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計劃博物館的,但因為行車途中路過浙大之江老校區,就決定來這邊,順便去一下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
約也是在微信其公眾號,當天上午約的,下午場。免費。
因為離開雲中徑,搬到西溪濕地那邊住。
酒店管家送我們一份下午茶。吃完再走,到博物館已經下午2點。
博物館是5點閉館。我在去的路上快速攻略了一下小紅書,找到一個總結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的帖子,一個總結博物館裏,造型有趣的文物,用現在的話講,博物館裏的顯眼包。
我知道博物館很大,分4層,富春山居圖特別一個數字館在四層。通史館有三大個。龍泉窯硯滴在青瓷館...
進去之後,馬上看到頂天立地的大屏幕,不僅告訴你今天各個展館的人流情況,還總結了十大鎮館之寶的所在位置,可謂貼心至極。
上麵告訴你每個館的參觀情況,我們當時都是舒適的狀態。
館內情況,都是這樣,沒有國博或陝曆博那種重點國寶前水泄不通。
我們行李寄存博物館專門的地點,有登記,有發牌,非常專業。
然後開始參觀。全程3個小時,我一分鍾不敢耽誤,衛生間都沒去。
因為根據我的經驗,這樣規模的博物館3個小時看不完。
上次在寶雞青銅博物館,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我還漏看了2個臨時展館,其中有喜歡看的陶瓷,也是有些懊悔,一是沒留意館裏的布局和廣告圖牌,二是沒安排好時間。
所以昨天進去,我就知道要在3小時裏走一整圈。
我這麽做,不是走馬觀花,也不是拍照打卡即走,而是在有限的時間裏,盡可能留下各種信息,然後回家以後慢慢自己探索。
另外,我是這樣逛的。博物館最好一個人自己逛,尤其是時間有限製的情況下,因為每個人的興趣點不一樣,兩個人摽在一起很耽誤時間。
我同學沒我這樣想留信息,她就是自己隨心看的,走到有人講解處,還蹭聽一會。
我就沒時間這樣。我的目標是走完通史館...鎮館之寶起碼都親眼看到一遍,不留遺憾。
走進一個展廳,首先是入口和前言,這個一定別錯過,因為這個區域就是布展者在告訴你這個展覽的主題,為什麽看,哪些值得關注,布展的邏輯。
比如通史館A館,入口處總結了浙江的曆史脈絡。
別抵觸這樣前言的寫成,它其實告訴我們這個展覽是從浙江這片土地的有考古發現證實的文明起源開始,各個文明的出現,城與國的形成和發展的主線,並且從禮儀、工藝匠心、文學藝術、經濟貿易等方麵,展示浙江文明的精華所在。
然後展廳開始,就按著展櫃的路線走。
展櫃都是貼牆的一溜,但展廳中間單獨展出的,一定是好東西,尤其有特別燈光的,反正你一眼能看出來它住的是別墅,哪怕什麽攻略都沒做,不知道這個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什麽,也都能看出來它重要。
這樣的就重點看,拍照,拍名牌,以後回家可以搜小紅書裏特別優秀的講解的講解視頻看,或者自己找相關的紀錄片等資料。
然後靠牆的展櫃,或者拍下來展牌內容,或者看到有興趣,亮眼的,拍照。
回來看類似的介紹,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http://xhslink.com/a/ErKlg9vm0tuab
比如這個視頻裏介紹的河姆渡文化的朱漆碗,在單獨展櫃裏,我隔幾米外看到了,但我不識貨,它看起來像是一塊斷裂兩半的泥疙瘩。我就沒有走過去拍照。但看了上麵視頻裏老師的講解,我就知道了它為啥會被放在博物館裏的單間。
不過這個視頻裏提到的其它文物,我都親眼看到了。
親眼看的妙處是,能記住它的質地,光澤度,大小。
因為隻是看圖片,你對它大小沒有感覺。
比如我們學到的蟻鼻錢,不看到真的,你不知道它的大小。(大粒花生米那麽大)。
還有這把劍,我錄像的時候,移動鏡頭,某個角度真的一道寒光閃過。
博物館裏如果沒寫括號,複製品的,就都是真的。
書畫一般都是複製品,因為書畫展覽對其損傷很大,所以故宮如果有書畫真跡展,就總是會轟動。
像這尊菩薩的雕塑,平麵照片或影片,就不如實物能看到她的圓潤和光澤,表情和神態也都靈動起來。
通史館三大展館看完,已經4:15。我就趕緊其它主題展館快速走一圈。有幾件鎮館之寶分散在不同展廳。
浙江館跟我這次看到的陝西的博物館,尤其是博物館和秦漢館相比缺少了那種極致中國美學的呈現,比如秦漢館的鎏金銀香爐那種。
不過作為傳統博物館的展示,它也是在盡量多地陳設展品,如果你看進去,足夠認真,是可以看出琳琅滿目的展品也是有脈絡和關係的。
這次我邊走邊看時,不時會聯想到這一路的見聞,寺院的、博物館的、園林的,出租車司機說的...,比如在陝曆博、秦漢館、考古、寶雞青銅這些博物館裏了解到的各種文明遺址,文物知識,在北京參觀的故宮、兩個敦煌文物展、比如這裏談到的古籍,就想到在典籍博物館看到的。
比如看到吳越國的東西,就想到在臨海府城東湖看到的錢繆家族的介紹看到這個筆架山,就想到在雷峰塔旁邊的淨慈寺看到的宋代僧士文房展裏的。
看到介紹書法刻帖介紹米芾那裏,就想到在天台山大瀑布淩空棧道看到的摩崖石刻上米芾的字。
介紹浙江絲綢部分,就想到在茅家埠看到的都錦生故裏。
在介紹大運河部分,有很大一麵牆的牆幕,播放大運河一路上經過的動畫郡縣山河圖,其中有一幕是飛過幾隻白鷺。那一刻我真的熱淚盈眶,因為就在前兩天,我走過大運河河畔時,真的有白鷺在河麵盤旋。
古人誠不我欺。
現在看博物館的各種年齡層都有。年輕人很多,盆友,情侶,老人,帶娃的家長(通常都請講解員的),中學生集體活動的。我昨天聽到兩個中年女士,其中一位談吐很有學識的樣子,她們還拿著打印資料,好像在準備什麽。
這個博物館文創產品也比較多,也有蓋章,吸引年輕人,其實也吸引我,隻不過昨天時間太緊張了,沒有來得及蓋章玩了。
現在去國內博物館、景區,都有蓋章的,如果你喜歡版畫藝術,文物,就會喜歡,可以自己帶個本子收集,還可以當場買本子。
有的地方是免費的,有的是要購物才能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