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組合論 第三章 命運意識論 第二節

來源: happydad76 2023-12-06 07:55: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705 bytes)

有誌向有追求的人生,是輝煌的人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理想、夢想、追求等詞匯替代誌向。誌向是對美好未來的設想,是內心渴望向往的一種願望,是人生追逐的最高目標。誌向是人生的燈塔,是理想的搖籃,是自我主導命運的強勁“發動機”。人生誌向,是人生的一種思想與行為的追求,是人生的理想、奮鬥方向與雄心的統一體,也是人生信念的具體體現方式。人生誌向是人生命運之“綱”,是自我主宰命運的“火車頭”,也是命運意識的核心內容。

千百年來,許許多多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傑出人士,都十分重視與肯定人生誌向的積極作用。春秋時期墨翟認為“誌不強者智不達。”南朝苑曄提出“有誌者事競成”。三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領悟人生“誌當存高遠”。唐代詩人王勃主張“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唐代詩人杜甫疾呼“非無江海誌,瀟灑蓋日月。”宋代政治家文天祥堅信“男兒千年誌,吾生未有涯”。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斷定“誌不立,天下無所成之事”。清代名臣曾國藩也曾敦敦告誡弟弟與兒子“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隻要人肯立誌,都可以做得到的。”(《曾國藩家書》第1066頁)如此種種,無不充分表述了人生誌向與人生事業成敗、命運興衰的密切關聯性與重要性。就大多數而言,人的誌向越遠大,實現的人生價值就越大,人生誌向與人生的成就呈正比例關係。誌向的高度,決定命運的層次與高度。世界《財富》雜誌排行榜前500名世界級成功人士中,大多數是依靠白手起家,在自我主導命運的道途上實現了人生的跨越。當他們站立於人生價值的高峰上回味走過的曆程時,定會感歎當初誌向的確立是何其重要!

孫中山先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而且是一位才氣縱橫的“神童才子”。相傳他尚在塾館蒙學時,就表現出不同凡響的誌向和過人的才華,塾師見他聰明伶俐,應對敏捷,十分喜愛。一天,塾師高興地用手撫摸著他的頭,誇讚道:“你是小神童”。孫中山聞言,應聲對道:“我乃大總統”。巧妙有趣,極見其才氣橫溢,抱負不凡,因而受到塾師的嘉譽,一時名聲大噪。孫中山先生一生立誌推翻帝製,實現民主共和,雖經無數次的打擊與失敗,仍然奮鬥不已,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偉大理想,推翻了滿清朝廷,建立了中華民國,並擔任了中華民國大總統。

“我必須成為總統”的薩科齊,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移民家庭,十歲那年的一段經曆,讓小小年紀的他立下了遠大誌向。那天,他得意地騎著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幾個年齡和他相仿的孩子攔住他,奪過他的山地車猛摔在地上,紛紛用腳踹車輪。那個領頭的孩子惡狠狠地說了句“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接著便揚長而去。他看著自己的山地車傷痕累累,不停地哭,直到傍晚父親找到他。“他們總是一起來欺負我,說我是外來的小崽子!”他委屈地說。父親幫他擦去眼淚並說道:“對於那些帶給你屈辱的人,你應該勇敢地去還擊!外來的小崽子又怎樣?沒有權利騎山地車嗎?不!別說騎山地車,就是總統也一樣可以當!”他想,沒人敢把總統的山地車摔在地上用腳踹。那天晚上,他在自己的日記本裏寫下這樣一句話:“我不是想成為總統,而是我必須成為總統!”十五歲那年,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來供他讀書了。他擦幹眼淚,放羊,當樂隊號手,做泥瓦匠和糖廠工人,飽嚐了生活的艱辛。後來,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他考上了巴黎政治學院。畢業後,與一位校友一起經過十年創業,公司資產達到近億法郎。然而,正在生意場上春風得意的他卻去參加議員競選。校友到他家裏勸他,他拿出一個發黃的日記本說:“你們看,這裏記載著我的夢想,盡管我從來沒對任何人提起過,但它一直在我心裏,我要去實現它,請祝福我吧。”從此,他走上了從政之路。在不平坦的仕途上,他也遭遇了不少危機,但他從不言退。終於在2007年5月當選為新一任法國總統。他實現了“我必須成為總統”的人生誌向。

191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在青少年時期曾有過驚人之舉。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威爾遜的父親發現威爾遜一直忙著填寫一堆小紙片,覺得很奇怪,便悄悄湊到他身後察看,發現他竟在製作自己的名片。“你給自己做名片?”父親問。威爾遜扭頭望著父親,沉穩地回答:“是的”。“你做這個幹什麽用?”父親接著問,一邊隨手拿起一張填寫好的名片來看。“我想讓人知道我的誌向!”“你的誌向?”父親這才發現名片上寫著的頭銜竟是“佐治亞州美國參議員”。“威爾遜是佐治亞州美國參議員?”父親感到很詫異。“是的,爸爸,將來我會成為參議員的。”威爾遜自信地回答。父親吃驚地看了兒子一會兒,然後才沉吟地說:“等你將來當上參議員後,再製作名片也不遲啊!”“不,爸爸,我現在就要向大家表明我的誌向和決心”。

