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的《春潮》寫作藝術概說

來源: 獻璞集 2019-06-27 10:26: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32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獻璞集 ] 在 2019-06-30 09:12: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屠格涅夫的《春潮》寫作藝術概說

陳殿興

                               (一)

 

屠格涅夫的《春潮》,1872年初發表在《歐羅巴通報》第一期之後,雖然有些評論家指責作者沒有反應當代的迫切問題,以及把外國人寫的好,把俄國人寫的壞,但是廣大讀者卻非常喜歡它。這一期雜誌立即脫銷,不得不重印以滿足讀者需要——這在雜誌出版界是極為少見的。這部作品在雜誌上發表當年就被譯成德文、意大利文、法文,轉年被譯成丹麥文,幾年之後相繼被譯成捷克文、波蘭文、英文。這些譯文有的不止一種。讀者的喜愛經久不衰,而且不滿足於讀文字。1915年俄國拍成電影,1968年捷克拍成電影,1955年蘇聯編成歌劇上演;1976年,蘇聯拍成電影,片名《幻想》,1989年蘇聯拍成兩部電影,一部片名《春潮》,另一部片名《威斯巴登之行》。2018年,俄國還把它搬上芭蕾舞台。現在還有劇院上演同名話劇。屠格涅夫的作品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也是《春潮》。人民文學出版社為了紀念作家誕辰二百周年,出版了裝幀?精美的《春潮》單行本(這是拙譯第六次印刷)。人們這麽喜歡《春潮》,我想,是跟作家寫它的高超藝術手法分不開的。屠格涅夫在寫它之前,已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這時,他的寫作技巧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我想根據自己的譯文概略地談談《春潮》的寫作藝術。

                         (二)

這部小說,采用一個行將步入可怕老境的人的回憶形式來襯托年輕時初戀的可貴,我認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寫作藝術。

不過采用回憶這種形式,不隻是一種寫作手法。這部小說也的確取材於作家的回憶,但不完全拘泥於回憶,他把一些回憶的片段改造編織成了一部完美的小說。

關於這一點,屠格涅夫在給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侄女卡羅琳·科曼維太太的一封信裏談到過,德國教授弗裏德蘭德在回憶錄裏顯然依據這封信裏的話,說:“他寫的許多東西,如果不是永遠也是經常跟他的生平有聯係,這種聯係不僅是內在的,也是外在的。例如《春潮》的開頭。像薩寧一樣,屠格涅夫年輕的時候也有一次在國外旅遊時從意大利回國途中在德國的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一家糖果店裏遇到過一個驚惶失措的漂亮姑娘請他救救昏迷過去的弟弟。不過那不是一家意大利人,而是一家猶太人,而且昏迷過去的男孩有兩個姐姐,而不是一個。屠格涅夫迷上了這個姑娘,但是他克製住自己的感情衝動,當機立斷,馬上離開了。潘塔萊奧內·契帕托拉這個老歌唱家,屠格涅夫是後來在一個俄國公爵家裏見到的。”

關於這一點,在帕夫洛夫斯基的回憶錄裏屠格涅夫自己講的更詳細:“這部小說全都是真實的。我親身經曆過,感受過。這是我自己的故事。波洛佐娃夫人是我極為熟悉的特魯別茨卡婭公爵夫人的化身。特魯別茨卡婭公爵夫人當年在巴黎曾轟動一時:那兒現住還記得她。潘塔萊奧內就住在她家。潘塔萊奧內在她家的地位界於朋友和仆人之間。那個意大利家庭,也是取材於生活。我隻是更改了一些細節,變更了地點,因為我不能刻板照相。例如,那個公爵夫人,本來是個茨岡女人,我把她變成平民出身的俄國上流社會的貴夫人;潘塔萊奧內,我把他挪到了那個意大利家庭裏??這部小說,我寫的時候感到十分滿意,我喜歡它,像用類似方法寫的其他作品一樣。”

