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新電影《中途島海戰》談起

來源: 風語空靈 2019-11-16 07:13: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885 bytes)

美國好萊塢的海戰大片曆來都很有看點(個人觀點),場麵宏大,情景動人,有張有弛,聲響逼真,幽默風趣,充滿正義,尊重對手,注重細節,無愧史實,寓教育於娛樂之中,可以實實在在地用來傳教後人,在他們心中潛移默化地種下勇於戰勝對手的精神。
 
電影《中途島海戰》一開始的鏡頭:美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劈波斬浪的雄姿

 
這個題材的電影,有兩個姊妹片,舊版的《偷襲珍珠港》(Tora! Tora! Tora! 中文翻譯為 虎!虎!虎!1970年日美合拍),和舊版的《中途島海戰》(Midway, 1976); 再就是新版《偷襲珍珠港》 (Pearl Harbor,2001)和剛剛在全美影院上映的新版《中途島海戰》(Midway, 2019),四個影片都很不錯,是可以反複觀看的電影作品。
 
1941年11月24日中途島(環礁)的航拍照片

作為 Veterans Day 的獻禮大片,新版《中途島海戰》周五首映(Nov-08-2019) ,出人意料地拿下了第一個周末的票房第一。本人是電影愛好者,尤其是戰爭片,科幻片和星球大戰係列。新版《中途島海戰》基於真實事件改編,如果稍知道一點太平洋戰爭的曆史背景,就可以既看熱鬧又看門道。 
 
話說自1931年開始,美國政府對日本人占領中國的東三省成立傀儡政權滿州國,1939年及其後進一步吞並華北和舉兵南亞占領越南相當不滿。二戰爆發後羅斯福總統集中精力於歐洲戰場,避免被卷入戰爭,隻用非戰爭手段製約日本在亞洲的擴張,當時日本80%的石油從美國進口,羅斯福的手段之一就是全麵石油禁運。日本軍政府不但不改弦更張,反而變本加利,仗著有德意日軸心國之間的同盟協議,決定作困獸之鬥,貿然發動對珍珠港的偷襲,打響太平洋戰爭,企圖拿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為他們掠奪南太平洋群島上的油田和礦產掃清障礙(當時很多南亞和南太平洋島嶼是英,美,法,荷蘭等國的殖民地)。

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美國人有先見之明,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四艘航空母艦(列克星頓號,大黃蜂號,約克鎮號,和企業號)都在外海訓練,全部幸免於難。珍珠港事件當天,從日本帝國艦隊航母上起飛的戰鬥機和各種轟炸機對珍珠港進行了兩輪狂轟濫炸,炸沉炸傷港內的19艘戰艦,使2403名美國官兵死於非命,引起美國大眾和朝野上下普遍憤怒,決意複仇,很多年輕人紛紛參軍要為打敗日本而戰。日本人的行動整出了那麽大的動靜,實際上並沒有達到目的,卻招致美國正式對日宣戰,羅斯福總統次日在國會的講話振聾發聵:"Yesterday, December 7, 1941 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昨天,1941年12月7日,將永遠是聲名狼籍的一天......)。 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事後說,是"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電影裏亞曆桑那戰艦在珍珠港遇襲中彈起火爆炸

記得多年前我們在珍珠港參觀時,當解說員講到當年一些幸存下來的軍人去世後人們尊照他們的遺囑,把骨灰盒下沉到亞曆桑那沉艦裏,好和他們當年的戰友在一起,說得人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 可想而知他們生前是如何地不能忘懷,有的至死都沒有原諒日本人當年不宣而戰的行為。亞曆桑那戰艦在1941年12月7日遇襲時,彈藥艙中彈,發生劇烈的爆炸迅即沉沒。後人在該沉艦的上方修建了白色的珍珠港遇難將士紀念亭,供人們乘擺渡艇上去參拜瞻仰。在紀念亭內你可以看到水下已經鏽跡重重的亞曆桑那沉艦,不僅讓人追思,而且使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1942年,帝國日本已經畫出它大東亞共榮圈的勢力範圍,唯一對它構成威脅的是美國和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製定作戰計劃時,用了海權學說的一個理論,即交戰雙方較強的一方主動選擇較弱一方必須去保衛的地方發動攻擊,把對方引出一舉殲滅,和中國人的的"圍點打援"十分相像。上圖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是山本五十六製定作戰計劃時的主要前提設想。