堅定的人生誌向,執著的理想追求,在人生命運的拓展過程中能悄然地轉化為巨大的意念力量。這種非物質的意念力,能夠影響物質的變化,有著神奇的魔力,一切的決定、思考、感受、行動都受控於它。有了這種意念力,人們對待命運的良好積極心態,才能持續長久地穩固,不會搖搖擺擺,因環境變化而變化,因個人得失而改變。這種意念力,又猶如一台智能挖掘機,能最充分地開采出生命中的潛能,使之成為突破自我限製、超越自身極限的巨大命運能量,將人生中的種種不可能逐一變為可能,讓自身命運大放光彩。

1986年出生於南非的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天生沒有腓骨,一共隻有四個腳趾,11個月大時,醫生不得已截掉了他膝蓋以下的腿部。可他並沒有把這種不幸當作一場悲劇,而是看作一次重生。懷揣對體育的熱愛,他不斷嚐試著各種運動,拳擊、橄欖球、水球、網球,不可思議的刻苦訓練,常人無法忍受的艱辛付出,最終幫助他邁入了短跑的賽場。他是殘奧會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跑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並被人們稱為現實版“阿甘”、“刀鋒戰士”、“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無腿人”。在殘疾人運動會上,他先後27次打破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跑的世界紀錄,並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一人包攬此三項比賽的金牌。2012年7月,他參加倫敦奧運會,這也讓他成為奧運會曆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的運動員。在400米短跑預賽中獲小組第二,進入半決賽,實現了自己最大的願望。皮斯托瑞斯在自傳《人生沒有不可能》一書中說:“真正的失敗者絕不是最後一個跨過終點的人,而是坐在一旁,從不嚐試去競爭的。”“別人如何想你、如何看你並不重要,用自信的眼神告訴其他人,我在堅持,我在努力,我的存在是上天的恩賜,這條路我會走向走功。既然來到世間,就要堅強地活著,就要像太陽一樣綻放出生命的光芒”。他一直都想過正常人的生活,也從未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他說:“我絲毫沒有覺得生活虧欠了我什麽。如果我生下來就有健全的雙腿,我很有可能不再是今天的我。我不敢保證我還會擁有同樣的活力和決心去提升自己,成為一名田徑運動員。”“我們都有能力局限,也許是精神上的,也許是身體上的,其重要性也各有不同。但同時,我們還擁有著更多的能力,使得超越障礙變成可能”。

英國教師布羅迪年老時整理閣樓舊物,發現了一疊練習冊,它們是50年前31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布羅迪順便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當年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傑克的小家夥說,未來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幾升海水,居然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最令他拍案叫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自己將來必定是英國的內閣大臣,因為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當馴狗師的,有當領航員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他覺得有必要考究一下31個夢想曆經50年後的模樣,於是布羅迪在報紙上刊出了尋夢的廣告。結果怎樣?30個當年的小朋友都有了回信:他們一個個居然正在從事50年前夢想要做的事情!到了指定的期限,隻有那個叫戴維的沒有回音。布羅迪覺得也夠滿足了,畢竟隻有一個人的夢想沒下落。就在他準備把這個沒人認領的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總理大臣布倫克特約的一封信。布倫克特約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你還為我們保存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我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隻要不讓年輕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麵前。布倫總理的這封信後來被發表在《太陽報》上,他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隻要敢於夢想,什麽奇跡都可能發生。