關於這部作品取材於作家的回憶,除了作家自述以外,熟悉屠格涅夫生平的讀者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作家跟維阿爾多夫人那段刻骨銘心的終生之戀:維阿爾多夫人是西班牙人,他們也是跨國戀——跟書裏的薩寧跟傑瑪相似;薩寧三十年後得到傑瑪的回信以後,決定要變賣家產移居美國——這尤其像當年屠格涅夫的作為:維阿爾多夫人跟丈夫住在巴黎,屠格涅夫隨之移居巴黎,終生住在維阿爾多夫人旁邊。作家說“這是我自己的故事”,的確所言不虛。

                                (三)

這部小說,情節簡單,平淡無奇,但作家卻把它安排得跌宕有致,引人入勝,而且很成功地表現了主題思想;應當說,這是一種高超的寫作藝術。

小說裏講的是薩寧這個五十二歲的單身地主麵臨可怕的老境將至時,回憶起了他三十年前僅僅持續六天的初戀。那時他二十二歲,接受了他遠房親戚幾千盧布遺產,決定在去當差(否則他無法維持溫飽)之前到國外把這筆錢花完。按計劃把錢花完以後,他從意大利回國,途經德國的法蘭克福。他在這裏要乘公共馬車去柏林,車位已訂好,定錢已全付。馬車晚上十點半才出發,他無事在街上閑逛,進一家意大利糖果店買一杯檸檬水喝。店堂裏空無一人。這時從裏屋跑出來一個驚慌失措的漂亮姑娘,拽他進裏屋,要他救救弟弟,說她弟弟死了。他進屋一看,斷定是昏厥,解開孩子的衣扣,卷起他的衣袖,用刷子刷他的胸膛和兩臂,終於使他醒過來。這家意大利人,為了感謝薩寧,請薩寧晚上來喝杯巧克力。薩寧欣然接受邀請。晚上主客相談甚歡,時間不知不覺地飛逝過去,鍾敲了十下。馬車是十點半出發,趕車已來不及了。耽誤了馬車,他隻好在這裏羈留幾天,等柏林的一位朋友回信,他準備向他借錢。第二天,傑瑪的未婚夫克呂貝爾到他下榻的飯店來向他表示謝意,並邀他次日同傑瑪一家一同去索登旅遊。這時,他早已被傑瑪的美貌迷住了,傑瑪對他也頗有好感,傑瑪的家人對他也越來越喜歡。第三天在索登旅遊。在餐廳吃午餐的時候,鄰座喝得醉醺醺的幾個軍官對傑瑪的美貌感到驚訝。其中一個端著一杯酒走到傑瑪跟前,喊了一句:“我為全法蘭克福、全世界最美麗的咖啡女郎幹杯,”他一口把杯中酒幹了。“作為報酬,我要拿走她纖纖玉手采摘的這朵小花兒!”說完,便把傑瑪放在餐具前麵的玫瑰拿走了。傑瑪憤怒地瞪著這個軍官,她的十四歲的弟弟埃米利氣得渾身直哆嗦。克呂貝爾選擇了帶大家離開。大家離開以後,薩寧走到那個軍官跟前,指責他的行為,說他是“教養極壞的無賴”,並把那朵玫瑰麻利地搶了回來。結果引起了那個軍官(登霍夫)和薩寧的決鬥。雖然決鬥以雙方無傷亡結束,但是卻促進了傑瑪和薩寧的情感發展。傑瑪決定解除跟克呂貝爾的婚約。萊諾雷太太請薩寧到家裏勸說傑瑪改變主意,結果卻促使傑瑪和薩寧互相表白。公園幽會,傑瑪和薩寧定情。他們一起回家說服萊雷諾太太同意他倆結婚。萊雷諾太太哭鬧之後終於接受了薩寧這個未來的女婿。第七天,薩寧在街上散步,正考慮回俄國把莊園有利地賣掉,以便把得到的資本帶回法蘭克福改善糖果店的經營,遇到了昔日的同學波洛佐夫。聽波洛佐夫說他的夫人很有錢,可能買他的莊園,他便跟波洛佐夫去了威斯巴登。在威斯巴登見到了波洛佐夫的夫人波洛佐娃。波洛佐娃答應買他的莊園,但要他留下兩天,以便使她了解在跟什麽人打交道——她說她從父親那裏繼承來一個習慣:一定要先了解在跟什麽人打交道,然後才能成交。在這兩天時間裏,她在談正事的幌子下,施展種種手段誘惑薩寧,終於使薩寧背棄了傑瑪,墮落成她的情夫之一,使他可恥地跟她去了巴黎。

