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革命的必要性

來源: 主流媒體 2015-10-26 15:10: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212 bytes)

其實這個想法在自己的腦海中已經盤旋很久,現在用簡單的思維把複雜的中國主要問題呈現出來,自己也是感到一些震撼的。


中國的大多數民眾勤勞節儉,理論上來說,即便在比較艱難一點的環境,也是可以過一個安逸的人生的,事實卻並非如此。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看到過挺多不幸的家庭,特別是那些年過六旬的老人,仿佛是被養著了原因,被呼來喝去,過得畏畏縮縮。這是典型的農村家庭的一個縮影。我以為那是經濟不發達的原因。


經過幾十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的生活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然那種典型的不幸家庭卻沒有改變多少。一個重要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孝”的迷惑下,把不該花用來養老的錢全部花到成年的子女身上。特別是“孝”寫進法律之後,在成年子女上花錢更加肆無忌憚,三代人的積蓄首付買房都成常態了。


當看到一則新聞:因婆媳吵架,不冷靜的丈夫把妻子從樓上扔了下來,活活摔死了。那時,我確信魯迅筆下“吃人”的就是儒道的傳統文化。我們那些聰慧的女生不妨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一些不如意,苦悶,忍受甚至憤怒難道不是受了儒家傳統文化的壓迫嗎?如果不是文化的原因,你們完全可以像歐美的女性一樣,過得更快樂,自由。


儒道傳統文化的社會常態我們是看得到的,譬如:紅二代--衙內,二奶,三奶--妻妾成群。


對於大家談虎色變,深惡痛絕的文革,作為一個文革接近尾聲才出生的人來說,事實到底如何,也隻能看一些有關文革的書才略知一二。其實文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然而讓一群具有深刻儒道傳統文化烙印的人進行一場去儒道傳統文化的革命,結局是可怕的。對於文革中主體--有著深刻儒家傳統文化烙印的民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對於他們來說是虛無縹緲的,隻有鬥人的權力是真實的,儒道思維顯露出來的殘忍,讓人不忍目睹。


然文革之後,作為文革期間主體的民眾,這麽多回憶文革的書,卻鮮有對自己殘忍作為進行反思和批判的,這就是儒道傳統文化的真實麵目:成王敗寇。就如博主康無為寫的:在中國,即便一些不妥協的人也有格局的限製。迄今為止,中國的很多曆史親曆者和政治人物的後人終其一生,對當代史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的反省,也仍然超不出為自認為清白無辜的自己和家人的遭遇鳴冤叫屈的水準。這便是儒道傳統文化對人的束縛。


其實無論是三民主義還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都算得上是民主製度。然而,在儒家傳統文化下,選舉過程不能實際有效地進行,都變成了有名無實的製度。國內社會充滿了不平等和不自由,許多人寄希望於不切實際的政治體製改革,豈不知若不是文化進步帶來的體製改革,其他政治體製改革隻是黨爭和追逐利益的工具而已。
這讓我想起了印度,六幾年就廢除了種性製度,但是到現在我們還經常看到“榮譽謀殺”,既然這種種性製度文化還盛行在印度民眾之中,就算印度有民主製度的框架,又怎會有民主之實呢?


伊拉克,利比亞,埃及,敘利亞,烏克蘭等一些國家就不必多說了,那種文化未到位而強行進行的民主製度改革都給這些國家的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還有台灣,有民主製度的框架,但在儒道傳統文化影響下,民主製度卻不能有效地實行,完全變成黨爭。當阿扁當政時,反對黨國民黨還算強勢,卻能貪腐成那個樣子。明年民進黨上台,國民黨勢弱,台灣的貪腐會不會卷土重來,初期民主會不會夭折,也是很難說的。


儒道傳統文化能綿延幾千年,生命力之強完全不可小覷。在國內學習的兩個重要環境:家庭和學校,完全被這種文化所把持。成年之後到思維產生定勢的不惑之年隻有短短二十幾年,要麽天分太高,在儒道傳統文化中浸淫太深,要麽忙於生計,無暇對這種文化進行反思,在國內大環境下,能突圍出儒道傳統文化束縛的人可以說是極少。


毋庸諱言,儒道傳統文化在曆史上曾讓中國社會走入繁榮與強大,對於曆史上那些以民為本,為民努力奮鬥一生的英雄,我也一直致以一種崇高的敬意。然而,曆史發展到如今階段,這樣的文化與民主自由的方向已背道而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種文化產生的後果,總是讓人心有戚戚矣!


強行進行文化革命,曆史證明是不成功的。那就希望在資本和文化全球化過程中,讓這種文化革命在新生代身上潛移默化地發生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