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組合論 第四章 命運性格論 第四節

來源: happydad76 2023-12-22 23:26: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322 bytes)

每個人都與自己的性格相生相伴。性格同樣與人的命運相生相伴。性格對命運的影響,是從頭至尾的影響,既影響命運的走向,又影響命運的品質,還影響命運謝幕的時長與刻點。從這個角度看,有什麽樣的性格,就有什麽樣的命運;性格改變,命運也將隨之改變。

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人生長於地界與天界之間,兼有兩界的某種特性,就必然是一種合二為一的特殊生命體,既不是純粹的天使,也不是純粹的魔鬼。作為特殊生命體的人,其性格也就不可能是單一性,而是多樣性,即多種性格元素組合在一起。美中有醜,善中有惡,勇猛中有怯懦,粗魯中有精細,高雅和低俗共存,真誠同虛偽為伍,崇高與渺小相伴。例如,法國偉大的文學家巴爾紮克曾真實地描繪自己,坦率地承認自己性格係統中具有互相矛盾的兩大脈絡,即性格中的優點部分與缺點部分。他在致阿柏朗台斯公爵夫人的信中說:“就我所知,我的性格最特別。我觀察自己,如同觀察別人一樣。我這五尺二寸的身軀,包含一切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有些人認為我高傲、浪漫、頑固、輕浮、思考散漫、狂妄、疏忽、懶惰、懈怠、冒失、毫無恒心、愛說話、不周到、欠禮教、無禮貌、乖戾、好使性子,另一些人卻說我節儉、謙虛、勇敢、頑強、剛毅、不修邊幅、用功、有恒心、不愛說話、心細、有禮貌、經常快活,其實都有道理。說我膽小如鼠的人,不見得就比說我勇敢過人的人更沒有道理,再如說我博學或者無知,能幹或者愚蠢,也是如此。”巴爾紮克在這裏剖析了本身性格正反兩大係列內容,而每一係列中又有多種性格元素,這種種性格元素,例如高傲與謙虛、懶惰與用功、疏忽與心細等,又可以分別形成一組一組的對立統一體,從而形成複雜的性格係統。因此,每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任何一種性格,都不可能簡單地用“好”或“壞”、“優”或“劣”來定義。也就是說,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沒有純粹的優,更沒有純粹的劣。形形色色,好好壞壞,好壞相間,亦好亦壞,如此而已。世界上完全沒有性格缺點、弱點的人,是不存在的。有所不同的是,甲性格中好的元素成分多些,乙性格中不良的元素成分多些,丙性格中優、劣元素成分比例大致相當。即使同一種性格,從不同的角度看,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利弊結論。因此,改變性格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全麵推倒,重新鑄造,而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打磨修補,即對性格中優良的部分進一步鞏固加強,對性格中的缺陷部分或不良的東西積極地彌補與糾正。

性格改變,命運也將隨之發生改變。但性格的改變是一個艱難且緩慢的過程,寄希望於一次、兩次的努力就能成功,企求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奏效,那絕對是異想天開。性格的改變之所以並非易事,這是因為性格的生成,是先天遺傳基因與後天環境、教育等諸多因素綜合熔塑的結果。基因的遺傳不可逆轉,後天環境與教育所養成的個性特征,又是一種慣性行為傾向,與生活習慣渾為一體,具有穩定性與頑固性。因此,許多人曾經意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也渴望改變自己的性格,但在一番努力沒有明顯的功效之後,便感到悲觀、失望和無奈,發出種種感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生成的性格,出窯的磚,定了型!”“性格是父母給的,就像是男是女一樣改不了!”當然,這是偏見,更是自我掩飾的托辭與借口。所謂基因遺傳不可逆轉,是指血型不可改變,而血型對性格產生的影響則是一種無形的氣質,氣質雖然與血型相伴而生,具有先天性的一麵,卻也有主觀意誌可以調控改善的一麵。或者說,遺傳隻能提供人的心理發展的自然前提,不能決定人的心理發展的結果。聖賢孟子曾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明白無誤地表明,“浩然之氣”通過自身“善養”可以得到。古今智者也極力推崇“腹有詩書氣自華”,鼓勵人們通過閱讀書籍,養成良好的氣質。至於後天環境和教育因素對性格的影響問題,則更易於理解,此前的環境與教育,導致形成今日的性格,那麽,往後的環境與教育的改變,毫無疑問也會對性格產生不同於之前的影響,並逐漸變化形成不同於今日的性格。所以,誰也沒有理由因為自我性格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弱點而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棄。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係學家、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小時候是一個很膽小的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憂鬱性格:看見成熟的櫻桃,會突然哭泣起來,因為他擔心自己也被人摘下來埋在土裏;下雨打雷時,他擔心自己會被雷打死;年景不好時,他擔心以後沒有食物充饑;他甚至擔心自己死後會不會下地獄……他有一對又寬又大的耳朵,同學們常因此而嘲笑他。有一次,班上一名叫懷特的大男孩與卡耐基發生爭吵,懷特恐嚇他:“總有一天,我要剪斷你那對討厭的大耳朵。”卡耐基嚇壞了,幾個晚上都不敢睡覺,害怕在睡覺時被懷特剪掉了耳朵。大一些以後,他更加容易胡思亂想:總是擔心自己的衣著舉止被人取笑,擔心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他。他多愁善感,膽怯自卑,生活在自己製造的痛苦當中。有一次,瘦弱蒼白的卡耐基穿著一件破舊而不合身的夾克被叫到黑板前解答問題。他剛走上講台,就聽見身後爆發出一陣大笑。原來,不知是哪個搗蛋鬼在卡耐基的破夾克的裂縫處插了一朵花,還在旁邊貼了一張字條,寫著:“我愛你,潤德·傑克先生”。在英語中,潤德·傑克與破夾克是諧音詞。卡耐基非常難受。高中畢業後,卡耐基去州立師範學院讀書,但是他負擔不起寄宿費,就每天騎馬上學。在全校600名學生中,像他這樣的走讀生隻有五六個。他雖然得到全額獎學金,但還必須四處打工,以補貼生活。為了完善自己的性格,卡耐基積極參加學校的演講辯論比賽,但他參加的12次比賽全部失敗。“我那時才認識到自己比想象的還差勁。”當他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反而沒有以前那樣痛苦了,而是開始著手找材料來準備第13次演講。最後,他以《童年的記憶》為題做了演講,獲得了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成功。在卡耐基的人生道路上,有一個老人對他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那位老人激活了卡耐基埋藏在胸中奔湧已久的寫作激情,他決定換一種生活,要成為一位受人尊敬、愛戴的作家。卡耐基的嚐試是成功的,因為在寫作上的成功,他對自己漸漸有了信心,開始做培訓方麵的老師,並以他獨到的見解、開放的教學方式,贏得了學生的歡迎。越來越多的人來聽他的課,購買他的書籍。他在實踐的基礎上撰寫的著作,成為暢銷的成功勵誌經典。《溝通的藝術》、《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等書出版後,立即風靡全球,先後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卡耐基通過改變性格,不僅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傳奇,改寫了自己的命運,也成就了別人的夢想,幫助別人改寫了命運,被人稱為心靈世界的“魔法師”。

