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兩會提“黨政分工” 時代碰撞 鄧小平遺產束縛手腳?(圖)

來源: 多維 2017-03-15 13:25:4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47 bytes)
2017年中國“兩會”期間,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有關“黨政分工”的說法引起了爭議。爭議的一個焦點在於,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曾經提出“黨政分開”的說法。雖然兩詞僅有一字之差,但是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議持續至今,已經有了數十年時間。

有觀點稱,在這一問題背後,存在著鄧小平與習近平或王岐山的政策衝突。其實在近幾年裏,有關曆史觀、“一國兩製”、領導體製、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為外交政策的調整等方麵,也出現了類似的爭論。

有評論人士表示,以中共十八大為分水嶺,中國重新選擇了發展方向,作出很多改變。鄧小平時代以來所形成的許多政策,甚至是鄧小平本人的一些想法或說法,沒有得到完全的執行、實現,或是被改變、調整。其實,這應該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2017年是鄧小平逝世20周年,改革開放至今更是已經將近40年時間。中國在這些年裏的發展突飛猛進,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嚴重的問題,舊的治理體係和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

其中的一些問題,不是鄧小平一人就能完全準確預料且有效避免的。比如鄧小平曾說,“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但在中共十八大前,兩極分化的形勢已經非常嚴峻。

鄧小平在1978年訪問日本的時候,被問到中日相爭的釣魚島問題時說過一句話,“我們認為兩國政府把這個問題避開是比較明智的,這樣的問題放一下不要緊,等10年也沒有關係。我們這一代缺少智慧,談這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鄧小平提煉並踐行了毛澤東思想裏的“實事求是”(圖源:Getty/VCG)

這類“擱置爭議”的主張與“韜光養晦”相互配合,是中國外交幾十年裏的重要原則,為改革開放開道和避險,效果是巨大的,也體現了鄧小平務實發展的哲學思想。

鄧小平還在“一國兩製”的問題上說過,“我們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幹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對香港的政策50年不變。”這是鄧小平務實執政的另一個體現。

需要指出的是,“擱置爭議”的主張,並沒有堵死最終解決爭議性問題的通道。隻不過,鄧小平是把這一重任交給了“下一代”。這是鄧小平當時的無奈之處,同時也為“下一代”做了他那一代的準備。

而且,按照中國官方的說法,鄧小平提出“擱置爭議”時是有條件的,也是具有伸縮空間的。“擱置爭議”與“共同開發”一起被提出,兩者的必要前提是“主權歸我”。因此,最終何時和如何結束“擱置”狀態,其解釋權在於中國一方。至於是緩步推進還是一次到位,兩種選擇都是合理的。

上述評論人士還說,鄧小平打破了毛澤東的很多“政治正確”,推進了改革開放。習近平繼續改革,肯定會打破鄧小平時代立起的一些框框。

因為習近平與鄧小平兩個時代緊密銜接,其對鄧小平時代政策的改變會明顯多於對毛澤東時代的改變。畢竟,毛澤東時代的問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鄧小平那一代解決了。

如果鄧小平的想法說法也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將會束縛當下的深化改革。不論如何,習近平的改革與調整,都是在鄧小平時代的基礎之上所進行的。

該評論人士進而指出,關鍵還是要“實事求是”。在這一點上,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之後又傳承到了習近平的身上。

所有跟帖: 

分工比較合理,這樣不存在共產黨失去執政控製權的可能,又能把黨建和行政分開,行政管理如果實行更多民主成分就有可能。如果共產黨真這麽 -夢遊情傷- 給 夢遊情傷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8/2017 postreply 16:56: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