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3SLDiNgcUwI4NSPwandeEw
900頭美國種豬到武漢!為什麽要大量進口種豬,不用本土的?
武漢首次迎來的“特殊貴賓”——900頭美國種豬!沒錯,是專程從美國空運過來的。可能有人會好奇:咱們國家自己養豬的曆史那麽悠久,為什麽還要大老遠從國外進口這些豬呢?
信息來源:Global Times.《武漢2023年將從美國進口首批900頭種豬》
中國養豬史
老祖宗們早就會養豬了!
說起中國的養豬史,那可真是幾千年的傳統了。
早在七千年前,咱們的祖先就開始養野豬,那時候豬不僅是餐桌上的主角,還成了家庭收入的一部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漢朝、唐朝,養豬已經成了規模化的事情,豬肉從普通百姓的日常食材,一直走到了皇宮的宴席上。
到了明清時期,尤其在南方,養豬簡直成了農民的“發財樹”,豬肉地位更是穩穩的。
進入20世紀,科技進步了,咱們的養豬方式也從過去的小打小鬧變成了現代化、規模化養殖。
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先進的養殖技術再加上從國外引進的優良種豬,中國的養豬業飛速發展。
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2022年,全球近一半的豬肉都來自中國!
那既然這麽厲害,為什麽還要進口種豬呢?
進口種豬的原因
快 準 狠!
雖然我們是豬肉生產大國,但不得不承認,國內的生產效率跟不上。
怎麽說呢?
就是我們養的豬,生長速度沒那麽快,吃得多,長得慢,出欄周期也長,飼料消耗高,成本自然就更高。
美國種豬就不一樣了,就像“豬中的跑車”,生長速度快,瘦肉多。
拿杜洛克豬來說吧,日增重能達到900克,而我們本土豬的日增重隻有600克左右。
再看瘦肉率,美國種豬接近60%,而本土豬隻有50%左右。
想象一下,養一頭美國種豬,相當於給養殖戶配了“節能高效”的裝備,省料又高產,養殖效益自然翻倍。
而且美國的養殖技術和育種體係非常成熟,種豬的遺傳基因穩定。
引進這些高效的基因,是我們提升豬肉產量和效率的快捷方式。
每年咱們從美國、加拿大等國進口種豬,早就成了提升產業的常態操作。
本土豬種
優勢和短板
話說回來,咱們的本土豬也有不少優點。
長期適應本地環境的它們,抗病能力強,能在氣候多變、條件艱苦的環境下好好活下來。
比如寧鄉豬,肉質細膩、風味獨特,特別受那些講究口感的食客歡迎。
還有太湖豬,每次能生十幾頭小豬崽,繁殖能力特別強,這對於中小型養殖戶來說,真是經濟上的大助力。
可缺點也很明顯,本土豬生長速度慢,養殖時間長,飼料轉化率低,吃得多長得慢,還不符合現在市場對“瘦肉多”的偏好。
換句話說,雖然它們“身體好”,但在現代養殖市場上不夠“出彩”。
進口種豬隱患
潛在的“種源危機”
大量依賴進口種豬,還有一些隱患。
首先,自主性的問題越來越明顯。
長期依賴國外種豬供應,雖然短期能提高產量,但也讓我們在種源方麵受製於人。
如果國際供應鏈一旦出現問題,國內的養殖業可能會遭遇重大打擊。
還有就是遺傳多樣性的減少。
隨著越來越多國外優質種豬進入市場,咱們的本土豬種逐漸失去了市場份額,很多優秀的本土品種,如太湖豬、藏香豬等,因不符合現代商業養殖需求,瀕臨滅絕。
咱們可不能讓“自家好基因”就這麽被淘汰了!
另外,進口種豬還帶來了疾病傳播的風險。
非洲豬瘟的爆發就是一大警示,過度依賴進口種豬,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健康危機。
未來
兩條腿走路
未來,我們既要繼續引進國外優質種豬,提高養殖效率,也不能忘了自家的本土豬種。
通過科學育種技術,我們可以讓本土豬變得更“能打”,保持它們的獨特優勢,同時提高生產性能。
近年來,中國已經開始加大本土豬種的保護力度,成立了多個遺傳資源保護基地,推廣本土豬的優良基因。
說到底,咱們不能讓外國的豬霸占了咱們的飯桌,對吧?
養豬這事,咱們既要借“外援”,也要靠“自家兵”。
畢竟,隻有這樣,才能讓中國的豬肉產業在未來走得更穩、更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