譽為“晚清名臣之首”的曾國藩,也足可堪稱成功改變性格的優秀典範。良好的性格使他處江湖之遠,倍解民意,居廟堂之高,深得君意。他一介書生,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巨大的功業,主要得益於其方圓得體的性格。在曾國藩身上,封建士子追求的虛名與實利都得到了集中的體現。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其性格並非生來就好,也和普通人一樣,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毛病。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心胸氣量比較狹窄,意誌也不怎麽堅強。有一次老師罵他笨,並說你將來要是有點出息,我給你背傘!背傘就是仆人跟著主人出行的時候,替主人背著書、拿著傘。後來,曾國藩中了舉人,回鄉拜見老師,雖是大晴天,他卻拿了把傘。見完老師,出了門後,他突然說傘在老師家裏,老師急忙轉身從家中把傘拿出來,交給這位學生。曾國藩接過傘後突然一笑:“謝謝汪老師啊,今天替我背傘啦!”老師猛然一愣,記起了當年的事,當場哭笑不得。老師當年的一句氣話,曾國藩一直記在心上,到末了,還要還給自己的老師,這種心胸氣量確實不敢恭維。再看他的意誌脆弱。他第一次與太平軍在靖港作戰,沒想到被打得大敗。這一下,曾國藩受不了了,尋死覓活地要投河自盡。手下把他救起後,他還要跳,還寫了遺囑。你看,才打第一仗,不過小小地敗了一仗,就受不了,可見曾國藩性格軟弱,意誌不堅強。再看曾國藩考中進士,初做京官的頭幾年,性格上的輕浮和浮誇的毛病,也時常表現出來。一旦小有成就,就開始不思進取,經常和朋友聚在一起吃喝玩鬧。他事後在日記中說自己“心貪嬉遊”、“無事夜行”、“聞色而心生豔羨,真禽獸矣。”值得慶幸的是,曾國藩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可貴之處在於他能夠及時認識自己身上的毛病,並且想方設法逐一改正性格上的缺點,從而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就他的輕浮和浮誇而言,他父親在來信中就嚴厲地給予了批評,並要他節欲、節勞、節飲食。曾國藩在接到父親的來信後,也深刻反省了自身的毛病,並根據父親所講的“三節”,給自己提出了“戒多言、戒怒、戒忮求”的三戒要求。“多言”是言多必失,“怒”是心浮氣躁,“忮求”是嫉妒和貪求。憑此三戒,曾國藩要戒掉自己身上浮誇不實的毛病。他拜理學大師唐鑒和倭仁為師,虛心向他們求教可以改正自身缺點的方法。倭仁教給了他兩個方法。第一個就是記日記。他告訴曾國藩,一個人最不容易原諒的是別人,最容易原諒的是自己。要敢於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及錯誤都記下來,那才叫敢於直麵慘淡的現實,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才叫真正的勇士。隻有敢於麵對自己的人才會一絲不苟地把自己的錯誤記下來,這樣就可以觸目驚心,這樣改起來就容易多了。第二個方法是要敬,要慎獨。敬就是對自己所信奉的理想和思想要有敬畏,不能麵上一回事,心裏另一回事兒,不論人前人後,不論外表還是內心,都要始終如一,誠以待人,誠以待己,這樣才能逐漸把自己身上的惡習給根除掉。曾國藩聽了倭仁的方法,如獲至寶,回到家果然一絲不苟地執行起來,比如他的日記,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那簡直就是一部東方的《懺悔錄》,其自我糾正、自我超越的魅力和毅力確實很讓人震撼。唐鑒教給他的方法隻有一個字,但切實可行,那就是——靜。唐鑒說:“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所以,“最是靜字工夫要緊”(《曾國藩全集·日記》)。曾國藩聽了這話,有如醍醐灌頂,他說:“既而自窺所病,隻是好動不好靜。先生而言,蓋對症下藥也。務當力求主靜,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繼繼續續。”(《曾國藩全集·日記》)後來,曾國藩真的在這個“靜”字上做足了功夫,也真靠這個“靜”字超越了年輕時那個華而不實的曾國藩。再說曾國藩戒煙。曾國藩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抽煙,而且煙癮很大。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在一個叫漣濱書院的地方讀書,書院的山長(校長)劉元堂,雖然欣賞曾國藩,曾國藩也確實進步非凡,但劉校長最不喜歡曾國藩的地方,就是他的煙癮。有一次,向來對曾國藩和顏悅色的劉校長借題發揮,居然因為抽煙就把他狠狠地訓斥一通,說他並無大誌,因為一個年輕人竟然喜歡上抽煙這種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兒,他將來能有什麽出息?