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澤西南麵漢密爾頓鎮(Hamilton), 有個雕塑公園(Grounds for Sculpture), 是當地人周末出去走走的好去處。每次有朋友同學自遠方來,新州界內,除了大西洋城,這個公園也是"拿得出手"的地方。
這公園就是一個園林風格的雕塑展覽場地,連帶一個博物館式的藝術中心,占地22英畝,作品大多來自西沃德·約翰遜(J. Seward Johnson)工作室。西沃德·約翰遜是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Co)創建人老約翰遜的孫子,一個畫家轉行的雕塑藝術家,以真人尺寸和巨型雕塑作品著名。在此公園中,西沃德·約翰遜的作品,讓人們遊園之際,走進三維的十九世紀印象派名畫,近距離感受現代雕刻和遠在世界各地博物館裏的繪畫珍品,特別喜歡。
2020年三月,西沃德·約翰遜逝世,享年八十九歲,與米開朗基羅同壽。
進得園門,赫然在目的是巨大的A Turn of the Century《世紀之交》。顯然,那是指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在已成曆史的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翻天覆地,五花八門。在此公園,可見一斑。這個巨型雕塑,就像是個展覽前言。
像是為了顯示《世紀之交》的巨大,在它前麵,是真人比例的雕塑Painting by the glow of the green fairy 《綠仙子的畫》,(或可譯作:《醉畫》)。綠仙子 (green fairy )是一種烈性酒。畫家左手邊是酒瓶,右手畫畫。"李白鬥酒詩百篇", "張旭三杯草書傳",酒與各種藝術, 總有割不斷的關係。
每次去,都會先到藝術中心。進門便是這觸目驚心的雕塑Double check 《再找一遍》:2002年9月11號下午,遭恐怖襲擊後的世貿中心,正在搜尋遇難者的救護人員發現,竟有一人坐在廢墟中,全神貫注地在他的手提箱翻找東西…,原來"那人"是西沃德的街頭雕塑作品。重塑這一幕,起名double check,無聲的哀悼,永久的記憶。
館內有關於西沃德·約翰遜的生平和作品介紹。
這是正常體型版Forever Marilyn 《永遠的瑪麗蓮·夢露》。那高26英呎的巨型夢露雕塑,是西沃德·約翰遜的最著名作品之一。這一設計來自50年代的美國電影《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 )。影片中,瑪麗蓮·夢露站立在紐約地鐵通風口上,恰一地鐵列車經過,氣浪吹起白裙,忙捂裙那一刻,被定格,成為二十世紀最知名的性感形象。西沃德的巨塑,最早在芝加哥展出,後到加州Palm spring ,2014-15 年間曾在此公園展出。可惜,這期間沒來此公園。
對這巨大性感雕塑,有人抗議,有人喜愛,比較一致的是,它有用,下雨天可以躲雨。
這是微信群裏看到的。
據介紹,西沃德·約翰遜青少年時就喜歡爵士樂。這組爵士樂隊雕塑,想必是他的爵士夢的定格。
2019年夏天,陪老同學及其夫人來這裏。老同學近幾年愛上了唱歌,不禁擺個pose,蹭把伴奏。
2017年陪另一大學同學來,在藝術中心留影。
stainless girl 《純潔少女》,名字起得巧妙。
從中心出來,就見這高聳入雲的 Space, Conquer or Die – Swiatowid《空間,征服或死亡--斯威托維特》。猜想是歐洲古代的戰神崇拜。
離直柱雕塑不遠,小坡上,你絕對不會錯過大型裸體雕塑 Confrontational Vulnerability《對抗的弱勢》。這是西沃德·約翰遜的對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的名畫Olympia《奧林匹亞》的再創作。
馬奈是法國畫家,印象主義畫派的鼻祖。他的《奧林匹亞》於1865在巴黎沙龍的"落選者特別展覽會"上展出,被視為大逆不道,玷汙高雅藝術,差點遭銷毀。這不僅因為畫家對傳統畫技的突破,更因為他把裸體畫的對象從女神轉為女人,而且是社會底層的妓女,還讓她目光咄咄,毫不示弱,直視觀者。
西沃德的雕塑,又進一步,把臥榻裸女搬出"閨房",放到大自然中。這,很像是把印象派畫家對自然光線的追求做到極致,也似乎更突出人的自然本性,強化了原畫對世俗歧視的挑戰意味。藍天白雲下,野草灌木中,"人"景交融,美得驚世駭俗。隻是,風霜雨雪天會怎樣呢?好在每次去,都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
下坡,不遠的小樹林中,你一定會走進了馬奈的另一受爭議的油畫《草地上的午餐》 (Luncheon on the Grass)。
西沃德讓畫中人物按原畫結構坐在草地上:衣冠整齊的二男子麵對麵,正在交談。其旁坐一女子,一絲不掛,似乎剛從水中出來,正在曬幹她的身體。她脫下的淡紫色衣裙與黃色草帽,和果籃放在旁邊草地上。整個畫麵那麽自然,穿衣的和不穿衣的都顯得神情自若,心無邪曲。你在邊上圍觀照相,倒顯得少見多怪了。
後方有小溪,一白衣的半裸體女子在溪中戲水。(下圖)
經典表現裸體與自然主題的,還有這個:Part of Nature《自然的一部分》。標題浪漫而確切。
雕塑被展出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中,效果不一樣。
這個抽象雕塑,是馬賽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紀念碑 (To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Artist, Tool and Die Maker 《獻給馬賽爾·杜尚,1887-1968,藝術家,工具和模具製作者》)。在這裏看到這個紀念碑,不意外。
