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641KsHqVf_b0wTqh7QJmA
恃強淩弱的官二代哪吒,是如何被影視劇漂白的
從神魔小說中,梳理觀念的流變,反映的卻是真實社會觀念的變遷,有意思。
01
春節檔電影成了當下討論最火熱的話題,《哪吒2》的票房、口碑均一騎絕塵,毫無爭議地成為第一;而且總票房預測超過87億人民幣,直奔中國影史第一而去。
而同期相似題材的《封神2》卻在高期待值之下,聽取罵聲一片。
我在電影院裏先看完《哪吒2》,隔了幾分鍾再看《封神2》,五六個小時下來,基本上感受到這個“封神宇宙”了。春節期間最重頭的兩部電影均改編自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能發現兩者之間的價值觀差異。
“封神宇宙”,主旨到底是什麽?
02
我們先來說電影涉及的部分。
電影《封神1》和《封神2》裏,“封神榜”是闡教與截教勢力爭奪的核心。
闡教的領袖是元始天尊,門下有薑子牙、哪吒、楊戩、雷震子等。換一下片場,《哪吒2》裏的太乙真人、無量仙翁以及他門下的鶴童、鹿童,還有龐大的捉妖隊,就是闡教的。
闡教的觀念是“天命秩序”,有一套嚴格的等級秩序,與後來的儒家綱常倫理十分相似,暗喻了封建門閥製度。
而截教的領袖是通天教主,弟子包括聞仲(聞太師)、趙公明、三霄娘娘、鄧嬋玉、四大魔將等。申公豹是截教的,但在《哪吒2》當中,卻把可憐的申公豹設計為替闡教幹髒活的。
截教持有“萬物平等”觀,強調“有教無類”,可以靠努力突破傳統修行界限,門下弟子也不拘一格,沒有階級觀念。
雖然聽起來截教更自由,更符合今天的觀念,但是由於闡教支持周,截教支持商,真實的曆史是由周代商,周代表了曆史的方向,所以,支持周的,就成了正義的一方。
闡教,在明代許仲琳的小說《封神演義》裏,在電影《封神2》裏,在電影《哪吒2》裏,都是天命所歸的一方。而截教,成了阻撓天命,必須打敗的反派。
但是,電影《哪吒2》裏,身為闡教第三代弟子的哪吒,卻更強調“我命由我不由天”,打破天命,重塑自我,跟闡教觀念格格不入。他的大師伯、闡教老大之一“無量仙翁”,是片中最大反派;無量仙翁打的招牌是,為了能在闡截大戰中獲勝,加緊煉丹,咱們使些陰謀詭計也無妨,都是為了大義嘛。一身反骨的《哪吒2》,反的就是這種“大義”。
就而反派的截教中,也並不都是壞人。《封神2》裏提供了好代表:鄧嬋玉就是一片忠心向明月。
像金庸小說當中,名門正派常常會出沽名釣譽的偽君子、真小人;歪門邪道中卻時不時會有不畏強權敢於反抗的真勇士一樣。名門正派,正是藏汙納垢的好地方。
理解了兩派的立場,大致也就明白了,一個代表正統,一個卻是要突破軼序。是正是邪,就看你站在哪一方了。
03
雖然兩部電影裏都有申公豹,但兩者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哪吒2》裏的申公豹被徹底洗白了。
《哪吒2》裏的申公豹,惹人憐惜,是因為電影裏幾筆就描述出小豹完整的一家。父親申正道,鄉村教師,某著名學校的培訓班老師,培養出一個考上頂級名校、有了編製的大兒子申公豹。
申公豹訓練刻苦,寒窗苦讀,一朝躍龍門,由全村的希望,變成全村的驕傲。弟弟申小豹,一個中學生,也以哥哥為榜樣,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大家紛紛向豹豹一家拜師學藝。
▲《哪吒2》劇照(圖/網絡)
但他們不知道,申公豹有苦難言。在闡教體係裏,隻有名門正派出身的仙才能有地位,他是豹妖,雖然因為成績極其優異進了編製,也是因為無量仙翁需要有人幹髒活,要他做一些違法亂紀見不得人的壞事。——這像不像現實中的,高校導師虐待弟子的新聞?
