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vYh4sGuY-llbMkcZ96t3lw
他山之石:工資低的地方不可能成為發達國家!
當我翻開世界資源目錄圖時,發現有些地方寫著“此地勞動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適合部署勞動密集型產品。小時候覺得挺自豪,理解成人口紅利;長大了覺得挺悲哀,認識到那是人力燃料。
人類到目前為止,所有我們知道的所有發達國家,他們的勞動者的基本收入都是很高的,也就是人力很值錢。比如美國、到歐洲甚至日本,在這些國家打車、理發就很貴。同樣50公裏路程,日本打車需要超過一千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隻要一百來塊錢。為什麽呢?因為你雇傭了司機,你請了理發師。如果我們租個車自己開就很便宜,我們買個剃發器自己理發也很便宜。因為前者有人力成本,而後者隻是一個物質、一個器具的消耗。
所以,在所有發達國家中,隻要是增加了人的勞動,他就一定會變得很貴,這是國家用來保障普通人收入的製度,讓他們可以養活一個家庭,可以有尊嚴的活在這個社會。
記得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經說過一段話,說他的福耀玻璃在美國投建了一個廠,然後發現在美國那邊普通工人的工資比中國這邊高了八倍!聽到這話時我就在心裏想,這不完蛋了嘛,這不可能讓他在美國掙到錢的。
但是後來曹德旺公開說過,他在美國的工廠還是掙錢的。這就讓我有些納悶了。後來經過分析才明白,那裏除了人工昂貴以外,水電房租、交通物流和當地稅賦,都是比中國大陸要低的,所以整體算下來,他曹德旺還是掙錢的。
那麽這個事實給我們證明了一個什麽樣的道理呢?證明了美國社會是把除人力成本之外的一切成本都壓下來了,重在保護了人力的成本,所以我們可以聽到美國一個普通工人能夠養活一家人的故事,一天的工資去超市能夠買足一周的食材儲備。
而有的國家,是把所有的物質成本、器具成本都抬高了,隻是壓低了人的成本,這種地方的普通人大多隻能艱難養活自己。至於結婚買房、生兒育女都不再是人生大事,群體性躺平變得具有普遍性。還沒有達到“中等收入陷阱”就已經啞火,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另外,當一個地方環境變差的時候,經濟動能會顯得不足,券力會從聯商剝民到剝商,並且是大刀闊斧地劫掠商人利益,商業動能也就會迅速衰減(參照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富商沈一石)。最終,官商民三者會因為資本的不正當競爭而彼此不信任,也就很難再勠力同心、同舟共濟。
所以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除了要看它的生產力的發展,更要看它是怎麽賦予“人的價值”的。如果人的價值太低,這個國家就不可能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