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廣東家常菜”的記憶

某日,看完文城一廣東籍女博主的文章,發現她真符合我對老廣的第三點觀察_那就是愛吃。博主日常文字多與做美食有關,她上傳的廣式家常菜勾起我許多回憶來。

我高中時某暑假,曾跟妹妹到二姐工作的珠海某度假村酒店:住呢,在我姐酒店房內打地鋪(那酒店房是分給我姐的宿舍);吃呢,經常是酒店員工餐廳。那員工餐廳挺大,能同時近百人吃飯,有幹部小餐廳,我姐就帶我們在幹部小餐廳吃員工餐。記得總是吃飯前各喝一小碗湯,在吃米飯炒菜。那食堂的炒菜,基本幾條整綠菜打底,上麵是炒雞肉塊,或是別的。那整條的大蔬菜令我印象深刻。說是墊底裝飾菜盤子的?女生愛吃蔬菜也沒別的蔬菜可吃。經常,我吃進一整條茼蒿,太老了一點,咽不下去又揪出來了。或是唐芥蘭或是啥的,反正焯得挺綠,一般沒味道。這就是我對廣式家常菜的印象。故看到博主秀出整條茼蒿炒得腐乳茼蒿,覺得似曾相識。另外,在珠海菜場,我們會買些水果蔬菜(主要是西紅柿黃瓜等洗淨就可吃的菜),就那回,我頭一次見長得像西葫蘆一樣的粗粗身段五六寸長的黃瓜。覺得不甚好吃。來紐約後,這粗壯南瓜成了黃瓜主品種,帶刺的細長條黃瓜成了稀缺貨。超市有貨的話,常得三倍價格。

另外的廣式家常菜記憶是二手的。我在外貿上曾共事兩年的女同事,是個大我幾歲性格外向愛說話的主兒。她西北政法學院畢業,在西安沒啥機會,就跑到廣州借宿廣州本科同學家,也吃人家家飯食。據她說,老廣家做菜樣樣不少,每盤量少,一人一筷子就完了,他們食量也少,一人一小碗米飯就夠了。我那同事,就每餐後下樓去小賣部買包方便麵充饑。我不記得她借宿搭夥同學家有多久。隻記得她有好事發生。她打工在一家電器行,碰到同在那裏打工的同修法律研究生畢業創廣州的男同鄉,兩人一起工作發展出感情。於是決定攜手回西安。他們回西安後想盡辦法使錢打通關係,雙雙進入外貿公司。女生跟我同事時,男生已脫離國營外貿,去民營進出口企業發展了。即兩人各去廣東闖蕩一回,喜結連理。即在廣州同學家借宿,吃廣東家常飯的記憶不甚美妙,檢回個對的人也挺不錯。

再的記憶,就是高中跟母親出差深圳,主住長安賓館。吃那裏的廣東廚子做的北方飯。一點點像了。如烙北方餅,薄薄的一層是燙麵餅,菜炒得也可以吃。

而我後期幾次去廣州深圳出差,都是街上粥粉麵等簡單飯食。或者去居民區菜市場,有饅頭包子荷葉蒸米粉雞塊之類的。

總歸,再無多的記憶。後來公事吃粵菜,海鮮餐多一點。請客人粵菜館要有麵子,螃蟹龍蝦要來一些,再小海鮮。。。不過我那時,偶爾吃過那公事餐總心慌氣短。查資料才知道,海鮮嘌呤多,我的體質不大耐受。

還有,還有,我在紐約香港老板公司工作。老板和老板太都70歲出頭了,薄記也是67歲廣東人,業務也是三十幾歲廣東人。老板太給老板每日準備盒飯,色香味俱全(我見過紅燒肉炒黃瓜,綠是綠,紅燒肉顏色很好)!真是MBA碩士出身的港太,飯做得出色(替老公打理公司日常盡心盡力。她一周來一次,也是眼尖嘴利。說一些男生說不出的刻薄話).而男業務娶的太太也是賢惠能幹(我聽說結婚戒指找老板熟人一萬美元的七千塊買的),她備的每餐盒飯,要顏色有顏色要營養有營養(如絲瓜魚丸,那絲瓜綠得來!那魚丸圓得來)!同辦公室兄弟公司的美國老板也看見說好!我呢?訕訕!因為我經常帶的盒飯都是Costco的Basil Sauce,加煮好的意大利麵和綠菜,或番茄Sauce加意大利麵(公司位於交通繁忙地區,我經常一早七點一刻開車出門,提前四十分鍾到公司附近公園散步鍛煉(那香港廣東老少媳婦們,為了菜色好,估計早五六點就在煮飯了吧。好賢惠!做不到!每天不重樣!每天都極認真地準備!)好去聽一天轟隆隆的機器聲,看到處汙汙的機器/人員.下午下班,我立馬打卡出門,我寧願在路上堵一個多小時才到家,在車裏呆著,也不願下了班還在工廠多呆。有業務員喜歡一小時後才離開(路上不住堵,家裏有專職主婦做飯),老板經常呆很晚)。

說遠了!總歸在中國若幹年,最熟悉西北飯食。以往出差一周總要往返,故各地方的家常菜不常有機會吃。廣式家常菜經常是見廣東籍香港籍同事的盒飯。有點兒約略印象!各位廣東香港籍文友不要“討伐”我呦!哈哈!

合著看廣東籍博友的博文,細細地講家常,細細地上傳其家常菜照片,我才由此想起過去遇到的林林總總的回憶。

僅以此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