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聰:全麵介紹玉器在東亞的起源和擴散

來源: JustWorld 2024-03-29 20:13: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123 bytes)

經過數十年的掙紮失敗之後,大陸學界終於承認非洲古人從歐亞大草原進入東亞。

技術的進步,中國以外的世界已清晰地證明人類祖先起源非洲。

東亞人擴散的標識是石葉技術,小米(粟蜀作物),玉器,EDARV370A基因。

大約4-5萬年前,智人從歐亞大草原進入東亞,隨後一波又一波從北向南擴散。中國的曆史大部分需要重寫。 

大約2.1-2.3 萬年前,印第安人進入美洲。萬年前,粟黍農業從東北開始擴散,形成泛歐亞語係(包括日韓通古斯蒙古突厥語),粟黍農民進入黃河流域形成漢藏語。粟黍農民進入西藏,川滇地區等等。

鄧聰是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玉器研究的代表人物,在東亞玉器的起源、早期玉器的製作技術與工藝等研究領域有重要學術影響。

講座:鄧聰:東亞玉玦,萬年傳承——《玦路難:何以解玦》

講座伊始,鄧老師首先指出玉玦是一類環狀有缺口的玉石器,主要是作為一種懸掛在人耳垂穿孔上的裝飾物。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玦飾的出現,在人類文化史上有重要的意義。最新考古顯示,玉玦可能有萬年的曆史,而東亞學術界對玉玦的探索也已超過百年以上,但東亞玉玦研究仍需深入。通過梳理一百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相關研究成果,鄧老師向大家激情分享了自己有關東亞玉玦的最新認識。

 

鄧老師指出,二十世紀以來東亞玉器研究,大致經曆了三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06年—1930年代,東亞地區開始陸續發現新石器時期製玉作坊遺址;第二個階段為1960—1980年代,學者們開始將聚落考古方法運用到東亞玉器研究之中;第三個階段為1990年代—至今,是東亞玉器原料及製作技術研究的突破階段。

之後,鄧老師簡要介紹了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中的三件玉玦。第一、二件均為呂字號,原存放於北京故宮養心殿,入藏清宮的年代有明代晚期和清代早中期兩種說法;第三件為藏字號,原存放在景仁宮。從形製來看,鄧老師認為這兩件玉玦應屬於興隆窪文化以後的產品,使用了線切割技術,即由砂繩從玦口內沿向外沿切割形成玦口,年代大約距今6000-7000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的玉玦 照片由鄧淑蘋女士提供,故宮玉玦5009,原始編號呂1655-5-29

鄧老師強調,就目前發表的考古資料看,東亞地區各個國家幾乎都出土有玉玦,而這些玉玦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特征:時空方麵:玉玦呈現出起源早、延續晚的特征,東亞大陸及島嶼均發現有玉玦;使用者身份方麵: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使用玉玦;數量方麵:玉玦流行於新石器至商周時期,是當時數量最多的一類玉器,西周以後大量生產,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黃河流域絕大多數墓葬均有玉玦出土;使用方法方麵:主要用作耳環,可以多件同時使用;社會價值方麵:玉玦是當時使用者“高大尚”身份的象征,如興隆窪文化中美玉多用來製作玉玦,可見其在當時的社會中價值最高,其他玉器無法比擬;材質方麵:玉玦的質地多樣,有瑪瑙、水晶、石英、凝灰岩等;美觀方麵:主要掛在耳部,一般對稱使用,也有不對稱的情況,均具有美感;技術體係方麵: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多樣,有線切割、輪軸機械穿孔技術等;國際性方麵:東亞玉玦起源早、分布廣,是具有國際性的一類玉器。

