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嘯 | 大新聞來了,記者卻已經不見了

來源: 希影 2019-05-21 10:54:4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79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希影 ] 在 2019-05-21 15:15:5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江蘇陳家港化工園區“3.21”爆炸事故,據官方最新數字,截至22日晚,事故已造成62人死亡,28人失蹤。危重34人,重傷60人,還有部分群眾不同程度受傷。從爆炸的場麵來看顯然是一個縮小的數字。該園區11年,13年都發生過重大安全事故,央視還曾為其“辟謠”,要當地民眾不信謠,不傳謠, 在微信上發貼的人還被刑事拘留。然而謠言成真,工廠成了火球,無數的生命在爆炸中死亡。爆炸所產生的環境汙染,將長期地對當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當代中國有一句俗語;謠言就是遙遙領先。幾乎所有被官方認定的謠言最後都證實了並非空穴來風。官媒以安定為由將發現事故苗頭定為謠言,並以司法的手段將這些透出信息的人抓起來,實際上是在為事故張目,從而埋下定時炸彈,可以說《央視》與這次事故脫不了幹係。 《央視》本是一個新聞單位,它的職責就是報導新聞,但卻成了新聞的殺手,將真實的新聞打成謠言,將虛假的,偽造的新聞當作真實的新聞報導。《央視》為何要這樣做,相信真正的新聞工作者是不願的,皆因為《央視》是黨的宣傳工具,習近平訪問《央視》指示黨媒要姓黨。這一指示正式將《央視》定姓為黨的喉舌。《央視》為此打出;央視姓黨,絕對忠誠的標語。《央視》姓黨實際上是姓習。習近平上台以來擔任十多個小組組長,實際上中國的所有領域均由習近平控製。也就是說《央視》的所作所為,是在實行習近平的指示,因此習近平應該為此事故負主要責任。   

事故發生後,官媒再一次封鎖消息,媒體隻按所需要的標準說法報導。新華社說:事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正赴國外訪問途中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蘇省和有關部門全力搶險救援,搜救被困人員,及時救治傷員,做好善後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這種說法不但把事故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還通過事故來展現習的英明偉大。   

陳家灣化工園區的爆炸事件,還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對當今中國社會危機的清醒認識。整個中國就是一個陳家灣化工園區,有識之士早已看到這個社會危機四伏,再不加以修補就會爆炸。但政府不但不聽這些人士的忠告,反而把他們當作危害國家安全罪抓起來。告訴人們,社會十分安全,歲月靜好,隻有一些心懷叵測分子在進行造謠生事。但是中國的危機,如同陳家園化工園區的危險是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的,無視它也好,隱瞞它也好,總有一天會爆炸。

 

 

董嘯 | 大新聞來了,記者卻已經不見了

 

前些日子,關於韓國娛樂圈的“勝利事件”,所有的深挖八卦都沒火,反而被一篇文章刷了屏,那篇文章的標題叫做《韓國記者真是一個讓人佩服的群體》。

當普通人被無端蔑視、粗暴對待乃至無辜送死;當社會公眾被搪塞被欺騙被蒙蔽,苦苦尋求一個真相而不得的時候,麵對著看起來不可撼動的權力,官員警察富豪編織成的無邊大網的時候,是一群熱血記者鍥而不舍地死磕真相,最終成為扭轉局勢發展的關鍵。

所以那篇稿子裏讚歎:韓國記者真是勇猛。

現在不時興講媒體是“第四權力”了,因為這個說法不合規矩。人類天生趨利避害,當某個地方出了事情,第一反應不是公布真相,而是封鎖消息,防火防盜防記者,而“防記者”的優先級別可能還在防火防盜之前。

昨天發生化工廠爆炸的鹽城響水縣,在2007年已經發生過一次規模巨大的化工廠爆炸。網上流傳著當地有關部門對付記者的經驗之談。

昨日化工廠爆炸後,離爆炸地點四公裏的地方可見濃煙滾滾,附近居民門窗玻璃均被震毀

比如“在事故第一現場,我們派駐的人員和化工集中區抽調的統治一起,晝夜巡邏,嚴防死守,堅決勸阻記者私自采訪……”

比如對中央電視台《安全在線》欄目的三名編導攝製人員“安排5名同誌和一部專車跟蹤服務……24小時陪同,先後四次勸阻了他們的私自采訪活動,最終使他們放棄采訪計劃……”

