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賄賂孫中山,至少給了一百萬大洋,被他用於收買北洋政府海軍到廣東,造成南北分裂

來源: TXY 2018-11-14 12:29: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55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TXY ] 在 2018-11-14 12:30:1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德國之聲:中國雖然名義上是一戰的參戰國,但並沒有直接參與戰事,距離主要戰場也比較遙遠,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裏,中國和一戰的關係並不密切。事實是這樣嗎?

  袁偉時:情況不是這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在內政和外交都是一件大事。外交上,首先是中國跟日本的關係。戰爭一開始,日本就占領了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地膠州灣,就是現在的青島。後來中國的五四運動,就是與此有關。

  內政方麵,1917年以後,對於中國要不要參加歐戰,國內政界和社會發生了強烈的爭論,甚至是分裂。協約國方麵的美國、英國、日本都主張中國參戰,德國則力圖阻止,也使用了很多手段,包括賄賂。賄賂的對象有國會議員,還有總理段祺瑞,段祺瑞拒絕了。最後間接找到孫中山。根據多方麵的曆史文獻,包括德國外交部的檔案記載,可以確鑿地證明,德國至少給了孫中山一百萬大洋。這筆錢被用於政治活動,包括收買北洋政府海軍的一支艦隊倒戈南下廣東。另外召集支持他的國會議員到廣東,另外成立軍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這就造成中國出現南北兩個政府的分裂局麵。此後中國長期政治動蕩不安,跟一次世界大戰有密切的關係。

  德國之聲:在很多普通中國人的認知裏,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曆史一個標誌性的事件,至少在曆史教科書裏被賦予了非常重大的意義。這場由一戰的結果引發的運動,對中國曆史進程的影響是不是比戰爭本身更大?

  袁偉時:一般中國人常常將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混淆起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新文化運動是一個長期的、從19世紀就發展起來的民間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用先進的思想文化來變革中國的傳統文化。五四愛國運動也是民間運動,但它是一個政治運動,抗議日本掠奪中國在山東的主權,包括青島和膠濟鐵路;反對中國政府在巴黎和會條約上簽字,掀起了全國性的一場巨大的群眾運動,為時不過一個多月時間。

  由於當時一些外交內幕民眾並不了解,造成五四愛國運動在天安門示威之後失控,部分抗議者到東郊民巷美國使館遞交請願書,寄希望於美國主持公正。另一支遊行隊伍群情憤怒之下,焚燒了被斥為賣國賊的曹汝霖住宅,並痛打章宗祥。這樣的暴力行為引起了輿論的分裂,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正義行動,群眾有權懲罰賣國賊。隻有以梁漱溟、胡適為代表的極少數人認為這是破壞社會秩序的錯誤行為,不管曹章有多大罪惡都應由法院審判,不能隨意破壞他人財物,危害他人人身安全。但這個呼聲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認可,結果是開創了中國學生運動隨便動用暴力、繼而演變成暴民專製的先河。這也是導致後來中國政治局麵動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根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