那些可愛的小牛小羊們,還在跟從著培訓班老師辛苦地修煉,殊不知,他們不可能成仙,未來命運隻能是被煉成丹,被吃掉。
這不正是現實世界中的“階級固化”嗎?那麽多渴望通過努力奮鬥而向上走的年輕人,大家討厭這種鐵板一塊的世界,卻深知無力打破。
這才是觀眾們在看到申公豹一家的際遇之後,深深共情的原因。
《封神演義》裏,元始天尊對截教的申公豹和生物的貶低,就是“濕卵化生之輩,披毛戴羽之徒”。申公豹不該加入闡教,他應該加入截教。
闡教注重出身和階級,截教注重後天的努力和修行。截教,隻要你認同它的觀念,不問出身,不在乎你是人是妖。有技術、有能力的申公豹在這裏,隻會如魚得水。
可惜的是,在“封神宇宙”當中,周朝取代商朝是曆史必然;站在商朝那邊的截教,在“封神大戰”中失敗了,新的統治秩序確立了,也象征著儒教的秩序穩定下來了。但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代又一代的新軼序打破舊桎梏,這是另一種曆史必然。
04
明代許仲琳的小說《封神演義》,近些年來成了神話劇的富礦。裏麵的闡截大戰,有點像明代社會的鏡像投射,闡教對應官方正統理學,捍衛現有的階級和軼序不可動搖;而截教暗喻新興市民階層,總想打破限製,爭取到更多機會。
當然,統治力量是強大的,闡教勝,截教敗,這是曆史進程中難以避免的悲劇。
哪吒,是《封神演義》裏最出名的人物。但這個人物形象,真正出彩,是在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哪吒鬧海》當中。這部動畫片,徹底摒棄了“封神演義”當中的闡截之爭:
龍王恃強淩弱、危害百姓;父親李靖軟弱無能,鬥不過龍王就準備獻祭年幼的哪吒;而哪吒雖有孩子調皮的一麵,但為了全城百姓、毅然自刎,剔骨還父、剔肉還母,是感天動地的英雄。
為了反父權,連肉身都拋棄,動畫片《哪吒鬧海》帶給中國人極強的精神震憾,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可以比肩孫悟空的超級IP。
這次新的電影《哪吒1》和《哪吒2》當中,沒有使用“剔骨還父”的這種反父權主題,而是用的“反天命”的主題,有所不同。個人認為,主題上不如“反父權”那麽震憾,但由於完成度非常高,也是相當成功的。
▲《哪吒2》劇照(圖/豆瓣)
接下來,我要梳理一下原著小說《封神演義》當中,哪吒和闡教的真實形象了。
在原著小說裏,哪吒可不是普通熊孩子的那種調皮和頑劣,而是恃強淩弱,深知自己有後台,打死人可以不償命、四處霸淩的衙內。
比如,哪吒在海邊玩水,用兵器攪亂海水,東海龍宮受到海嘯波及,搖搖欲倒。夜叉巡視,發現是哪吒作祟,哪吒首先破口辱罵夜叉,矛盾升級後直接打死了他。我挑幾句原文:
(打死夜叉後)哪吒笑曰:“把我的乾坤圈都汙了。”複到石上坐下,洗那圈子。
三太子敖丙來追查,哪吒承認自己是凶手。說的卻是:
我在此避暑洗澡,與他無幹;他來罵我,我打死了他,也無妨。
打死敖丙之後,龍王前來質問,哪吒見父母害怕了,他說的是:
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此寶皆係師父所賜,料敖光怎的不得我。我如今往乾元山上,問我師尊,必有主意。
也就是說,我有後台,爹娘別怕。
確實是如此。太乙真人得知真相後,想的是:
雖然哪吒無知,誤傷敖丙,這是天數。今敖光雖是龍中之王,隻是布雨興雲,然上天垂象,豈得推為不知!以此一小事幹瀆天庭,真是不諳事體!(以上來源《封神演義》第12回)
背後的高官,果然支持哪吒。於是,哪吒再度威脅苦主家屬,不許越級上訪,不許上天庭告狀!
在《封神演義》哪吒的故事裏,哪吒是一個殘暴的官二代(指的是太乙真人這個大後台,不是李靖這種小官),他和師傅因為站對了隊,站在周的那邊,這是大節;所以,哪吒怎麽樣為非作歹,打殺良民,都不礙事,是小節。龍王不能忍受兒子被殺,是蠢貨,不懂事,是妨礙天下;再多嘴,把你也殺了。
這,才是真實的闡教,才是真實的政治等級與軼序。
原著裏的哪吒,站在的是天命的一邊,他享受了階級的特權、甚至打死龍王兒子的特權。隻要你是在軼序高位,你就可以為非作歹,就可以對下位者百般壓榨和淩辱,都是正義一方。
反而,龍王成為不甘屈辱,奮起抗爭的悲劇形象。
現代影視作品當中,當然不能把這麽負麵的角色當作主角了。於是,美化哪吒、醜化龍王,哪吒反而成了等級製度的受害者。
這一部新的動畫《哪吒》係列,倒是跳出了這些舊窠臼,重新創作了,哪吒和龍王都是好人,都是受害者;最高的天命製定者,才是惡人。
從神魔小說中,梳理觀念的流變,反映的卻是真實社會觀念的變遷,有意思。
來源:冰川思享號(ID:icereview) 作者:侯虹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