東亞地區出土玦飾分布示意圖

隨後,鄧老師重點梳理了一百多年來東亞地區玉玦發現與研究的曆史。他指出,20世紀初期,東亞沿海地區或島嶼上有較多有關玦飾的考古發現。日本是東亞地區玦飾研究第一處起動的區域,在東亞地區起著開創性的作用。上距吳大澂發表《古玉圖考》後的22年(即1911年),大野雲外發表了在誌摩國發現的“石環”相關資料,是日本出土玦飾的首次報道。1916年京都大學濱田耕作首次提出日本所出石環與中國玦類似的觀點。1917年大阪府藤井國府遺址發現的六處墓葬,其頭骨兩側均出土玦飾,首次確認東亞地區出土之玦為耳飾。1917年東京帝國大學柴田常惠在《東京人類學雜誌》(卷33、號11)發表《玦樣の石製品》,指出古代日本發現的玦飾源於中國。從此玦飾的命名被日本學術界普遍接受。1923年鳥居龍藏曾就東亞地區玦飾的分布,討論了日本、朝鮮半島及西伯利亞玦飾相互之間的關係。1930年代,藤森榮一《山國飾玉雜記》(1935年)、樋口清之《玦狀耳飾考》(1932年)的相關考證,顯示了日本考古學在玦飾製作和編年的研究上已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日本大阪府國府遺址 發現墓葬墓主頭骨兩側出土玦飾

中南半島是東亞地區玦飾研究第二處起動的區域,尤以越南的沿海地區為代表。1990年法國遠東學院成立,隨之開展了中南半島考古工作。20世紀初越南中部及北部的甕棺墓及東山的大型土坑墓群的發掘,係統地揭露了中南半島較為豐富的玦飾文化。1923年M Labarre發掘了Thanh Due及Phu Khuong兩處遺址,1924年H.Parmentier發表是此次調查的結果。其中在數百處甕棺內,出土大量各式各樣的玦飾,如外沿四角、三角凸起的玦飾、圓形或方形的玦飾等。1928年,M.Colani發表了在Ninh Binh省Cho Ganh遺址玉石作坊遺址出土的玉石飾物,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環玦飾物製作過程中石環、芯等資料,是越南玉石作坊研究的重點。1930年代以後,瑞典考古學者0.R.T.Janse在東山遺址中再次發掘出土了東山時期的玦飾。1920至30年代越南東部沿海豐富玦飾的出土,對稍後香港、菲律賓以至台灣地區玦飾的發現,有著重要的啟導作用。

1996年鄧老師在越南調查Tra?ng Kênh遺跡

鄧老師在越南進行考古發掘

越南海防長睛遺址玉作坊出土 軟玉環玦製作過程中的環、玦(殘)及芯等製品

中國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是東亞地區玦飾研究第三處起動的區域。1930年代以後,香港的新界掃管笏、南丫島大灣、洪聖爺及大嶼山石壁等遺址,都出土了較多的玦飾。1932年韓雷所發表了在掃管笏首次發現的石英環玦飾作坊遺址資料,其中發現用於切割玦口的石刀和夔紋硬陶與玦飾共存。1930年代以後,芬神父在赤柱及南丫島洪聖爺和大灣等遺址發現多種類型的玦飾,如外沿四角突起玦飾及東灣式玦飾等,還有一些環芯與環接合的資料和切割用的石刀。1935年施戈斐侶在安特生的指導下,在東灣遺址發現了6處墓葬遺跡,其中第1、3和4號墓人頭骨近耳側部分出土玦飾,是繼1917年日本國府遺址以後,在東亞大陸上第一次發現了玦是作為耳飾使用的現象。1938年陳公哲在沙崗背、東灣、掃管笏及榕樹灣等遺址,發現過大量環玦飾,並初步究明了玦飾製作的相關工序。

香港馬灣東灣仔遺址出土玦飾

菲律賓與台灣是東亞地區玦飾研究第四處起動的區域。1930至40年代間菲律賓大學H.0.Beyer氏受到中南半島、香港及日本玦飾發現的啟示,在菲律賓呂宋的八打雁(Batangas)采集過幾種不同的玦飾,其中較常見為外沿有角的玦飾。Beyer推測這些玦飾的年代,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或鐵器時代初期。菲律賓玦飾的科學考古發現,是60年代以後R.B.Fox氏在巴拉望島Tabon洞穴群的發現。另一方麵,日本學者鹿野忠雄於40年代初期綜合報道台灣平林遺址發現軟玉作坊遺址,又在蘭嶼、卑南、都巒、火燒島、圓山及大馬鄰等地發現了多種的玦飾。 鹿野所發表東南亞地區有角玦飾的分布圖, 推測史前時期越南北部和中部沿海、中國南部台灣、香港及菲律賓相互之間,存在過密切的文化交流關係。