回到主題。為了確保日本陸軍在南亞奪取油田及維護其長期的戰略安全,日本軍方同意了山本五十六的進一步作戰計劃,組織一個強大的聯合突擊艦隊再次東進太平洋,在夏威夷西北方向1100海裏的中途島 (Midway)尋找戰機,全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這之前,美國的一個象征性複仇行動:由吉米杜立特將軍率領的陸航轟炸機編隊,從距東京600英裏的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了東京,有幾顆炸彈甚至落到了天皇皇宮的建築群裏,極大地震動日本軍方和東條英機軍政府,也更堅定了山本五十六徹底拿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決心。此時列克星頓號已經在一個月前的的珊瑚海海戰中被日本人擊沉,遭受重創的約克鎮號搖搖晃晃地拖著十幾海裏的油痕剛剛回到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包括約克鎮號在內的三艘航母,有限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即將對戰在數量上占優勢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含四艘航母)。
 
吉米杜立特 (Jimmy Doolittle) (左二)和他的機組成員在起飛轟炸東京前合影

電影中,描述吉米杜立特轟炸東京後,在中國沿海迫降被抗日遊擊隊救起,並送往後方。

此時,由於珍珠港遇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及太平洋戰區的指揮權交到了五星上將切斯特 尼米茲手上 (Chester William Nimitz, Sr.,1885-1966)。時間回到1942年6月,幾個月前,監聽和情報分析部門就知道,日本人要再次進入太平洋縱深打擊美國,也確定目標是一個代號叫AF的地方。珍珠港基地的情報官羅切福爾認定AF就是西北方向上的中途島,但華盛頓的上級部門則不認同和持懷疑態度。羅切福爾想出了一絕妙的方法證明了AF是中途島:他讓部下發一通非絕密密碼的無線電呼叫,向大本營說中途島的海水淡化裝置故障,請求支援。然後,靜等敵人"回音"。果不其然,日本人不知有詐,截獲了該電報以後向總部發報說AF的淡水出了問題,華盛頓的情報部門同時也監聽到了這份電報,遂即確認AF就是中途島。羅切福爾進一步預測了敵人攻擊的時間和他們打擊艦隊的進攻方位,以及進攻位置,事後證明這些都相當精確。尼米茲原先並不想強守中途島,要以保存艦隊實力保衛美國西海岸為重,但他在得到這些確切情報後,覺得戰機出現,選擇將進攻作為最好的防守。雖然在實力上,此時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弱於敵人,但尼米茲綜合考慮了高漲的士氣,中途島本身和它上麵的陸基轟炸機打擊力量等因素,認為自己與來犯之敵不差上下。於是,他命令約克鎮號在三天之內修複(技術人員告訴他需要三個星期),三艘僅存的航母先敵出發,在中途島東北方向約300海裏的位置設伏,並有點兒開玩笑地把該伏擊點稱為 Point Luck (幸運地)
 
當時,美國軍方情報部門已經破譯了日軍的部分通訊密碼,通過分析基本上可以監聽敵人的通訊內容
 
尼米茲的中途島設伏示意圖

這一次,被偷襲的將不是美國太平洋艦隊,而是山本五十六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自投羅網跳進美國人的伏擊圈。運氣女神堅定地站在了尼米茲一邊,其一,中途島海戰打響後,雖然從企業號上首先起飛攻擊日本航母的魚雷轟炸機群,在投放魚雷時被悉數擊落,但卻把日本零式戰鬥機護航機群吸引在約500英尺的低空,當隨後到達的美國俯衝轟炸機群,從20000英尺的高空向日本航母俯衝投彈時沒有受到來自空中的幹擾,讓他們在短短的5分鍾內將三艘日本航母重創炸沉,另外一艘也迅速被擊沉。其中赤城號被一枚1000磅的航空炸彈命中,引起甲板上下的彈藥和燃油的連環爆炸,迅速沉沒,美國飛行員獲得用一枚炸彈就擊沉航母的驕人戰跡。其二,日本航母打擊艦隊的總指揮南雲忠指揮失誤或者說是遇上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給了他的對手尼米茲另外一個運氣。南雲忠固守成規,坐失戰機,堅持先回收返航的飛機,再起飛掛好穿甲彈的戰機對美國的艦隊進行攻擊,但為時已晚。他的艦隊在忙亂中更換彈藥和加油,致使甲板上飛機擁擠,甲板下的機艙內換下的彈藥堆積,油汽積聚,導致中彈後引起連環爆將整艘艦船迅速炸沉。四艘被美國機群擊沉的日本航母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的炸彈和航空汽油點燃炸沉的。
 
