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組合論 第三章 命運意識論 第三節

來源: happydad76 2023-12-15 10:56: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047 bytes)

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怎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為自己確立和製定的人生目標規劃。人生目標規劃,也是人的命運目標規劃。人生目標的大小與高低,決定著個人命運的格局與層次,以及命運品質的優劣。目標是人們想要達到的境地和標準。人生的誌向,體現並落實了人生的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決心。人生目標規劃又是誌向的承載體,人生目標規劃的確立與實現過程,亦是人生誌向的展示過程,命運的行進過程。確立和製定一個合適的人生目標規劃,就等於達到了成功的一半,就等於為自己今後擁有的好命好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的行為總是與他意誌中的最主要思想互相配合,這已是大家公認的一項心理學原則。特意深植在腦海中並且維持不變的任何明確的目標,在我們下定決心要將它予以實現之際,它都將滲透到我們整個潛意識裏,並自動影響身體的外在行動來實現目標。簡單歸納可知,目標是人生的指南針,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目標又好比意誌的催化劑,它能使你的意誌發揮最大的效用。明確的目標能夠集中你的注意力、精力及創造力,激發你的潛能,激活你的智慧,給你勇氣去開創並堅持到最後。目標能夠讓你應用因果法則而得到最大的利益,使你能夠在三五年內,完成一般人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可能達到的成就。因為你的目標就是你所渴望結果的定義,而且當你明確了解這些效果的時候,你就能輕而易舉地去探索你能應用並達成目標的因素。目標讓你能夠控製自己的生活,讓你能夠更明確地分配時間和資源,當你完全了解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你就會更冷靜且有信心去處理所有的事情,有所關注,有所放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影響。目標會加深必勝的把握,當你可以把目標具體而清楚地寫下來的時候,你就克服了心理的懷疑及恐懼,開始相信自己可以達成目標而且是信心增長的時候,你更會去做那些有助於達成目標的相關事情,始終處於一種主動求發展的竟技狀態。你越是記住了你的目標,就越加強了心理的動力,你會送出思想電波來吸引更多的機會和事件,來助你美夢成真。你越是牢記目標,越去思考如何達成目標,越去想象達成目標之後的種種快樂,外部事物定會響應你的心聲,發生各種美妙的變化。你外在世界的成就,也就會呼應你的內心世界。盡快地實現優勢積累, 獲得超越與突破。

據資料記載,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一群智力與年齡都相近的青年人中進行過一次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三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百分之十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百分之六十的人隻有一些模糊的目標;百分之二十七的人根本沒有目標。25年後,那百分之三的人,全部成為社會各界的精英,其中不乏行業領袖,他們都處在社會的上層;那百分之十的人,成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他們大多事業有成,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那百分之六十的人,隻是很普通地生活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事業平平,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建樹,處於社會的中下層;那百分之二十七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定,收入微薄,隻能待在社會的底層,經常抱怨社會,抱怨政府。

曾有人問希拉裏的理想與抱負是什麽,希拉裏回答得十分令人驚訝:“嫁給一位參議員,在喬治城安一個家”。喬治城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地區,是美國政界名流雲集的社區。在少女時代的希拉裏看來,將來能在首都華盛頓的政界名流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將是莫大的幸福與榮耀。正是基於這樣明確的目標,希拉裏不僅有了一個清晰的奮鬥方向,更因此給自己憑添了無窮的力量。她在韋爾斯利女子大學讀書的第一年,就開始製訂將來當選總統後的國策改革線路圖,她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綜合分析各種信息,對線路圖進行反複修改和補充,過了四年才完成該項設計。在女子大學期間,她還製訂了當選“首位美國女總統”所必要的所有計劃。本來,她完全可以順從現代社會的規則,在教授的關懷下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是,她認為胸懷美國女總統夢想的人絕不能那樣生活。因此,她最終放棄了安逸的生活,向落後於時代的規則挑戰,開展了廢除和修改各種陳規陋習的活動,與校方之間經常進行令她備感吃力的“拔河”比賽。在耶魯法學院期間,她經常為爭取貧困家庭兒童的合法權益而奔波,這要花費很多的個人時間;從耶魯畢業後,她又放棄了可以在華盛頓和紐約等大都市獲得很高薪水的律師職業,選擇了不足全美百分之一人口的阿肯色州的律師職務。在阿肯色州,她也完全可以過著州長夫人的豪華生活,但她卻為兒童、貧民進行各種無償法律援助活動。希拉裏的這種人生態度,直至她成為第一夫人,以及當選參議員以後也絲毫沒有改變。她總是放棄安逸的生活,為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目標而奔波。回顧希拉裏從耶魯法學院畢業後走過的曆程,冥冥中,就像是有一隻上帝之手在指引著她,讓一切看起來就跟事先安排好的一樣。因為,她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獲得了成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她率領克林頓的競選團隊,先後在四屆阿肯色州州長競選和連續兩屆美國總統的競選中大獲全勝。這是連美國最高水平的競選專家們也未曾突破的紀錄。2014年6月4日,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希拉裏稱有意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作為女人,希拉裏達到了一般女性難以企及的高度,不管是作為一名學生、一個妻子、一個律師,還是一個政治家,她都做到了最好。如果你要問希拉裏其中有什麽秘訣,她會坦然地亮出自己的座右銘——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目標規劃本身就是失敗的。哪些感歎自己命運不好的人,不妨也學著為自己的人生做個好的目標規劃,為人生點亮一盞燈,贏在人生起跑線上。