曾國藩受了他敬愛的劉校長的一頓罵,仿佛聽了佛門獅子吼,一下子幡然醒悟,認識到抽煙確實是個惡習。於是他平生第一次發誓戒煙,而且為了表決心,甚至做了一件對他來說可以算是驚天動地的事,那就是改名勵誌。他當時有個“居武”的號,便將“居武”改為“滌生”。這個“滌生”的號後來大大有名,一般都稱曾國藩為曾滌生。“滌”就是洗滌汙垢的意思,“生”就是獲得新生的意思。他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就是以前那個喜歡抽煙、沒有誌向的曾國藩,打今兒起就算死了;說“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就是說我曾國藩洗心革麵,重新做人,戒了煙,那就宛如新生!他開始轟轟烈烈地戒煙,戒了兩個月之後,受不了了,又開始抽起來。抽了沒多久,他想還是要戒煙,不然怎麽對得起劉校長,怎麽對得起“滌生”這個號呢?於是他又戒,但戒不了多久,又犯戒。這樣倒騰了兩回之後,曾國藩覺得自己不好意思見人了,於是轉學到了著名的嶽麓書院。在新學校裏,他又開始戒煙,砸毀了煙具,燒毀了煙葉。沒過多久,他又故態複萌,重新買了煙具和煙葉,又抽起來了。就戒煙這件事,戒了又抽,抽了又戒,翻來覆去的折騰了好幾回,一般人早就自暴自棄了。可曾國藩不一樣,在十餘年漫長的戒煙生涯中,他雖然戒得很辛苦,也戒得很失敗,但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戒煙的決定,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戒煙的想法。為了幫助自己戒煙,他還經常在日記裏反思自己戒煙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反複總結吸煙的壞處。三十二歲那年,曾國藩修身養性的功夫已經不一般了,這年深秋的一個夜晚,曾國藩一個人在書房裏仔細地端詳著那套銀製的水煙壺,然後起身拿起一把錘子,悄無聲息地、極其冷靜地把這套最珍貴的煙壺、煙具給砸了。之後,他又重新回到書案,鋪開筆墨紙硯,寫了一篇“日課十二條”,就是著名的修身養性十二款,也是他每天必做的十二條功課。曾國藩的人生境界又有了質的升華,“吾日三省吾身”,從此不再是一種自我要求和自我期望,而是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曾國藩的煙癮,從此徹底戒掉了。曾國藩性格上的其他缺點和毛病,也在日常堅持不斷地自查自糾中逐一改正了。譬如說,前麵提到曾國藩年輕時氣量心胸狹窄,記老師的仇,要老師替他背傘。但後來,曾國藩通過自我修身養性,眼界高了,心胸氣量也寬闊了。以李鴻章為例,不由人不對曾國藩的雅量涵養肅然起敬。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弟子,也是曾國藩很器重的弟子,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居然又頻頻反出師門,與曾國藩上演過“三進三出”的師門離合。第一次是曾國藩組建湘軍之初,李鴻章見各地都在興辦團練,也想趁此做一番功業來,便向老師告辭,決定回安徽辦團練。曾國藩沒有阻攔,任他而去。李鴻章在安徽辦團練苦不堪言,可謂吃盡了苦頭,好幾次差點連命也搭上了。他痛定思痛,決定繼續跟老師走。曾國藩沒有計較,表示歡迎李鴻章歸來。曾、李的師生關係由此越來越緊密。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當曾國藩和他的大本營被太平軍圍困在祁門,形勢十分險惡,人心惶惶的時候,按理說,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弟子,也是主要心腹,應該與老師共生死同患難。但是精明的李鴻章不願意陪葬,借故跟曾國藩大鬧一場,並以此為由頭,離曾國藩而去。曾國藩雖然心中不滿,但也沒有為難李鴻章,由他而去。不久,祁門解圍了,曾國藩和湘軍的發展勢頭則愈來愈旺。這一下,躲在江西的李鴻章後悔了,又想辦法回到曾國藩門下做幕僚。曾國藩還是沒有計較,更沒有提起之前的吵鬧與不愉快。李鴻章第三次離開師門,是在上海吃緊,需要人率兵駐守上海的時候,李鴻章意識到屬於自己的絕好機會來了,當即毛遂自薦,主動請纓,要別立一軍,回老家安徽重招人馬,組成新軍赴上海作戰。這在當時就叫出幕,也就是要獨立發展了。李鴻章要自募新軍,從湘軍中獨立出來,這樣的要求實在過分,再加上他曾兩次叛出師門,曾國藩本來對他就有猜忌,按常理這件事沒有什麽指望。然而,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想法完全同意,甚至對李鴻章的諸多非分請求也完全支持。李鴻章在老家合肥獨立門戶,自辦淮軍,曾國藩不僅提供軍餉物資,還先後選調八營湘軍嫡係共四千人加入李鴻章的淮軍,從而壯大淮軍勢力。李鴻章就是由此而逐步走上晚清政治舞台,從而成為晚清重臣。可以說,沒有曾國藩,就沒有李鴻章,這不僅是當時人們的共識,連李鴻章自己對此也從不諱言。

