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山河鞏義“四度”向新

 

今天,讓我們一同展開這幅高質量發展的長卷,從四個維度,解讀鞏義立足山河、走向未來的“新生”密碼。

 

產業高度:

從“製造重鎮”到“智造名城”的躍遷

PART 01
 
 
 
 
 

 

清晨的鞏義,智能工廠的律動率先喚醒這座城市。在明泰鋁業的車間裏,0.006毫米的超薄鋁箔如銀緞般在自動化生產線上靜靜流淌,這項“薄如蟬翼”的技藝,正是鞏義工業攀登產業高度的生動注腳。

 

鞏義的工業血脈,自古便奔流不息。

 

從商周時期的“闕鞏之甲”,到抗戰時期貢獻卓著的鞏縣兵工廠,再到上世紀70年代點燃“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的社隊企業……敢想敢幹、敢闖敢拚、精益求精的製造精神,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基因。這份深厚的底蘊,正是今日鞏義向“智”而行的底氣所在。

 

一路風雨兼程,鞏義實現了從“村村點火”到“產業集群”的驚人一躍。如今,這裏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鋁板帶箔加工基地,產量約占全國的1/3,高精鋁製造產業集群躋身“國家級”,還被授予“中國鋁產業高地”稱號。豫聯集團、明泰鋁業等龍頭企業頂天立地,營收規模突破百億,攜手引領產業浪潮。

 

更為重要的是,一場深刻的“數智”革命正席卷傳統車間——全省智能製造重點項目入庫35項,省級智能工廠(車間)達40個,數字化轉型為這座老工業基地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產業的“高度”,更體現在其服務國家戰略的視野與能力。在當地明星企業泛銳熠輝的展廳裏,一片神奇的氣凝膠複合材料,能從容抵禦1300℃的烈焰,護航固體火箭、航空母艦等“大國重器”。該企業落戶後,還帶動產業鏈相關企業先後落地鞏義,鞏義市前沿新材料科創園建設正穩步推進。
 
 

除了新興產業,鞏義還前瞻布局氫能等未來產業。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於氫液化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製造及產業鏈運營的企業,其氫液化裝備甫一研發下線即獲商業簽約。依托中科清能氫液化裝備項目,鞏義正努力促進未來產業建鏈成鏈。

 

工業快速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是核心競爭力。鞏義市積極支持企業建設各類創新平台。目前,該市已建成國家級創新平台3個、省級106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個,省級以上研發平台總量位居鄭州6縣(市)首位。

 

如今,鞏義的高精鋁、新材料、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已達79%,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多年的發展,鞏義的龍頭企業培育成效明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03家,營業收入超百億企業3家,其中,豫聯集團、明泰鋁業入選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與此同時,鞏義也積極扶持小企業發展。目前,該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9家,41個小微企業園建設也正加快推進。

 

 

在鞏義,“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2024年,鞏義市排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第38位,蟬聯全省第一。

 

鞏義地毯企業的產品亮相“九三閱兵”現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主火炬的外殼高溫部件由鞏義科創企業製造,產自鞏義的造雪車在北京冬奧會鋪雪工作中大顯身手……如今,越來越多的“鞏義造”閃耀於國家級舞台,這也讓鞏義打造全省先進製造業高地的底氣更足。

 

文化深度:

讓千年文脈成為“流量”活水

PART 02
 
 
 
 
 

 

硬核的產業脊梁,塑造了鞏義強勁發展的“形”;但一座城市真正動人的神韻,卻需要向更深處探尋。當機器的轟鳴暫歇,我們仿佛能聽到來自曆史深處的回響——那是河洛文化的濤聲,是杜甫詩歌的吟唱,它們共同構成了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精神底色。

 

在河洛匯流處,雙槐樹遺址的黃土之下,埋藏著5300年前中華文明的“胚胎幹細胞”,實證了河洛地區在文明起源階段的中心地位。筆架山下,杜甫故裏的一草一木,似乎仍浸潤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深沉眷戀。唐宋窯址的烈火,曾淬煉出最早的青花瓷——唐青花,將中國青花瓷的曆史譜係向前推進了數百年。而康百萬莊園那“留餘”的家訓智慧,至今仍對現代商業倫理與人生哲學發出穿越時空的叩問。

 

麵對如此璀璨的文化瑰寶,鞏義的課題是如何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答案,是深度的文旅文創融合。

 

 
 

 

鞏義係統構建了“一核三帶”文旅發展格局,以杜甫文化為核心IP,持續擦亮“詩聖故裏 河洛鞏義”品牌。11年精心耕耘的“杜甫故裏詩歌周”,讓千年詩心在當代持續躍動。

 

