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隱私保護的發展具有時空錯亂的特征。

來源: gapac 2018-02-21 11:58:1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09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gapac ] 在 2018-02-21 11:59:5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隱私保護在中國完全錯亂!民眾竟無怨言

來源:德國之聲            2018年2月21日 

"大數據"這個概念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企業津津樂道的關鍵詞。《新蘇黎世報》駐京記者Matthias Müller認為,與西方民眾注重個人隱私保護不同,中國人在這方麵相當遲緩。題為《中國人在慢慢發現自己的隱私空間》的這篇評論文章開篇寫道:"在中國,隱私保護的發展具有時空錯亂的特征。

對於三大互聯網巨頭--阿裏巴巴、百度和騰訊來說,收集和評估顧客數據是他們的核心業務戰略。在世界其它地區對於大數據還隻停留在誇誇其談的層麵時,這個概念已經深深在中國企業的經商思維和行動中打上了烙印。這三家互聯網巨頭以此總結出了一個能為自己帶來巨額收益的雄霸市場的秘籍,那就是憑借這些數據,他們能夠根據顧客喜好需求,進行量身定做式的產品推薦。"

作者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防火牆長城"給這些互聯網企業帶來了巨大競爭優勢,因為這座"長城"不僅擋住了外國的媒體、信息,也擋住了外國的互聯網企業涉足中國巨大的電子商務市場。除此之外,中國在互聯網信息領域的立法采取觀望態度,也讓這些本土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常常立法機構都會等上幾年才介入,為的就是不要把新技術及其催生的全新商業模式扼殺在萌芽狀態。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這種政策顯然是一個福音。他們充分利用了這其中的行動空間,在國內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下一步,他們還在伺機進軍海外市場。"

而在這種發展大潮下,中國消費者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到目前為止,他們都毫無抱怨地接受了現行的做法,在沒有過多加以追問的情況下就向這些電商提供了自己的數據。"然而現在也開始有反抗的聲音,盡管音量不是很大。比如百度就受到江蘇省的一家消費者保護協會的譴責,因為這個中國版本的穀歌涉嫌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收集個人數據。還有一些其它的應用程序開發商也因為類似的做法受到消費者保護組織的調查。此外騰訊公司旗下的QQ和微信也受到了批評。吉利汽車的老總李書福就指責騰訊刺探微信用戶的個人數據。騰訊雖然反駁了指責,但是這家企業無法否認的是,在微信上一些政治敏感性的內容會受到審查。"

作者又列舉了今年年初支付寶對用戶查看支付寶年度賬單時默認勾選"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一事作出道歉的例子,並且指出了同樣的事件如果發生在西方社會,可能遠遠不是道個歉那麽簡單:"數據保護者的呼號,嚴厲的處罰,再加上公司信譽掃地,這就是後果。而在中國,也由於相關立法的缺失,還不會引發這麽嚴重的損失。不過一些跡象顯示,中國人也開始轉變思維了:他們慢慢開始領悟到,原來自己的個人隱私是這麽需要保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