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組合論 第三章 命運意識論 第四節

來源: happydad76 2023-12-15 10:58: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983 bytes)

我們這個大千世界,有的人超群出眾,少年早慧;有的人鍥而不舍,大器晚成;有的人半途而廢,功虧一簣;有的人白發暮年,徒自傷悲。這種命運差異固然與各人的天資稟賦和所處的客觀環境不同有關,但是,更重要的在於各人的主觀努力不同。無數事實顯示,在相同的曆史環境和時代條件下,人們對於社會所作的貢獻大小,以及自身命運的優劣,往往與其艱苦奮鬥的努力程度成正比。正所謂百舸爭流,奮楫者為先。

二十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公式: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這裏“艱苦的勞動”是成功的首要因子。他說:“一個人隻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於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布豐,是一個堅強勤奮的典型範例。布豐伯爵年輕時曾被認為智力平平,性情懶散,學習新事物很慢,而且生來就擁有大量財產。但他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沉迷於享樂與安逸的生活,而是將精力投入到研究與提高修養等方麵。在布豐一生之中工作的40年裏,每天都從早晨9點工作到下午2點,又從下午5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位布豐的傳記作者說:“工作是他的一種需要,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裏,他都在說希望再能獲得幾年的研究時間。”布豐是一位出色的勞動者,總是努力向讀者表達最好的思想,他潤色修改自己的文章十分仔細,由此使他具備了幾乎是完美的文風。布豐以勤補拙,收獲了事業,贏得了榮譽和世人的尊敬。

在美國曆屆總統中,外勇而內秀者,西奧多·羅斯福(1901—1909年當政)當數第一。他在總統職位期間創下了許多“美國之最”:他是第一位富於學識的知識型總統;是第一位把總統宮邸正式定名為“白宮”的總統;第一位繼承前任未競任期而得以重新當選的總統;第一位大量運用特別谘文向國會提出立法建議的總統;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總統;第一位敢於向巨富豪門的權勢挑戰的總統;第一位在元旦與8000餘名群眾握手的總統……所有這些“第一”,都是羅斯福個性的流露,反映出他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美國民眾稱他為“偉大的美國人”,認為他代表了“美國精神”。羅斯福幼年體弱多病,一度奄奄待斃,後來成為精力過人、成就卓著的一代偉人,所憑借的正是自強不息的個人奮鬥。他倡導和奉行一種“艱苦奮發的生活”,深信一個人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對外界事物的征服之中,而且顯示於他對自我的戰勝。他一出生就疾病纏身,從十餘歲開始體育鍛煉,曆數十年而不懈,以超常的毅力戰勝了病魔,全新鑄造了自己的體魄。他終身熱衷於拳擊、足球、劃艇、探險、騎獵等粗獷猛烈的活動。無論是拳擊場上的鬥士,還是古巴叢林中的西班牙戰士,也無論是非洲荒原的獅子大象,還是巴西河流上的惡浪險灘,都不曾把他擊垮。他一生經曆許多重大變故,但始終不放棄努力,最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認為人生的成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超常的才能和出眾的稟賦而獲得的成功,這類人為數不多;更多的人所取得的是第二種成功,即通過艱苦不懈的努力而實現目標。他說:“在未經艱苦勞動,並運用最佳判斷力和細心計劃以及提早進行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下,我從未獲得任何東西。”很顯然,他把自己歸入第二類成功者之列。羅斯福實現了他那個時代一個美國人的幾乎所有的夢想:身體強健,學識淵博,當過牛仔,上過大學,做過軍官,打過仗,探過險,位極總統,遊曆四方,敢犯教皇,名揚世間……因而羅斯福的形象是一種典型的自我奮鬥者的形象,他向美國人表明,一個人無論起點和條件如何,隻要不畏艱難,踔厲奮發,就一定能夠成功。羅斯福之所以為美國人所敬仰和崇拜,這一點或許就是首要原因,而羅斯福的強大人格力量無疑也來源於此。

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所寫的《嶽陽樓記》膾炙人口,千古流傳。但是,範仲淹小時候勤奮苦讀“斷齏劃粥”的故事,卻知之者不多。範仲淹出生於一個十分窮苦的家庭,兩歲喪父,母親改嫁。他十幾歲時,住進寺廟裏勤奮苦讀,生活十分清苦。他每天的食物就是一鍋稀粥,待冷卻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再切幾根鹹菜,這就是成語故事“斷齏劃粥”的由來。後來,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他又隻身跑到南都(今河南商丘),進了著名的南都學舍。在這裏,他依然過著食粥苦讀的生活。讀書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臉澆頭,困乏至極,才和衣躺下,醒來再讀書。在南都學舍的五年中,竟然沒有一天脫衣上床睡覺。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因此,在文學上、政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還有個“笨小孩”用勤奮書寫輝煌的故事,講的是娛樂圈中的“勞動模範”劉德華。劉德華的演技不是最好的,但他很用功。論唱歌他沒有張學友動人的歌喉,比電影他也沒有梁朝偉精湛的演技,但是他用勤奮征服了億萬歌迷和影迷。劉德華剛踏入娛樂圈時,就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夜空中一顆微弱的星星,既平凡又普通。他隻能跑跑龍套,殺手甲,學生乙,路人丙,士兵丁,來來去去都是甲乙丙丁。可他沒有自怨自艾,對每一個角色都是認真對待,因為他知道隻要堅持下去,機會總會到來的。他堅信,隻要足夠勤奮,足夠努力,老天終究會眷顧到你的。他的勤奮不是一時性起,心血來潮,他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曾誌偉回憶說:“演出完,別人都回去休息了,他卻躲在自己的車裏填歌詞,那時我就說‘這個年輕人肯定會與眾不同。’看看現在的他真的被我言中了,對他現在的成績,我隻能說一個字——服!”劉德華就是靠著這種孜孜不倦的追求與奮鬥,終於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贏得了無數的歌迷和影迷。如今,劉德華是華語娛樂界持續當紅二十多年,並且大有愈老愈紅架勢的藝人。他是公認最勤奮、最敬業的藝人之一。他五度獲封香港最受歡迎的男歌手,七度榮獲亞太地區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兩次登上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寶座,在台灣連續六年雄踞十大偶像第一名。他還是1999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0年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2年度《福布斯》傑出領袖獎,2004年度香港特區政府榮譽勳章得主……他所獲得的獎項與榮譽超過500項,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令人讚歎。對於他,港人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你可以不認識香港總督,但不可以不認識劉德華。”

