兵學習已蔚然成風。

 

八月初我們學校來了一群外地來的紅衛兵,他們大都是從北京來的。他們的到來使大家更加激動。他們洋溢著革命的熱情在學校大禮堂發表有關文革的演講。校園成了辯論的場所。到處都在議論有關文革的問題。同學們都紛紛動員起來積極投身到這一運動中去那些消極地置身於這一運動之外的人被看作迂腐。

 

當時我們學校年少氣盛的紅衛兵們一方麵積極參加“破四舊”的活動,另一方麵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創辦油印報刊,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些油印的報刊的創辦使他們有了最初的文學訓練,為他們集合了不少熱愛文學的“同仁”。

 

連日來忙於編輯英語教材,不免又把我們從學校帶來用作教材編輯參考資料的最近出版的幾期當年算是“熱門雜誌”如今已成了文物雜誌的早已停刊的英語《中國文學》月刊,再每期翻開來,仔細閱讀了一遍。

 

的確,裏麵不乏刊登有好的耐看的文章,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每次翻閱起來,必有不一樣的心得體會。英語的《中國文學》雜誌自1950年麵世至2000年停刊。英語的《中國文學》月刊從創刊到停刊一共出版590期,介紹作家、藝術家2000多人次,譯載文學作品3200篇。

 

《中國文學》月刊英文版跨越了中國當代不同的曆史時期,曆時50年,即便是“文革”時期也不曾中斷,它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經曆了文革及新時期的中國當代文學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與研究的一本雜誌,也是中國官方唯一的一本持續向海外譯介中國文學的雜誌。

 

川藏鐵路:

川藏鐵路(成都,雅安,康定,﹒﹒﹒﹒﹒﹒林芝、朗縣、崗噶、米林,拉薩)眉山蘇東坡故裏,新津五津鎮,郫縣犀浦,崇慶縣街子古鎮,金堂淮口,簡陽城南白塔園,新繁,彭縣,廣漢,什邡,綿竹,大邑,邛崍,蒲江,雅安,馬爾康,雲朵的故鄉茂縣------。歲月如歌啊!

廣漢,綿竹,大邑,邛崍,蒲江,雅安,馬爾康,雲朵的故鄉茂縣------。歲月如歌啊!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白鳥》一詩
譯英國詩人狄更斯《露西之歌》一詩

譯英國詩人托馬斯·哈代《合二為一》一詩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青春的記憶》一詩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致一位風中跳舞的女孩》一詩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我的詩集去哪兒了?》一詩

中國詩歌英譯的幾點思考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走過柳園》一詩

譯愛爾蘭詩人葉芝《懷舊》一詩

談談男性的情欲與女性裸體的赤裸裸的真實性

馴服單身漢社交聚會的與會者

來自離地球遙遠的小行星的大碰撞導致恐龍的滅絕

一段新奇的編造出的中國芭蕾舞明星的傳奇故事

凜冽寒風中的顫抖-----

 

宮澤愛瑪在早晨電視劇《奧喬揚》中首次亮相演出感到非常榮幸

一碗充滿希望的拉麵喚起了與店主有其相似雙腳的回憶

 

創作"和"光"是相似的“---日本作家川上末映子如是說(1)

創作"和"光"是相似的“---日本作家川上末映子如是說(2)

行業采訪第一人對出版界充滿了“納粹艾希曼'式的人物感到很憤怒

 

訪談說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擔任電台DJ的節目製作人

多語種創作的作家多和田葉子講述文學理論:--「語言的差異和創作的原動力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的巨大的書法作品在香港登場

中森明夫自傳小說《藍色秋天》並專訪這位偶像評論家兼半路出家的 “宅男” 作家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小說《我想長生不老》創下小說連載篇數最多的 世界新紀錄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1)

清朝的最後一個格格-----(2)(全文完)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 85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 90)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 92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94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97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98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96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95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99 )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100 )

穀歌博客:

文革歲月-----工農兵學員生活回憶----( 81)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