                                                   (四)

在短短的六天內,傑瑪由克呂貝爾的未婚妻變成了薩寧的未婚妻;對這樁親事,萊諾雷太太在幾小時之內由反對變成讚成;薩寧在九天之內由願為傑瑪赴湯蹈火的未婚夫變成了波洛佐娃俯首貼耳的情夫。書中人物心理變化都是通過一些隱約乃至潛意識的感受或細微的動作表現出來的,描寫之細膩在其他愛情小說裏是罕見的,這是《春潮》寫作藝術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地方。

先看書裏是如何描寫薩寧和傑瑪的愛情的產生和發展的。

傑瑪從裏屋出來出來,拽薩寧進屋去救她的弟弟,書裏說“薩寧沒有立即跟少女去,好像要堅持站在原地似的,這倒不是他不願意跟她去,實在是因為他太驚訝了:他生平從來沒有見過這麽漂亮的美人兒。”隨後幾天,他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她的美,被她的的美迷住了。第一天,他在她家歡談,就把馬車耽誤了,不得不在法蘭克福多住幾天。當晚,他回到飯店,躺在床上,念叨著:“未婚妻(他知道她是克呂貝爾的未婚妻——引者)!真是個美人兒!可我為什麽留下了呢?”作者沒有說為什麽,但我們從薩寧問自己的問題,可以看出,他是被傑瑪的美貌迷住,借故留下來的。第二天,他應邀到傑瑪家去消磨時間。在傑瑪家裏,“他的心情很好。在單調而平靜的生活之流裏蘊含著極大的美,既對今天沒有任何特殊要求,也不考慮明天,不回想昨天。呆在傑瑪這樣一個少女身邊夠多幸福啊!”這時他們彼此隻有好感,並無非分之想。可是索登旅遊打破了“單調而平靜的生活之流”。他為傑瑪奪回了玫瑰,招來一場決鬥。第二天要去決鬥,這天他仍然在傑瑪家裏呆了一整天。傑瑪已經探聽到他要去決鬥,但未露聲色。晚上,他離開傑瑪家以後,“不想馬上回旅館;他覺得需要在清新的空氣裏走一走。他往回走的時候,還沒走到羅塞利糖果店門口,一扇臨街的窗戶突然響了一下,打開了——在黑洞洞的方形窗口裏(屋裏沒有燈亮),出現了一個女人的身影,他聽到有人叫他;‘德米特裏先生!’他馬上向窗口跑去??是傑瑪!傑瑪臂肘支在窗台上,身子向前探著。‘德米特裏先生!’她小心翼翼地壓低聲音說:‘我今天一整天都想給您一件東西??可是一直猶疑;現在意外地又看到了您,我想,看來這是命中注定??’傑瑪說到這裏,不由自主地停下了。” 她無法說下去:在這一刹那突然刮起一陣旋風。讀者不難看出,這旋風象征著她劇烈的思想鬥爭。旋風刮過之後,“傑瑪歎了一口氣,回頭朝屋裏看了一眼,便麻利地從腰帶裏抽出一朵已經枯萎的玫瑰,扔給了薩寧。‘我想把這枝花兒給您??’”薩寧認出來那是他昨天奪回來的那朵玫瑰。薩寧在那陣旋風之後,“感到他幾乎??愛上她了!愛情像那旋風一樣突然降臨到他的身上。”那場決鬥更進一步使傑瑪下定了決心,解除跟克呂貝爾的婚約——薩寧為她舍生忘死,她心裏已暗暗愛上了薩寧。薩寧明白了傑瑪的心意,決心向傑瑪示愛。萊諾雷太太到飯店請薩寧到她家去勸說傑瑪別解除婚約,促使薩寧向傑瑪公開表愛。他在給傑瑪的信裏說:“您知道我答應給你的勸告是什麽,您知道令堂的願望以及她對我的請求是什麽,——可是有一件事情您不知道,我現在有義務告訴您,——那就是我愛您,用一顆初戀的心的全部熱情愛您!這火焰是突然燒起來的,可是火勢特猛,使我找不到言辭來形容!!當令堂到我這裏來求我的時候,那火在我心裏還隻是陰燃,否則,作為一個誠實人,我準會拒絕她的委托??”接著傑瑪正式解除了婚約。公園幽會,他倆定情。結婚的問題現在隻等說服萊諾雷太太之後解決了。

