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不再憑借“手上老繭”

來源: 狄冠元 2024-04-23 17:01:2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1852 bytes)

https://mp.weixin.qq.com/s/Xww8UjBPhyc06SY4PkKP0w

考大學

 呂革新 大樹呂音 2023-02-27 20:15 

1977年冬,遼寧省西部,死冷寒天。我在北票上園(當時稱為公社)考大學。答完卷,出考場,回磚瓦廠住地。踏上小河冰麵,猛想起,數學大題最後一步,“8除以8”,等號後麵寫個0。糟糕,一隻腳踏入冰窟窿,鞋襪全濕,冰水刺骨。

1.恢複高考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高考中斷了十一年。1977年夏,三落三起的那位國家領導,力主恢複高考。教育部回應,當年來不及。領導拍板:夏季來不及,那就在冬天。遂有新中國唯一的冬季高考。各省分別出題和組織考試,都在12月,日子各不同。遼寧的高考是1號和2號。

高考前四十天,父親打來電話。當時,我從溝口子村(當年叫生產隊,被選到公社文宣隊,勞動和吃住在磚瓦廠。我的宿舍與廠辦公室同一排房。話筒中,父親低聲且急切地問“旁邊有人嗎?”我說“沒有”。他要我當即回北票城區。接著神秘地說:恢複高考了!”。

血,頓時沸騰。剛過完二十歲生日的我,麵臨著時代給予的重大機遇借高考,躍龍門。

1975年夏,我中學畢業,無學可升,隻能下鄉。“文化大革命”時代,大學也招生,但由“統考”改為“推薦”,工人、農民、解放軍才有資格,稱為工農兵大學生。中學文宣隊一位學姐,放棄留城機會,主動下鄉。這步險棋,她贏了!1976年底,以農民身份被推薦到沈陽醫學院。

下鄉兩年多,嘴上說“紮根農村”,心裏卻一直期盼讀大學。時而拿出中學課本翻看。曾用一個星期,證出一道三角題,快樂得拉起二胡,被同屋人說成“精神病”。

父親的消息,隻比廣播早一夜。1977年10月21日晨,收音機報道全國高教會議。請假備考,難度大增!領導擔心,一窩蜂去備考,生產秩序豈不大亂?好說歹說,隻給兩天假。回到北票城區,找些複習資料,當即返回磚瓦廠。

2.死冷寒天備考

熱血,沸騰兩天就涼了!怎麽考、考什麽?心慌慌!遼寧發布高考複習範圍,很籠統。隻有40天備考,要參加磚瓦廠勞動,還有文宣隊排練,隻能早晚複習。哪是複習呀,是從頭學起。數學,我隻會初中部分。
借編劇本名義,躲進一間毛坯屋。沒火炕、沒爐子,牆漏風,窗戶用塑料布胡亂擋著。每天淩晨四點就醒,邊看書,邊蹦跳以保持體溫。遼西的11月,最低也就零下七八度。死冷寒天的印記,源於備考的孤寂。競爭心理作祟,複習資料不敢與他人分享。藏著掖著,不願意這樣、又不得不這樣。而後幾十年,常夢到攀爬陡峭冰岩,夥伴接連墜入深穀,我無法顧及,隻是一個勁兒地向上、向上。

Image

【2017年,我在上園磚瓦廠舊址】

上園的知青,有一位在中學代課另一位在廣播站。這兩位,提前一年著手備考相比之下,我起步晚矣。下鄉五年的姐姐,在1977年4月,就來信叮囑,準備考大學。我認為恢複高考,要等幾年。華國鋒主席1976年10月宣布“文革”結束,但還執行毛澤東主席既定方針。

初夏,我從磚瓦廠到溝口子取東西。知青的頭兒,當年稱為點長,給我看1973年工農兵上大學試題我覺得還容易,初中水平。點長說,1976年大學招生,雖推遲兩個月,但仍是推薦加考試。大家覺得,1977年,點長一定會被推薦!下鄉兩年多,他表現確實好!而且,他父親是縣教育局領導。他擔心,被推薦後文化課考不過。我憂慮,推薦輪不到我。回到磚瓦廠,我向文化站領導要求讀大學。站長狡黠地回答:你要好好表現呀!

能夠被推薦,可是不容易;表現好不好,領導說了算。下鄉第一天,我就將水桶掉井裏,還頂撞生產隊長(即村主任)。被領導詛咒:你將是青年點最後一個回城的!

學習好,要有天賦;勞動好,也要有天賦。向毛主席保證,我從未厭惡勞動,但怎麽努力,卻從未得到“勞動好”的評價。1975年的電影《決裂》,主人公隻能寫幾十個字,憑借手上勞動磨出的繭子,獲得上大學資格。

恢複高考,冬季驚雷!上大學,不再憑借“手上老繭”,不再憑借家庭出身,而是考試分數。機會來了!

