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把能源說錯了!(ZT)

來源: 唵啊吽 2015-03-13 05:55: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046 bytes)

調查探尋真相的《穹頂之下》注意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其中涉及的油氣數據值得關注,但講錯了。

 

【無所不能 文|龐名立】柴靜製作的霧霾調查片《穹頂之下》,對喚起公眾關注環境健康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動機和效果無可非議,社會效果是好的。

 

調查探尋真相的《穹頂之下》注意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其中涉及的油氣數據值得關注,但講錯了。柴靜是媒體人,要她通曉能源未免太苛刻。為共同推動治理霧霾,共同作建設性的探討交流,無疑也是一種前進的力量。

 

我國有多少油氣資源?

 

柴靜說,“……中國並不是煤多、貧油、少氣的國家,我們石油探明率是38%,天然氣探明率占22%,這意味著我們還有大量的天然氣埋葬在中國大地之下,黑暗不知名的深處。在每年探明這些儲量當中,比如說天然氣探明9000億立方米,我們隻開采了1000億立方米,有大量的資源我們知道它在哪兒,但卻沒有去開采”。

 

談到油氣資源,沒有“探明率”這個概念,探明率不代表資源的多少。我國究竟有多少油氣資源,首先要搞清楚什麽叫資源?

 

資源不是指地下資源的埋藏量,而是指經過人們的地質勘探和研究,已查明的、地下蘊藏的並可被利用的資源。也就是說,資源是一個動態數據,隨著人們的認識和技術的進步,則資源數據也在變化。

 

油氣資源的利用遵循這樣一個程序:資源量→可采儲量→生產量→消費量。資源量是估算的數據,可以看但不可靠,可采儲量是指在現實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采出並能銷售出去的數量,它油氣資源最重要的數據,世界上通用的,可惜國人對此不感興趣。幾乎許多國家講不出它們有多少資源量和探明率,卻對可采儲量很清楚。

 

中國有多少天然氣可采儲量呢?有個公司叫BP,中國誤譯為英國石油公司,過去這樣翻譯沒有錯,可是以後經過合並改組已經成為國際公司,這些由許多公司組成的國際公司要有個名字,大家達成協議稱為BP。這難倒了中國人,因為我國文件規定,媒體說事不允許用英文,所以又用了“英國石油公司”這個舊詞。BP每年6月份發布一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現在是63版了。表1把世界上前五位國家的剩餘可采儲量列出,以便與中國比較。表中%表示占世界總量的比例。

 

表2是我國三大石油公司的剩餘可采儲量,2013年還剩2.24萬億,比柴靜說的9000億立方米多。這2張表都顯示我國天然氣資源並不豐富,所以要進口。

 

當然,正如柴靜所說的“我們知道它在哪兒,但卻沒有去開采”。中石油有過錯嗎?沒有。原因很簡單,天然氣不像煤炭可以放在露天,天然氣不可生產出來放在罐裏慢慢買;天然氣是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產的,需要就從地下開采出來賣。

為什麽不能多搞點天然氣?

 

柴靜說,為什麽有大量的天然氣沒有去開采?有個官員說,美國有6300個石油天然氣公司,我們隻有3家;美國有160家天然氣管道公司,中國隻有3家,其中70%集中在一家手裏。如果我們開放天然氣市場,“幾年時間,我們的天然氣產量翻一倍,我們的探明儲量翻一倍”。為什麽不能多搞點天然氣?

 

這種提法對國際油氣企業太不了解了,縱觀國際油氣企業,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家壟斷的,占多數,另外一種國家控製下的許多公司自由競爭,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形成這種局麵取決於國情和曆史狀況。但要注意到,油氣行業都是國家的支柱產業,都受到國家控製的,哪有那麽任性。請看表1列舉了五大天然氣資源國,除了美國油氣公司多如犛牛以外,其他4個國家都是壟斷經營企業,特別是俄羅斯有個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Gazprom)擁有最大的資源和產量,天然氣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柴靜《穹頂之下》不懂天然氣勘探與開發是一個階梯式持續過程,不像煤礦那麽較為容易開采。石油行業開采風險大,在地下地層找尋油氣,猶如大海撈針般的困難,在美國稱為“野貓井(Wildcat Well)”,采不出油氣的空井是常態,開采一口空井,幾千萬就打水漂了,不是中小企業可以隨便進進出出的。在我國油氣管理製度和監管機製不完善的情況下,盲目開放市場,必會魚目混珠,假冒偽劣充斥,社會必然出現動蕩。