《中國青年》雜誌2006年第17期刊登了盲人談力學攝影的動人故事。談力是個陽光帥氣的小夥子,一頭飄逸的長發,再加上一副墨鏡,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酷酷的。從中醫學院畢業後,他開了一家私人診所,專門給病人推拿。他不僅醫術精湛,而且生性樂觀,愛好廣泛,利用業餘時間,他曾和朋友們組建了一支搖滾樂隊,他擔任吉他手。一天,有個攝影家因患腰椎間盤突出,久治不愈,慕名找到了他的診所。一來二去,他與攝影家成了好朋友,兩人無話不談。攝影家說,你愛好這麽廣泛,要不我教你攝影,敢不敢玩兒?他說,當然可以,有什麽不敢玩兒的。第二天,攝影家就帶來了一架海鷗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很專業的那種。他心裏有點發虛,昨天一句玩笑話,沒想到攝影家竟當真了,盛情難卻,他隻好硬著頭皮學起了攝影。長這麽大,他從來沒有摸過照相機,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攝影家很有耐心,一點一點的教,快門、光圈、對焦、運用光線……他第一次拍完了整卷的膠卷,結果隻衝印出來19張。但他欣喜若狂,因為攝影家說過,36張膠卷隻要他能衝出8張就算滿分。攝影家的腰疾漸漸好轉,一有時間就帶他去戶外采風,他的悟性極高,攝影技藝與日俱增。在一次攝影比賽中,他的作品獲得了優秀獎,在攝影家看來,他簡直就是一個奇跡!現在,他已經是揚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網上流傳著一張談力的得意之作,照片上是他活潑可愛的女兒,昂著小腦袋,嘴巴張得大大的,燦爛的笑容惹人嫉妒,天真、頑皮、歡樂呼之欲出,無論是構圖還是用光,其水準都不遜於正常人。他是怎麽做到的?在室外,他能感覺到陽光從哪邊照射過來,然後,叫女兒側對光線站立,此時他又憑著聲音來源確定女兒的方位,揣摩她的表情,適時地按下快門。就這麽簡單!由此看來,盲人攝影的確不是神話。可是依然有不少人表示質疑,他們無論如何不敢相信,那些優秀的攝影作品會出自盲人之手。談力反倒處之泰然:“有人懷疑並不奇怪,我從不認為是對盲人的歧視,因為我做的事情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力範圍。”談力“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其實懷疑談力的人同時也在懷疑自己。在他們的思維習慣裏有太多的“不可能”,許多事情還沒有動手做,自己先想當然地否決了,自然偃旗息鼓,不戰自敗。神話與現實並無界限,一百多年以前,飛機是個神話;談力之前,盲人攝影也是個神話。記得有位大師說過,你要做的,就是比你想象的更瘋狂一點兒。隻要你去做,有什麽不可能呢?隻要你去做,你就是自己的奇跡!

有大誌向,必有大作為,能成大功業。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誌向,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誌向。有時小人物的誌向雖小,往往“小”中有大,平凡中鑄就輝煌。2009年,有一個小人物忽然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之一,那就是時年三十八歲的三輪車夫蔡偉,被破格錄取為複旦大學的博士生。蔡偉讀小學時就喜歡語文,那些方方正正的文字符號讓他癡迷著魔。讀到高中,最值得他自豪的是,就連語文老師遇到拿不準的生僻字也會過來向他“求教”。於是,他夢想在古文字研究方麵做出一番成就來。高考時,偏科的他名落孫山,隨後進了一家橡膠廠做膠管工人。對古文字有想法的他,一邊工作,一邊堅持自學,從未想過要放棄。當時,他的工資僅夠生活開銷,根本無力買書,他就將《方言》、《爾雅》等專業書籍一筆一畫地抄下來,邊抄邊背,直到倒背如流。轉眼四年過去了,這家廠倒閉,他被迫下崗。為了生計,他咬牙買了輛三輪車,做起了走街竄巷的車夫。即使境況如此窘迫,他也沒有放棄古文字夢。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對古文字研究的成果,得到了複旦大學裘錫圭教授的賞識。他的命運有了轉機,在離開學校二十年後,他終於跨進了高等學院,進入了人生的嶄新天地。

飛機的發明者——美國萊特兄弟,是窮苦牧羊人的兒子,從小沒有母親。兄弟倆小時候坐在草地看大雁在空中飛翔,就有了飛翔的念頭,想飛到天堂看媽媽。為了這個夢想,兄弟倆一直琢磨著如何飛起來,經過無數次看似可笑實則可貴的飛翔實驗後,1903年製作成功了滑翔機,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飛向天空的夢想。由於造過很多滑翔機,這兄弟倆成為世界上最有經驗的滑翔機機師,他們有超過1000次的成功飛行。以這經驗為基礎,他們繼而明白飛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控製。他們在自創的飛行器中加裝了一個自行設計的輕型引擎,從此展開了飛行的曆史。1906年,他們取得第一個飛機專利權。

人生誌向,是世人主導自我命運的原動力,多種不同的人生誌向,催生與造就豐富多彩的人生命運。一個沒有好好立誌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誌、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規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業成就,頂多是個二三流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才智不錯的人物淪為平庸。而任何一個才智平平的凡夫俗子,隻要敢於立誌,有追求成功、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不安於現狀,不滿足於一時一事的進步與成功,總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這樣的人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且成功的規模也往往比較大。人世間任何精彩的命運,都是不甘平庸的人創造的。一旦你在心裏播下不甘平庸的種子,便激活了你命運中創造與超越的密碼。美國拳王穆罕默德·阿裏說:“冠軍不是體育館裏出來的,造就冠軍的是冠軍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渴望、夢想、願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