其次,萊諾雷太太的思想轉變是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的。請看作家如何描寫的。

傑瑪跟薩寧從公園回家。傑瑪一見到媽媽就喊道:“我把真正的未婚夫領來了!”萊諾雷太太一聽大為絕望,立即坐到牆旮旯裏,臉對著牆,淚如雨下,幾乎要呼天搶地。這場大哭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薩寧一靠近她,她就又是尖叫又是揮舞雙手讓他走開。他站在遠處,大聲喊了幾次:“我向您的女兒求婚!”,可是徒勞。傑瑪隻是耐心照護母親,母親起初也不讓她靠前??書裏接著說:“暴風雨終於漸漸平息下來。萊諾雷太太不再哭了,允許傑瑪把她從牆旮旯裏扶出來,安排到靠窗的一張圈椅上,給她喝橙花水;對薩寧呢,仍不允許他靠近??啊,不允許!不過起碼已允許他留在房間裏了(方才她一直是要求他離開的),而且當他講話時已不再打斷他了。薩寧立即抓緊出現的這個風平浪靜的時機,施展起驚人的口才來〈??〉薩寧的巧舌如簧沒有白費。萊諾雷太太開始正眼看他了,表情裏雖有傷心和責難,卻沒有方才那種厭惡和憤怒了;後來還允許他到跟前來,甚至允許他坐到身旁(傑瑪坐在另一側);後來,她開始責怪他——不隻用目光,而且也用話語了,這說明她的心已有些軟了;她開始抱怨,她的抱怨聲也越來越輕,越來越溫和了;在抱怨中間常常夾著問題,有的是問女兒的,有的是問薩寧的;後來,她允許薩寧握她的手,而且沒有立即抽回來??後來,她又哭起來——可是流的已是另一種眼淚了??後來她憂鬱地笑了笑,並惋惜喬瓦尼·巴蒂斯塔不在,可是跟方才的含義不同了??又過了一瞬間,兩個罪人——薩寧和傑瑪——已跪在她跟前,她把雙手依次放在他們的頭上;過了另一瞬間,他們倆已擁抱她、親吻她了,埃米利容光煥發,跑進屋裏,也撲到這緊緊抱在一起的三人身上。”