美國海軍的俯衝轟炸機冒著密集防空炮火展開對日艦的轟炸

另外,破譯了敵方的的通訊密碼,洞悉他們的一舉一動,也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怠"的法寶。正因為如此,第二年,在得到可靠的情報後,羅斯福總統親自下令:除掉山本五十六(Get Yamamoto), 於是,尼米茲令部下派出多架P-38遠航程戰機,在山本五十六乘飛機去所羅門群島視察的路上獵殺了他。
 
擊落山本五十六座機的P-38閃電戰機(P-38 lightening)

 
中途島海戰示意圖

 
 
上圖右上,是日本Soryu號航母在中途島海戰中躲避魚雷攻擊時作出機動動作的真實照片

美國一方訓練有素,指揮得當,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等就不說了。這裏要說說日本艦隊為何慘敗。要提的是日本人的作戰計劃一開始就存有缺陷,山本五十六犯了輕敵教條和想當然的錯誤,而這個錯誤本可以被修正,被避免的,但日本軍政府上下太過於崇拜山本五十六,以至於無人能夠勇於大膽進言。一些重大的戰術細節被忽視,比如說偵察美國航母是否在珍珠港內的行動沒有認真實施,想當然地認為美國的航母仍在珍珠港內,中途島遇襲後才會出動。可以說是日本航母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全軍覆沒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日本帝國海軍聯合打擊艦隊示意圖

說到這裏,有必要提一下天主教會在16世紀就提出並實行的 Devil's Advocate (魔鬼代言人)製度。你不禁會問,這和打仗有什麽關係?也許人們有所不知,這和重大行動前製訂計劃的正確與否大有關係。魔鬼代言人說穿了就是在討論通過重大事情時找人當"惡人"的製度。從16世紀開始,天主教會在某個有貢獻的信徒去世後,例如大主教甚至教皇,為了追認其"豐功偉跡",決定封其為受萬眾景仰的"聖人"。這個評議過程非常地嚴格,如果評審通過後,受封了的人被發現有缺點甚至汙點,那對教會的聲譽來說是不可挽回甚至是災難性的巨大錯誤。為了盡量或完全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就建立了專門找人對候選人挑刺兒的製度,這些挑刺兒者被稱為"魔鬼代言人",他/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雞蛋裏挑出骨頭來。所以有"魔鬼在細節中"的說法(Devil is in the details)。

教會作決定是如此,軍隊打仗作決定也應該是如此。要是當時有人在山本五十六的作戰計劃上"說三道死",提出不同意見和質疑,而他又能從諫如流,說不定會是不一樣的結局。但人在作,天在看,獨裁社會的命運往往在冥冥中就注定了。

說到這裏,你也許會聯想到西方社會的民主選舉和兩黨輪流執政,實際上每一個競選對手和在野黨都是在充當魔鬼代言人的角色。雖然有時候兩黨鬥的死去活來,就像正在上演的川普總統的罷免聽證大戲一樣,但在民主深入人心和法製健全的國家,這種互相監督對社會對人民和對國家的益處要遠遠大於似乎是"兩敗俱傷"帶來的不利。

 
列克星頓號航母,拍攝於1941年10月24日

 
美國現役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 - 排水量 10萬噸,長332米,寬77米,核反應堆座2座,蒸汽渦輪發動機4座,26萬匹馬力,最高航速58公裏/小時,續航能力 25年,乘員 3200人,該艦級別的後來者是更為現代化的福特號核動力航母(搭載隱身艦載戰鬥機和艦載無人戰鬥機)

最後再回到電影《中途島海戰》,與舊版不同的是,新版中的人物與事件基本都有他們的原型,也就是說基於真人真事改編,雖然一些戲劇性的細節是"捏造"的。用電腦CGI製成的空襲場麵刹是逼真,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去瞧瞧。如果看了以後,在自己心裏多了一點英雄愛國主義,你就值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