戴爾·卡耐基與曾國藩,成功地改變性格,重塑人生命運,從而成就了自己的偉大事業,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誰,都希望自己擁有良好的命運,都希望自己擁有輝煌的事業,那麽就請從改變和完善自己的性格開始吧!因為,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過程。克服不良的性格、實現性格的優化,才能很好地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才能改變一生的命運。改變性格就是克服性格缺陷,實現不良性格向優良性格的轉化。實現這種轉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以及恰當的改造方法。

什麽是改變和完善性格恰當的方法呢?對於這個問題也許有多種答案,不同的人生經曆,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許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兩個字:“教育”。這個“教育”包括接受他人的教育(影響)與自我教育,重點是自我教育。

第一,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是改變和完善性格的重要外在條件。影響性格的第一要素是環境,這個環境主要是指人文環境,即周邊與之相處的人,包括親人、朋友、同事、鄰居等等。猛虎處深山,威猛無比,百獸震恐,但放到公園的鐵籠之中,時間一長,卻變得溫馴如貓,搖尾乞食。何以變化如此?就是因為變化的環境,漸漸地製約和磨滅了老虎的“虎威”。“狼孩現象”也很能說明問題:人的社會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正常的人類環境,人是不可能形成正常人的心理的,不可能有正常人的性格特征。

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總希望得到環境的認同。因此,人們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並不總是完全憑個人的認識和愛好,而是有意無意地按環境的要求塑造自己的性格。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一般較淳樸,能吃苦,但不夠活躍;在城市長大的孩子一般較活潑、靈敏,但吃苦精神差;在戰爭動蕩的環境中成長的人較堅強、獨立;在“暖房”、安逸的環境下成長的人較嬌嫩、依賴。如果某人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而又沒有良好的教養,從小被驕縱慣了,那麽某人大多會形成輕浮、散漫一類的性格;如果某人出生的家庭環境很困難,迫使他從小就幫助家庭做事,應付各種各樣的情況,於是他就會形成機智、靈敏的性格。又比如,一個人不幸處在十分艱苦的境遇中,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勸他忍受、安分,久而久之,會養成安分守己的性格,遇到什麽不幸,他也是逆來順受;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鼓舞他去戰勝困難,設法改變境遇,久而久之,他會形成樂觀、堅強的性格。一般地說,幼年時期,家中父母親人對自己的性格形成影響大些;成年之後,尤其是成家立業之後,身邊的朋友、同事對自己的性格變化影響大些。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說人文環境可以影響人,可以熏陶人,也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它能從多個側麵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並支配人的思想道德行為,促使其性格向好或者向壞的方向發展。假如你的性格比較急躁,而你的同事、朋友們大多性情溫和,久而久之,你的性格也將慢慢地自然而然地舒緩平和許多;假如你的性格雖然柔和,但你的同事、朋友們大多是爆脾氣的話,時間長了,你有時遇事也會急躁,甚至衝動起來。古代聖賢曾提出“遠小人,近君子”的交友原則。近君子,因為君子磊落、寬容。古人雲:“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君子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君子對名漠然,對利釋然;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君子不愛虛榮,不祈妄福;君子謗來不戚,譽至不喜;君子不輕棄人,不輕量人;君子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容人所不能容;甚至不棄小人,可誨育之,以謀大業,以求大道,遂成大德。與君子交,就是與比自己優秀的人結交,他們良好的品德和性格,就會像春風化雨般浸潤你的心田,悄無聲息地影響你的性格或多或少發生變化,甚至使自己某些性格毛病克服於無形之中。與小人結交,也就是與那些品德低劣、性格毛病很多的人結交,那情形不僅較之與君子交恰恰相反,而且影響的程度更大、發生變化的速度更快。因為壞毛病、壞習氣的傳染影響更容易更強烈。我們家鄉流傳著這樣的俗話:“三勤搭一懶,不勤也會勤;三懶搭一勤,不懶也會懶”。“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嚇假神,跟著二流子瞎胡混,跟著強盜成罪人。”所以,結交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他們的言行,學習他們的內在品質,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汲取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優良品質,你就能獲得自我提升,逐漸成為優秀的人,成功的人。許多成功人士都曾經這樣說過:“感謝周圍的人對我的幫助”。這裏有客套,但更是實情。

