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不被看重的另類問題

來源: 我是秋雲 2018-11-01 11:23: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4390 bytes)
艾滋病在中國傳播的速度之快令外界震驚。在上月底的“第5屆艾滋病學術大會”上,專家披露,僅2018年第2季度,我國新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40,104例,其中性傳播占93.1%。民盟中央社會委員會委員周蓬安認為:艾滋病感染者人數持續飆升主要原因有三方麵,其一是取消了對艾滋病病人入境的限製,其二是大量非洲留學生湧入,其三是同性戀性行為傳播。

2010年4月27日宣布的新政策取消了對限製艾滋病外國人入境的要求。當時國務院法製辦負責人表示:“取消對患有艾滋病、性病的外國人的入境限製,不會引起這些疾病在中國境內的高發和傳播。”

而據有關方麵披露,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十幾個地區都是非洲。全球超過70%的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攜帶者都集中在非洲國家。  

有資料顯示,這幾年新發現艾滋病數據:2009年4.8萬;2010年6.43萬;2011年7.45萬;2012年8.24萬;2013年9.0萬;2014年10.35萬;2015年9.7萬;2016年12萬;2017年13.5萬;2018年則至少16萬,急速上升勢頭十分明顯。

我國政府衛生官員在相關艾滋病防控工作會議上也披露,截至到今年6月份,已有超過82萬人被確診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這一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萬人之多。

知名評論家周蓬安還撰文分析稱,以每季度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4萬例為計,今年上半年就有8萬例,可得出去年年底的數據是75.57萬例,報告死亡約23.8萬例,合計99.37萬例。  即使今年後兩個季度的新增量仍按照保守的8萬人計算,到今年年底這兩個數據相加,就是123.37萬例,較去年同期增長24.15%,而我國GDP的增長速度還不到7%。  

1985年中國發現首例艾滋病人,隨後在吸毒者中蔓延較快。一位專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開始我們在地圖上隻標出一點紅,後來是一片紅,現在全國地圖上已經沒有空白點了。個別地區已出現了艾滋病患者的大批死亡,蔓延程度已超過非洲。”

我國高校已淪為“艾滋重災區”,  近年來,在教育領域,對外辦學、招收外國留學生成為很多大學的辦學目標。教育部計劃到2020年全年中小學校留學人員達50萬人次,高校留學生15萬人。隨著開放辦學的加快,也帶來了很多負麵因素。

如博瓷瓦納、南非、剛果、中非、津巴布韋、盧旺達、萊索托、讚比亞、坦桑尼亞、安哥拉、喀麥隆、莫桑比克等國的非洲黑人學生紛紛湧入,他們對性極度放縱,但又普遍缺乏有效的衛生防禦。

由於我國是這些國家最大的留學生市場,一些留學生來華前就已經感染上艾滋病毒。而我國每年為這些國家的來華留學生提供每人近10萬元的資助,這些留學生除了日常開銷外,還有餘款嫖娼甚至“包養”中國女孩,這應該是近年來是我國新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暴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某大學輔導員在網上爆料說,非洲留學生私生活混亂。“男性黑人留學生置身校園,如同置身於皇帝的後宮一般,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據我觀察,我們班的一個男性黑人留學生平均每月都要換一個中國女大學生女友。”

2015年,重慶某高校兩名黑人男性大學生夜晚帶三名女大學回到寢室,當晚五人發生不正當性行為,因動靜太大,被寢室隔壁的韓國留學生舉報,當時在校內引起了強烈反響。但是校方考慮到男方是非洲留學生,不想將事態擴大,此事後來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中國學生彼此之間更加隨意的性觀念也是艾滋病肆虐的動因之一。去年4月,湖南長沙嶽麓區大學城爆出106名大學生艾滋患者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今年5月26日,艾滋病匿名檢測包自動售賣機在上海高校部署完成,上海同濟大學的艾滋病匿名檢測包,僅用時6個小時即宣告售罄。去年,清華大學等11所高校均為24小時宣告售罄。 

國家衛計委2015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年度新增15~24歲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應年度青年感染總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4年的16.58%。這一數值,已經超過了國際艾滋病10%的“重災區”認定感染紅線值。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2011年到2015年,我國15~24歲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淨年均增長率達35%”,且65%的學生感染發生在18~22歲的大學期間。

艾滋病傳播的第三大原因是同性爛交。

三年前,金羊網《廣州艾滋病學生年均增46.37% 近9成為男性感染者》報道,廣東“艾滋學生”中,89%是男性感染者,女性感染者隻占11%。而傳播途徑上,69%經由同性傳播,26%經異性性行為傳播,5%其他及不詳。這個年均增速及同性傳播感染者的比重,均觸目驚心。

不過,第五屆全國艾滋病學術大會也傳遞出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信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局長王斌透露,到2017年底,中國符合治療條件的感染者和病人中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比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傳播率、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人員艾滋病年新發感染率分別為80.4%、4.9%、0.68%、0.03%。此外,中國經輸血傳播感染艾滋病病例已接近零報告水平,這對於無償獻血積極參與者而言,也是一種鼓勵和欣慰。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由於傳統性觀念相對保守,加之政府宣傳、防控有效,目前艾滋感染率仍處於低位。不過,我們要居安思危,“現在82萬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雖不夠嚇人,但高於GDP幾倍的增長速度,卻給人以洪水猛獸正在襲來的感覺。如果得不到更為有效的控製我國就有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艾滋病大國。那時候再去治理,難度就大多了。(完)
艾滋病是什麽??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係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係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 別    稱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 英文名稱

  • AIDS

  • 英文別名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多發群體

  • 青壯年人

  • 常見病因

  • 因HIV感染引起

  • 常見症狀

  •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淋巴結腫大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性接觸、血液、母嬰傳播

病因

研究認為,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並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臨床表現

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與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一般初期的症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欲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髒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等。臨床症狀複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係統和心血管係統。

1.一般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欲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係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搐、偏癱、癡呆等。

5.皮膚和黏膜損害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濟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檢查

1.機體免疫功能檢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細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NK細胞活性下降。

2.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

如用PCR方法檢測相關病原體,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3.HIV抗體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檢測法、免疫印跡檢測法、放射免疫沉澱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4.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診斷

1.急性期

診斷標準:病人近期內有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後6周初篩試驗可檢出抗體,幾乎100%感染者12周後可檢出抗體,隻有極少數患者在感染後3個月內或6個月後才檢出。

2.無症狀期

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學史,結合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以上,>1個月;

(2)慢性腹瀉次數多於3次/日,>1個月;

(3)6個月之內體重下降10%以上;

(4)反複發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反複發作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或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蟲肺炎(PCP);

(7)反複發生的細菌性肺炎;

(8)活動性結核或非結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樞神經係統占位性病變;

(11)中青年人出現癡呆;

(12)活動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蟲腦病;

(14)青黴菌感染;

(15)反複發生的敗血症;

(16)皮膚黏膜或內髒的卡波濟肉瘤、淋巴瘤。

治療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現階段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載量;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HIV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抗病毒治療、恢複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療及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的治療。

1.一般治療

對HIV感染者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均無須隔離治療。對無症狀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應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抗病毒治療,並密切監測病情的變化。對艾滋病前期或已發展為艾滋病的患者,應根據病情注意休息,給予高熱量、多維生素飲食。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加強支持療法,包括輸血及營養支持療法,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

2.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艾滋病治療的關鍵。隨著采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合療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療效,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

預防

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

1.堅持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為。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製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須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觸,切斷其傳播途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黨國指民國,民國國歌開始就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崇。。。‘ -wlhelhe- 給 wlhelh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2/2018 postreply 17:02: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