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炒股

老林炒股

--大宗師

老林剛開始涉及投資理財的時候,是三十多年以前,那時還是小林。小林一拿到博士,就馬上在另一個城市找到了一份軟件工程師的工作,工資和現在比真夠低的,但比讀書時拿的獎學金,還是高太多了。那個時候經濟不是太好,能夠一畢業就找到合適的工作就挺好的了,小林高高興興的就搬到那個城市去上班了。這幾天川老板正在大搞特搞全球對等關稅,鬧的是烏煙瘴氣,很多人都在擔心經濟衰退,其實老林在北美這三十多年,經濟周期起起伏伏大概已有過3、4回了,早已見怪不怪了。經濟好呢,就多賺點,多花點;經濟差呢,就少賺點,少花點,但終究日子還是要過的,再差的日子,挺過去日子就好了,就這麽點事,大家也不必太操心、太擔心,給老川點機會,看看他到底有些什麽手段,搞好了當然好,若是搞砸了,就會有勢力出來糾偏,尤其是中期選舉,選民的選票就可以對老川產生強大的製約,再不濟忍個四年,到時候再選別人就是了。這個就是民主的好處,你也可以說是壞處,但長遠上、總體上看,民主製度絕對是占優的。好了,回來接著講老林或小林炒股。

小林拿到第一張支票,比讀書時拿的獎學金多了好幾倍,有了閑錢怎麽辦?就尋思著投資理財了,那個時候資訊有限,能了解到的也就是銀行的定期存款、保單、基金。那時還沒有互聯網,更沒有炒股平台,如果想炒股,就要去找broker,門檻有些高,小林當時的選擇是銀行保單。不久,小林了解到有一些專業投資公司為所在公司雇員提供投資理財服務,就找到其中一家專業投資公司讓他們幫忙做投資理財。當時和小林談話的所謂專業人士建議小林投資某些基金,小林也就照做了,幾年下來,年年虧損。開始由於經濟不太景氣,小林也就認了,但後來經濟開始好轉,外麵股市蒸蒸日上,可小林投資的基金仍然虧損,小林就不滿意了,就打電話問負責他的那位專業人士為什麽這些基金仍然虧損,為什麽不買像微軟一類的勁爆股票,那位專業人士一通搪塞,什麽基金有漲有跌很正常,要有信心長期持有等等,小林心想本以為你們專業人士有些能耐,但你們也就是買基金,還越買越虧,那就不如我自己來買,我買我自己覺著好的,就立馬終止了和這家專業投資公司的合作,自己做投資理財。那段時間,基金還是挺賺錢的,尤其是貴金屬基金,一年賺30%以上,甚至50%,但對於小林,這個基金的黃金時段到2000年高科技股崩盤,經濟進入衰退階段嘎然而止。

2001年,小林和太太回國遊玩,一路來到蘇州。蘇州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園林,有一座據說原是劉伯溫的園林,他們進去遇到一位算命的,這算命的對小林說:你正財很旺,但偏財卻沒那麽旺,如果投資炒股的話,你賺的多也虧的多,譬如現在你可能就虧得厲害,可能做些長期投資才會有些收獲。這話說得小林夫婦心裏一驚,太太忙問小林投資基金是不是虧得厲害,小林隻能點頭。太太在國內早早的就投資房地產,很有些心得,就勸小林寧可賠了也要賣掉基金投資房地產。小林原本是更相信股市和基金的,但最終被太太說服,咬牙賣了基金買房子。陸陸續續這麽多年下來,老林夫婦買了好幾棟房子,房租加上房價的逐年上漲和稅務優化,終於讓老林嚐到了投資房地產的甜頭,當然與各種各樣的房客打交道及房子的維護、裝修是免不了的,這可以寫另一個故事了。

老林還是有閑錢,還是要做投資理財,這時老林對基金沒什麽興趣了。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投資平台的出現,各種投資工具都很容易的被大眾接觸到了,老林就想嚐試些新的玩意兒,譬如股票、大宗商品的ETF等。老林試了些黃金、白銀、石油、咖啡等的ETF,賺了些小錢,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股票。那一段時間是大牛市,科技、能源、金屬類板塊都很活躍,尤其是醫藥股,漲的厲害,一天有5%以上的漲幅是常態,還常有20%以上的漲幅,甚至是翻倍。老林那段時間賺翻了,經常一天能賺進上幾千上萬美刀,甚至在他認為業績看好的公司出財報前從銀行借錢押注,往往空手套白狼,一日賺上萬美刀。一時間,他也有些自我陶醉了,自以為自己就是股神,巴菲特什麽的,統統也不過如此,但很快他就要被狠狠的打臉了,多少年後他才真正認識到那時他不過是風頭上飛起的一頭豬。

次貸危機發生了,股市大幅下滑,醫藥股尤其跌得厲害,但當時老林還沉醉在股神美夢之中,以為這僅僅是股市暫時的調整,不久就會過去,一切又將再度美好,隻是他不知這一跌就沒再起來,他這一、兩年賺來的錢,全都賠了進去,基本是白幹了。從此,老林不再敢輕信各種投資網站、投行的宣傳和消息了,一切不得不回歸基本麵,投資時認認真真研究公司的產品、業績、債務,並嚐試了各種技巧,隻是這麽些年下來,還是賺不到什麽大錢,股神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經過這麽多年的嚐試,他終於逐漸的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性。雖然投資原則上很簡單,不過是選擇績優股,買低賣高,及時止損,適時賣出,分散/對衝風險,但具體實行起來,每一步的火候、細節的把握都十分關鍵,非常考驗投資者的投資及財經知識、經驗、膽識、眼光、耐心、決斷、反應、把握、自我約束力和意誌品質,任何一個環節,差之毫厘,則謬之千裏。對於炒股,自己的知識、經驗、膽識、眼光、耐心、決斷、反應、把握總不是都那麽到火候,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大,節奏越來越不那麽到位了,退休年齡已然悄然而至,再沒那麽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容納炒股的風險了。於是,自老川上台後,老林就逢高賣出,逐步出貨,到昨天老川祭出全麵對等關稅為止,他已賣出大部分股票,將錢全部轉為最保險的銀行保單。老林三十多年前,從投資銀行保單開始,曆經投資基金、房地產、股票、ETF,賺過大錢,也陪過錢,到快退休之時,又再回歸投資最保險的銀行保單,行成了一個閉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