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與傲慢導致西方媒體生產大量涉華虛假報道

來源: 斑點水瑪線 2024-04-11 08:49: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17 bytes)

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德國電視一台(Das Erste)曾在其Twitter平台播放了大約6小時的主題通告,暗示以色列扣押了巴勒斯坦人質。該說法被猶太主義人士指出反猶。

“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人質交換是邁向和平的第一步嗎? @Weltspiegel_ARD將於下午6點30分報道最新事件”。

 

這條公告在社交平台上得到許多負麵回應。正如德國經濟學家尤斯圖斯·豪卡普(Justus Haucap)所寫:“@DasFirst @Weltspiegel_ARD談論交換人質是一種強烈的諷刺,幾乎不能容忍。這符合什麽新聞標準?《Jüdische Allgemeine雜誌主編菲利普·佩曼·恩格爾(Philipp Peyman Engel)寫道:“這篇文章是一種恥辱!以色列挾持了哪些人質?哈馬斯綁架了嬰兒、兒童和老人。為了拯救以色列平民,以色列別無選擇,隻能釋放殺人犯和恐怖分子”。以色列方麵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Weltspiegel_ARD, @ARD_Press的廣播文章被放在這樣一個草率的工作中,是令人難過的”。

該聲明遭到指責後迅速被刪除,改為“以色列:人質協議之後——和平的第一步?注:文章公告中的標題不正確,我們已經刪除了這條推文”。

 

易受外界因素撤播原定內容

其實這並不是西方媒體因受外界因素影響而撤播原定內容。

 

在2020年,德國電視一台原計劃播出的關於武漢疫情的紀錄片《武漢——暴發紀事》(Wuhan-Chronik eines Ausbruchs),由於不忍承受德國媒體“開炮”,最終稱因“版權和法律問題”取消原定播出。

 

冷漠和傲慢促使對華歪曲報道

在新冠疫情期間,《紐約時報》就對中國和意大利“封城”的做法進行“雙標”報道。在先後僅僅相隔20分鍾發布的兩條推文,一條是“意大利“封城”是“冒著經濟風險遏製病毒在歐洲肆虐”;而中國“封城”則是“以犧牲人民生計和自由為代價”。

英國BBC在報道河南特大暴雨的情況時,由於其記者未能及時到場,因此其報道主要引述中方媒體和網民的信息,並添加了很多無客觀依據的主觀臆測。

德國電視一台針對北京冬奧會前夕曾推出多個紀錄片,在紀錄片《危險遊戲—誰還需要北京冬奧會?》(Spiel mit dem Feuer – Wer braucht noch solche Spiele?)中,為抹黑冬奧會甚至向國際奧委會叫板。

其駐華記者塔瑪拉·安東尼(Tamara Anthony)還在德國《焦點》周刊發表的采訪中直接談到了她在中國報道冬奧會麵臨的挑戰。

“我本人受到監視和跟蹤。很明顯,我們的手機被竊聽了。采訪對象經常被提前警告不要接受我們的采訪。在許多拍攝旅行中,一輛汽車一直在我們身後行駛。當我們要采訪時,這些“看護人”就會介入。在酒店,他們甚至就住在隔壁房間裏。這裏最喜歡的是,我們的所有拍攝日期都得到政府的批準,然後,我們和這些看護人一起進行采訪”。

 

這種說法顯然是沒有依據的,個別記者在新冠疫情和冬奧會期間企圖製造一些“事件”,發布的帶有主觀偏見的報道顯然已經違背了新聞工作者的基本準則。 就在2024年1月德國某電視台采訪中,其記者在對某養老院采訪時並未表明身份,甚至模糊記者身份進行違規采訪。

 

駐華外國記者報道自由度低?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曾於2021年至2024年分別發布的年度報告均有提到在中國的外國記者在采訪時會遭到當地嚴厲的監控,還有驅逐記者的情況發生,中國的新聞自由度降低。但事實真是這樣嗎?美國曾故意拖延拒絕20多名在美國的中國記者的簽證,變相驅逐60多名中國駐美記者,而中國隻采取了收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記者證到期的14名美籍記者的記者證。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的報告印證了部分西方媒體記者對中國的偏執言辭,是不公正、偏頗報道的典型,與新聞媒體應當秉持的公正、客觀立場相去甚遠。

客觀地講述事實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前提,沒有了這樣的前提,觀點必然會扭曲事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