最後,讓我們看看薩寧如何在兩天之內波洛佐娃的情夫的。

波洛佐娃一見麵就答應要買他的莊園,但請他留下兩天,讓她了解一下在跟什麽人打交道。第二天,波洛佐娃早晨找他逛公園,晚上請他看劇,第三天請他騎馬郊遊。在貌似談正事的時候,用肢體挑逗他。初見麵的時候就向他展示自己的美,談話的時候用指尖敲著薩寧常禮服的袖口,喝茶的時候,“她用手指拿一塊方糖放在他的茶杯裏??可是夾子就在旁邊。”波洛佐娃的態度是輕佻的,如果不是認為這種態度是他成功的好兆頭的話,薩寧是會難為情的。逛公園時,她要薩寧把胳膊給她,她的“胳膊慢慢地輕柔地放到他的胳膊上,在他的胳膊上滑了一下,便好像粘上去了。”走路的時候,她“邁著貓一般輕盈的步伐,輕輕靠在他身上,不時往他臉上瞟幾眼”,“身上不斷散發著又令人陶醉又令人痛苦、又文靜又火熱的誘惑”。從公園回來,離開波洛佐娃回到自己的房間以後,“他心裏千百次地向自己那純潔無瑕的小鴿子請求寬恕,雖然,說老實話,他對自己也並沒有什麽可責備的”。可是在他“懷著愛情,懷著喜悅,懷著感激想傑瑪,想他倆的共同生活,想他未來幸福的時候,這個奇怪的女人,這個波洛佐娃夫人卻寸步不離地出現??不!不是出現——而是矗立在他眼前??而且照薩寧的說法,還帶著特別幸災樂禍的心情,他擺脫不了她的影子,他不能不聽到她的聲音,不能不想到她的言談——他甚至不能不嗅到她衣服上散發的幽雅、清馨、沁人心脾、像芬芳的黃百合花似的那種特殊的香味。”後來去看劇,在劇院的包廂裏,波洛佐娃介紹自己時,告訴薩寧,跟丈夫波洛佐夫在一起,她是自由的。她有一句愛說的話:“Cela ne tire pas à consèquenence(這不會有任何後果)”,她說:“我知道您愛上了另一個女人,準備跟她結婚 ??您可要對我的不忮不求給予公正評價喲!不過這回該您說Cela ne tire pas à consèquenence啦。”薩寧聽著她講,心裏想:“蛇!啊,她是一條蛇!然而是一條多麽美麗的蛇啊!”,可是“他坐在她身旁,在昏暗的包廂裏情不自禁地吸著她嬌豔的身體所發的溫暖馨香的氣味,腦子裏也同樣情不自禁地翻騰著她今晚尤其是最後幾分鍾所說的話。”從劇場回來,“回到自己房間裏,薩寧在桌上看到了傑瑪來的一封信。他有一瞬間??嚇了一跳——立即強作笑顏,以便在自己麵前掩飾自己的驚慌心情。”“他的良心感到不安起來。可是他安慰自己說明天一切都將永遠結束,他將永遠離開這位任性的夫人,將永遠忘記這場胡鬧!??”作者接著指出,“意誌薄弱的人,自己跟自己談話的時候,總是願意使用果斷的字眼。”果然,第二天,波洛佐娃帶他騎馬到森林裏遊樂,把他帶進了一間簡陋的崗棚裏。郊遊回來,當天,過了兩小時以後,薩寧在自己的房間裏站在波洛佐娃麵前,失魂落魄,像死人一般??波洛佐娃問他:“你上哪兒去,上巴黎還是去法蘭克福?”他回答說:“你上哪兒,我上哪兒,跟你在一起,直到你攆我走”。

                                                        (五)

薩寧因為被傑瑪的美迷住,才羈留在法蘭克弗蘭克福,才愛上傑瑪。因此傑瑪的美是情節發展的關鍵。隻有把傑瑪的美惟妙惟肖地描寫出來,讀者才能使信服,小說才能站得住腳。從古至今,寫女人之美的作家很多,沒見過有誰這麽細致地描寫女人之美而且令讀者不禁拍案叫絕的。這也是屠格涅夫這部小說寫作藝術最值得稱道的一個地方。

傑瑪的美,屠格涅夫不是一下子寫出來的,而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步展現出來的。先是在糖果店裏第一次見到傑瑪,薩寧被她的美驚呆了。薩寧進屋,斷定她的弟弟是昏厥,便用刷子刷他的胸膛和兩臂,一邊刷,一邊斜著眼睛瞟她:“她的鼻子略嫌大些,可是鷹鉤形的輪廓卻極為秀美,上唇有些淡淡的茸毛;然而臉色卻光潤柔和,跟象牙或乳白色琥珀毫無二致。秀發上的波狀光澤就像畢蒂宮裏珍藏的阿洛裏畫的朱迪斯,兩隻深灰色的眼睛,眼珠周圍是細細的黑邊兒,尤其美妙動人”。當天晚上,聽她和媽媽歌唱的時候,他欣賞的不是她的歌喉,而是她本人:“他坐在她身後稍側一些的地方,心中想道,不論那棵棕櫚樹——甚至當時最時髦的詩人別涅季克多夫寫的——也不能跟她亭亭玉立的身材相媲美。當她唱到最富感情舉目仰望的時候,他覺得在這樣的目光下天空也會動情。”第二天薩寧到傑瑪家,“傑瑪穿的是一件寬鬆的黃色短衫,係著一根黑皮帶。她也顯得疲倦,臉色微微有些蒼白,眼睛周圍增添了兩道淡淡的黑圈兒,目光卻並未因此而暗淡,蒼白的臉色給她那古典式的端莊容貌增添了一些神秘而可愛的情調。這天她那優雅美麗的兩隻手使薩寧感到特別驚奇,當她抬起雙手梳理那烏黑發亮的鬈發時,薩寧的眼睛舍不得離開她的手指,那纖纖十指靈巧、細長,簡直跟拉斐爾畫的美人福爾納裏納的手指一樣。”這類描寫,書裏隨處可見:薩寧每次看到傑瑪,都會從不同角度發現她的美,如笑聲、脖頸、側影,等等。 限於篇幅,不再多引。這些已足夠說明問題了。