第二,加強讀書學習,啟迪心智,豁然胸懷,開闊眼界,是改變和完善性格的巨大的內在精神力量。我國古代有位大哲學家宋真宗作了一篇《讀書樂》,說到讀書的好處:“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意思是說,讀了書可以做官,獲厚祿,住好房子,娶年輕漂亮的妻子。這是從名與利的角度歸納總結的。讀書的功效其實還有別的方麵,至少可以加上一條“書中自有好性情”。性情即性格。也就是說,讀書可以怡情養性,可以移情換性,彌補性格缺陷,消除性格障礙,從而擁有健康優良的性格。人的性格之所以存在缺陷和障礙,除卻外在客觀環境條件的影響之外,其內在的因素可用一個“愚”字來概括:愚笨、愚昧,也就是心智蒙蔽。這個愚有兩層意思:一是智愚,二是心愚。智愚,就是知識不夠,辨別認知能力差,分不清、認不準好與壞、優與劣;心愚,就是心頭濃霧籠罩,心境模糊不明,“不識廬山真麵目,”弄不清楚自我的性格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方麵需要改進修補,哪些方麵需要調整打磨。尤其令人驚愕的是,由於“愚”字作怪,有些人甚至反將自我易爆易怒好衝動,視為英雄豪氣;反將自我偏執敏感多疑,視為他人存心不良;反將自我冷酷狹隘怪異,歸咎於社會和他人的錯……

治病須用良藥,讀書則可治“愚”。愚最主要的表現是知識短缺,智慧不夠,難以明辨人生與社會諸多事理。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知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是古往今來的社會精英賢達對社會對人生的種種經曆及其深刻思考與總結。因此,書便自然地成為哺育心靈的乳汁,鑄造靈魂的工具,開啟智慧的鑰匙。人非生而知之,各種各樣的知識,都是通過感官逐漸積累的。讀書可以變不知為知。人類思想所發掘的一切,人類勞動所創造的一切,千百代人用苦難的代價換來的一切知識經驗,都在書藉的世界裏等候我們。書教我們如何去辨別善與惡、真與假、美與醜、愛與憎。每一本好書,都猶如一位良師,循循善誘,娓娓道來,為我們打開一道又一道知識的大門,為我們擴充越來越多的知識,為我們釋疑解惑,為我們辨明一個又一個複雜深刻的事理,為我們拂卻心頭的陰雲濃霧,為我們擦亮心中的鏡子。在書中,我們可以與古聖先賢促膝晤談,也可以在古今中外思想大師的引領下,飽覽人類世界的精神寶藏,領略深刻與睿智,品味崇高與激情,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與人格的提升。

直接單純的一個思想,從來不會深的。隻有對一個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讀書則是在思想古往今來的人類優秀分子的思想。人隻有走過他人所走過的,才走得遠;人亦隻有思想過前人所思想的,才能思想得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籍所賦予我們的思想比現實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更加生動活潑,正如倒影裏麵反映出來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實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樣。我們還可以換一種說法,人的心靈是一麵鏡子,書亦是著作者心靈之鏡,書籍則是人類文化的一麵大鏡子。一個心靈之鏡子照不見的事物與真理,另一心靈之鏡子可以照見。如果我們能通過讀書而將無數的心靈之鏡子所照見者疊加反映,我們豈不是能夠將古往今來無數有聰明智慧與思想能力的人其心靈之鏡中所照見的事物與真理,歸置於我們個人這麵小鏡子之中了麽?我們個人這麵小鏡子,不也就變成了大鏡子一般了麽?我們的思想廣度不也就因此而擴大了麽?我們都知道,顯微鏡與望遠鏡之所以能使人看見更細微更深遠的事物,乃由於利用凹凸鏡之互相重疊而使光線深入事物內部,將事物內部之情形清楚地反映出來,為我們所見。然而,讀書無疑能使我們的心靈轉化為一麵重疊的凹凸鏡,而使我們聰明智慧的光輝,能照察到更細微更深遠的人生社會之事物與真理,並由此增加我們的思想之深度。

你的思想是一個思想。你的感受是一個感覺。你的想象是一個想象(如果你限製了自己的想象的話)。但是,你若借助你的思想與另一個思想相會,借助你的感覺與另一個感覺相會,借助你的想象與另一種想象相會,那麽,事情將變得非常美妙了,它絕不是簡單的兩個一相加,而是幾何倍數的疊加幻變。這種情形,如同一個人坐在兩麵鏡子麵前,他看到的不會是一個人或兩個人,而是連續不斷的幾十個,無論從哪一個方麵看,都望不到頭。倘若是幾十麵心靈的鏡子在一處相會,甚至是成百上千麵心靈的鏡子在一處相會,又該如何呢?答案不言而喻!

