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為中用與數典忘祖

來源: stonebench 2017-04-13 12:45:2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4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tonebench ] 在 2017-04-13 12:47: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不可否認,中國人近兩百年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西方,奮發圖強。

學習西方一般來說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所謂中體西用,一種是全盤西化。

全盤西化隻有一種,以劉曉波鼓吹的“再被殖民三百年”為代表。今天也有不少人相信。

中體西用卻有兩種。一種是形式的,機械的,就如洋務運動所主張的。保留中國的思想文化體製,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這種思想就如現在的中西醫結合一樣,最終搞得中不中西不西。事實也證明,舊有的思想文化體製已經沒有辦法承擔中華民族翻身的任務了。

另一種,就是靈活的,本體的。比如,思想方法,體製製度,科學技術,西方的好的形式全部拿來,但隻是作為工具,而根本上則保存著中國傳統的精神氣派。這種中體西用,就是49年後近三十年的中國發展實踐。學習西方:從馬列思想到製度到科學到技術。但這些東西都是被當成工具拿來的,骨子裏這段時期的中國依然是以中為體。以中為體不是以某家學說為主,也不是以某種製度為主,而是以中國傳統的文明精神為主。簡論如下:

仁民愛民,是儒家。比如前三十年多養活5億人口,成了後來改開的主力(到某相嘴裏成了人口紅利)

發展科學工巧,是墨家。比如兩彈一星。

辯證處理矛盾,是道家。比如國際太極。

民主集中,是法家。比如社會秩序穩定。

獨立自主,是王道,大丈夫道。比如縱橫於美蘇之間。

這些精神,古來中國健康時期皆如此。在新中國,也並沒因為中國采取了馬列的意識形態而改變,相反,馬列的意識形態大大地解放了思想桎梏,反而有助於這些精神的充分發揮。

因此,這是真正的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因為最中國,最根本的東西不是變少了,變沒了,而變好了,變多了。

反之,全盤西化的道路走下去會是什麽結果呢?中國人沒有中國人的精神,跟著歐美唱小調。唱來唱去,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了。想全然歸化吧,人家還不認。不想歸化吧,又沒有自己的精神骨氣。腦子裏白茫茫隻會重複別人說過的話。 對一個人來說不算什麽,或許他還很享受。但對一個民族來說,這絕對是災難。

可以預見,有人會舉批孔,文革中夫妻反目親子成仇,破壞文物等例子-----教條主義的人都會想到這些,並且用來反問。其實,批孔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措施,而思想解放的目的是什麽呢?是叫人違背人倫道德嗎?不是,是讓人可以更主動地發揮能動性,把社會建設得更好。比如,好老師反對給學生很多作業,你不能說這個老師反對知識或者反對學習。文革的中的反人類事件確實存在,但是很複雜,需要更加辯證的頭腦來反思。此處不多說了。要了解俺的辯解觀點請看別的博文。

總之,中國前三十年以馬列為指導的示土會主義建設並非數典忘祖,而是洋為中用。

混淆是非而以美國的所謂民主自由來否定中國一切的,才是數典忘祖:)

 

 

 

 

 

 

 

所有跟帖: 

文革從他的終極目的來看當然沒有成功 -三笑- 給 三笑 發送悄悄話 (907 bytes) () 04/14/2017 postreply 08:12: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