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窯秘事
白繼周
雨勢漸小,天色卻愈發陰沉。白賡冶蹲在地上,手中的開元通寶在雨水的衝刷下泛著幽幽的青光。他心中充滿了疑問。
"這真......這真的是唐代錢幣?"白賡冶抬起頭,看向白老先生。
老人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緩緩蹲下身,從小賡冶手中接過那枚銅錢。他的手指微微顫抖,深沉的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
"是真的。"白老先生的聲音很輕,卻讓周圍的人都屏住了呼吸,"這是開元通寶,又稱開通元寶,唐玄宗時期的錢幣。"
穿中山裝的中年男人快步走過來,從老先生手中接過銅錢仔細端詳。他的眉頭越皺越緊,最後長長地歎了口氣:"老人家說得對,這確實是唐代的錢幣。"
白賡冶感覺自己的手心已經沁出了汗。他看向地上散落的瓷器碎片,雖然已經殘破不堪,但依然能看出精美的紋飾。那些花紋他從未見過,既不像村裏流傳下來的樣式,也不像他在書上見過的任何圖案。
"這些瓷器......"白賡冶剛要開口,就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
"不好了!"一個村民慌慌張張地跑來,"古窯遺址那邊...那邊坐(坍塌)下來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白賡冶第一個反應過來,拔腿就往古窯遺址跑去。雨水打在他的臉上,模糊了視線,但他顧不上擦拭。古窯遺址是白窯村的根,是千年窯火的見證,怎麽能......
跑到遺址前,白賡冶倒吸一口冷氣。原本就殘破不堪的古窯,因為這場大雨和盜掘,已經塌陷了一大半。泥土和碎磚散落一地,露出一個黑漆漆的洞口。
"這是......"白老先生也趕到了,他死死盯著那個洞口,"這是當年官窯的密道!"
白賡冶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他風聞過這個傳說,據說當年官窯為了防止技術外泄,修建了一條秘密通道,隻有窯主和少數幾個工匠知道。但幾百年來,從來沒有人找到過這條密道。
文物局的中年男人也趕到了,他用手電筒照進洞口,光束消失在深邃的黑暗中。他轉身對幾個同事說了幾句,然後轉向村民們:"請大家先回去,這裏很危險。我們會......"
"不行!"白賡冶突然喊道,"這是我村的曆史,村民的根!"
中年男人愣了一下,隨即露出為難的神色:"小朋友,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
"讓他加入吧。"白老先生突然開口,"這孩子是白家這一代最有天賦的製陶人,讓他知道這些才對。"
中年男人猶豫了一下,終於點了點頭:"好吧,但是一定要聽指揮,不能亂碰任何東西。"
白賡冶隨著文物局的人小心翼翼地走進密道。手電筒的光束在潮濕的牆壁上遊走,映出斑駁的壁畫。那些壁畫上畫著製陶的工序,從選土到燒製,每一個步驟都栩栩如生。
"這些壁畫......"白小滿忍不住伸手想要觸摸,卻被中年男人攔住了。
"別碰!"中年男人低聲說,"這些壁畫保存了千餘年,非常脆弱。"
白賡冶縮回手,但目光依然無法從壁畫上移開。他突然注意到,在描繪燒製工序的壁畫下方,有一行模糊的小字。他湊近細看,發現那是用朱砂寫的:
"窯火千年,生生不息。"
就在這時,手電筒的光束照到了密道盡頭的一個石窟。石窟不算大,方方正正的,中央擺有一張菱形石桌,桌上孤零零地放著一個青花瓷壇。瓷壇上滿是灰塵,但依然能看出壇壁上精美的飾紋。
"這是......"中年男人的聲音有些顫抖,"這是唐代的青花瓷!"
白賡冶感覺自己的心跳又加速了。他聽說過青花瓷的傳說,那是唐代最珍貴的瓷器,據說燒製工藝早已失傳。沒想到,竟然在這裏邂逅。
中年男人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打開瓷壇。一股淡淡的清香飄了出來,那是泥土和釉料混合的芬芳。壇子裏裝著一卷發黃的絹帛,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這是......"中年男人展開絹帛,手電筒的光束照在上麵,"這是唐代官窯的製瓷秘方!"
白賡冶感覺自己的呼吸都要停止了。製瓷秘方!這不僅是白窯村的瑰寶,更是整個陶瓷史上的重大發現,簡直是石破天驚!
"快看這裏!"一個考古隊員突然喊道。他的手電筒照向石室的角落,那裏立一石櫃。打開櫃門,裏麵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各種瓷器,有茶具、花瓶、香爐......每一件都精美絕倫。
白賡冶的目光被一個白瓷茶壺吸引住了。那茶壺的造型和他正在製作的那隻幾乎一模一樣,隻是更加精美。壺身上刻著波浪紋,正是他最喜歡的圖案。
"這些瓷器......"中年男人的聲音有些顫抖,"這些瓷器足以改寫現有陶瓷史!"
白賡冶感覺自己的眼眶有些發熱。他想起白老先生說過的話:窯火千年,生生不息。原來,白窯村的根一直都在這裏,在古窯的深處,在泥土的芬芳裏,在每一個製陶人的血脈中......
走出密道時,雨已經停了。夕陽的餘暉灑在古窯遺址上,為殘破的窯洞鍍上一層金邊。白賡冶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他知道,從今天起,白窯村的故事將翻開新的一頁。
而自己,也將介入故事之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