書就是一個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情感與氣質,使人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內心開悟,優雅高尚。我們常說,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詩書氣自畢。我們通過讀書,在擴充知識、深邃思想的同時,也在吸取一種激蕩在我們的血管,充盈於我們周身,又從我們的每一個毛孔裏散發出來的氣——豪氣、靈氣、平和之氣、浩然正氣。

運動使人健壯,讀書使人賢達。讀書令我們洞曉世事滄桑,徹悟人生真理,也實實在在地改變著我們的性格。一卷在手,神遊天下,與那些偉大的心靈對話,聽取質同金玉的規勸,價值無量的教誨,對人的性格顯然是最直接的培養與教化。由《尚書》的“滿招損,謙受益”起,這樣的規勸教誨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多,雖然不等於特效,但耳濡目染,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變化。還有間接的方麵,那就是在書香的熏陶之下,心胸狹窄可以變為開闊,偏頗可以變為中允,憂鬱可以變為樂觀,怯懦可以變為堅強,張揚可以變為內斂……多一些書卷氣息,就少一些浮躁情緒;多一些文明高雅,就少一些低俗粗鄙。無論我們身處的社會如何變化,不管周遭的物質世界有怎樣的名利追逐,書籍帶給我們的,永遠是屬於精神與靈魂的世界。在這裏,所有的焦灼燥動複歸寧靜淡泊,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成過眼煙雲;在這裏,身上的陋習、惡行,甚至各種蠢的想法,就像太陽底下的冰塊一樣漸漸溶化。隨著時日的推移,閱讀的增多,人多半會發生自己意想不到的“改變”:知識豐富、視野開闊、談吐優雅、品行端正……

總而言之,讀書是對一個人由裏到外的全方位陶冶與雕塑,使其內心及外在言行舉止等方麵產生質的轉變,從而展現嶄新風貌,贏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賴。

第三,注重日常點滴積累,培養良好習慣,是改變和完善性格的根本途徑。行為變為習慣,習慣變成性格。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複,往往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性格改變等等,都是習慣性動作不斷重複的結果。習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循環反複、無數次重複的行為養成的。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三周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三個月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是如此,隻是結果不同。仔細想想,我們有很多所謂的不良個性,其實隻是壞習慣的結果。恐懼是一種習慣,自憐、挫敗、焦慮、絕望和無助也都是,哭訴、抱怨、嫉妒等等,凡事老往壞處想也是壞習慣。習慣一般是指一種重複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複而獲得。它體現著思維的某種傾向,以及某種經常性的態度和行為。在一個人的日常活動中,有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行為都在不斷地重複原來的動作,並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這些行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主運作。這種自主運作的力量,就是慣性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即使是打破常規的創新,最終可以演變成為習慣性的創新。因此,人的習慣形成於後天而非本能,形成於潛移默化而不是立竿見影。

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地滲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人們絕大部分的日常活動都來源於習慣,小到啃指甲、挖鼻孔、撓頭、穿衣方式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到一些影響命運走向的關鍵抉擇。習慣的力量,不經意間影響人的一生。習慣作為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是由一再重複的思想行為形成的。它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誌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麽情況下就按什麽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主宰人的一生。心理谘詢專家研究發現,一個人工作、學習的好壞,百分之二十與智力因素相關,百分之八十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誌、習慣、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本傑明·布魯姆博士開展了一項對傑出學者、藝術家及運動員的研究,前後長達五年之久,研究結果表明,造成這些原本普通人士非凡成就的主要因素,不是天才和天賦,而是堅忍不拔的好習慣,他們大多能不畏挫折和失敗,並能在實踐中追求完美。有的人一生順利,有的人命運多舛;有的人事業輝煌,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屢敗屢戰,最終成功;有的人竭力拚搏,結果一事無成。人生的後麵似乎有一隻神奇的手在播弄,這隻無形的手不是別的,正是人的習慣。

今日的習慣,明日的命運。想要控製命運,改變預設結果,就必須認真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那麽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達成夢想,就是由於他們培養了難能可貴的好習慣。倘若你也想得到好的成果,就應該努力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試想,一個愛睡懶覺、生活懶散又沒有規律的人,他怎麽約束自己勤奮工作?一個不愛閱讀、不關心身外世界的人,怎能有開闊的胸襟和見識?一個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別人合作和溝通?一個雜亂無章、思維混亂的人,他做起事來的效率會有多高?一個不愛獨立思考、人雲亦雲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斷力?

