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壁掛

    照片裏右邊這隻盒子上寫著「藝術壁掛」四個字的白紙,明顯有蟲蛀的痕跡,打開盒子,裏麵的一幅壁掛不僅完好如新,展開後還有一股淡淡的檀香木的香氣。

    這是一幅距今整整三十年的掛曆,看著上麵紅色的一九九三和下麵綠色的流蘇邊,中間的山水畫,以及貼著的十二個月的日子,那些年關於掛曆的回憶撲麵而來。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沒有包書紙,所以上一年的掛曆是用來包書本的最佳紙張,既厚又大,非常受用。每當新學期開學第一天發新書,背著大而重的書包高高興興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包書皮,選出最喜歡的幾張用來包最喜歡的科目語文數學和英語,剩下的包自然常識、音樂曆史等,最難看的總是留給政治。

    除了課本,還包厚的字典,我還會包有四個角的書皮,這樣即使翻閱多少次書角也不會翹起來。自從有了零花錢,喜愛的書買回家當然也是立刻包起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掛曆的鼎盛時期,有一陣子我家住在學校的教師臨時屋,鋼結構的房子在房間裏麵有突出的螺帽,特別方便掛,於是樓上掛一本、門後掛一本;樓下掛一本、床頭掛一本,現在想起還真是有趣。

    盛行掛曆的那些年裏,紙張和印刷工藝越來越好,品種也越來越多,歌星影星、曆史藏畫、名勝古跡等應有盡有,有人還專門收集。

    校園裏有位鄰居,說來也是位大學老師,看中了我家飯桌上方的那本掛曆,趁我不在家,硬是向父親要了去,惹得我回家生父親的氣,他喜歡就硬要去是什麽道理?不想想別人也是因為喜歡才掛在牆上的嗎?再說了,這日子還沒過完呢,掛曆不見了,無奈隻能把樓上的那本移下來。

    凡事與人一樣,不能太過分。就如照片裏的「藝術壁掛」,山水畫得難言生花妙筆,整條使用檀香木把年曆打造成工藝品,也是過於追求奢華了。掛曆市場後來在政府嚴禁用公款印製物品後萎縮消散。而這幅藝術壁掛因派不了什麽用場,反倒是留到了現在。

             

(此文首載於二零二三年五月十二日世界日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