我昏天黑日地備考。一些學習尚好的同學,卻在猶豫!傳言部隊要在上園招兵40人,是消防兵和警衛兵。參軍入伍,光鮮前途。有人擔心,大學考不上,再失去參軍機會。我父親是地主家庭出身,我參軍難過政審,隻能一心一意考大學。

3.報名

11月10日,填寫《高等(中專)學校招生報名登記表》。教語文的父親,受曆年政治運動影響,認為文史科前途叵測,要報理工科。說,理工科招生多,錄取率高於文史,並引用1968年毛澤東主席的話:“大學還要辦,主要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又說,理化科不行的人,才報文科。我的物理和化學,還不錯。

全國四百多所本科、專科院校,可在遼寧報考的有二百所。翻爛名錄,從父命、報理工。第一誌願,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第二誌願,遼寧大學;第三誌願,遼寧林業學校。從外省到本省,從本科到中專,還填寫了“聽從分配”。

1977年高考,不分重點與非重點大學,也沒有什麽“第一批、第二批”錄取的說法,本科專科中專一勺燴。受一幅蘇聯油畫影響,想報長春地質學院,被媽媽否決。全家達成共識,“東方莫斯科”浪漫、建築工程務實。填報林業學校一是用這個中專保底,二是想改變遼西荒山禿嶺狀況,挺高尚

4.衝刺

12月1日,隻剩幾天,複習計劃,隻達半程。媽媽急了,動用關係,讓我回到北票城區,參加考前輔導。輔導老師,都是父親的同事,義務講、很投入。小班教室擠進百餘人。每晚,13歲的弟弟幫我占座兒。回家吃飯時段,父親講解語文。臨陣一搏,效能巨大,還帶足食物,麵包醬肉雞蛋蘋果。

Image

【1977年遼寧省的準考證】

高考,兩天四場,奮戰九個小時我的準考證:北票考區上園中學考場,考號231604作文,我選“在沸騰的日子裏”,寫得手指僵硬、渾身冰涼。古文翻譯:夫夷以近則遊者眾。知道“夫”是發語詞,但不懂得“夷”為“平坦”,錯譯成“蠻夷”。

 

考後,父親聽我複述,當即拿出《古文觀止》,翻到《遊褒禪山記》,怪我沒認真讀。再後來,父親聽閱卷老師說,這句話譯得五花八門。一考生寫:“姐夫和小姨子,關係太近,就要被遊街示眾”。

父親幫我分,將將及格的樣子。掉入冰窟窿的刺骨寒意,長久停留體內。

5.等待

多一條路吧!與好友乘火車到沈陽,考音樂學院。我報作曲係,在遼寧隻招2人,數千人應考。12月17日,南湖考場,上午考樂理,答得順暢。下午考作曲,要求用五線譜隻會簡譜,傻眼了!憑借零星五線譜知識,硬套到試卷上。複試沒戲。

高考一個月後,下達體檢名單,全縣三百人。聽說,我名列理科榜全縣第一。茲事體大!父母速打探,沒看到詳細名單,也沒問到具體分數。高考恢複,也恢複了“文革”前慣例:分數,國家機密,不公布。

上園公社教改辦電話逐個通知,交五毛錢體檢費登記表黨支部的劉書記專門召集有關人員,為我做政治鑒定。聽說我名列榜首,人們善良一麵顯露出來。有人暗地告訴我,評價非常好。當時,要是知道鄧副主席“簡化政審”的指示,就不會站在會議室外凍得發抖了。

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待選考生在縣醫院體檢。看很多熟人,1975屆中學生最多1973年1月,我們經曆了一次全縣初中升高中的統考,史稱“教育回潮”,是“文革”中一度恢複工作的鄧副主席倡導。那次統考,升入北票一中八百學生,我名列第一。

回到上園磚瓦廠等消息。宣傳隊排練“文革”前著名評劇《奪印》。領導認為我能考上,不給安排角色,打雜。我愈加忐忑,努力做事,放假都不回家。熬過蛇年大寒、熬過馬年春節。體檢過後,又足足等了四十天。

6.考分保密

1978年2月13日,馬年正月初七,我在磚瓦廠接到媽媽電話錄取啦!一夜無眠。次日晨,媽媽趕上園,送來一個棕色信封,有遼寧省招生委員會密封條,沒有郵戳。內有白色硬紙第一誌願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3月2日、3日報到。

憑著錄取通知書,到生產隊領玉米三百八十斤、高粱三百斤60元6角糧款牛國慶同學趕驢車,幫我將糧食運到公社糧站571角。一買一賣,拿到一張“糧油調動憑證”。這是計劃經濟年代,從農村到城市、獲得統一糧食供應的程序。

Image

【我的賣糧憑證】

我送的玉米被定為三等,一斤八分錢。事先買盒迎春牌香煙,兩角七分。匆忙中,忘塞給檢驗員了。若玉米定為二等,可多賣3元3角!辦好糧食供應憑證,再到生產大隊開介紹信,拿到知青集體戶口本”,到公社辦理“戶口遷移”。凜冽寒風,八裏山路,來回多次。

錄取通知,分幾批、陸續下發。當時,縣教育局統計,參加體檢者,僅四分之一被錄取。四十年後,我想找到錄取名單。北票第一高中,沒留檔;求助在教育局工作的發小,沒找到。在同學擔任副主編的北票市誌》查到:1977年,北票高考,錄取大學本專科80人。隻是數字,沒有名單。