改變和完善性格,說到底就是去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用好習慣去替換壞習慣。為此,我們必須仔細考慮究竟應該選取哪些好習慣來替換它們。如果我們沒有刻意去培養好習慣,就會不經意地助長壞習慣。要想成功地改變和完善性格,或多或少都要勉強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事情。另一方麵,我們還必須學會辨認惡習,找出自己身上有多少壞習慣,有哪些壞習慣,如此更容易對症下藥。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過一段放蕩的生活,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慣,如貪玩、酗酒、賭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對自己非常不滿。他認為自己的放蕩行為等於禽獸。他仔細地檢討自己的放蕩行為,寫在日記本上,共八點:一、缺乏剛毅;二、自己欺騙自己;三、有少年輕浮之風;四、不謙遜;五、脾氣太躁;六、生活太放蕩;七、模仿性太強;八、缺乏反省。這一次反省,好像一個霹靂打在他身上。他決心結束放蕩生活,改正不良習慣。於是,他跟哥哥來到高加索,在炮兵部隊裏當了一名下級軍官,並由此邁上了文學創作之路。美國建國期間的偉大人物富蘭克林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要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看看自己哪些方麵存在不足。他曾為自己總結出13個很嚴重的錯誤:如浪費時間、為小事煩惱、和別人爭論起衝突等。在富蘭克林看來,除非他能夠減少這一類的錯誤,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麽成就。此後,他便每一個禮拜選出一項缺點來進行“搏鬥”,然後把每一天的“搏鬥”結果做成記錄。到了下一個禮拜,他會另外再挑出一項缺點,去做另一場“搏鬥”。正是這一檢視自我並努力改正缺點的習慣,使富蘭克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上了總統,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敬愛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用好習慣替換壞習慣,也就是用新習慣替換舊習慣,實現性格的改變和完善,重要的環節在於學會統籌安排,分清主次,明確先後,有步驟地去培養。開始時要由淺入深,由易及難,由漸變到突變;要寧少勿多,寧易勿難。因為習慣是個龐大的體係,像大樹一樣,有根、幹、枝、葉。它可以是學習上的習慣,也可以是健康上的習慣,消費上的習慣,工作上的習慣,與人相處的習慣等等。好習慣的培養,要注意到剛柔相濟,在堅持的同時,有一定的靈活性,即堅守原則前提下講究靈活。一個新習慣的誕生,必然會衝擊相應的舊習慣,而舊習慣不會輕易退出,它要頑抗,要垂死掙紮。另外,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我們的肌體、心靈也需要時間。因此,養成一種好習慣,看似很簡單,就是簡單地重複地去做,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實際上簡單的背後並不簡單,之所以有些人不能成功,感歎難度很大,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願意去做那些簡單而重複的事情,特別是不能堅持長久地做那些簡單而重複的事情。有人說,習慣就像一根纜繩,每次行為的重複,就相當於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每天纏,不斷地纏,纜繩會越來越粗,最後粗到牢不可破。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表明,養成好的習慣,用好習慣替換壞習慣,使性格向好的方向改變,最根本的問題是“貴在堅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在這方麵,不少人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榜樣。我國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了改掉自己急躁的性格毛病,在書房醒目處掛起自己親筆書寫的“製怒”橫匾,以此自警自戒,時常提醒。前麵所講曾國藩改變性格的方法之一,就是寫日記,天天自查自糾,天天與自己身上的壞毛病作鬥爭。還有美國的富蘭克林,每個禮拜挑選出自身的一個缺點,每天與之“搏鬥”,並將“搏鬥”的結果做好記錄,不斷檢視,不斷總結。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想改掉做事拖拉的不良習氣,用“今日事今日畢”等警句,作為座右銘,每日對照檢查,堅持數月,攻效顯著。

習慣雖小,卻影響深遠。遍數名載史冊的成功人士,哪一個人沒有幾個可圈可點的好習慣在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軌跡呢?環顧古今中外,在惡習的捉弄下,也真不知有多少崇高的事業甚至傑出的人物遭到失敗與墮落!不要以為一個小小的習慣無關緊要,人們正在和將要麵臨的許多成就或禍患,其實就是由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形成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個有意識或無意的行為舉止,每一句不經意的話語,都在編織著自己的習慣、性格與命運。

第四,加強自我情緒調控是改變和完善性格的關鍵。性格是人們處理事情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具有明顯的意誌特征和情緒特征。性格的意誌特征是人對自己行為的自覺調控能力,包括發動和製約兩方麵,它在人的性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性格的情緒特征又被稱為性情,一個人經常表現的情緒活動的強度、穩定性、持久性和主導心境方麵的特征,就是性格的情感特征,它直接控製、影響人的自我狀態。就性格而言,有的人情緒體驗比較微弱,容易受意誌的控製;有的人情緒體驗強烈,不容易受意誌的控製。在當今商品經濟社會中,人們在精神上承受的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表現為浮躁、焦慮,情緒化傾向較為普遍,因此導致了許多心理疾病的出現,甚至性格扭曲。我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曾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超過一億人。另有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早已超過1600萬人。憂鬱症、狂躁症、失眠、自殺等,都成為現代人的家常便飯。我國衛生部門的統計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有近30萬,還有約200萬人自殺未遂。這就意味著,每兩分鍾有一人死於自殺,而且還有八人自殺未遂。這是什麽樣的一個概念啊,真是令人觸目驚心!特別是在十五歲到三十四歲年齡段的青壯年中,自殺已成為他們死亡的首要因素。你隻要留心四周,就可以發現許多這樣或那樣的負麵情緒:有的人易躁易怒易衝動,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瑣事,與人爭吵或打鬥;有的人胡亂猜疑,神經過敏,捕風捉影,懷疑猜忌許多原本十分正常的人和事,從而壞事誤事一團糟;有的人常常自怨自艾,怨自己學識淺薄,怨自己錯失良機,怨自己生不逢時,怨上天不公,怨命運刻薄;有的人自暴自棄,覺得自己是失敗者,是被人生舞台淘汰的可憐蟲,是十足的“笨蛋”、“蠢貨”“傻瓜”,甚至懷疑自己生存的價值;還有的人會經常陷入抑鬱、恐懼、緊張或狂躁不安的情緒之中不能自拔,眼中滿是焦灼、痛苦、失望……。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出現負麵情緒也不足為怪。問題是負麵情緒產生時,能否及時調整控製,把它的時長、強度控製在無礙或無大礙的範圍內。如果負麵情緒調控不好,或是任其瘋長泛濫,不僅會對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帶來負麵影響,而且還會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造成不良後果,壞運或害命。因為大凡是人,一旦情緒激昂,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便立即受到情緒的影響,頭腦的思考力會大打折扣,無法理智地去分析或處理各種人和事務了。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一念之差”、“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大多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因舉措不當而產生的。因此,控製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有效克製盲目衝動和消極情緒,堅持以冷靜、理智、自律的方式為人處世,是塑造形成自身優良性格和精彩命運的主要途徑。譬如說,當你要發怒時,你可以試試推遲動怒的時間,花幾秒鍾冷靜地描述一下你的感覺和對方的感覺,以此來消氣。最初10秒鍾是至關重要的,一旦你熬過這10秒鍾,憤怒便會逐漸消失,至少會減少許多。如果你在某一具體情況下總是動怒,那麽不妨先推遲10秒鍾,然後照常發火;下一次推遲20秒,然後不斷延長間隔時間。一旦你意識到可以推遲動怒,你便學會了自我控製,並最終完全消除憤怒。

