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奇海盜遺夢:東加勒比海之旅

東加勒比海(East Caribbean), 地處熱帶、陽光充足,常年平均氣溫在 21-29 C°之間,號稱擁有明信片式的風景,最佳浮潛、深潛的一眾海灘島嶼。東加勒比海諸島以巴哈馬殖民地風貌為主,中世紀時期這裏曾經海盜橫行,因此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和曆史遺跡。東加勒比海航線的遊輪之旅可以讓我們很好地領略中美洲加勒比海各國的特色。

2/1-2/8,乘坐NCL 史詩號(EPIC)遊輪, 我們開始2025年的冬季出遊。遊輪如同海上移動的度假村,能提供可以想象到的舒適、方便的感受和一切設施。遊輪是最適合我們這樣懶人的旅行方式,暢遊在藍天碧海之間,興“船”遊疆,不用操心旅館和旅行線路問題,享受美食、海風和各種娛樂,吃住在船,下船可玩。

1492年,哥倫布發現加勒比群島。之後這一區域迅速被西方文明殖民,最初為西班牙,此後為葡萄牙、英格蘭、荷蘭、法國和丹麥。由此,加勒比海成為了歐洲海運和海上貿易的要地,也最終引來了海盜。16世紀加勒比海成為海盜的天堂。眾多小島為海盜提供了良好的躲藏地,而西班牙運送珠寶的艦隊是他們的主要攻擊對象。伴隨著歐洲殖民列強瓜分新大陸,歐洲老牌海盜們感到將海盜行為合法化的機會來了。他們以冒險家的膽識,以國家的名義,紛紛揚帆起航奔向加勒比海。許多海盜甚至是由他們本國國王授權的。海盜有“國營”和“私營”以及“公私合營”多種成分。

海盜崛起於1700年之後,至遲1730年就已風光不再。加勒比海地區現在主要為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居民多數信奉天主教。現在海盜早就沒了蹤跡,隻留下渡假小國任人暢遊罷了。

NCL遊輪始發和終點站——奧蘭多(Orlando)

佛羅裏達的奧蘭多城,意指“美麗的國家”。以前來訪過兩次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主題公園,這次選擇提前一天到達,住在遊樂園標誌公園(ICON Park)附近,便利我們晨遊和夜遊標誌公園。

標誌公園有奧蘭多之眼(Orlando Eye),一座高 400 英尺(120 米)的摩天輪,旋轉木馬,奧蘭多秋千(Orlando Starflyer),奧蘭多海洋生物水族館(Sea Life Aquarium Orlando),奧蘭多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Wax Museum Orlando),連餐廳裝飾都帶著浪漫,動漫人物與遊客擦肩而過,…這個集特色餐廳、街頭演出、特色購物於一體的嘉年華式不夜城,有著不一樣的風景,值得一看!小販告之:夏威夷的州花????,買一節根,放進沙裏,5個月澆一次水,保證成活!信不信?

到了清晨,標誌公園內的奧蘭多彈弓——使用彈性繩索將兩名乘客垂直彈射到 390 英尺(120 米)的高度,海盜灣高爾夫球場,園區內的綠化和環境一目了然,別有另一番意境。

NCL遊輪第一站——多米尼克共和國普拉塔港(Puerto Plata)

 

普拉塔港市可以追溯到1494年,屬於哥倫布最早發現之一。聖費利佩堡壘(The Fortaleza San Felipe)是一座曆史悠久的西班牙堡壘,它位於海堤點的一座小山上,用於保護普拉塔港市免受外國侵略者、海盜和私掠者的侵擾。俯瞰著該市海港的入口。多米尼加共和國經歷了多次的殖民統治,能有今天,實屬不易:

  • 西班牙前時代
  • 西班牙統治(1492-1795年)
  • 法國統治(1795-1809年)
  • 海地的佔領(1821-1844年)
  • 第一次獨立(1844-1861年)
  • 西班牙第三次殖民(1861-1865年)
  • 第二次獨立(1865-1916年)
  • 第一次美國占領(1916-1924年)
  • 特魯希略時代(1924-1961年)
  • 巴拉格爾時代(1966-1996年)
  • 民主時期(1996年後)

多米尼加共和國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這裏的黃金海灘的水居然是黃色的!

多米尼克共和國盛產琥珀,琥珀博物館裏,礦井,礦石、工藝品…,到處都是珍品。

中美洲的鳥,隻隻漂亮,這裏的鳥類博物館是遊客簇擁聚集的熱點之一。

小巷深處的粉紅色的藝術裝飾和彩虹雨傘,讓城市大膽地脫穎而出。

市中心廣場一側是一個天主大教堂。市中心廣場中央有一座涼亭,周圍都是色彩鮮豔的裝飾和建築。原來我們遇上了多米尼加全國為期一個月的狂歡節,每年二月,有一個月的音樂、舞蹈和傳統慶典。狂歡節以花車、劇團、國王和王後為特色。狂歡節的主角是即跛腳魔鬼(Diablo Cojuelo)。

這裏的街頭藝人,個個能歌善舞

二月的多米尼加,絕對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NCL遊輪第二站——美國維京群島(USVI)的聖托馬斯(St Tomas)島

 

聖托馬斯島是個火山島,位於維京群島,地處加勒比海與大西洋交界處,曾一度是丹麥皇室的殖民地,1917年由美國接管成為海軍基地。聖托馬斯小島為綠林覆蓋,熱帶叢林、波光粼粼的港灣及湛藍的海水,海灣、沙灘遍布,一幅無與倫比的景色。

梅根灣(Megan bay)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海灘之一。藍綠色的海灘讓遊客們趨之若鶩。當地房子的屋頂都經過特別設計,可以儲存雨水供平時使用。其它用水的來源,靠由海水中提取淡水,價格不便宜。英屬、美屬…, 彼此為鄰,居民去鄰居島竄門還需要護照吔。好玩吧?

