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漫畫書及連環畫

因為女兒出版了漫畫書,而我又在紐約插畫協會的年展上逡巡了三小時,於是許多的自傳性質的漫畫書的林林總總印刻在我頭腦裏。平時,就會多注意其他漫畫書作品。因而就有了如上關聯思索和比較。

單張的插畫作品叫插畫,係列的講故事的圖集叫漫畫書。女兒屢次這樣糾正我。這是現在的概念。幾周前,在插畫協會年會上看到的大多是大學生或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畫的有關他們青春年代的自述。挺好的!隻是對我來說,看過我女兒對其高中兩年生活的繪畫說明,我也大概能猜出別的年輕作者的繪畫內容_左不是三代歐洲移民家庭孩子講她家日常及有民族傳統的特殊禮儀及傳統啥的。多翻幾本,我就沒興趣看了。Why?年輕人經曆少,精神氣質偏敏感,各種不大的事兒隔他們都夜不能寐啥的。要隔他們的父母,都不是事兒。我們都經曆了多少難,不合適跟孩子們訴艱難,應該讓他們在花兒一般的年齡,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轉天我在圖書館看到一本以色列文的漫畫書,表現一個白人小姑娘經曆了戰爭的故事。看自看不懂,圖畫畫得很好!人物形象有特點,甚至我覺得服裝發型及年代感,都是考證過的。水平絕對比我姑娘高。傳給孩子分享,孩子立刻告知那是(安妮日記)_二戰中為躲納粹而藏身某家庭閣樓內的,記了兩年日記的安妮小姑娘的故事。真強!我不懂那文字,覺得圖畫是通行世界的,結果還是沒看出是(安妮日記).那書畫得真好!用筆圓熟!一看就是美術功底深厚的畫師畫的,漫畫版(安妮日記).它的人物各有特點,衣服種類配色一眼就讓人回到老牌的歐洲年代.

它那圓熟的構圖和人物形象,讓我想到什麽?想到我少時看得的小人書及(連環畫)雜誌。小人書以(水滸)和(三國演義)印象深刻。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及(林衝風雪山神廟)都畫得極好,人物傳神。而三國演義裏(蔣幹夜盜軍書)啥的也很好。記得那些書封皮是彩色的,內裏是黑白的,一冊冊集齊很難得就那還在小學畢業時被賣了廢品。。。(連環畫)雜誌更是買過多期。我記得母親回憶,她中學同學考大學進美院畢業分到西安日報社當美編。改革開放後,兩口子都是美術人,能業餘畫連環畫掙外快,是最早殷實起來的人。。。

 

換句話說,我女兒上美校插畫專業,是老專業大專業,在國內美院也早有相似院係,也一樣培養了許多好人才。

隻是,那四大名著類的連環畫形式的呈現,真要很多中國文化功底的積累,我孩子這方麵還缺著呢!孩子也對那些沒興趣。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