如果這份材料是真的,可以看出響水縣有關部門下了多大血本和氣力來防範記者,可惜,這麽大的氣力如果用在防範危險上麵,可能爆炸根本就不會發生。

航拍爆炸後的響水化工廠的無人機疑似受幹擾器幹擾

根據采訪刊發播發報道,這是記者的工作內容,簡單地說,他們就是幹這個的。根據第一手采訪收集材料,還原事實真相。如果無法抵達現場,新聞真實也就無從說起。

昨天鹽城天嘉宜爆炸事故,造成了47人死亡,32人危重,90人重傷,醫院救治人數達到640人。不誇張地說,傷亡人數相當於一場局部戰爭。

然而,關於此次爆炸事故,看不到傷者狀況,聽不到現場描述,也沒有現場圖片,隻有新聞發布會上四個當地官員低頭的照片——關於這場巨大的災難,全國人民隻能看到這幾個耷拉著的腦袋,其他都付闕如。

3月22日,江蘇響水縣天嘉宜化工廠發生爆炸後,當地召開新聞發布會

除了新京報和澎湃,並沒有更多的國內媒體去采訪此次爆炸事件。從前需要有關部門集中人力去防範的,前赴後繼的記者似乎憑空消失了。

2017年第11期《現代傳播》刊發過一篇論文,題為《新媒體環境下中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變化報告》(作者:張誌安、曹豔輝)。文章裏有這樣的一組數字:

中國現有調查記者共175人。

調查記者從業人數下降幅度高達58%。

調查記者僅僅集中在7家傳統媒體和2家新媒體機構。

僅有19.6%的調查記者表示5年後還會堅持做調查報道。

這就是現狀。新聞發生了,記者卻已經不見了。

記者的消失,首先來自於都市報的消亡。1995年,華西都市報創刊,此後中國的都市報浪潮勃興,伴隨著市民社會的發展,幾乎每個省都有十數家乃至數十家都市報發行。充分的媒體競爭環境下,記者進入了自己職業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大型新聞事件都會有來自全國的記者蜂擁而至,從各個角度深入挖掘事件真相,條分縷析,圖文並茂。其頂點就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十年時間不算遠,讀者們頭腦中的記憶應該還在。

進入新世紀的前十年,眾多的都市報紛紛倒在了互聯網大潮的門檻前。互聯網的勃興使紙媒的優勢喪盡,疲敝盡顯,沒有因為圍追堵截屈服的記者,卻由於都市報的覆亡倉皇逃竄。

部分轉型新媒體的傳統媒體,或者放棄了調查報道,或者迫於生存壓力服務於廣告主;大量媒體人轉型為自媒體,喪失了采訪權。

當記者消失於社會生活中,一旦出現響水縣化工廠爆炸這樣的事件,就隻能看到新聞發布會照片而看不到現場圖,隻能聽到領導批示官方發言而聽不到當事人聲音。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近千死傷人的慘呼,仿佛唏噓一聲,從不曾真正抵達我們的耳膜。

 

 

【異聞觀止】響水“11·27”事故新聞協調工作的主要做法

沉著應對突發事件 全力做好輿論引導

——響水“11·27”事故新聞協調工作的主要做法

中共響水縣委宣傳部
(2007年12月24日)

 

2007年11月27日,我縣陳家港化工集中區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發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後,我們迅速啟動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應急預案,在市縣主要領導親自關心過問下,在市縣事故處理指揮部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委宣傳部和市新聞宣傳研究協調小組的直接指導下,全麵展開新聞接待和協調工作。在事發後的十多天時間內,先後接待了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新華日報、江蘇法製報、揚子晚報、中央電視台數字頻道《安全在線》、江蘇電視台等21家各類新聞媒體的69名新聞記者。由於反應敏捷、措施得當、協調到位,特別是在市內主要媒體的大力支持下,整個協調工作平穩有序,正麵輿論引導有力,主流聲音突出,有效抑製了謠言傳播的空間,阻止和避免了不實報道和媒體炒作,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為妥善處理事故創造了寬鬆的外部環境。現將我們的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一、做到“三個第一”,為新聞協調工作贏得主動權

