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被遺忘的大屠殺:1971年巴基斯坦政府在東巴省的屠殺罪行 (注:由於巴基斯坦一直是美國盟友,因此西方媒體也基本忽略了這一巨

1970年,巴基斯坦議會大選。人民聯盟(Awami League,也就是後來的孟加拉人民聯盟)獲得了多數,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布托所領導的巴基斯坦人民黨(Pakistan Peoples Party)輸掉了大選。本來,自獨立時起,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就有些微妙,雖然說按照信仰,兩地都是伊斯蘭信仰為主,但從區域文化和民族身份認同而言,東西相去甚遠。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早就對西巴基斯坦有所不滿,多年來一直被壓抑、被排擠,好不容易,來自東巴的政黨通過議會民主的方式走到了權力的中心。人民聯盟要求履行憲法的流程,按照議會選舉的結果交接權利,重新組建政府。

一直把持國家命運的西巴基斯坦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於是開始密謀耍賴——從巴基斯坦的不長的曆史看來,他們對繼承自英國的這套民主製度,沒那麽尊重。

在時任總統葉海亞·汗與布托的安排下,推遲了權力交接,一再談判拖延。人民聯盟方麵絲毫不讓步,進一步要求東巴自治權,東巴基斯坦局麵失控。示威遊行,打砸搶燒,軍民對抗的戲碼不斷上演,以達卡大學的教授、學生為代表的一大票“公知”們帶領著民眾呼喚民主與正義。東巴政府、警察、軍隊中的許多孟加拉人也加入了這一行列,西巴基斯坦對遠在印度那頭的東巴逐漸失去掌控。

葉海亞·汗騎虎難下,軍人出身的他緊急召集將軍們開會,決定武力解決問題,意在逮捕、控製孟加拉人民聯盟、知識分子、學生、工人、公職為首的“反動”分子們。希望迅速並且一勞永逸地了結東巴的孟加拉人問題。

哦,對了。葉海亞·汗先生那段時間還忙著另外一件大事,在前一年的尼克鬆來訪時,美國委托他去與周恩來總理牽線搭橋,建立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渠道。事實上,中國人民的這位老朋友在後來巴基斯坦國內情勢水深火熱之際,依然在1970年底訪華時,成功地給周總理傳達了美國的意圖。

葉海亞·汗

葉海亞訪華歸國後沒兩個月,西巴軍方發動了“探燈行動”(Operation Searchlight)。

當時,部署在東巴基斯坦的軍隊由主要有三種形態:純西巴基斯坦人隊伍、純東巴基斯坦人隊伍以及少量的混合編製部隊。但就整體而言,武裝力量以西巴人為主。西巴人和東巴人的概念不太精準,大家可以參看上麵的地圖,所謂西巴人包括來及信德、旁遮普、俾路支等地區的人,而東巴人基本上就是孟加拉人。

探燈行動簡單說來就是西巴軍隊要消滅東巴孟加拉人的反抗力量,這之中既包括軍隊、警察、公務員、教師、學生,也包括千萬孟加拉平民。早在探燈行動開始之前,東巴局勢逐漸走向無政府狀態——連著兩任東巴基斯坦總督都因為拒絕軍隊介入先後離任。葉海亞總統本人的話大概最能精準地描述他的意圖:

隻要殺掉三百萬(孟加拉)人,剩下的就會任我們擺布。

夠恐怖了麽?西巴一直就看不起東巴的孟加拉人,但一個國家的元首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讓人仿佛凝視深淵。

中文書裏,對這場戰爭冠名是孟加拉國獨立戰爭。實際上,這場戰爭有另外一個名字,孟加拉種族屠殺

一場精心策劃、殘忍實施、毫無血性的屠戮。探燈行動就是射向地獄裏的燈照,看到的,隻有恐怖。1971年3月25日夜,巴基斯坦軍隊迅速控製了各大城市,發起進攻,孟加拉的地獄之門開啟了。

從第一天晚上開始,目標就十分明確,以屠殺恫嚇並且奴役人民,一要卸了你的槍,二要堵上你的嘴。西巴軍隊迅速解除了東巴軍團(EPR)本就不強的武裝力量,隨後直接突襲了各地警局,這些白天還在為了穩定局勢而努力工作的孟加拉人,瞬間成了階下囚。同時,巴基斯坦陸軍團開著坦克,帶著重型武器挺進了達卡大學。師生們在睡夢中驚醒,校園裏響起了槍聲和哭嚎。為了盡快控製校園,軍方直接進入宿舍開始“無差別”屠殺,白天還在街頭積極遊走的學生們永遠閉上了嘴。有一個不那麽清晰的視頻,是26日白天軍方在操場上公開處決教授和學生的場景。youtube.com/watch?

