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共產黨”是日語

https://mp.weixin.qq.com/s/muHkDq_9hqAJEL-S15WLng

“共產黨”是日語?

 王毅文 上海Team 2019年11月14日 23:55

1942年延安整風時,為整頓文風,毛主席在幹部大會上做《反對黨八股》的演講,提出要“多多吸收外國的新鮮東西”,他說“現在我們的語匯中就有很多是從外國吸收來的,例如今天開的幹部大會,這"幹部"兩個字,就是從外國學來的。”其實他指的就是日語的“幹部”一詞。從這方麵看,在中日大戰之際,毛澤東把戰爭和文化分開對待,是很開明的。其實,不止是幹部一詞,現代漢語中,很多政治、社會、經濟詞匯大都來自日語,比如我們黨報上出現頻率很高的單詞如革命、社會主義、共產黨、幹部、中央機關等,生活用詞也有很多,比如空港、地下鐵、寫真、暴走、達人等等,很多都是日本人造出來的詞匯,日本從明治維新起對外開放,為了翻譯歐洲的大量英文、德文書籍,創造出大量的日文新漢詞。日本對漢字很重視,二戰失敗後,於1946年,日本文部省規定小學畢業生要認識1006個漢字,到初中畢業時,必須記住1850個常用漢字。這足以顯示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影響力。

Image

《共產黨宣言》最早就是由日本人從德語中翻譯成日文的,而中文版本的《共產黨宣言》是由陳望道先生最早翻譯過來的,他民國4年留學日本幾所大學,五四運動前夕回到上海,與陳獨秀等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他在1920年8月,將日文版的《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了中文版,同時將原來日文版上的漢字原文翻譯到了中文版上,所以出現了看似漢字,其實是日語漢字的詞語。這時他還不到30歲,如今這本書保存在一大會址紀念館內。1949年7月,在第一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周總理當著代表們的麵,對陳老說:“陳望道先生,我們都是您教育出來的。” 1957年6月陳老重新加入中共,成為中共特別黨員。

Image

當年由於和陳獨秀意見嚴重分歧,陳望道在1923年中共“三大”之後,退出了中國共產黨,之後一直從事語言教育工作,1952年擔任了複旦大學校長,直到1977年86歲去世。如今,從金融街海倫中心出發,沿四平路向北5公裏,就是陳望道舊居,已經於2018年重新開放。

王毅文

 

Imag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