協調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11?27”爆炸事故10點11分左右發生後,我們接到通知後在11點多鍾就趕到了事故現場。在初步了解事故的基本情況之後,我們預感將有大批媒體記者蜂擁而來,當即決定當天在化工集中區管委會會議室設立臨時記者接待處,在縣城五洲賓館專門設立新聞記者接待處,統一安排來響記者食宿。部機關全員發動,並從廣電、新聞信息中心等單位共抽調30 多人參與新聞宣傳協調工作。同時,明確由宣傳部四名副部長帶隊,兵分四路,分頭做好事故現場、救治場所、新聞記者接待點以及後勤保障工作。

新聞記者在第一時間接待到位。對所有來響采訪的記者,一經發現,並確認其身份後,我們一律將其邀請到五洲賓館安排食宿。每日統計來響媒體記者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並提請指揮部控製事故現場。同時,要求公安部門每日檢查縣城和陳家港大小賓館、旅舍,發現記者入住立即報告。對來響記者,我們一視同仁,當作朋友,真誠相待,生活上關心,工作上配合,隻要是合理的要求,都盡量滿足,以此贏得他們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新華社記者鄧華林因臨時有事要回南京,我們立即派專人專車全程陪同。在到達目的地後,仍然與記者進一步溝通,勸阻了他再次來響采訪的念頭。中央電視台《安全在線》欄目在事發後第三天,派出3名編導攝製人員到響水自行住進響水大酒店,準備進行采訪,計劃製作警示教育片在中央電視台數字頻道播放。我們在接到報告後,第一時間趕到並說服他們住到統一接待點,同時安排5名同誌和一部專車跟蹤服務。在七天的時間裏,我們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4小時陪同,先後四次成功勸阻了他們的私自采訪活動,最終使他們放棄采訪計劃。他們回京時,我們還派車專程將他們送到連雲港,一直等到其登上火車後才返程。

新聞通稿在第一時間提供給媒體。在突發事件傳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記者搶發新聞,而是記者搶發的不是政府發布的新聞。誰第一時間發布新聞,誰就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事件處理的主導權。一般來說,突發事件發生後的24小時最為關鍵,在谘詢傳播如此迅速的今天,拖延時間無異是讓更多公眾對政府失去信任。因此,我們經過指揮部批準,在事故發生的當天下午5時許,就在事發地陳家港化工集中區管委會會議室向媒體記者提供書麵新聞通稿,及時公布爆炸事故的初步情況;28日上午11時左右,在五洲賓館,召開了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公布事故調查的進展情況;29日下午5點半,又在五洲賓館召開第三次新聞發布會,收到了預期效果,來響記者比較滿意。

二、堅持“三個結合”,為新聞協調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堅持勸阻與疏導相結合。在事故第一現場,我們派駐的人員和化工集中區抽調的同誌一起,晝夜巡邏,嚴防死守,堅決勸阻記者私自采訪。期間,有3 批記者試圖翻越聯化圍牆,深入現場采訪,被巡邏組及時發現,當即勸離現場。事故發生當晚6點半,有兩批記者剛抵達化工集中區就被發現,也被我們客氣地請回五洲賓館。
在縣人民醫院等救治場所,為了給傷員創造安靜的救治環境,我們堅持做到未經批準,確保無記者進入傷員病區進行采訪,隻要發現新聞記者,就主動上前接洽,認真做好解釋說服工作,並設法統一安排到新聞記者接待點。

在勸阻的同時,我們還高度重視疏導工作。堅持每天向事故處理指揮部匯報來訪記者接待安排情況,並適時建議通過安排新聞通稿、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將事故處理的進展情況及時提供給新聞記者,主動加強溝通交流。從事故發生到基本平息,我們提請指揮部先後召開了三次新聞發布會,並就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死亡人員身份等問題回答了新華社、中國青年報等媒體記者提問,及時地解答了他們的疑問,收到了較好效果。

堅持重點與一般相結合。對所有來響采訪媒體,我們既一視同仁,又有所區別,堅持重要媒體重點對待,一般媒體一般對待。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影響大,權威性強,我們在接待陪同中作為重中之重,明確分管部長帶一個小組全天候陪同,全程服務,隨時掌握他們的采訪行動方案。新華社記者鄧華林、劉兆權在發了我們提供的新聞通稿後,多次要求去事故現場,並兩次強行衝破工作人員的勸阻。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再三斟酌,報指揮部同意,29日上午我們陪同其前往,拍攝並刊發了監測空氣和事故車件一角兩張照片,客觀地報道了事故現場得到妥善處理的情況,多家網站迅速轉載,很快形成了主流聲音,消除了中國青年報、三聯生活周刊等少數媒體記者因受謠言蠱惑而產生的過激行為,最終使大部分記者服從或配合整個新聞協調工作。

