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也夫:鴻鵠、質疑,與一段往事

來源: 忙著不如閑著 2018-05-06 16:24:4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4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忙著不如閑著 ] 在 2018-05-06 16:32: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看過林建華校長的道歉信,我同很多網友一樣,認可其文風質樸和態度坦白。但是也正是從其坦言中,我發現了一個遠比白字更大的問題。
    
    先說白字。念白字是中國文化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有幾個人敢說一個白字沒念過。我上大課點名時常常見到不認識的字,索性直接問該同學:你名字中的哪個字念什麽。而林校長的問題有二。其一,如網友說,鴻鵠不是生僻的詞匯。其二,為重大儀式的致辭,事先要精心準備的。戴高樂和丘吉爾的即席演講能力舉世聞名。戴高樂的兒子對記者透露底細:“我爸爸一輩子都在準備演講稿,他和丘吉爾的差別是他承認,丘吉爾不承認。”為準備陳子明悼詞,我之前最少念過五遍,而且在稿子上標出了重音。我的不幸是,偌大的靈堂中居然不給麥克。讓一個在發聲上精心準備過輕重抑揚的人,措手不及。文化水平既定,苛求何益。我的譴責是,這是有備而來的發言,不是對即席突發的應對,閣下是怎麽準備的。有不夠敬業之嫌啊。
    
    但與道歉信中所暴露的另一個問題相比,念白字就是小事情了。道歉信中他說:“真正讓我感到失望和內疚的,是我的這個錯誤所引起的關注,使人們忽視了我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麵現實的勇氣和直麵未來的行動。’”如果不是他在這裏提出,即使我讀過他的慶典致辭,也很可能“忽視他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而我以為“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是比念一個白字重要百倍的事情。
    
    我們先從“質疑”說起。質疑是懷疑精神的體現。馬克思在對他女兒的自白中說他的座右銘是:懷疑一切。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沒有懷疑,何來問題;沒有問題,談何解決。密爾說:即使是一個千真萬確地道理,經懷疑後接受,和當作教條來接受,是大不一樣的。我們不談懷疑精神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畢竟社會是有分工的。但至少,對一所大學而言,懷疑精神是至關重要,它當然會“創造價值”。而恰恰是在麵對懷疑精神上,北大的多數教師們與管理者在認識上一直存在著深刻的差異。九十年代初葉,我到北戴河講課,與時任北大副書記的林炎誌住在一個房間。或許因彼此都有了解,雖初次見麵,努力以朋友相待,相互刻意尋找公約數:我們都愛遊泳,中學時代都是跑800公尺的好手。因此相談愉快。返京時又是兩人一同乘坐火車。車上他翻閱一本老教授回憶北大的圖書,翻到張中行的那篇,指著其中強調懷疑精神是北大最重要的精神資源一處,問我:怎麽能這麽說呢,這太不對頭了吧。我已經忘了我怎麽應對的了。隻是記得,我聽後首先是震驚,震驚在看待大學精神上,教授與管理者的深刻差異。應該說,林建華校長的坦率,讓我們領受到更大的震驚。因為林炎誌先生是私下與一個朋友切磋此事,而林建華校長是麵對全校師生、乃至全社會,堂而皇之地宣講“質疑無價值”的人生觀、世界觀。在一個錯別字上,林校長可以立即道歉。我卻很難相信,在價值觀上我能說服他。但是這番道理我必須講,因為這關乎北大精神之核心。
    
    關於“焦慮”也說幾句。家兄是建設部前負責人之一。一次他問我北大畢業生們的精神麵貌如何。我說:我的研究生們多數是農村子弟,眼下幾乎都是房奴,很多都是父母砸鍋賣鐵還要舉債幫助他們買房結婚;盡管他們不和我談這些,但我可以感到他們內心的悲戚。家兄聽後歎氣說:這是我們住房政策的罪過。他也算是住房問題的管理者,但他對國家住房政策能有多大作為呢。從朱鎔基總理文集的最後一篇,我們可以看到他不讚同發展私人轎車,可是在任時他對此有過作為嗎?難有作為也罷,但作為管理者對無可奈何的焦慮者說一句“焦慮不能創造價值”,是否分寸不當。
    
