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和圓明園 - 還好曆史還在Wiki可以查得到。清早就禁止販賣和吸食鴉片

來源: huntridge 2019-04-02 05:41: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063 bytes)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語:First Opium War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9%B8%A6%E7%89%87%E6%88%98%E4%BA%89

早在雍正七年 (1729年),雍正帝就頒布過禁煙令,禁止販賣和吸食鴉片,但並沒有禁絕。麵對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西方鴉片商人仍然勾結當地官僚,千方百計走私偷運鴉片到中國。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印度鴉片專賣權。[7]:47-48至道光十八年 (1838年) ,西方鴉片商人向清朝輸入鴉片數量逐年遞增,導致清朝每年全部出口的絲、茶、土產,均不足以抵償進口鴉片的煙價,長期的鴉片貿易,造成清朝國內白銀大量外流,銀元枯竭,銀價上漲,工商停滯,國窮民困。當時吸食者上至貴族官僚、下至販夫士兵,隨著鴉片泛濫愈演愈烈,最終引起清朝的高度重視。

道光十六年 (1836年),英國政府代表、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揚言要用武力對付中國。[6]:4同年,英國資本家在倫敦成立「印度和中國協會」,這個協會經常向英國政府提供情報,敦促英國政府加緊侵略中國。[6]:4道光十六年十月四日 (1836年11月12日),江南道禦史袁玉麟奏折:

今日之弊,事事以辦不動三字藉口,而其尤為因循遷就者,莫如鴉片弛禁之議。……紋銀出洋,誠為可慮……鴉片開禁……是撤藩籬而飼虎狼也……雖日禁兵丁,而終無淨禁之日……天下之患,莫大於一發而不可收[28]

兩廣總督林則徐進言道光帝:

“鴉片流毒於天下,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及此,能無股栗?”[7]:52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 (1838年6月) ,鴻臚寺黃爵滋上書道光皇帝。[6]:9奏折節錄如下:

「吸食既久,則食必應時,謂之上癮,廢時失業,相依為命,甚者氣弱中幹,麵灰齒黑,明知其害而不能已,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両。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歲漏銀至二千餘萬両。自十四年至今,漸漏至三千萬両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両。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伊於胡底!」[29]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 (1838年12月底),清朝道光皇帝頒布《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八日,8天之內,召見林則徐8次,每次約兩三刻[30]。賜予林則徐紫禁城騎馬之殊榮,授以欽差大臣,查辦廣東海口事件,節製水師,清查鴉片來源之重任。[7]:52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道光十九年正月 (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兩人合作,積極整頓海防,防禦外敵入侵。正月二十五日 (陽曆3月10日),林則徐開始採取行動,發出曉諭兩道,給各國夷人,說明通商之利,販煙之罪,限期將鴉片盡數繳官,不得絲毫藏匿,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31]他聲稱法在必行。[7]:53另一道係給行商,責令繳煙、具結。[7]:53-54

英國商人總以為中國官員做事一向是虎頭蛇尾,隻需略事敷衍,即可了結。[7]:54林則徐下令中斷貿易,撤走英國商館中的華人買辦和僕役,並派士兵包圍商館,並下令:和洋人交通者即漢奸。[7]:54義律得知消息,於道光十九年二月十日 (1839年3月24日) 自澳門趕至廣州,與350名洋商被困在商館裡六個星期,與外界交通隔絕。3月27日,義律屈服,直接向林具稟,願將英國人經手鴉片悉數清繳,同日布告英國人遵照,總計共有鴉片20,283箱。[7]:54其中,怡和洋行上繳鴉片7000箱,寶順洋行上繳鴉片1700箱,旗昌洋行上繳鴉片1540箱[32]。義律告訴英商,英國政府會賠償他們的損失,英商拒絕具結不再販賣鴉片。[33]