與此同時,永昌陵、永厚陵等文化遺址公園和鞏縣窯遺址博物館相繼開放,鞏縣兵工廠舊址煥新亮相,讓曆史從課本走入可觸可感的現實。非遺研學、手造體驗等新業態,則讓遊客從“觀山看水”的旁觀者,轉變為“入景入情”的體驗者。

 

今年前9個月,鞏義市接待遊客達1521.3萬人次,超過了去年全年的1336萬人次。鞏義文旅融合競爭力躍居全國縣域前列,還捧回了“中華詩城”“中國最佳全域旅遊休閑目的地”等榮譽。

 

 

夜幕降臨,文創市集的燈火、短視頻博主鏡頭裏的詩意夜景,無不昭示著:這座發力建設黃河流域特色鮮明文旅強市的詩城,正以最具時代感的方式“出圈”,將文化的深度,轉化為發展的“流量”與“留量”。

 

生態綠度:

筆墨丹青繪就“公園城市”

PART 03
 
 
 
 
 

 

探尋曆史的深度,是為了更好地定義未來。而當鞏義人將目光從深邃的文明遺產,轉向身邊的綠水青山時,他們堅定了一個信念:一座真正偉大的城市,不僅要有強勁的筋骨與深厚的靈魂,更要有能讓子孫後代詩意棲居的生態底色。

秋日,長壽山是打翻的調色盤,漫山紅葉,層林盡染;平日,洛河是穿城的綠絲帶,碧波蕩漾,候鳥翩躚。這幅“綠水青山”的畫卷,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鞏義以“綠”為筆,作答“發展三問”的堅定行動。

 

 
 

鞏義堅定不移地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路徑選擇,著力建設鄭州都市圈山水特色“公園城市”。

 

2022年摘得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金字招牌,正是對鞏義綠色發展成色的權威認證。

 

它一手做“減法”,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動態清理“散亂汙”企業;一手做“加法”和“乘法”,持續植綠護綠,5年完成人工造林1.3萬畝,建成公園綠地47處,更推動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成功創建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鞏義先進製造業開發區更是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空氣更清新,河流更清澈。伊洛河鞏義城區段榮膺“省級美麗幸福黃河”稱號,便是生態治理成效最直觀的“獎狀”。曾見證工廠煙囪林立的市民,如今更樂於在杜甫路上漫步,慨歎:“河清了,山綠了,城市更宜居了。”

 

民生溫度:

厚植幸福底色 描繪溫暖樣本

PART 04
 
 
 
 
 

 

從長壽山的層林盡染,到伊洛河的碧波蕩漾,這幅綠色畫卷的最終落筆,終究是人民的笑臉。發展的終極意義,在於將產業的動能、文化的滋養、生態的福祉,最終轉化為85萬鞏義人可感可觸的“幸福溫度”。

 

鞏義著眼打造中原地區友好宜居幸福城市,將真金白銀持續投入民生領域,5年間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70%以上。這裏的“溫度”,藏在164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的樓道裏,躍動在17條“斷頭路”打通後市民舒展的眉宇間;體現在新建的10所標準化中小學和幼兒園裏,也融入鄭州城建職業學院等職教園區為青年鋪就的成才道路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鞏義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織就了一張覆蓋城鄉的健康保障網,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經濟的醫療服務,其成功經驗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縣域醫共體建設帶來的實惠,鞏義居民有著切身的感受。到鎮衛生院就診的一名北山口鎮西頭村村民告訴記者:“現在來看病更方便了,醫生說藥方開了後會上傳到鞏義市醫院審核,然後再煎藥,藥煎好後就直接寄到家了。省得在家煎藥,也不用在醫院等了。”

 

除了創造越來越宜居的環境,鞏義也致力於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其“多舉措破除跨境貿易壁壘”案例入選全國縣域營商環境年度創新十大案例,印證了這座城市對企業、對人才的友好與吸引力。

 

連續多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用“心”投票,給予這座城市的最高褒獎。

 

圖片

結 語

 

產業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態的綠度、民生的溫度——這“四維”並非割裂的拚圖,而是鞏義高質量發展藍圖中相互咬合、協同驅動的齒輪。他們共同解答了一個關鍵命題:一座城市如何在不朽的文脈與進取的雄心間找到平衡,在鍛造經濟硬實力的同時,滋養生活的幸福感。

 

鞏義交出的這份“修煉手冊”,其價值不僅在於一域之興,更在於它為無數尋求轉型發展的縣域,提供了一個可資鏡鑒的“鞏義密碼”。這份密碼的核心,在於一種全麵的、協調的、以人為本的發展智慧,它讓鞏固與創新並存,讓山河與城市共美,讓曆史與未來交響。

 
 
 

 

鄭州日報記者 陳鋒 魏書傑 武建玲 謝慶 李曉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