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日記(十三) 漫步小江戶川越

東京日記(十三) 漫步小江戶川越

2025/6/26 星期四 多雲 31-25

半夜又是一場大雨,空氣中的濕氣聚成一片化不開的蒙蒙白霧。今日我們動身前往埼玉縣西南被譽為“小江戶”的川越。

8點半,從輕鐵啟程,在新宿換乘埼京快線,約莫一個半小時便抵達。票價不過千餘日元,卻帶我們從二十世紀的大都市穿越到古老的江戶時代。

十點左右步入川越市區,雲開霧散,陽光下的小城安靜祥和。街道窄了,人少了,輕便的自行車代替了滾滾車流,空氣也顯得悠閑了幾分。走十來分鍾到川越旅遊信息服務中心,一座古色古香的木屋前。榻榻米、舊家具、祈福紙鶴,無一不散發著日本老時光的味道。穿過後院小花園,一條小徑將我們引向這座小城的靈魂—藏造一番街。

川越最負盛名的正是這條古街。日語“蔵造りの町並み”(Kurazukuri no Machinami),意為“倉庫風格的街道”。數百年前的江戶時代,川越因商貿繁榮,商人們在此造倉庫囤物資,同時興建了帶有厚土牆的倉庫式店鋪。這些老房子被保留下來,綿延成古風濃鬱的街巷。

踏上一番街,恍若穿越了時光隧道,一座座老屋刻滿歲月滄桑。屋簷的瓦頭或圓或彎,留下古代工匠將裝飾美和排水實用融為一體的智慧;屋脊奇形怪狀的雕刻,寓示古人辟邪守護的美好心願。當年的川越商人,借精巧建築炫耀財富,房屋構造得美輪美奐,眼前的一切成了時光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饋贈。

街上的店鋪延續著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時間似乎被折疊起來,像是時光老人打了個盹,遺留下一片昔日時空。早已失傳的工匠手藝在此默默地傳承著:鐵匠一錘錘敲打的刀鋸叉鏟,木工一刀刀打造的桌椅櫥櫃,石瓦匠精雕細刻的盆罐和印章,老式掛鍾座鍾在鍾表匠手裏叮咚作響……,每座小店都是數代人持之不懈追求的縮影。還有手打麵館、果子鋪,糕點店等。此情此景不由勾起我遠去的童年記憶,走著走著,我幹脆收起相機,放慢腳步,靜靜用眼和心去感受那些似曾相識的慢日子。

距離主街不遠的一條岔道上,川越的地標物“時的鍾”(Toki no Kane)高高矗立,她像一個不知疲倦的老人,幾百年來日複一日報鳴時間,守望川越。

若在十月第三個星期日到訪,便能趕上川越最盛大的節日——川越祭,見識彩車聲勢浩大的遊行場麵。那是川越人一年中的大日子,平靜生活中最熱鬧的時刻。對於想體驗節日氣氛又無法親臨的我們來說,參觀川越祭博物館大概是最好選擇。

川越祭博物館 (Kawagoe festival museum),門票3元一張。在這裏我們有緣近距離觸摸川越人的祭奠狂歡。館內陳列著二三層樓高的祭奠彩車、漂亮的傳統祭奠服飾、年複一年的各種祭奠廣告畫。沉浸式劇場裏祭奠遊戲畫麵逼真,激越與抒情輪番上演。小家夥戴著耳機細細聽著笛鼓交織的九種不同祭奠曲調,臉上滿是新奇與專注。

不知不覺已是午餐時,我們去往百年老店“壽庵”。這家以手打抹茶蕎麥麵聞名的餐館,外觀和室內裝飾都屬道地的日式風。桌椅用的是埼玉杉木,麵粉取自北海道,抹茶來自本地茶園,盛器則是別致的紅木圓盤。麵條分三盤、五盤、七盤盒裝,另可搭配日本特色食物天婦羅、魔芋串、烤茄子、山藥泥、炸豆腐……。餐食堆滿桌麵,香氣四溢。原以為女兒買多了,結果被我們一掃而空,美味當之無愧。

飯後信步前往菓子屋橫丁(Kashiya Yokocho),途中遇見一位老奶奶售賣冰鎮黃瓜,2.5至3日元一根,酸甜清涼,別有滋味。

菓子屋橫丁石板路幽深,兩旁小屋飄著誘人甜香。一進街巷口就見到花花綠綠各種傳統日式糕團甜點。該糖果街興起於明治初期,曾經是日本糖果製作與批發重地,最盛時有七十來家店。百年過去,小巷依舊。遊人們在五彩繽紛的糖果堆裏瞬間變回了孩童,尋尋覓覓,開心地挑選自己喜愛的糖果。小家夥挑了袋綠色粽子糖,笑得眉眼彎彎。

轉過一條掛滿彩傘的小巷,看見和服店。遊人們著和服在古街上漫步,宛如流動的畫卷。我們則尋覓傳說中的茶屋泡腳處,終於在一間禮品店的後院發現了她。四人8000日元,含飲料。綠茶、糕點、紅薯條與冰淇淋。腳下是溫熱的水,手中是清涼的茶,時光頓時緩了下來。半小時的靜謐,仿佛把川越的慢生活濃縮在了這一刻。

一屋茶香,一盆熱湯,一桌甜點,一片歡笑。川越之行,於此圓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