林則徐請示過道光帝之後,在虎門挖了三個大坑(每個長150英尺、寬75英尺、深7英尺)。四月二十二日 (陽曆6月3日),實行銷燬,歷時22日。[7]:54“在世界曆史中,一個非基督教君主寧願銷毀損害他的臣民的東西,而不願出售它來裝滿自己的腰包,這是唯一的一個實例。”[3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語:Second Opium War;法語: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國法國欲謀取在華更大利益,以亞羅號事件西林教案為導火索,組織英法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又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戰爭時值不列顛群島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法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以及中國的清朝鹹豐時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A%8C%E6%AC%A1%E9%B8%A6%E7%89%87%E6%88%98%E4%BA%89

 

戰爭爆發[編輯]

 
英方描繪中國人在亞羅號上的粗暴行為,此被認為是英帝國的戰爭宣傳。畫作標題:《中國官員扯下了英國國旗!》

1856年10月8日,廣州發生亞羅號事件廣東水師在廣州海珠炮台附近碼頭檢查裝有走私貨物的“亞羅”號船,並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有海盜嫌疑的中國船員。英領事巴夏禮稱“亞羅號”曾在香港登記,要求釋放全部被捕水手,為水師官員所拒。巴夏禮向公使包令報告中國水師在該船捕人時,曾扯落船上的英國國旗,有損英國的權利和榮譽,要求廣州當局賠禮道歉、釋放人犯。“亞羅”號是中國人蘇亞成於1854年8月建造。蘇亞成非法弄到一張港英執照,並雇用了一名叫亞羅的外國人在船上工作,便稱“亞羅”船。1855年6月,該船轉賣給另一中國商人方亞明。方又領取了一張自當年9月27日起有效期為一年的港英執照,並雇用一個英國人為船長。[5]該船雇用的水手中隱藏著海盜,憑借港英執照作掩護,從事鴉片走私和搶劫等活動。廣東水師上船搜捕時,該船執照已經過期。逮捕船上海盜,純屬中國內政,英國本無權幹涉,因此,兩廣總督葉名琛拒絕了巴夏禮的要求。葉名琛謂:“亞羅”船為華人所有,船上並未張英旗,此後中國官兵決不無故捕人,英人亦不得售予華船執照。10月10日,即事件發生的兩天後,葉名琛允放水手9人,但巴夏禮拒收。10月16日,包令照會葉名琛:“如不速為彌補,自飭本國水師,將和約缺陷補足。”包令再命巴夏禮抗議,限二十四小時承認其全部條件,否則武力從事。葉名琛對英態度強硬,拒絕承認扯落英國國旗、不賠償、不道歉,隻答應放人。[6]此舉令英國方麵極為不滿,復以英國企圖修改《南京條約》亦遭清朝拒絕。10月23日,英國海軍上將西馬糜各厘率軍艦三艘、劃艇十餘隻、海軍陸戰隊約二千人,向虎門口開進,揭開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序幕。[7]

 

圓明園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6%E6%98%8E%E5%9B%AD

第二次英法聯軍期間,法國陸軍於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法國陸軍遂追至圓明園。法軍士兵起初尚相勸戒,勿進入園中,恐中國日後以失物索賠,但不久於黃昏間即有數千名法軍士兵衝入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見法軍展開搶劫,英軍司令詹姆斯·霍普·格蘭特遂批準英軍入園。10月17日聯軍司令部正式下令可入園自由劫掠,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根據英國官員事後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寶(金銀、寶石綢緞古玩陳設等)價值達600萬英鎊之多,因不識其價值或因搬運不便而被毀壞的珍本圖書、佛塔、瓷器家具等價值與此相仿。由於此前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39人,加以虐待,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國談判全權代表第八代額爾金伯爵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於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教訓鹹豐帝。英國第一步兵師米啟爾騎兵團一部於10月18日起在園中各處縱火,同時派出分隊焚毀附近的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等皇家園林[3][1][4][5]。圓明園大火持續燒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宮女葬身火海。

所有跟帖: 

鴉片戰爭前,巨量的鴉片是如何進入中國的?在國內傳銷網是如何建立的?銷售鴉片的人是不是英國人?銷毀的鴉片時,是否銷毀了權貴手中的鴉 -ThisMyWords- 給 ThisMyWords 發送悄悄話 (970 bytes) () 04/02/2019 postreply 07:53: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