薩寧被波羅佐娃迷得神魂顛倒,兩天就墮落為波洛佐娃的俯首貼耳的情夫。我們現在來看看作家是如何描寫波洛佐娃的外貌的吧。

波洛佐娃的外貌也不是一次寫出來,也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步展現出來的。薩寧隨波洛佐夫到了威斯巴登,坐在客廳裏等波洛佐娃出來見他。“突然裏間的門開了,門口出現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夫人,身穿白綢鑲黑花邊的連衣裙,手上和脖子上全是鑽石,——這就是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波洛佐娃。她那濃密的淡褐色頭發編成兩條辮子沒有綰起來,垂在頭的兩側。”她要回裏間梳頭,“朝薩寧點了一下頭,迅速轉身,回到裏間去了,但她那漂亮的脖頸、俏麗的肩膀、標致的身材卻留下了一個曇花一現、挺秀和諧的印象。”作家接著描寫她的步態:“她朝薩寧走來??她這種步態呀,嗐,在那已經遠逝的時代隻是這種步態就足以使一些怪人神魂顛倒了。”隨後描寫她的微笑:“她微笑的時候,她的每邊腮上露出的笑渦兒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整整三個,而且眼睛比嘴唇,比她那鮮紅、細長、噴香、左邊有兩顆小痣的嘴唇笑意更濃。”作家說,她絕不是絕代佳人,“她的前額低,鼻子有些肥大而且翹著;無論在皮膚的細膩還是在手腳的纖巧方麵,她都不能誇耀,——可是這有什麽關係呢?在普希金所說的‘聖潔的美’麵前,並非每個看到它的人都會被吸引住;可是在健壯而豐潤的、既像俄國女人又像茨岡女人的肉體的魅力麵前人卻會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住!” 作家在下文裏著力描寫她用肉體誘惑和語言挑逗逐步把薩寧俘獲,上節已提到,這裏不再贅述。

                                                     (六)

作家用一切手段刻畫人物性格,甚至用人物說話的聲音和身上發出的氣味。這些手段,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來。這裏想說說作家用象征手法刻畫人物性格。這種象征手法跟文化背景有關係,很容易被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中文讀者所忽視。這也是這部小說寫作藝術值得稱道的一個地方。作家用的象征手法很多,這裏僅舉幾例,相信讀者會舉一反三。

先說花兒。

郊遊那天薩寧把從軍官那裏奪回來的紅玫瑰還給傑瑪,傑瑪第二天晚上從窗口探身在一陣旋風刮過之後從腰帶裏抽出那朵枯萎的玫瑰,扔給了薩寧,說:“我想把這枝花兒給你。”薩寧認出來那是他昨天奪回來的那朵玫瑰。在西方文化裏,玫瑰象征愛情,從腰帶裏抽出,說明這種感情是隱秘深藏的。薩寧跟傑瑪在公園的丁香花叢後麵互相表白,預示著這開始的愛情的未來分手——據說英國戀人分手,主動的女方就送男方一束丁香。薩寧在公園等傑瑪的時候,“遠處隱隱約約飄著一片白濛濛的蒸汽,空氣裏散發著木樨和白刺槐的花香”。木樨象征愛戀,白刺槐象征浪漫。它們暗示開始的愛情純潔無瑕。