關於達卡大學,必須要多說兩句。這所建立於英殖民時期的大學是當時孟加拉地區最好的大學之一(另一所是加爾各答大學),在1971年之前,誕生了無數光芒閃耀的行業大牛。事實上,維基百科裏有一個詞條專門介紹知名校友和教授。比如,“波色子”的那位波色(Bose)曾是達卡物理係的主任;曾經的世界第一高樓 Willies Tower 的設計者,建築學家、結構工程師拉赫曼·汗(Rahman Khan)畢業於工程係;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納斯(Muhammad Yunus)以及孟加拉國的許多位總統都曾在此就讀。但是,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知名校友或者教授在達卡大學的履曆多發生在1971年之前。原因很簡單,1971年西巴軍方的屠殺目標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知識分子。狹義上是反對西巴的敵對者,廣義上則是孟加拉族的所有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

1971年12月,第三次印巴戰爭臨近結束,巴基斯坦全麵潰敗,而一個新的孟加拉國眼看著就要誕生。巴基斯坦軍隊在撤退之前對拘禁在達卡大學裏的知識分子進行了一場清洗,既然你們注定要成為“孟加拉國”公民,那幹脆全部殺光好了。這就是達卡大學屠殺案,而《午夜之子》小說中主人公追殺潛逃的反動派的那段內容,就出於此。

知乎上有道問題:為什麽擁有1.6億人口的孟加拉國幾乎毫無存在感?

我的答案可能有些極端:因為在孟加拉國建立之前,國家發展所需的人才,多數都已死於非命。

除此之外,巴軍隊還定點襲擊了達卡城中的貧民窟,尤其以印度教徒聚居地為主要目標,因為除了接受過教育的、手中有槍的人,對西巴穆斯林政權恨意最大的就是孟加拉的印度教徒。軍隊的策略是直接點火,見人就殺,殺光燒光,不留活口。

東巴的首府達卡城,僅25日晚就有6000人慘死。

當時東巴基斯坦的軍力部署圖

按照巴軍方的規劃,一個月蕩平孟加拉。主要捕殺目標包括:孟加拉人民聯盟的領導人、黨員;共產主義分子;反抗軍政府的起義人士;孟加拉印度教徒。

但是很快,這場行動變成了魔鬼的遊戲——受命實施屠殺的軍人殺紅了眼,虐待、強奸、折磨無所不用其極,印度收容了1000多萬孟加拉難民,超過20萬婦女被強奸,共有300萬人被虐殺。後來的記載中描述了一些巴基斯坦軍人的暴行:他們像37年的日本人一樣進行殺人競賽,將失心瘋的屠戮看作無尚的榮譽;他們將逮捕的知識分子扒光了遊街,然後用槍托、刺刀當街擊打致死;他們人民聯盟的成員集中關押,讓他們喝尿、電擊下體、溺水、拔掉手指甲;他們當著孩子的麵強奸母親,然後再當著母親的麵槍殺孩子。

當然,在後來巴基斯坦公布的數據中,他們的軍隊總共隻殺了不到10萬人,而且,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從未就此道歉。嗯,你們不過殺了10萬孟加拉人,遠沒有達到葉海亞總統布置的300萬人的目標。

孟加拉難民,這張照片流傳較廣,應該拍攝於印度難民營
巴基斯坦軍人檢查男子是否進行過割禮——如果沒有,則不是穆斯林,就地處決

嚴格意義上說,這場長達九個月的種族屠殺並不單單隻有巴基斯坦軍隊作惡,更為殘暴的幫凶是兩個極端伊斯蘭組織 Jamaat-e-Islami Muslim League 和 Nizam-e-Islami Party。