當年知道的零星情況:近鄰楊曉波到大連海運學院;中學同班劉鐵微到遼寧中醫學院;到這個學校的,還有文化館繪畫班學友秦寶貴,他是1973年全縣統考第三名。小學同學趙鐵山到錦州醫學院;北票一中學生團委副書記高楊到上海機械學院。都是品學兼優者。特別是高楊,全校矚目的好學生。

有人責怪我父親:孩子考第一,誌願報低了。我倒不以為然。政治、數學、理化,滿分均為100,語文有20分附加題;四科滿分420。據說,我總分260多一些,不高。那時,沒有全省排名。傳聞,在北票下鄉五年的一位大連市“老高三”,考360多分,全省“狀元”。北票有人考300分,但屬於大齡考生,錄取條件苛刻,另外排榜。

四十四年後,我才知道高考分數。我妻,78級,恢複高考的第二屆,政策調整,考分公開。她當然知道自己的分數,並一直奇怪,我為何不知分數。退休時,單位將她高考檔案,交還本人。我這才開竅,可“解密”呀。

求助深圳人社局同事,查檔案:呂革新,政治63、數學65、語文77、理化82,還有附加題19分;總分306!這個“機密”,伴我從遼寧黑龍江、再到廣東,守了近半個世紀,酸苦甘辛鹹!全縣理工科第一,屬實。即便不考慮附加題,也比傳聞高二十多分!高考誌願,確實報低了。

Image

【我的高考檔案】

無論如何,我考上了!當年,北票考區三千人應試,大多落榜。為何落榜,雲山霧罩?不知自己多少分數、不知誌願報得高還是低。估分較高、並參加體檢的,龍門就在頭頂上一寸的位置,卻怎麽也躍不上去!

我的摯友,是知青模範,寫一手好字。1976年冬,被列入“上大學候選名單”。聽說那年的學校不太好,就沒繼續爭取。1977年他報文科,三個誌願都是名校,卻沒等到通知。父親說的對,文科更難考。一位曾獲全縣統考第二名的“才子”,體檢時很有信心,卻苦苦等不到通知。中學代課的同學,意外落榜。廣播站那位知青,被“掃尾”錄取到中專。她幫我辦戶口遷移。見到我,淚水盈眶。

7.凜冬徹骨

1977年那個凜冬,是一次錄取率極低的高考!考上的,都是學習好的;學習好的,卻多數沒考上。當年,落榜者稱為大學漏兒”。該詞,褒義大於貶義。積攢十一年的中學生,一起考大學,太擠了!即空前、更絕後。

屈指一算,570萬人報考,取27萬,錄取率百分之四點七。北票縣錄取率更低,3000人考,錄80人,率取率百分之二點六。再按人口算算:27萬約占當年7人口的萬分之北票55萬80位躍上龍門,占比不到萬分之

小城和農村人,考大學更難。一是不及大中城市教育水平高。二是缺乏指導、誌願報的混亂。三是1977年高考,有7萬人是補錄的。不提供住宿,稱為“走讀生”。隻有大學所在地的考生,即大中城市的,才有補錄。

凜冬的高考,恢複得太猛烈。教育部、各省招考辦、各大學,倉促應對。做法不一,細則不明,邊做邊改。閱卷、核分、錄取,難免失誤。考生太多,遼寧省閱卷,分片區進行,參差不齊。據說,沈陽市覺得全省“狀元”在大連市,不服氣,派人專程去複核。高考分數,並不公正。

落榜者,好似不甘心的鯉魚,裏繼續撲騰、跳躍。中學代課的那位,1978年再考,撲騰到北京化工學院。溝口子保管員,連考三年,1979年跳躍到東北林學院。我家前後相鄰的發小,下鄉與我同一個生產大隊,籍貫湖南芷江,父母名校畢業,姐姐成為蘭州大學77級。他連考四年,1980年到山西財經學院。

我是幸運的!一考成功,多因素促成。第一,十五六歲趕上“教育回潮”,功底尚可。第二,到農村經常讀書寫字,尤其是在文宣隊寫劇本。第三,父母姐弟的鼎力支持。恢複高考,教師子弟的優勢凸顯。

學得快、忘得也快。考了什麽、怎麽答的,多半忘了。應試能力,卻保持下來。那個凜冬的八年之後,以工科背景,我參加文科研究生的考試。東三省考區140多人,我總分第一。

告別有些清冷。沒有慶祝宴,也沒照合影。歡送會幾位同學同事日記本作為紀念祝賀語句,絲絲傷感;不為離別,而為命運。當年,上園鄉的知識青年,溝口子村有三十多人,文宣隊有十多位,我是唯一考上的。我,躍上龍門;他們,仍要撲騰、跳躍。

乘火車離開上園鄉。車內,旅客滿滿,被擠得緊靠車門。臉貼到車窗,玻璃冰冰涼、臉頰滾滾燙。數月寒意頓消,周身熱流激蕩。回到北票城區,父母姐弟和我,當即去照相館。一張全家福,送我上大學。春天來了、青春怒放!

2023年1月,寫於“考大學”四十五周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