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馬塞爾·杜尚是個繞不過的人物。用陳丹青的話:他 "把藝術的故事分成兩段——杜尚之前,與之後"。這個給蒙娜麗莎畫上胡子的美籍法國畫家,在1912年,正值其名聲鼎盛時,斷然放棄了畫畫。正是他的這個決定,開啟了二十世紀實驗藝術。他的畫作、著作和生活,對上一世紀的藝術家的影響極大。
一股神秘的、似人似鬼的物質從地下竄將出來,起名The Gathering《聚集》。作者解釋,這是土、氣、水、火聚集形成的,根置於能量、變化和方法…看來是個哲學主題雕塑。
德國人Gunnar Theel的作品Nature’s Laugh《大自然的笑》。抽象藝術,考驗人們的想象力。
Juggler I《雜技1號》。
另一小坡上,遠遠看見一個撐陽傘的女人和小男孩,那是西沃德的雕塑On Poppied Hill《在罌粟花坡上》。靈感來自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著名風景畫《罌粟花田》Poppy Field 和《撐陽傘的女人》Woman with a Parasol。據說,罌粟花是西沃德與其助手一朵一朵插上去的,很是辛苦。
這是第一次去時拍的照片。
後一次的照片,感覺更接近莫奈的畫。
最近一次去時,隻見樹草都長高多了,罌粟稀疏了,擔心以後這雕塑得改名為《在茅草坡上》,但仍很美。
正想著,西沃德的印象派名畫雕塑係列,不會沒有莫奈最著名的睡蓮油畫係列吧?果然,在公園湖一偶,驚喜發現,自己身在《睡蓮和日本小橋》Water Lilies and Japanese Bridge中。莫奈在巴黎郊外吉維尼(Giverny)花園的睡蓮池塘景色,在這裏重現。
去年去時,發現池中的睡蓮和周邊的樹木,長得過於茂盛。"莫奈的畫"有點走樣了。看來,與花草樹木組合的名畫雕塑,維持管理起來格外不容易。
前幾年去時的照片。
與"莫奈的睡蓮池"相連的,是此公園的"老鼠餐廳"(Rat's Restaurant)。這是一家法國餐館,坐在室外就餐,景色比菜肴更佳。
2016年春,化療後的我,還戴著假發,與住在新澤西的同學一家,在老鼠餐廳過生日,他家女兒與我同天生日。人生困難時的友情陪伴,成了美好記憶。
從餐廳可欣賞Leucantha《利卡沙》。長滿睡蓮的水麵上,聳立著一個神情堅毅,氣質莊重的女性頭像,四周仙氣飄飄,亦真亦幻。
離餐廳不遠,是莫奈風景畫Argenteuil 《阿讓特伊》的雕塑版。西沃德起名Sailing the Seine II 《泛舟塞納河 II》。
身後的帆船,也是雕塑作品。
西沃德還把莫奈的《聖阿德列斯的花園》 Garden at Sainte-Adresse 變成無鏡框的巨畫,起名If It Were Time,留下無限遐想。
這一定很眼熟吧?沒錯,你看到的是立體三維的《船上午餐會》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 ,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阿(Renoir)的著名作品。不禁感歎,原畫中的人和物,都那麽細膩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原畫的船尾一桌,雕塑家讓自己和其他兩個朋友也坐在那裏。中間穿白襯衫者,即西沃德本人。雕塑家像是自嘲,也像是早就料定,有人也會不請自來,幽默地將作品改名為:《你受邀請了嗎?》 Were You Invited?
雷諾阿的另一畫作《劃船者的午餐》(Lunch at the Restaurant Fournaise, also known as The Rowers' Lunch)的雕塑版,改名為Porndering the benefits of exsercise《談論鍛煉的益處》。
這是最近一次去才看到的,《雷東的夢幻維納斯》Redon's Fantasy of Venus。當時信馬由韁,走進竹林,眼前一亮,真正驚豔!
據介紹,這是西沃德根據奧迪隆·雷東(Odilon Redon)的《維納斯的誕生》Birth of Venus 創作的。為了作品有震憾的效果,西沃德甚至尋求紐約和國際歌劇舞美燈光設計大師的指點。標示說,此作品是從西沃德·約翰遜工作室暫借的。就是說,欲看趁早。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 的《呐喊》The Scream。我想,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你可以站在"呐喊人"邊上,一起作狀喊上一嗓子,隻要你高興。
Employee Shower 《員工洗浴室》,確實比較簡陋。
Lakeside table 《湖邊的桌子》,就是讓遊客坐下休息的吧。
地上逼真的雕塑作品,常常嚇你一跳。
不要以為這也是雕塑,孔雀是真的!園裏散養幾隻孔雀,它們的一招一式都像是行為藝術。
一老一小,圍著"巨瓶"。人是真人,"巨瓶"題為 Wave Hill 《起伏坡》。
反映大蕭條時期的雕塑。別處也見到過。
群雕The Oligarchs 《寡頭大亨們》,Michelle Post 的作品。老實說,沒看懂。
不知其名的,看了不懂的,何其多,留待以後探訪。
自然環境加藝術設計,到處景色怡人。
第一次來雕塑公園,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當時,也是有大學同學來美,新州同學相約遊此公園。
也是在《湖邊的桌子》坐下,談笑。
同天生日的同學女兒,那時還是小女孩,與雕塑人物玩得歡。
期盼疫情過後,世界和平正常,親戚朋友可以常相聚常來往,可以常帶人去有趣的雕塑公園,徜徉名畫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