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筆江長,萬裏江河寄殤。祖康煌,千秋義氣豪放。
多少風流垂楊,國事跌宕,一脈衷情奉華夏,漓漓清波洄蕩。
古月人,十八子,前世不棄,後世不忘。
(二)
母親是不同意我寫家世的,但她知道,父親活著的時候最喜歡唱“紅燈記”給我聽。家族裏也是奇怪,就是我,打小愛聽家裏長輩說故事,至於故事的出處,向來不在意。
總有好奇的時候,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就胡筆江這位先人,兩個月前筆記就做好了,始終沒寫,因為聽了母親的話。可是每當我翻開“筆記”,總有一股子意氣從內裏頂著我,難挨的很。回頭看看遷遷往事,竟是難以自己。血脈裏還有,我抹不去。
網上的很多資料和我父親、祖父母口裏的不完全一樣。我不知道台灣和美國後人是怎麽印證現有的一切的。想想,族譜不在我手上,要查得去江都和揚州、蚌埠和南京,當然還有上海。罷了,那麽大的一個彎不是我目前能夠繞過來的。看看是否以後有機會了。
(三)
父親不在了,又礙著母親的叮嚀,我還耐不住,指罵由人了。反正打小就是母親的活寶,不在乎她柳眉倒豎。隔著好大的一個太平洋,我裝著不聽見,她也拿我沒辦法。
胡筆江有一張和毛澤東、周恩來的合影照,理電腦時丟了。現在還找不見。遺憾。
其他的資料我盡量匯齊了,簡練在這裏。算是資料吧。
很多資料強調了胡筆江在揚州的種種,其實他是江蘇省江都人,和我父親的主脈一路。原本就是江蘇的商賈大戶。並非他本人說的“一介平民”,那是先人的客套。
兩家人家是故友、姻親加生意夥伴。主要走得是京城運河,家底是錢莊、米行、桐油行及鹽運等。胡筆江名字中的筆字,不是輩分排字,下麵一代人的排字是“仲”。我的祖母叫胡仲英,自家祖父那裏我就不去說了。總之,身價名望不在胡家之下就是了。至於江家,也就不去累筆了,又是另外一篇大故事。
(四)
早先舊上海的十裏洋場上的頭麵人物是最早發起於與洋務買辦有關的民營資本家。而民營資本家裏的大多數,是在太平天國以後逐漸做大了的地方商賈。洋務運動開始後,大量的類似資本進入“五口通商”。江浙一帶的巨賈十之八九地進入了上海,其次是寧波和南京,延至京滬鐵路徐蚌一線。
上海灘最早的有實力的商人氏族並非蔣宋孔陳,這四家是靠政治勢力快速發達的家族,我盡量說得婉轉些。上海的“外姓”大家族大致姓氏有以下數個:唐、宋(宋家算一個)、茅、李、胡、楊、苗(苗家衰的比較早)、榮、吳,等等。雖然不盡全,大致是這樣了。我見過榮毅仁的姐姐和姐夫,交大動力學專家楊教授(名字略去)。起初他不知道我是誰,從苗姓文書那了解到我這個小翻譯的“家底,直接把我清上了飯桌。幾番交往,他對上海灘真正商人名家的看法基本與我一致。這是話外話。可以小注的是,楊苗兩家是世交(苗家潦倒後,楊家始終不棄,罩著苗家後人),楊榮兩家既是世交也是姻親,本家和榮家是商業夥伴及聯姻(德字輩),有上輩家人曾被邀請掌管過榮家申興旗下紗廠(一到九廠)。
(五)
眾所周知,舊上海有兩個無人不知的狠角色,黃金榮和杜月笙。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兩位有一個共同買張、佩服、當著麵不敢放浪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就是胡筆江。上海當時的總商會會長。
胡筆江,名筠,字筆江,一八八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於江蘇江都縣胡家墩,排行第四。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四日,籌完去美國買軍用戰鬥機款項後,胡筆江等人從香港坐專機回上海時被四架日本戰鬥機攔截圍攻,遇難去世。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蔣宋孔陳等國共兩黨首要均親自起書電文追悼。董必武親自吊唁。九月四日追悼會隆重舉行,上海、漢口、香港等地下半旗誌哀。香港追悼會上,主祭是宋子文。一九三九年年,胡筆江的遺體在香港落葬。二十年年後的同一天,我在上海達華醫院出生。不知道是不是曆史派我來記住這一天。