    近期,敝人寫於十年前的一篇舊文“醜陋的北大人”在網上傳播。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那一年我係一個學生的畢業論文中有虛假成分。答辯委員會的一致結論是推遲半年畢業,重寫一篇論文。係領導在沒有充分了解情況下否決了答辯委員會的結論。矛盾上交,一直吵到校級領導。我們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在我們擺出全部情況,係領導聽後放棄辯護時,校級領導卻在連續兩次會上,勸說我們寬大那位同學。他們大概不會想到,他們的聲譽在多數與會教師的心目中一落千丈。這一幕令我們黯然神傷。古人雲:國家興亡,食肉者謀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同在一個校園中,大家對北大名譽的理解與珍重竟存霄壤之別。”
    
    係內矛盾上交到學校,與我們約談的就是時任副校長的林建華先生。這是我與林校長的一麵之緣。林校長當時態度平和、不站隊。但過後教務部的領導竭力勸說這個答辯組的教師放行作弊的同學。因認為這是校方的意思,林副校長的形象在我係這些教授心目中一落千丈。

    
    接下來披露一下過後發生的,也是我從未講述過的事情。
    
    當時是兩名本科生涉嫌抄襲剽竊。有一名的論文好得出奇。參考書目中外文書幾十本,更有海量的親自調查的材料。答辯會上,這兩方麵都漏出馬腳。最後一刻我問她:調查有錄音或筆記嗎,還保存著嗎?她說有。我說:回宿舍拿一趟。隻要有調查記錄,任憑她論文中的其他不實之處,我都準備放行。但直到最後一個學生答辯完畢,她也沒有回來。此時該同學已經獲得美國大學的全獎。而答辯會上的結論是重做論文,延遲畢業。稍後該生又偽造了調查采訪的錄音。隨矛盾上交,此事在我係師生中成軒然大波。在幾方對峙,我堅持不退讓之時——我的態度係內師生皆知,該同學來電話要和我麵談。我一再表示不同意麵談,她再三再四地堅持,最後她來到我家。見麵後就說:我是作弊,我欽佩您的態度和眼光,我隻對你一個人講,我也必須對一個人講出此事,不然我心裏堵得慌。在教務部和我係教師座談會上,我隻分析論文,不談該同學和我的談話,因為那是私人談話,不該作為證據。經過激烈爭論後,達成妥協:兩名涉嫌剽竊者,剛才說到的那位延遲畢業重寫論文,另一位放行通過。放行的這一位,日後到香港讀書,一年後再次作弊被學校開除。如此結局,讓人唏噓。
    
    拙文“醜陋的北大人”中那一段落的結語是:“同在一個校園中,大家對北大名譽的理解與珍重竟存霄壤之別。”這裏加上一句:大家對北大精神的理解,也存霄壤之別。
    
    林校長道歉信的結尾,表達了他對一個白字導致大家忽視了他的重大思想感到失望。我認同他的大小之別。願與林校長和大家一同關注、討論更大的事情。
    
    (作者為北大社會學係退休教授)

所有跟帖: 

這位也是北大的教授。 -soldanella- 給 soldanella 發送悄悄話 soldanell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6/2018 postreply 16:27:13

顯然這不是林校長一個人的問題,如果僅是他個人的問題 -泰坦尼克- 給 泰坦尼克 發送悄悄話 (170 bytes) () 05/06/2018 postreply 17:03:49

做校長要有頂多不幹了回去做教授的勇氣。這些都已經是幾十年謹小慎微爬上來的官僚。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6/2018 postreply 17:08:02

校長、教授、學生、、、校風。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6/2018 postreply 18:04: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