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西藏

來源: 拂弦聽雨 2019-01-17 06:39: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470 bytes)


又一個假期結束了.回到紐約發現自己小小的旅遊夢想因厚厚的親情捆綁仍未實現帶著份失落,不甘和新的期待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暫且由讀萬卷書代替行萬裏路。打開書卷一下子翻到了夢中最遠的地方--西藏。

 

一百二十多萬平方公裏,平均每平方公裏不到兩人的西藏吸引著全世界勇敢的徒步旅者離開故土和自己固有的生活空間一路風塵仆仆,曆經千難萬險風餐露宿,爬山涉水而來,奔向那裏。去尋夢以求讓自己漂泊許久的靈魂在那裏找到一絲撫慰和安寧或是在高原雪域發現自己在遙遙旅途中找回自我.。無數的人去了,歸了,又去了。又無數的人依然在路上,,,

 

沒有親身經曆,就無法切身體會西藏的的文化曆史宗教和人民帶給世界的是怎樣的魅力.沒有身臨其境就無法理解藏民的神聖信念。或許真如別人形容的,宗教似乎成了一種精神鴉片麻痹著讓人上癮致使當地藏民對宗教的虔誠遠遠超過於一切現代物質對他們的誘惑。簡單的日常起居,簡樸的生活條件單純的朝佛誦咒平淡的日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卻甘之如飴眼裏隻有清澈聖潔,沒有一絲世間的渾濁,煩憂。以虔誠滿足感恩之心將他們的一生一世都淬煉進這塊聖地讀著描述藏民轉經,朝聖,拜懺的文字看著他們身心合一五體投地的大禮拜的圖片我驚歎於這個民族能世世代代在那雪域高原堅強生存下來的力量

 

西藏讓我最想去的理由有三: 第一,不同於其他國內古鎮和一些自然風景區盡管都是有大批外來遊者的介入但唯有在西藏, 任何人絲毫不能改變和動搖當地藏民固有的生活方式。盡管外來奢華物質襲來,他們的內心仍然純淨如水生活依舊淡靜簡約他們的內心世界永遠滿足和沉浸在對佛的虔誠敬拜和酥油茶的濃香裏第二個理由是想親身到那裏,離佛祖最近的地方感受佛法的力量第三是挑戰自我.

 

 

喜歡讀些佛教義理方麵的書籍, 是因為喜歡它飽含的智慧和給人向善的力量。 比如《金剛經》, 《楞嚴經》它讓我隨著年齡遞增加上對生活的曆練提高挫折容忍力學會不計較更學會以足夠的寬容和餘裕麵對一起當然自己內心也會同時獲得回報喜歡《三世因果經》,認同經文所講,覺得這世界理應如此,也更希望如此。在蒼茫宇宙中,眾生平等,且因果有命,善惡有報。 也練過瑜伽, 接觸過氣功,覺得它們和佛法的共同之處都是通過人體的靜立或坐,(佛法的打坐)調整自身的氣脈, 心,神。 許多藏傳密宗和印度瑜伽的書籍均提到人體本身就像一個生物能量場通過練習打開身體氣脈,達到身體健康的功效。我覺得它們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都能讓人的內心完全安靜下來。無論多少煩心事,隻要萬念凝聚一身,頃刻間,天地隻有廣闊無垠的宇宙時空和渺若一粒塵埃的自我。 

 

 

一直以來,自認心中有佛,卻從不拘泥於形式喜歡佛法,卻從不誦經 拜懺隻有自己遇到比較重要甚至影響到自己一生的大事, 在自己不能立刻做出決定和判斷的時候,也是生命中走到某一人生十字路口的時段我才會以朝拜的方式走向佛前認真燒香,禱告參拜通過這種過程讓自己的內心在禱告與祈願中獲得一種信心,一種堅定, 意念中讓自己相信目標與願望就在不遠的前方隻要自己穩定堅實地向前走,就一定能達到夢想的彼岸。從而更努力,更積極,更樂觀也更從容的去等待和爭取

 

心中有佛,雖做不到母親那樣初一十五吃素燒香但經常讀佛,以此審視自己的內心,猶如定期給自己的心理做一次健康體檢和維護保養從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溫和更安定 也更強大對身邊的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心存善念,世間的人如果都能互相感受彼此的善行善意,互相得到幫助和益處,我想這就是心中有佛的功德吧.

