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人的病 態奮鬥(深度好文)

來源: 我是秋雲 2017-08-27 19:49: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385 bytes)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華人都可以生存得很好。因為華人極能吃苦,擅於艱苦奮鬥。這是華人重要的特征,也是一種優勢。

然而,雖然華人勤奮努力,但其動力卻是病態的,目的幾乎全都指向“發財”,沒有對於知識、創造、公正、關愛等永恒性價值的追求。所以,勤奮卻得不到尊重。這使得華人在幾乎所有的社會環境中都被邊緣群化。比如在美國,華人群體的政治地位幾乎是最低的,排在黑人、印度人、中東人、穆斯林族群,甚至非洲人之後。

漢文化所提供的人生動力,僅限於財富、權利和威望。用俗話來說就是“升官,發財,做人上人”。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放在人類文化的視野裏,卻是非常狹隘的。人類普遍具有對於精神意義的追求,有著對於公正、愛、真理、信仰等永恒價值的強烈興趣。但在漢文化裏幾乎沒有。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奮鬥的動力與人格健康水平有關。對神經症人格的人來說,人生奮鬥的目的在於擺脫焦慮。而人類所有擺脫焦慮的動作,都會指向四個方向,分別是:愛的控製、金錢,權力,威望。選擇不同的動作方向與人的焦慮來源有關:尋求“愛的控製”的人,往往是缺乏愛;追求金錢的人,是曾被貧窮所折磨;追求權力的人,內心充滿了無助感;而追求威望的人,則有過受羞辱的經曆。(《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卡倫.霍妮)

對照這四個方向,我們就會發現,神經症人格的四個努力方向恰恰就是中國人的人生奮鬥目標。第一,控製性的愛,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係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在中國父母的眼中,似乎沒有孩子會成年這個概念,終身都把孩子當做私有財產,進行全方麵的控製。中國人的夫妻關係、上下級關係、官民關係,都是這種關係的翻版,即以愛之名控製他人。

另外的三個方向:權力、財富和威望,升官發財、光宗耀祖、飲食男女的快感,則更是中國人的奮鬥目標與原動力。終身都在勤奮的擺脫焦慮,比如擺脫“被別人看不起”“滿足肉體欲望”等低級目標。那些精神性的目標,比如探尋真理、追求正義、實踐良知、傳播愛等精神性追求就沒有在漢文化中出現過。從這個角度來說,華人是普遍的神經症患者,其人生奮鬥的目標無法指向創造性和道德感。這是華人雖然勤奮卻難以得到尊重的重要原因。

那麽,漢文化這種普遍性的神經症人格是如何產生的?原因在於漢文化缺乏“愛”這個極其重要的情感內核。自古以來,漢文化就缺乏愛的教育。儒家文化強調的是等級尊卑,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而近幾十年來,強調的是鬥爭和對抗,是仇恨教育。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就把孩子分為“好生與差生”,製造恐懼感和羞辱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是不可能獲得心理健康的,內心深處普遍性的充滿了敵意。

敵意是神經症人格形成的關鍵原因。由於內心潛藏著敵意,人不得不去壓抑這種敵意以避免衝突,這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焦慮。為了釋放自己的焦慮,神經症患者就會不由自主的指向“愛的控製、權力、財富、威望”這四個基本的方向。這反過來也能成為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神經症人格的基本指標。如果一個人人生奮鬥的目標,無法超越這四個方向,那麽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此人是一個被焦慮所控製的神經症人格患者。

一個人隻有具有健康的人格,才具有文化上的創造力,才能夠具有使命感和好的價值觀。隻有中國人普遍獲得了健康人格和廣闊的心理力量,才可能創造出走向世界、被廣泛接受的文明。(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假以時日就會變了,富了就不老惦記錢了 -caged-city- 給 caged-cit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7/2017 postreply 23:20:51

我有同感,中國是世俗文化,缺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許多人人生目標是成為人上人,可是,應該說這個目標本身都錯了 -akuan- 給 akuan 發送悄悄話 (169 bytes) () 08/28/2017 postreply 19:27:15

變 態 ! -az4591- 給 az4591 發送悄悄話 az459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17 postreply 19:50: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