禪門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外麵做生意,因年關將近,急急忙忙想回家過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給夫人帶些東西,在街上看到一個老和尚,身旁寫著“賣偈語”的招牌。“咦!什麽就叫做賣偈語呢?”老和尚回答說:“這首偈語是好東西,夠你受用終生。看你是有緣人,十兩黃金賣給你吧。”商人想:“這麽貴,一定是好東西,就買一個偈語吧。”這位老和尚接過黃金並念出偈語:“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這個商人一聽,就這樣啊?第一個感覺就是被忽悠了,但覺得對方是個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計較。他就這樣回家了,回到家已經是深夜,看到門沒上鎖,隨手一推就推開了。想要叫夫人,夫人已經睡著了。但奇怪的是床底下放了兩雙鞋子,而且一雙女人的,一雙男人的。他想,這下糟了,後院起火了,一氣之下,立刻就到廚房拿了菜刀,想要殺死這一對奸夫淫婦。正當他舉刀要砍下去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老和尚賣給他的偈語,於是就開始念了那首偈語:“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他一邊念,一邊在那裏進啊退啊,有了聲音,就把夫人給驚醒了。夫人一醒來,看見丈夫站在床前,就說:“哎喲!你這個人怎麽這樣遲才回來?”商人怒道:“你床上還有什麽人?”“沒有啊!”“那這雙鞋子”?“哎喲!今天過年啊!你都不回來,我好想念你啊,為了圖個團圓吉利,隻好把你的鞋子擺在床前啊!”丈夫一聽,心裏大驚:“老和尚沒有騙人,要不是這首偈語,差點闖下大禍。別說十兩黃金,就是一百兩也值啊!”

據說,怒火給人類造成的損失比全世界燒掉的煤炭還要多出成百上千倍。但是,如果我們運用理性思考去處理我們遇到的任何事情的話,就不會出現大的差錯。唯有理性麵對所有的事情,才不會讓自己後悔莫及。有個年輕的莊稼漢,每次碰到與人發生糾紛快要起衝突時,他便立刻衝出現場,回到自家田園旁,繞著田地房舍左跑三圈右跑三圈,跑得氣喘籲籲,然後一屁股坐在家門前沉思靜想。次數多了,大家都好奇,詢問他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他每次都笑而不答,眾人也理不出頭緒。由於他很少與人結怨,或者對人大發脾氣,因此人緣甚好,樣樣事情都很順利,房子一間一間地增建,田地一直不斷擴充,不到幾年,就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可是,每次遇到不愉快的場合他仍轉身就走,跑回自己的家園左繞三圈右繞三圈。後來年紀一大把了,子孫們不忍見他如此疲累,紛紛勸阻並一再請求他說明個中原委,拗不過大家的苦苦哀求,終於揭開了數十年的秘密。其實很簡單,年輕時每次正要發火,不管誰是誰非,他總是跑回家,邊跑邊告訴自己:“我的房屋如此簡陋,田地這麽少,努力都還來不及,哪有閑功夫與人生氣爭吵?”等到有了點成就,他又這樣告訴自己:“我的事業都這麽大了,還為這麽一點小事與人爭鬥,膽量也未免太小了吧!老天爺已對我這麽寬厚,我還計較什麽、氣憤什麽呢?”一股似火山即將爆發的怒氣,就這麽被他輕輕一轉就消滅得無聲無息。這是一種多麽理智的處事態度,一種多麽高明的人生智慧啊!

各具特色的性格,構成了異彩紛呈的性格世界,構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命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絕對完美的,人的性格也一樣,每個人的性格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優化、彌補它們,這些缺陷也就不足為慮了。良好的性格,就像紅寶石一樣,紅寶石的光芒來自於千百次的打磨,而良好性格則主要依靠後天的自我塑造。從根本上講,性格優化的過程,正是自我修身水平不斷提高和強化的過程。君不見命運之精彩,源於自己對自己的征服!                               28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