巴菲特怎麽能成股神?他的成神之路的起步段,其實就是從針對性地學習開始的。十一歲,好多人還是個小屁孩的時候,他就已經購買了平生第一隻股票。“三歲看大,五歲看老”,巴菲特注定能成為股神。當年的他,小小年紀就立誌要在投資領域作出一番事業來。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對朋友說,在他三十五歲以前,一定要發財,成為大富豪。樹立了這個目標,他就對自己未來的路看得清晰了。當然,他很明白,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知識太少了,必須好好地充充電。為此,1947年巴菲特進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報了財務和商業管理專業。在係統學習理論知識之後,巴菲特還感覺“沒吃飽”。他知道,投資是需要實踐的,他現在一點實踐經驗都沒有,他得趕緊補充一些實踐經驗,而這需要前輩的指點。在得知兩位著名的證券分析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教學以後,他考進了哥倫比亞大學金融係,成為“金融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巴菲特最清楚自己需要什麽,他選擇格雷厄姆正體現了他的遠見卓識。格雷厄姆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有個“華爾街教父”的稱號,是名副其實的一代投資大師。他在1934年出版的《有價證券分析》,創立了一整套相當有成效的有價證券理論,成了華爾街的“《聖經》”。“《聖經》”一版再版,多次改版。1942年,格老又一部力作《聰明的投資人》問世,廣受好評,奠定了他做為美國乃至世界的證券分析家和投資理論家的地位。巴菲特正是讀了這本書,才下定決心師從格雷厄姆。他知道,自己需要的知識和經驗就在那裏。他曾虔誠地說過“在許多人的羅盤上,格雷厄姆就是到達此極的唯一指標。”為了能繼續跟格雷厄姆學習投資,大學畢業後,他甚至願意不拿報酬,努力為老師工作,直到把老師的投資精髓都掏空,才出道開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果然,巴菲特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大目標,在三十五歲之前成為億萬富翁。

周迅現在是演藝界的明星。這個古怪精靈、美麗時尚的女孩,用她的歌聲和演技征服了眾多觀眾和聽眾。周迅是成功的。然而在十八歲之前,她卻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更不知道需要為之付出怎樣的努力,自己應該關注哪些事情。那時候的周迅,是一個在浙江藝術學校跟同學一起學著唱唱歌、跳跳舞的女孩子,偶爾有導演給了一個小小的角色,她也會很高興地去拍。她沒有自己明確的人生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應該關注的事情。直到1993年的一天,老師與她談了一次話,她才不再懵懂。教周迅專業課的老師問周迅:對現在是否滿意,是否對未來有打算。周迅搖搖頭。老師說:“不滿意的話,說明你還有救。你現在想想,十年後你會是什麽樣?”老師說得雲淡風輕,但是落在周迅的心裏卻是那麽的沉重。“十年後自己會是什麽樣子,”我們很多人沒有認真想過,那時年輕的周迅也沒有想過。沉默了很久,終於,周迅看著老師的眼睛很堅定地說:“我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成為最好的女演員,同時可以發行一張屬於自己的音樂專輯”。聽到這,老師問周迅:“你確定嗎?”得到的是周迅肯定的回答。老師這時接著說:“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著算回來。十年以後,你二十八歲了,那時你是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同時出了一張專輯。那麽你二十七歲的時候,除了接拍各種名導演的戲以外,一定還要有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對不對?二十五歲的時候,在演藝事業上你就要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另外在音樂方麵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二十三歲就必須接受各種培訓和訓練,包括音樂上的和肢體上的。二十歲的時候就要開始作曲、作詞,在演戲方麵就要接拍大一點的角色了。”聽著老師一點點地把時間往後推,周迅感到了一陣莫名的恐懼。老師平靜地笑著說:“周迅,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對人生缺少規劃,散慢而且混亂。我希望你能在空閑的時候,想想十年以後的自己,到底要過什麽樣的生活,到底要實現什麽樣的目標。如果你確定了目標,那麽希望你從現在就開始做。”老師的一番話,讓周迅如夢初醒,她深深感到了時間的緊迫。一年後,周迅從藝校畢業了,而和老師的談話從那天開始一直銘記在她心裏。覺醒的她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也下定了決心要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她開始關注身邊的事情,接拍各種各樣的影視劇,但是再也不會欣然地接受一些對自己的演技各方麵沒有任何提升的角色了。她開始有意識地篩選,之後拍了《那時花開》,拍了《大明宮詞》,2003年,也就是周迅與老師談話後的十周年,二十八歲的周迅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夏天》,周迅的理想終於得以實現。在這十年中,我們看到了周迅的不斷努力,看到了周迅的自我不斷提升。試想想如果沒有和老師的那次談話,如果周迅一直是個懵懂的女孩,如果她一直不去設計自己的未來,不去關注身邊的事情,不去提升自己,是否還會有今天的她?