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工作中,我們一方麵集中力量做好記者接待點的新聞協調工作,另一方麵以指揮部名義強化化工集中區、縣人民醫院、殯儀館、聯化科技公司、公安局、安監局、環保局、汽車出租公司等單位的責任,要求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和配合新聞宣傳協調工作,密切關注來響采訪記者的行蹤並及時匯報;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指揮部批準,不得接受采訪。11月27日晚,當新華社江蘇分社記者強行到縣人民醫院采訪時,醫護人員能從大局出發,婉拒其進入病房采訪,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立即與縣人民醫院領導聯係,並以治療需要為由,把記者穩控在傷者病房外。12月5日上午,中央電視台《安全在線》欄目3名記者乘坐文華公司出租車前往陳家港沙蕩村采訪,並強行要求出租車司機關閉手機。在這種情況下,該司機乘他們不備之際,借用他人電話向公司總部作了報告,為成功勸阻這次采訪活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

在接待過程中,我們發現對記者實行集中接待有利有弊,利在便於集中穩控,弊在他們易於互相聯手,互通信息,給新聞協調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對此,我們采取了集中於分散並舉的方法。中國青年報一記者自來響後一直表現出不配合的態度,並多次強烈要求深入事故現場進行采訪。11月27日,當我們發現他與新華社記者接觸後,采取果斷措施,特地將他單獨安排到響水希爾頓大酒店,同時明確宣傳部一名副部長帶領3名工作人員24小時陪同。11月28日淩晨五點時分,該記者想悄悄離開,被我們陪同在酒店大廳的同誌發現,及時進行勸阻。

三、尋求“三個支持”,為新聞協調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尋求上級領導特別是主管部門領導支持。事故發生後,我們在初步弄清基本情況後,立即向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匯報。分管部長當天從北京回鹽城,直接趕到響水,親自在五洲賓館坐鎮指揮協調工作。市新聞協調小組的有關同誌當天下午就趕到事故現場,直接參與指導記者接待協調工作一直到基本結束。網絡處的同誌及時通報情況,幫助刪除不實信息。市委常委、市委戴元湖秘書長多次親自幫組協調安排新聞發布有關事宜。11月29日,市委常委、宣傳部周德祥部長還親自帶領我們專程拜訪了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張孫誌軍,副部長周世康,部務委員劉德海,新聞處長金偉忻、網絡處長周鋒以及新華社江蘇分社社長焦然、常務副總編輯李燦等,一一作了專題匯報。第二天又專門與新華日報、江蘇法製報、江蘇經濟報、江蘇網監處等單位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市委宣傳部和市新聞協調小組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這次新聞協調工作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尋求媒體後方支持。這次新聞協調工作,我們得到了《中國縣域經濟報》、《揚子晚報》、《現代快報》、《江蘇法製報》等多家新聞媒體的真誠關心和理解支持。《江蘇法製報》先後來了四批記者,但通過我們做工作,都表示了很大的理解,沒有給予報道。《江南時報》鹽城記者站的負責同誌在聽了我們的情況介紹後,表示理解,當晚就撤回記者,並且也沒有報道。《中國縣域經濟報》江蘇記者站不但沒有派記者前來采訪,還主動幫助做好個別兄弟媒體的協調工作。

尋求各界朋友支持。特別是響水籍在媒體或相關單位工作的同誌,我們連夜同他們取得聯係,匯報情況,請求他們疏通關係,幫助采用地方政府提供的新聞通稿,並淡化對此事的報道。國務院新聞辦的一位響水籍同誌幫助我們找到團中央分管《中國青年報》的書記向總編打招呼,要求淡化處理,不要炒作。射陽縣委宣傳部長周嵐也積極幫助我們做好新華社記者的協調工作。

12月4日下午,在參加江蘇法製報鹽城記者站成立五周年活動時,我們從一新聞媒體朋友處獲悉,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組準備來響水采訪“11.27” 事故。我們高度重視,一方麵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做好應對準備;另一方麵迅速弄清報料人姓名、手機號碼及其社會背景,通過其工作聘用單位施加壓力,同時,我們迅速與報料人取得聯係,在灌雲與其直接見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求其同央視記者聯係,說明報料與事實不符,勸阻其不來采訪,從而及時化解了一起可能發生的重大新聞采訪事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