再說動物。

書裏談到薩寧時,說:如果要打比方的話,他更像剛剛移植到我國黑土地帶果園裏的一棵茁壯的、枝葉茂密的蘋果樹;或者更準確些說,他像舊地主養馬場的一匹經過精心飼養、毛色光滑、腿粗蹄壯、剛剛開始受到調教的稚嫩的三歲馬駒??”說薩寧像馬駒,可使人聯想到古希臘傳說:馬自由的時候,不受任何束縛,甚至可以竄到天上去,後來被神降伏,就隻能在地上行走。薩寧也是這樣:他自由的時候可以享受跟傑瑪純潔美好的愛情,一旦被波洛佐娃俘獲,就失去了這天上仙侶一般的幸福。

      作家用蛇來深化波洛佐娃的形象。薩寧跟波洛佐娃在包廂裏看劇,聽著波洛佐娃的“自白”,心裏想:“蛇!啊,她是一條蛇!然而是一條多麽美麗的蛇啊!”作家描寫她的辮子時,也說她的辮子像蛇,給她起的姓——波洛佐娃——也是從蛇這個詞衍變來的——Полозова是полоз構成的,полоз是一種大蛇(遊蛇)。《聖經·舊約·創世紀》裏說,亞當和夏娃當初生活在伊甸園裏過著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後來被蛇引誘吃了禁果,才墮落人間。作家描寫她的時候強調“蛇”,意在暗示她在引誘薩寧吃禁果,離開他跟傑瑪的幸福未來。

作家還用豬突出波洛佐夫這個形象,說他的眼是豬眼,說他的大腿鼓起,處處寫他的吃相,強調他貪睡好吃,像豬。

還有,傑瑪送給薩寧的玫瑰,波洛佐娃送給情夫的鐵戒指,也都屬於作家用來刻畫人物性格的象征手法,其含義不言自喻。

                                 (七)

這部小說的寫作藝術值得稱道的地方隨處都是,如風景描寫,不僅讓你看到風景,而且讓你聽到聲音,聞到氣味——這在別的作家的書裏是看不到或是很少見的。值得稱道的地方真是舉不勝舉,因為整部作品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珍品嘛。

法國大作家論述屠格涅夫及其《春潮》的一段話大概可以彌補本文掛一漏萬的缺陷,我想把它譯出來供讀者參考。

《春潮》1873年法譯本出版後,福樓拜立即給屠格涅夫寫信,說:“我想對您說,我讀完了《春潮》〈??〉我被感動了,流淚了,好像經曆了某種令人心情緊張的事件。這種故事,咳,我們每個人都經曆過!它使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臉紅。我的朋友屠格涅夫是個多麽了不起的人哪,多麽了不起呀!糖果店內部極為幽雅,令人神往。還有那對情侶清晨在公園散步時坐在長凳上的那段交談、潘塔萊奧內、獅子狗、埃米利??還有那平靜而哀傷的結尾。啊,這是一部愛情小說,如果有這種小說的話!我的親愛的朋友,您對生活知道的很多,而且您善於講述您所知道的一切——這就更少見。我想成為一個修辭學教師(professeur de rhétorique),去教授您這本書。請注意:我完全不會去講解。沒有必要!我覺得甚至能使白癡理解您那使我激賞的寫作藝術,例如《春潮》裏那兩個女性形象及其周圍人的對比。對您這部新作品,除了一個很不高明的字眼兒,我找不到別的詞語來形容,那就是:令人迷醉!但是請給這個字眼兒以真正深刻的含義。這部作品在讀者心裏移植愛情:令你笑又令你想哭。”

最後,請容我再羅嗦一句:我這篇短文,隻是展現筆者認為介紹這部作品需要展現的地方,其目的不過是想使讀者嚐鼎一臠;要想感受原作的藝術美,還需要讀者自己去通讀全書,細心揣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