美國的約翰·戈達德,他不僅是一個經曆過無數次探險和遠征的老手,還是電影製片人、作家和演說家。十五歲那年,他把自己這一輩子想幹的大事列了一個表,這張表題為《一生的誌願》,他在表上列著:“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埃佛勒斯峰(即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表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有127個目標。當戈達德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就開始抓緊一切時間來實現它。他在實現自己目標的征途中有過18次死裏逃生的經曆,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幾近不可能的事。如今,已進入暮年的戈達德,提及那張多年以前的“誌願表”時,微微一笑:“我寫那張表,是因為在十五歲時我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閱曆貧乏,我那時思想尚未成熟,但我具有和別人同樣的潛力,我非常想做一番事業來。我對一切都極有興趣——旅行、醫學、音樂、文學……我都想幹,還想去鼓勵別人。我製定了那張奮鬥的藍圖,心中有目標,我就會感到時刻都有事做。我也知道周圍的人往往墨守陳規,他們從不冒險,從不敢在任何一個方麵向自己挑戰。我決心不走這條路,變不可能為可能。”

希拉裏、巴菲特、周迅和戈達德的人生故事,讓人從中深深地感受到人生目標的巨大魅力與作用。在每一種追求中,作為成功保證的與其說是卓越的才能,不如說是追求的目標。目標不僅僅是追求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實現它的能力,產生了充滿活力、不屈不撓為之奮鬥的意誌。最有才華的人,一定要在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才能經營自己的美好人生。最美好的事,一定要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才能夠完美地把它完成。命運裏,生活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我們計劃預測,盡可能地讓事情向自己預想的方麵發展。我們用目標規劃人生,管理未來,未來的命運就變成了一幅“地圖”,層次分明,豁然開朗。這樣更有利於我們規避可能出現的問題,至少能做到心中有數,當問題真正出現的時候也能胸有成竹。人人知道,命運像在走迷宮,也許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碰上什麽事。但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變化是會發生的,那麽我們將會有更從容的心準備好迎戰未知的事物。我們及早預測與注意事情的小變化,就能幫助自己提早適應即將到來的大變化,趕上命運變化的腳步。

人生是一趟沒有返程的旅行,它跟時間一樣的,具有不可逆轉性。也就是說,你隻能在人生命運這張白紙上作一次畫,畫的品質取決於你的構思與畫技。構思不好,且信筆塗鴉,命運圖畫必然一團糟亂,不堪入目;而構思好,又用筆精巧,命運圖畫必定精美漂亮,或者瑰麗雄奇,光彩奪目。一樣的人生日子,有的人一生都過得很精彩很偉大,有的人一生卻過得很窩囊很瑣碎。如果我們像希拉裏、周迅那樣,有一個偉大的目標,有一個很好的人生規劃,就能把很多普通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精彩的生命;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目標,沒有規劃,隨波逐流,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窩囊與瑣碎。

目標是人生追求的結果。這個結果能否如期實現,還有賴於人生規劃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從人生追求的層麵看,人生目標與規劃是連為一體的,共同服務於人生的追求。一個完整的人生目標,既要有追求的結果,更要有追求過程的計劃安排、時間要求、具體步驟以及具體措施等等。概括性地說,人生規劃就是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發展的誌向,同時結合社會的需求,對未來的道路做出一種預先的策劃和計劃。它是實現目標的線路圖與計劃書。