是他們,讓孟加拉成為了羅刹鬼國,讓金色的孟加拉變成了血海。

3月25日之後的十天,西巴軍隊的統帥提卡·汗(Tikka Khan),這位被稱作“孟加拉屠夫”的西巴軍人正在籌劃下一階段行動的時候,他的駐地迎來一位特殊的孟加拉人——孟加拉伊斯蘭聯盟(Jamaat-e-Islami)的領袖庫拉姆·阿紮姆(Ghulam Azam)。孟加拉伊斯蘭聯盟與今天的巴基斯坦伊斯蘭聯盟原是同一個政黨,典型的宗教民族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政黨。當時穆斯林聯盟在東巴基斯坦的負責人就是這位阿紮姆,在他眼中,巴基斯坦就是伊斯蘭,孟加拉人民聯盟的自治訴求是背叛了國家,背叛了信仰的孟加拉人受到了印度教徒的汙染,應當被清除。所以,孟加拉穆斯林領袖帶著他對巴基斯坦無限的愛來了,向來自信仰大本營西巴軍隊送上了輿論和物質上的支持。

為了維護巴基斯坦的統一,他夥同其他幾個伊斯蘭組織的領袖建立了“和平委員會”(Shanti Committee),然後利用維和的名義招募大量誌願民兵團(Razakar)、月亮團(Al-Badr)與太陽團(Al-Shams)等武裝勢力。不過,這些誌願者們的所作所為卻是“和平”的完全反麵。

惡魔的樣子:阿紮姆直到2013年才被判處戰爭罪入獄,並於次年去世,可謂安度後半生

阿紮姆牽頭成立了和平委員會,代表孟加拉伊斯蘭政黨及組織歡迎西巴軍隊的到來。他們公開譴責了孟加拉人民聯盟以及其他的自由派人士,他們認為部分孟加拉人已經成為了伊斯蘭的敵人。他向安拉祈禱,祝福軍隊能在這場針對平民的行動中取得勝利。

猶嫌不足,生怕西巴軍人們的子彈和刺刀不夠用,他組建了誌願兵團,加入巴基斯坦軍隊的掃蕩中。探燈行動發起時,巴基斯坦軍隊隻是搶占了達卡、吉大港等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並且以城市為中心組織殺戮。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大城市將近一半的人口逃向了廣闊的農村,並且不斷遠離城市中心,湧向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東北諸邦。

誌願兵團的偽軍們大多來自當地,“帶路黨”們成為了西巴軍隊的先鋒軍。他們走向廣袤的農村,開始劫掠、奸淫、屠殺自己的同胞——這時候的孟加拉穆斯林被逼到了絕境,必須做出選擇,要麽殺人,要麽被殺。

在瘋狂的輿論殺戮中,事情的性質進一步惡化。西巴軍方和伊斯蘭聯盟等組織共同籌建了原教旨主義的(半)軍事團體——月亮團和太陽團。和平委員會、誌願兵團、月亮、太陽,這些聽上去多麽美好的詞,全都沾上了血腥。通過他們,種族屠殺被冠上了“聖戰”的名義。

幾天前還與你和平相處的鄰居,忽然說你是卡菲勒,說你是叛國的異教徒,帶領一大群人扛著槍衝進你的村莊,將你的父親梟首示眾,將你的女兒拖到大街上奸殺,將和你一樣的男人們用繩索牽著,拉到村口的河邊,集體處決。

在這些孟加拉極端組織的幫助下,探燈行動進入到第二階段,追捕和屠殺擴大化,整個東巴基斯坦都陷入了戰火。孟加拉反抗暴行的星火希望從四境升起,更讓巴基斯坦不安的是,伴隨著大量的難民逃向印度,印度與東巴之間的國境線幾近失控——官方或非官方的印度勢力正在悄然進入這個逐漸形成的國家,印度正在醞釀著分裂巴基斯坦的陰謀。

我絲毫沒有要誇讚印度的意思,事實上,印度在邊境上救助難民的措施也做得非常不好——他們幾乎是被拖入了這場泥潭,而非像印度人自我宣傳的如救世主一般出現在東巴基斯坦。五月份時,東巴基斯坦與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漫長國境線上,屯集了超過一千萬難民。後來印度方麵的記載說,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曾在此時猶豫是否要出兵幹預,但被多方勸阻了——一是當時美國方麵對巴基斯坦表現出較為支持的態度;二則擔心中國軍隊再次南下,中印邊境戰爭的陰影還驅之不散。