當地出租車多是敞篷車, 和英國一樣,左邊行車。

在這裏無論是教堂還是政府大樓,動則就有幾百年曆史。這裏的州議會大廈是我們知道的州議會大廈唯一不允許公眾參觀的, 島上公民沒有聯邦投票權,所以無論是誰做總統都與當地人無關。連選舉參議員和當地官員也是1970年以後的事。

幾個世紀以來,美屬維京群島一直是海盜活動的中心,許多著名的海盜都在此活動。這些島嶼的戰略位置和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海盜們的熱門目的地。經過數十年的談判,1917年,美國向丹麥支付了價值2500萬美元的金幣,以購買維爾京群島的丹麥部分。美屬維京群島於 1927 年正式成為美國非建製領土,同年維爾京群島居民獲得公民身份。不知道當地的雙扇門上的雙重鎖當時是否可以保得商家平安?

在並不漫長的海盜黃金時代,海盜成為傳說中的主角。美國人天生有一種狼性,任何西部荒野、海盜橫行的快意恩仇生活,都能讓人熱血澎湃。島上的人深以海盜曆史為榮,天上地下到處是海盜的塑像,每家商店都以海盜做噱頭。

朗姆酒起源於加勒比海地區,溫暖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讓那裏盛產甘蔗。當時的奴隸們將提煉蔗糖的廢糖液倒進空木桶中發酵後飲用,這就是朗姆酒的雛形。當地人似乎把朗姆酒當水喝,遊客更是人流如織。

在聖托馬斯島上認識了鬣蜥(iguanas),據說當地人不吃鬣蜥,滿山遍野都是吔。鬣蜥很會向人討喜,麵包和黃油,它一定先吃黃油

NCL遊輪第三站——英屬維京群島托爾托拉(Tortola, British Virgin Islands)

感覺美國人在這裏拉仇恨。盡管維京群島曆史悠久,卻被美國人捷足先登注冊了美屬維京群島,英國人隻好自稱英屬維京群島BVI). 小島絕美的群島景色、白沙綠水的海灘、迷人的民俗畫牆,頗有特色。

英國人似乎不如老美會做生意,噱頭少了太多,不過政府機構、最高法院大樓,還是有點氣派!島上叢林深處深院大宅,動輒百萬及千萬的造價。沿途看到住在這裏的居民養得雞羊成群,讓人啞然失笑。據說這是英國退體教師願意來此島居住的最愛!

上山的路很窄,山路僅一般單行道(one way)那麽寬,上山下山路還沒有黃線區分,左開的車,盲點(blind drive)太多,出租汽車上山轉彎的時候靠鳴喇叭示警,看得全車的人心驚肉跳。強烈建議喜歡開車的朋友別來這開車,讓人心驚膽戰呢

NCL遊輪第四站——大馬鐙礁(Great Stirrup Cay)

 

大馬鐙礁是NCL遊輪的招牌港口,巴哈馬貝裏群島中的一個無人居住島,現為Norwegian 郵輪的私人島嶼,專供遊輪的遊客逃離現實。馬鐙礁,過去的海盜聚集地、美國內戰時期為南軍控製的棉花出海口、二戰期間監聽敵方潛水艇的軍事基地、早期航天工業的雷達站、石油公司海上石油開發地,這個286英畝的小島在1986年最後華麗轉身今天的渡假聖地。

這裏擁有平坦寬闊的海灘,柔軟如綿的細沙,以及環繞島嶼的藍綠色海水,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構成一幅美不勝收天堂般的圖畫。全遊輪遊客坐擺渡船上得島來,自然是戲水海灘,各種水上運動項目一應俱全。

揮杆高爾夫球場、沿花紅椰綠的步道、觀賞美女帥哥、胖哥肥嫂,都在意料之中。都說水至清則無魚,這裏小魚小蝦卻肉眼可見。

6個小時租金$900的“別墅”(cabana villa),一直不知道長什麽樣,原來隻是可供八個人遮陽避雨的小亭子!

遊輪上的小插曲

坐過八次遊輪了,第一次見到遊輪對環境的汙染。柴油發動機染汙了藍天白雲。估計中美州各小國都沒有設置汙染控製法

整個航線的船上船下購物,都在與古巴較勁:古巴雪茄、古巴酒、古巴煙…。船上的賭場和開放場所都不禁煙,有種在第三世界旅遊的錯覺。

我們不幸在遊輪上感染上流感病毒,幾日高燒,藥一停溫度馬上升高。全船咳嗽聲此起彼伏。去看船上入住醫生,被告之不接受任何保險,且推薦自行去機器上買藥。下次再坐船,諸位看官按此單備藥好了。

友情提示

  • 在多米尼加,包出租車時最好先要求司機會英語。我們和講西班牙語的司機靠Google 翻譯溝通,一路雞對鴨說,真的不爽。
  • 從奧來多機場到遊輪碼頭,如果人少(1-2),買遊輪的擺渡交通車比較化算,人多直接打Uber。旅館裏的出租車一般比Uber貴一倍。
  • 遊輪上就醫一律自費,自行去找各自的保險公司報銷。小病小災最好提前按單買藥,有備而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