從命運研究的角度來考量,確立與製定長遠人生目標,設計人生路徑,描繪未來景象,就是為自己的人生命運編寫劇本。無論對誰這都是優化命運狀態的最佳手段與最大智慧。世界是個大舞台,男女老幼都是演員,人人都有特定的角色,共同上演人類社會命運大劇。然而,就微觀而言,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曆程,其實也是一場電影、一幕話劇,編劇、導演和主角都是自己。劇本,乃電影戲劇之根本。劇本立意高遠,劇情設計精巧,人生命運之戲劇就精彩絕倫,波瀾壯闊,有聲有色。樹立目標也好,編寫劇本也罷,都必須慎重思考,講究技巧,切忌胡編亂造,馬虎了事。怎樣才能規劃好人生,編寫好命運的劇本呢?

首先,準確定位。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最適合的位置,關鍵是你有沒有找準屬於自己的位置。每個人的一生都麵臨許多可能性,也都隻能實現其中也許很少一部分的可能性。實現多少和哪些可能性,實現到什麽程度,因人而異。這不僅取決於機會,更取決於目標的定位。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應該從準確的定位開始。製定人生目標規劃,首要的問題也是解決定位的問題。目標的定位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追求的方向,二是追求的結果。簡單的說,就是你選擇幹什麽,幹到什麽程度,得到什麽結果。正確的定位,必然是建立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之上。現實中沒有人是全才全能的,也沒有人是毫無用處的。清醒、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長處和短處,取己之長,用己之優,去己之短,避己之拙,依據己長己優確定的目標,創作的劇本,自我導演起來輕鬆自如,很容易獲得成功。以付出同樣的努力而論,揚長避短的人,事半而功倍;揚短避長的人,事倍而功半,甚至一團槽。因此,在確立目標的過程中應該不停地問自己:我的興趣是什麽?我的優勢在哪裏?我到底向往怎樣的生活,期待何種未來……有了這些答案,我們就能很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通過對成功者的研究發現,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並不一定比常人聰明,但他們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自己有限的智慧和才能,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示,獲得最好的功效。如果當初比爾·蓋茨不是在計算機軟件方麵發展,沃倫·巴菲特不是在金融投資上發展,他們是否還能像現在這般富有?他們是否能擁有現在的成就?很明顯,未必。因為一旦他們選擇的目標方向出現錯誤,最後的結果要麽是一敗塗地,要麽是毫無建樹。柯南·道爾作為醫生並不出名,後來寫小說卻名揚天下,至今人們仍然津津樂道福爾摩斯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賦與素質,如果你選對了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能夠成功,給自己的人生增值;如果你沒有選對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會埋沒自己,使自己的人生貶值。有這樣一句名言:“即使是寶貝,放錯了地方也隻能是廢物”。

在正確認識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在選擇努力方向的同時,確定好目標位置,也就是最終想要獲取的結果,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目標並不是越高越大越好。過高、過大的目標,如同去建一座人生海市蜃樓,這種無法實現的目標,容易讓人產生疲憊感和挫敗感,甚至產生深深的自我懷疑,有害而無益。目標過於淺顯,太容易實現,無須蹦跳和努力,則不利於一個人的成長,也容易使人產生庸懶和惰性,陷入平庸低劣的人生泥潭。因此,目標的高度要符合實際,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具有挑戰性,有利於激發自己的潛力,又必須是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

第二,目標的構成要有整體性與科學性。整體性包括工作、學習、生活、家庭、社交諸方麵。有人說,一生當中最大的幸福就在於做對兩件事,一是選對職業,二是選對愛人。當太陽升起時與同事一起開心愉快工作,當日落西下時與自己的愛人幸福生活。事業昌則家庭順。家庭和順,則能促其事業發達。目標的科學性,則主要是指目標結構的技巧,以及時間規劃等方麵安排得當。人們遇到太大太難的任務時,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或習慣於拖延。如果你把它分割成小塊,一次做一點,你做起來會很帶勁,而且一點一點,最終把整個事情做完。一個完整的人生目標體係,看起來很龐大很繁雜,當你把它分解開來的時候,往往就會變得簡單易行。我們應當把人生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小目標,甚至是小目標之下還有小小目標;應當把整個人生劃分成若幹個階段,三年,五年,十年,或者是二十年、三十年,每個階段都應有階段性的目標。小的目標,短期的目標,看得清楚,容易把握,更容易取得成功。一個小目標實現了,就能增加一分動力,帶來一分自信,向大目標靠近一步。一個又一個小目標的累加就是相乘效果,雪球效果,必將最終鑄就大目標的輝煌。因此,把一個遠大目標科學地分解為若幹個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具體目標,落實到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上,由近及遠,由低到高,環環相扣,標標中的,不失為一種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人生大智慧。曾榮獲國際馬拉鬆競賽世界冠軍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對此有過最深刻的體會和總結。他在自傳中是這麽說的:“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擊。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麽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人生目標的設定,不應該是某種抽象的描述,而必須是清晰的、量化的計劃清單。這個人生計劃清單,應包括具體的目標項目、完成的時間與期限、實施的具體步驟與先後順序,以及可以用數字量化、檢測的標準結果。當你把目標體係通過紙上的思考,變成可用文字衡量的人生清單的時候,人生未來立刻會在你的眼前變得明確而具體。計劃清單中一個個具體的事情,每個量化的標準,如同前進途中的裏程碑和加油站,時刻激發你勇往直前的熱情,並賦予你旺盛的精力。