 

另外,您可以看到中石油為了加大國內天然氣供應,投資建設了“四大戰略通道”進口天然氣,即使進口氣價格遠高於國內銷售價格造成進口越多虧損越嚴重的局麵,但中石油為了保證天然氣供應仍義無反顧!

 

有的觀點太絕對了,如“壟斷是不可能創新的”。 壟斷指經營壟斷,創新主要指技術創新,壟斷企業照樣技術創新,有自己的研究團隊,也有引進技術,如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的研究團隊很大,如俄羅斯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科學研究院(http://vniigaz.gazprom.ru),中國的油氣研究團隊更加大。

 

另外,柴靜列出了一張我國壟斷行業的腐敗圖,實際上腐敗不是壟斷的必然結果,當然更不會跟霧霾扯上關係,造成這種結果在於國家監管失職。世界上國家壟斷的油氣行業很多,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無可非議,我國總體油氣工業發展是保障了能源供應安全的。

 

我國仍然處在煤炭時代嗎?

 

為什麽我們遲遲沒有進入油氣時代?實際上全球早已經進入石油時代。波蘭依格納茨·盧卡西維茨(Jan Józef Ignacy ?ukasiewicz)1854年在波蘭克羅斯諾市附近開掘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博布爾卡(Bobrka)油礦場。波蘭說已經進入現代石油時代。美國埃德溫·德雷克(Edwin Drake)1859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泰特斯維爾附近挖掘了美國第一口油井,美國說已經進入現代石油時代。威廉·哈特(William Hart)1821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弗裏多尼亞,在當地的小溪溝邊散步,發現水麵上冒出氣泡,於是在附近鑽了一口9米深的井,成功地獲得了較大氣流的天然氣。美國說,1821年已經進入現代天然氣時代。蘇聯於1946年建設薩拉托夫(Saratov)—莫斯科長度為800公裏以上的輸氣管道,蘇聯說已經進入現代天然氣時代。

 

中國太落後了,現在還處在煤炭時代,其實不然。1878年清政府在台灣苗栗設置的礦油局,負責出磺坑油田的鑽井采油業務,這是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第一個管理機構。1946年在上海成立中國石油有限公司,1949年後中國石油天然氣工業進展更加快速,大慶、遼河、江漢、四川……等油氣田陸續出現,支撐著中國工業發展。中國對能源時代沒有明確的劃分,盡管目前原煤產量和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但石油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

 

柴靜說:“倫敦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隻有從煤炭時代進入油氣時代,我們才能得到更清潔的天空”。這句話跟霧霾沒有關係,隻能說燃煤煙囪大量排放黑色顆粒抹黑了天空,這些顆粒應該大於PM10;或者這樣說,燃煤是霧霾罪魁禍首,汽車尾氣排放不會造成霧霾,當然不正確。

 

PM2.5是Particulate Matter2.5的縮寫,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對霧霾天氣的形成有促進作用,霧霾天氣又能進一步加劇PM2.5的積聚。現在展示圖1,表示2.5微米的顆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當然不能排除汽車尾氣排放物。也就是進入油氣時代照樣有霧霾。

 

天然氣治理霧霾就沒有隱患嗎?