 

想到西藏人民簡樸的生活方式,又讓我想到了另一個種族,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阿米西族。他們是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中的一個信徒分支,他們以拒絕使用電話電器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仍然活在自己鄉村的世界裏,過著簡樸的生活而聞名。  他們許多人非常富有,有從祖上傳下來的百英畝土地,有自己的銀行係統, 不需要購買醫療保險, 不拿政府社會福利, 沒有社會安全號碼,沒有駕照,既不納稅,也不要政府一分錢。阿米西人也從不當兵, 反對任何戰爭,是和平主義者。 他們不使用電燈,不坐汽車, 不看電視, 始終保持自己的原始生活方式, 抵製現代生活的種種誘惑。 在美國這個世界發達和物欲橫流的國家,這個部落能頑強生存下來,且人數逐年遞增,或許另很多人匪夷所思。讀過西藏,了解了藏民,我也能理解了納米西人。 我想他們遠離物質,和藏民有很大相似之處,都是讓自己的內心與大地和上帝貼的更近.他們對現代化的抵製,也是想保存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可見全世界各地的人盡管文化種族不同,卻有著同樣回歸家園的淳樸心願.

 

 

經常懷念上學時與好友互相寫信的那個年代。每當收到同學朋友寄來的信件, 還未開啟,那一封封帶著墨香和漂亮郵票的信封,就足以讓內心喜悅一陣子,直至上課鈴聲響起,還拈在手裏猜測著信裏的內容。 回信也是一樣,小心翼翼地鋪開信紙,,把自己的情感認認真真以最好的字體傾注於筆端那份真誠,那種情誼的傾訴方式,我想是功能再多的現代版手機也無法替代的.

 

幾年前為了感受鄉村生活和尋找一份自然下的綠意,在中國農村買了一小塊地每年和媽媽姐姐一塊去種菜,秋收, 充滿樂趣。 而此次休假回國卻自己找了種種理由四十幾天坐在家裏發呆玩手機也懶得去光顧一下自己的田園,任由其自生自滅在那裏。 當世間繽紛浮華盡收眼底,內心要達到如何的清淡安寧才能做得到真正的回歸與修行!

 

習慣了現代文明回歸古老的生活方式不僅需要內心的寧靜也需要能承受孤獨與外界喧囂暫時隔絕的勇氣當我們抱怨霧霾,抱怨垃圾和二氧化碳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年之中抽出部分時間偶爾遠離一下現代奢華, 重新體味一下我們曾經的傳統生活。每當我看到國內新聞霧霾的報導,我總忍不住去想, 如果每人每天拿出一小時自願而又義務地清理一下我們四周或外部的垃圾,或減少一小時的不生產垃圾,從事下綠化活動,那我們城市的霧霾治理速度會提高多快。我們自身又會從大自然那裏得到多少回饋從而直接受益於我們的健康和生命。

 

在這個信仰缺失,很多東西無法確定的年代,很多人把西藏當做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而也有人說精神的家園,不在前方,不在西藏而是在仰望的天上。

 

而我似乎前世是倉央嘉措的弟子,曾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誤傾城。隨緣走隨緣遇眾生,到頭來也是半世修行,半世情緣。修行在孤獨的宿命中,而我的情緣或許就在佛前與你回眸相遇的一瞬間。如果擦肩而過注定成為錯過,我隻能安靜的等待和守候任由喜歡與愛由年輕的衝動和激情漸漸轉化為一股深海潛流沉在心底,源遠流長。 當所有歡樂與悲傷被時間衝刷的慢慢回歸最初的寧靜,沉積在心河底層的便是我一生遇到的美好和緣分,它最終神化成一種能量一直在那裏不增不減,守護著伴隨我。

 

看懂了人生, 生活的色彩不但不會平淡無味,反而因為清晰透明而益見香濃馥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