第三,要適時調整和修改目標。人生目標計劃的製定,並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天下事隨時隨地在變,宇宙萬物在變,人也在變,自己的思想、感情、身心都在變,世間沒有不變的事物,目標計劃亦因與時俱變。這裏有兩個意思。一方麵,由於事物的變化,我們在實施目標計劃的進程中,感知和發現自己確定的目標計劃存在某些偏差,使命運進程受阻,或者是由於意外,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使原有的目標計劃已經無法繼續施行下去。這就要求我們及時對目標計劃進行相應的修改和調整,甚至是當機立斷更改目標。另一方麵,我們在向著既定目標奮鬥的過程中,一些新的更好的機遇更具誘惑力,我們難道不應該考慮變化奮鬥目標嗎?人生之路上有許多美麗的風景,既然我們有幸遇到了芬芳而華貴的牡丹花,那為什麽還要死抱著狗尾巴花不放手呢?

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明代偉大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自幼尊從父命,選擇了科舉之路,三次考試不中之後,方棄仕從醫。在常規的科舉之路上,李時珍實在沒有什麽可資驕傲的東西,然而他卻在醫學和藥物學領域成就了自己的偉大,他所編寫的《本草綱目》,在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科學領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今活躍的影視之星蔣雯麗,曾經最早的理想是成為體操運動員,經過五年的訓練,沒有大的進步而被迫放棄。第二個理想是當老師,第三個理想是當作家,均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如願。當演員則是她的第四個理想。在這個理想的追逐過程中,她的表演才華得到最充分的展現,她以自己獨特的風格、精湛的演技詮釋著一個個普通人物的命運,廣受好評,還多次獲得了“金鷹”獎杯。全球赫赫有名的施瓦辛格,人生富有傳奇色彩。他不斷地挑戰自我,更新人生目標。他年輕時的理想是成為“健美先生”。通過多年的努力,他在健美方麵取得了一係列令人矚目的好成績,先後獲得一屆國際先生、三屆環球先生與連續六屆的奧林匹克先生,同時還寫了四本有關健美的暢銷書。施瓦辛格沒有因此滿足,又重新確定目標,向好萊塢進發。不久,他不僅成了炙手可熱的演員,其主演的電影《真實的謊言》為我國廣大觀眾所熟知,而且還是一個有地位的電影製作人。《娛樂圈》雜誌曾選舉他為全美最賣座的明星,同時也是全美片酬最高的超級巨星。電影方麵的巨大成功,仍然沒有攔住施瓦辛格追逐的腳步。他又重新調整方向,向政壇進軍。2003年,施瓦辛格輕鬆擊敗134名對手,成功當選為加利福尼亞州長。2006年11月,他又再次贏得選舉,連任州長。

李時珍、蔣雯麗、施瓦辛格等各個領域的精英人士的人生經曆告訴我們:人生不可能隻有一個目標,更不應該吊死在一棵樹上。人生奮鬥的過程就是目標不斷變化,不斷更新、不斷選擇、不斷提升的過程,因為我們的自身條件、社會環境及工作環境、人際環境等各種人生命運要素都在不斷變化之中,我們必須學會變通,適應變化,人生命運就是在這適時變化的奮進之中發出璀璨的光芒。

一個具有崇高生活目的和思想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美好的人生,出彩的命運,無不深深地鐫刻在人們追逐目標的腳印裏。所以,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一個好的目標,包括實現這個目標的科學合理的人生規劃,這是命運優化的最佳方法與手段。為自己製定與實施目標計劃,也是唯一能超越自我、超越別人、塑造自身好命好運的途徑。世上有三種人是永遠不會成功,其命運狀態永遠是平庸或低劣的:一是沒有人生目標的人,二是人生設計不合理的人;三是沒有按照人生設計的路線堅持走下去的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