 

我們的官員和媒體普遍把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煤製氣等宣傳為清潔能源,這種觀點很簡單,因為它們燃燒後隻排出清潔的二氧化碳和水,不像煤炭和木柴那樣,產生霧霾。隨便問個燒飯的大嫂都可以得到這個結論。

 

天然氣燃燒確實可以不產生霧霾,不像燃煤那樣,但是天然氣屬於化石燃料,無論是否燃燒,都產生溫室氣體,增強全球大氣暖化。真正解決霧霾不是大量使用天然氣,而是使用清潔能源,即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但在再生能源尚未取代化石燃料之前,采用天然氣是無可非議的辦法。因此,加速發展我國清潔能源是必然的選擇。治理霧霾易,扼製全球氣候暖化難。

 

防止霧霾促使全球煤消費量減少了嗎?

 

許多專家認為,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是我國空氣汙染不斷惡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調整能源結構是關鍵。這裏有一張表,根據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曆年的數據匯總整理而成。它顛覆了這個觀點:原煤消費量在不斷增加,而且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份額占據強勁的勢頭。也就是說,全球霧霾正在加劇,但實際正好相反。其原因是采用清潔煤技術(Clean Coal Technology,CCT),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被捕獲。

霧霾之殤不必誇大

 

柴靜所談霧霾問題,揭露真相,喚起政府和民眾的關注,已經達到目的了。對能源知識認識不足,可以諒解,何況政府官員都沒有搞清楚。

 

PM2.5與霧霾對人們肺部吸入物有影響,有可能使心腦血管增多,當然必須解決,但不能什麽都怪罪在霧霾,甚至把嬰兒出生從母體帶來的病痛都怪霧霾。霧霾自古就有,不必大驚小怪,唐朝詩人韋莊寫的《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詩句是說村民燒再生能源——柴產生的霧霾,嚴重到“煙籠十裏堤”了。當時生產力低下,不至於產生多大影響。

 

談霧霾常拿美國說事,自愧不如。中國大量使用煤炭,不是中國的意願,是沒有辦法的。造地球哪個神仙把化石燃料分配不公,給美國很多石油天然氣,卻給中國很多煤,而且煤還不如美國多。中國出現霧霾是在工業化進程中沒有注意監控產生的,但媒體誇大到中國霧霾漂洋過海到美國,言過其實,實際上中國比美國做得好,能源轉型是指人類利用化石燃料朝向清潔能源轉型。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2012年(2013和2014年數據尚未發表)數據,中國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的21.0%,而美國隻占12.6%;再說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人口多,輕易就可以成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但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少,根據歐洲聯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和荷蘭環境評估署(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聯合統計,2013年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為7.4噸,而美國為16.4噸。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燃煤和燃油增多,許多國家不同程度低出現霧霾,在政府管理和監督之下都有治理成效。每個老百姓都是霧霾的製造者,但是管控、治理、消除霧霾,責任在政府。隻有治理和監督得力,治理霧霾成效遠比防止大氣暖化快得多。

 

龐名立老師新書《非常規油氣辭典》:點擊購買。全書和無所不能的語言風格一樣簡潔明了。書中濃縮了非常規油氣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數據檢索方法。辭條名稱均有中英文對照,另附相關數據查詢網址,可謂是一份“一站式服務”的非常規油氣數據大全,你想了解的關於非常規油氣的一切都在這裏!

 

【無所不能特約作者,龐名立,曾在中國計量科學院(北京)和中石油(四川)工作。著有多本石油和天然氣書籍。】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發,首發於金銀島

所有跟帖: 

好貼! 學習了。 -申公豹- 給 申公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08:41:43

有據有理同時肯定柴靜的貢獻!讚一個。 -mapletea- 給 mapletea 發送悄悄話 maplete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15:56:45

全部私有化後,滿地天然氣、石油管道泄漏爆炸的日子也就不遠了。石化行業要比煤炭危險的多。BP為墨西哥灣汙染花了幾百億美元 -蔥蒜- 給 蔥蒜 發送悄悄話 蔥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16:35:09

原來是在中石油工作過的,怪不得扯動扯西! -哈裏斯- 給 哈裏斯 發送悄悄話 (333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17:16:00

鴻觀 第25期 中國環保還得中亞 鬥氣 -hjh73- 給 hjh73 發送悄悄話 hjh73 的博客首頁 (160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20:46: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