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林散之藝術館

來源: 我的庭院 2023-07-30 15:54: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97 bytes)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於江蘇省江浦縣烏江橋北江家阪村,此地即為楚霸王項羽自刎地,與當塗采石磯隔岸相望。他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五,乳名“小五子”。自小迷於詩、書、畫,自號“三癡生”。18歲又從清末進士張栗庵學古文詩辭,張栗庵諧"三癡"之音,為其改名“散之”,遂此名伴隨了他一生。

  32歲時經張栗庵引薦,拜黃賓虹學畫,方悟得用筆用墨、知白守黑之理。兩年後,遵黃賓虹“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之教導,挾一冊一囊,開始了影響一生的萬裏之行。盡管時刻都在行走的路上,每天清晨都不忘臨摹古帖,孜孜不倦。

抗戰期間,槍彈如雨點般落在他的周遭,他依然堅持讀書、創作,無一日懈怠。1949年後他曾一度出任江浦縣副縣長,負責農田水利。1963臨近退休之際,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這才踏上專業書畫創作之路,可沒過幾年,“文革”開始,老妻病逝,他悲慟萬分,頓使其雙耳失聰,69歲的他,幾年裏隻得來往於南京、揚州、江浦烏江間。

  1970年農曆除夕,更大的不幸降臨,他在烏江洗澡時不慎跌入開水池,全身燙傷,手臂、右手致殘,五指粘並,這對於書畫家來說就意味著死亡,幸被搶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尚能執筆。他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終於能用三個手指握筆揮毫,後來又自號“半殘老人”。對這次“湯鍋之災”,他曾風趣的說過"可憐王母多情甚,接入瑤池又送回。" 其對生活、對藝術的樂觀仍一如既往、令人動容。

  他是一位喜愛“平淡”的人,他平平靜靜地生活在烏江“江上草堂”,沒有想到1973年《人民中國》畫報第一期刊登中國書法專輯,首頁位置赫然刊其草書條幅《東方欲曉》,這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此時他已76歲,“林散之”才被世人發現,先生重返南京。

  當時流傳有這樣一則軼事:郭沫若來南京,有請賜墨寶,郭沫若答曰:“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而日本書道界對其書更是推崇備至,書道團體來華訪問,都以能拜會林散之為榮。

  其後,以青山杉雨為團長的全日本書道訪華團來到南京,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當代書壇泰鬥本來對中國現代書法不以為然,當他見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後,當場便行鞠躬之禮,並敬題“草聖遺法在此翁”為贈,一時傳為佳話,林散之名聲大震,“當代草聖”之美譽也由此傳開。

  林散之是詩、書、畫三絕的藝壇大家。他早年致力於畫,晚年又以書法名揚天下,然而,他自認“詩第一,畫第二,書第三”,他自己親手所書的墓碑為“詩人林散之”。

  其平生無時無地不在推敲詩作,如病臥時、睡夢中、吃飯時、走路時常不能自控地興起作詩。甚至在坐馬桶時也在沉思,忽覓得佳句急起身提褲去桌上取紙筆記下,以免遺忘,一時傳為笑談。

  他晚年輯成的《江上詩存》三十六卷,存詩二千多首,充分展現出他詩人的浪漫和博雅的胸懷。

1975年,林應榮寶齋之邀去北京,以其詩集《江上詩存》手稿奉請趙樸初、啟功教正。1978年,林散之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89年12月6日病逝於南京,終年92歲。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為其出名晚,數十年積學厚,涵養富,不僅其書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誠和在詩辭及繪畫等多方麵的成就,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

  為了紀念這位當代傑出的書法大師、詩人、畫家,後人在馬鞍山市采石磯,太白樓旁的萬竹塢為其修建立了林散之藝術館,他跟妻子的合葬墓也在紀念館不遠處的一處僻靜的山坡上。館內藏有林散之的書畫作品166件(套)。

這次遊采石磯,有幸觀摩了館內的藏品,震撼!先生墓園如鋪開的宣紙,筆,硯台居中。啟功先生題寫了墓碑。藝術館展品中有林散之先生寫的對聯一副,故集聯成詩湊趣。

師承水墨黃賓虹,

當代草聖林散之。

生天成佛謝靈運,

曠世知音鍾子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讚! -青柏- 給 青柏 發送悄悄話 青柏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5:59:34

謝謝青柏 -我的庭院- 給 我的庭院 發送悄悄話 我的庭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22:54: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