對孟加拉難民而言,通往印度的路途卻不平坦。

紅點的位置就是Chunagar,通往印度的必經之路

Chuknagar 隻是很小的一個鎮子,它位於通往加爾各答的公路之上,在巴基斯坦軍隊和誌願兵團清洗了臨近的庫爾納市後,這裏成為了大批難民的集聚地。5月20日那天,有近萬難民在 Chuknagar 的市集休息準備啟程西往印度。早上10點,一小隊巴基斯坦軍隊來到此地,然後開始用機槍掃射。不知道究竟有多麽緊迫的任務,能夠讓全幅武裝的軍人向手無寸鐵、衣衫襤褸的難民開槍。那麽狹小的空間裏,想必是彈無虛發。

Chuknagar 屠殺隻是從1971年3月25日之後的九個月裏,每一天都在發生的事情。而這裏被人知道,隻是因為幸存者們的敘述被印度難民營中的記者記錄下來,而後來孟加拉政府在此豎立了一座紀念碑。

印度難民營的情景

除了無止盡的殺戮,孟加拉種族滅絕計劃中還有另外一項內容——人類曆史上鮮有的醜陋與罪惡。正如此前一篇文章描述的那樣,當時的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比哈爾人中不僅有印度教徒,更有為數眾多的穆斯林,隻是,他們是不喜歡西巴政權,而把選票投給孟加拉人民聯盟的人。在西巴和伊斯蘭聯盟的眼中,他們不是真正的穆斯林。

Pehle inko Mussalman karo

提卡·汗說:“首先,把他們都變成穆斯林。”

巴基斯坦的宗教領袖以齷齪如蛆蟲一般的心思解讀了他的意思,他們發布教令(fatwa)宣布所有孟加拉的女性都是戰爭的獎品。殺光了男性後,強奸那些信仰不純的穆斯林婦女,幫助她們淨化;強奸印度教女性,從而讓她們的孩子成為真正的“巴基斯坦人”。

巴基斯坦軍人和他們的偽軍們襲擊一座又一座的村莊,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婦女們施展暴行。在她們的家裏,在街道上,這些連牲畜都不如的暴徒將生而為人的所有良知都抹盡了。他們甚至建立了強奸集中營,將捕來的女性關押於此,統一“淨化”。被輪奸致死的婦女們的屍體堆積如山;大量的女童、少女遭到強奸,她們之中的許多人在懷孕後又被放了回來。

事後,巴基斯坦方麵坦承在騷亂中的確有數百起強奸案,多數是未受管製的遊散人員所為;而學者們估測的數據大概是200000-400000起強奸,而這些強奸犯中既有巴基斯坦軍方,也有當時的孟加拉人。

最可怕的事情可能是孟加拉自己的反應。九死一生活下來的婦女們卻永遠背負上了“蕩婦恥辱”,縱然孟加拉人民最終迎來的獨立,她們卻從未得到解脫。原來的社群不再接納他們,孟加拉政府對此事采取緘默態勢,所謂讓受害的女性們不再受到二次傷害,但卻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巴基斯坦方麵的坦然——他們從來就不承認有過大規模的強奸。

上萬個戰爭嬰兒卻隨著孟加拉一同孕育。在孟加拉保守而愚昧的文化環境下,他們的新總統認為這些孕中的孩子是巴基斯坦的*****,不應該成為孟加拉國人!

許多女性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人工流產;在國際組織的幫助下,部分新生兒得到救助,被西方國家收養。但更多的受害女性與她們的孩子,卻沒有在一個新生的國家得到任何一點憐憫。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71年12月,隨後才是大家在曆史書上讀到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軍隊迅速潰敗,孟加拉國獨立。

往後,巴基斯坦拒不承認暴行;西方世界沒有深究此事;自詡為救世主的印度也慢慢淡忘。

到後來,孟加拉人自己都不太願意談及此事,直到21世紀才將那些戰爭罪犯們送上審判席。

但是,錯的事情就是錯的,過多少年它都不能被抹去,被忘記,被原諒。

我將熱淚滾滾,為你哭泣,我將為你哭泣。
——泰戈爾:《金色的孟加拉》

 

作者:何贇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498839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