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情緣

來源: 西安遊子 2024-01-21 12:20:2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462 bytes)

近日,廣場舞姐妹們在群裏聊天說各地方言不同及習俗之不同,有大姐將新鮮出爐的溫州年貨大街的視頻發出來,激發我一些有關溫州的聯想。小述如下。

我熟悉的溫州人大姐,好幾位挺能幹,家裏都安排得挺好。人呢,在群裏也屬於生活態度積極的幾個。還得開的起玩笑,如我們嬉笑說南方人都是小土豆,她們呢也都接著,還拿來自嘲。
這天某大姐發的溫州迎農曆新年的年貨大集。是紅彤彤的熱鬧場所,所有攤位統一規劃,統一布置成紅色格擋紅色背景牆,感覺是在一個空的大體育場內,攤位能有幾百個,賣各色年貨。比較吸引人的是打年糕。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少時在中國西安,每近過年,我父親一定在廚房忙碌,做黃米麵炸糕——即先用黃糜子麵和水做成黃麵團——再上蒸籠蒸熟蒸透——涼涼後再切片用食用油炸熟食用。我意思是溫州是魚米之鄉,糯米多,故過年食用各式年糕類點心,是其當地人關於新年的記憶,而我是祖籍陝北,黃糜子麵炸糕就是我少時關於新年的記憶。不同的年糕都是關於各鄉人關於自我的認定,也構成了我們各自的故鄉回憶,各自的中國記憶。
說起溫州,我沒去過。因它是二線城市,出差旅遊都不大會去。我在西安時對溫州的記憶,其實是在2000S左右,我居住的城牆圈內的社區附近菜市場的溫州燒雞檔。那時我經常要接送兩個孩子,如下班後接上孩子,牽著她們的小手,路過菜場時,順路在溫州燒雞檔買一兩隻熟雞腿或一節熟香腸,給孩子加強些營養,再買一些青菜豆腐,給自己隨便做個晚飯。記憶中,溫州燒雞檔的東西挺好吃的。除燒雞外,有各種豬雜,雞雜等,有次我看見有人專買了一根熟豬尾巴,頗為驚奇。後來我發現基本每個菜場都大約會有一家溫州燒雞檔。即那時的溫州人早已出門做生意,把自己那手藝推向中國各地,他們自己也是闖蕩四方。我能理解的是他們家鄉人多地少,有點技術的人就出門做生意,人挪活樹挪死。而那時的陝西西安,我們還大多守在國企裏,慢慢過歲月。記憶中,那溫州熟肉檔口,攤主講話客氣些,服務周到,如她,會把你要的豬耳朵切絲,拌香蔥香菜什麽的,是現成的下酒菜。再早前,如19070S·1980S,西安市菜市場上是西安回民或炭市街附近河南人遊走的帶玻璃大罩的賣燒雞三輪車,是要整隻買的燒雞。態度嘛,也是SO_SO.且那三輪車大多隻出現在大菜市場,背街小巷的菜場是見不到的。應該也與當時居民的經濟收入有關。80S年代,誰家吃得起燒雞,不太多。
繼續說溫州燒雞檔,它家似乎挺愛創新的。過了不久,又開始賣荷葉和泥巴包裹烤熟的叫花子雞。那是要整隻購買的,索幸它用的都是仔雞,不太大,也挺熱銷。
我意思是從西安小小的溫州燒雞檔,我體會溫州人做生意的精明實幹。而1990S·2020S的溫州人,早已用務實精明的心態,發展到很多地方。如我認識的溫州大媽,來美三四十年了。她一個女兒在紐約做生意,坐過酒莊,現在曼島做批發,日子過得挺好;另一個女兒在意大利做生意,偶爾會接大媽去意大利住個把月,狀況很好,孫女都大了,混血樣子,也要結婚一個當地意大利小夥兒。我曾網查了一下溫州人在意大利做什麽生意,發現他們給意大利時裝產業做配套,就有很大一批人。。。其發家創業的曆史,估計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做了很好的表述。。。
其實細想,像溫州這樣的中國二線城市,還有很多。。。南方沿海省份的人,早早移民,故而在紐約遇到各路神仙,都是不甘平凡勇闖世界的人們。現而今,他們都是紐約老移民了,安靜地在此地度過晚年。。。
人呢,早是美國人。心呢?還有些中國心,還惦記中國的親友,還愛看故鄉年貨大集。。。
估計這是大多數中國移民的狀況。
僅以此記。


圖一:我記憶中的西安燒雞

圖二:西安土門附近一個開了二十多年的溫州鹵肉檔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