胡筆江成了大家公認的曆史愛國名人。我寫這段文字,也因為這段曆史緣故,否則還不敢寫。不想惹麻煩。
一九三二年,胡筆江在上海廣播電台對全國人民說:“我出身一貧民之子,設使我為這次戰爭而犧牲,則國家損失,不過一貧民之子而已。”竟成應照。曆史真會開玩笑。
(六)
網上有文說,胡筆江少年勤奮,十多歲開始去錢莊打工,好像胡家子弟很勤奮,打小就會學生意賺錢了。瞎說。胡家可是名門望族。以前的士族家庭,孩子到了十三、五歲都要下去到自家生意盤子裏去曆練的。大家族到了一定程度,給你多少財產和多大的經營鋪麵,就看你是否有本事,是否有頭腦。絕不可能是為了生計和賺錢。至於寫得一手好柳體,和李鴻章的九少爺(荃字營老大,太子少保),包括被梁士飴相中,都是白話,沒有經營場麵裏經過多少次幸苦的曆練,別人如何相中。我祖母嘴裏的胡筆江就是一個風度翩翩、談吐高雅、文好胸大的氏族俊秀。世界上哪裏有白給的功名利祿?
另一個這方麵的例子是,我的姑婆下嫁給一位蔣姓子弟,那位先生做了我們家幾十年的總管,經營有道,為人豪爽。家裏每一位人、氏族中每一位人、商務圈子裏每一位要客的生日,哪家孩子出生和婚嫁從不落下,深得喜愛,熬了幾十年,全憑出色的曆練和能力最後成了江蘇省紡織業的龍頭老大。南通紡織廠就是最早作為陪嫁嫁妝送給他的生意盤子,被他打理得繁花似錦。
就此說明,成功人家在過去教子遠比普通人家要嚴。而且氏族家庭很多的規矩裏與這麽一條“天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然,一經查實,輕者祠堂受責,重者除名。不像現在的紈絝,隻想到自己,哪裏有什麽大家風範。也是可歎可悲!再多,傳得了三代嗎?
在中國哪怕是美國,如洛克菲勒,好的家族一傳就傳八代十代不倒的比比皆是,全憑“規矩”。
(七)
胡筆江對民族資本的運作,尤其是對中國銀行的建立和建設的功績是非凡的,可以他之前的人是無與倫比的,他可以說是銀行經營到了中國人自己手裏開始發展的領軍人物,集大成者。功績太多,無法細說,單列幾項:
1. 1920年,在家鄉出資十多萬光洋辦學、建堤、扶窮救傷。深得家鄉人愛戴;
2. 1921年6月5日,出任中南銀行總經理。南陽金融僑領黃奕住人董事長。因黃不懂金融和資本操作,胡筆江實為全權經管;並首度發行自家的鈔票;
3. 1923年作為召集人,號集上海金融界各路大鱷,成立名震中華的金融巨頭:北四行。唯一獨立首先開始了外匯管理、經營和結算,推動了上海經濟和全國民族工業的興起和騰飛;
4. 1923年起,除了經管中南銀行,又出任交通銀行總經理、董事長等職,並在全國各地建立分行。居功至偉;
5. 1933年,建議、規劃、籌建了遠東第一高樓,遠東富有的第一象征、十裏洋場的驕傲,世人皆知的二十四層的“國際飯店”;(注:本家從此之後的婚嫁儀式全部在國際飯店舉辦)。
6. 為抗日籌捐了巨款。家祖也做了不少,三八年用飛機空投救援物資賑濟水澇中的幾十萬的同胞是其中一項。38-42年間,日本人借由軍事勝利壟斷了物質和產品市場,全部紗和布統購統銷,且全部貼上日本商標,意圖打垮中國的所有民營紡織業。危刻時機,家裏有人撥巨款救助上海紗、布兩行裏的眾多民間企業並在事後拒絕了一切回報,也是一樁毫不“利己”的“功德”。
(八)
似乎是要被時間淡忘的一段曆史,用文字記錄把它重新擦幹淨了。放在曆史該有的位置上。吾輩不忘。家裏“紅燈記”該唱的時候還得繼續唱,為了不忘自己的血脈,自己的方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