英國劍橋大學對從本校畢業的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專家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並非天才,隻是在少年時代學習勤奮努力,順利考上劍橋;大學時代大多也是埋頭學業,成績優異;工作後,有的潛心科研,有的將科研與商業結合,但基本仍是兢兢業業,鑽研不止,最終走向輝煌,名利雙收。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隻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不管是天資奇佳的鷹,還是資質平庸低下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裏,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同樣,一個人在工作事業上取得成功,環境、機遇、天賦、學識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賴於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少了勤奮精神,即使是天資奇佳的雄鷹也隻能低空盤旋,或是立在枯枝上空振雙翅;而有了勤奮精神,就算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觀千山暮雪,渺萬裏層雲。

命運女神偏袒勤奮的人,正如風浪袒護最優秀的航海者。無論如何偉大的天才,也離不開勤奮。我們隻需隨意翻閱偉人的傳記,就能發現那些傑出的發明家、藝術家或思想家等,其成功大都要歸功於勤奮。他們是能夠把任何東西(甚至時間)轉變成黃金的人。成功的秘訣在於掌握研究對象,而這隻有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

奮鬥是人生的體現,是勇氣的彰顯。奮鬥的起因是人類想要改變命運和境遇,而對境遇感受最深的則是自身的境遇。人作為一種有限的存在,正是通過奮鬥勇敢地向當下的境遇發出挑戰,改變命運,迎接未來。奮鬥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表現出兩個明顯的特點。一種表現為敢於吃苦的實幹,包括人們常說的苦幹、苦練、苦學等等。譬如前麵所講到的布豐、羅斯福、範仲淹和劉德華,他們的奮鬥過程都十分突出地體現了這個特點。另一種表現就是以專心致誌為核心的巧幹,如人們常說的苦思、苦想、刻苦鑽研等等。許多勤奮而富於思考的人總是隨時地把自己所閃現出來的思想火花記載下來,既能備忘又能利於以後係統地加以思考。他們注意觀察細微之處並發現其內在價值,善於抓住一些偶然的事件,善於抓住由這些偶然事件造成的機遇,從中探索出內在的原理,引申出科學的知識,這是許多科學家、發明家的成功之道。反過來說,人生的許多偉大業績,都是一些看似很平凡的人於細微處用心,於細微處著力,這樣日積月累,方漸入佳境,出神入化的。

牛頓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無疑具有卓絕的智力,但當有人問他如何做出這些偉大發現時,他說:“我一直不停地思考它們。”對牛頓來說,僅僅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才獲得了自己的偉大發現。即使是他的消遣娛樂,也不過是換種方式思考問題。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開普勒也是如此,在談到自己的研究時,他說:“勤勉地思考,就是更深地思想問題,直到我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了研究的對象上。”瓦特的生平也充分地證明,那些天生具有偉大精力和偉大才能的人並非一定就能取得偉大的成就,隻有那些以最大的勤奮和最認真的訓練有素的技能——包括來自勞動、實際運用和經驗等方麵的技能——去充分發揮自己才能和力量的人才會取得偉大成就。與瓦特同時代的許多人所掌握的知識遠遠多於瓦特,但沒有一個像瓦特那樣刻苦工作,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服務於對社會有用的實用操作方麵。瓦特對於世界的重大貢獻,無疑是他那種積極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的習慣,是他那種對事實堅韌不拔的探求鑽研精神,結出的豐碩之果。

勤奮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和前提,無論做什麽樣的事,無論事情的大與小,離開了勤奮,終歸是水中月鏡中花。以機遇不好、天分不夠、命運不佳為自己的平庸或失敗開脫,純粹是欺人騙己的荒唐借口。機遇首先迎候的是勤奮者,天分首先偏愛的是勤奮者,幸運之星首先光顧的也是勤奮者。有“打工皇帝”之稱的唐駿,曾這樣說過自己:“你看我的樣子就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但是你看不出來的是我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我沒有其他本事,隻有勤奮,一直勤奮!勤奮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比什麽都重要,勤奮會影響你的整個命運。”他在給比爾·蓋茨的信中,就很坦誠地表示:“我相信在微軟沒有人敢說比我勤奮”。

我國有句成語“跛鱉千裏”。鱉,學名甲魚,爬行的速度很慢,況且是一隻腳有殘疾的甲魚,那爬行的速度肯定是慢之又慢。跛腳的甲魚能行千裏之遠,靠的就是勤奮,不停歇地往前緩緩地爬行,一天又一天地加起來而已!勤能補拙。勤也能補缺。勤奮如同阿拉伯飛毯,也恰似獲取成功的天梯。現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再遙遠,隻要堅持不懈地勤奮努力,就一定能夠到達。命運的精彩需要靠勤奮去描繪。無論誰的命運,都是在艱苦奮鬥的過程中不斷地改變、優化。

176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