台灣卑南遺址出土玦飾

緊接著,鄧老師簡要介紹了長江及遼河早期玉玦。他認為,從遺址時空的關係、玉器的類型和組合方式以及工藝技術特征考察,東亞新石器時代較早階段的玉器文化,很可能是一元多體,其中以玦飾最為明顯。1994年,內蒙古興隆窪遺址135號墓出土一對大型玉玦,製作精美,直徑約6厘米,是迄今發現興隆窪文化玦飾中最宏大的傑作,堪稱“玦王”。長江下遊的河姆渡遺址第四層出土六種裝飾品包括有璜、玦、管、珠、餅、丸。其中玦飾備受關注,一般為對鑽穿孔,玦口是由孔心內沿向外用砂繩切割開口,大約為7000年前的產品。河姆渡第一、三文化層也同樣出土玦飾,均為砂繩切割開玦口。從器型來看,河姆渡遺址出土玉珠、管、玦、單孔璜形墜,均可見於興隆窪文化。這樣看來,以河姆渡為代表的長江流域玦飾的出現,很可能是在東北玉器文化影響下的一種具體表現。

興隆窪遺址135號墓出土一對玦飾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玉器

隨後,鄧老師討論了史前玉石器砂繩切割技術。砂繩切割技術是通過線帶動解玉砂,以砂與玉的研磨做出精準切割,是中國新石器玉文化的核心技術之一。以往學界主張興隆窪文化是砂繩切割技術的起源,然而距今8600-9200年(第二期文化的碳14年代)的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出土玉石器上,發現了使用砂繩切割技術的痕跡,將這一製玉技術的出現年代提前至約距今9000年前。從小南山遺址開始,軟玉與砂繩切割技術捆綁組合,一直發展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登上高峰。長江流域下遊約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玦狀墜飾和玦飾的玦口麵上,多見砂繩切割技術的痕跡。約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砂繩切割技術已普遍使用,達到頂峰,無疑顯示了此項攻玉技術強大的生命力。

韓國高山裏遺址出土玦飾,同樣以砂繩切割技術切割玦口,年代大致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俄羅斯沿海州鬼門洞遺址出土玉璧飾與玦飾,亦均使用砂繩切割的技術。迄今,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出土的早期玉器,均使用砂繩切割技術。作為玉文化核心技術的代表,砂繩切割技術已成為東北亞早期玉器研究共同的重要課題。

小南山遺址出土環狀飾物上的砂繩切割技術痕跡

日本桑野遺址出土兩件玦飾(KW65、66)的玦口使用砂繩切割技術的痕跡

砂繩切割實驗

史前東亞玉石器砂繩切割技術分布示意圖

鄧老師強調,2015年小南山遺址的發現,使得東北亞新石器時代早期玉器研究進入嶄新的階段。小南山遺址發掘總麵積已逾2000平方米,1991年在小南山山頂暸望塔一處墓葬出土有60多件玉器,2015-2019年該遺址出土的玉石飾有120多件,加上近期發現的玉石飾,該遺址發現的玉石器總數已超過200多件,器類有玦、環、锛、管、珠、扁珠、璧形飾、匕形器及各種墜飾等。以上玉石飾的質地,初步鑒定為軟玉的占一半以上,顯示了當時社會崇尚軟玉的價值觀念已經萌芽。其中環玦主要以軟玉製作,顏色和體量均超群絕倫。

鄧老師現場參觀小南山遺址

小南山遺址出土玉玦

緊接著,鄧老師對東亞玦飾的源流作了係統分析。據目前考古學資料顯示,東亞地區迄今已有超過千處遺址出土玦飾,其發展曆程有兩大特點:

一、玦飾在中國東北起源後,次第向四周擴散。大致而言,距離東北越遠的地方,玦飾出現的年代越晚。8000多年前原生玦飾玉文化在遼海一帶已經形成。在距今7000—8000年,玦飾的分布已突破遼海地區,進入河海平原及山東丘陵一帶,是東亞最早玦飾的分布圈。距今6000—7000年間,玦飾的次生集團向南已擴散到長江中下遊,向北已越過三江平原與俄羅斯濱海地區,又跨過日本海,直接滲透至日本列島。二、早期玦飾的傳播,是玉器組合的擴散。往東北方向,如玉玦、匕形器、彎曲條形器與管珠等是同步擴散,由遼海地區北至三江平原,跨過俄羅斯濱海地區,橫渡日本海登陸日本北陸。

接下來,鄧老師討論了黑龍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玉文化向日本列島的傳播的具體路線。他認為,黑龍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玉文化對日本列島的傳播,大致可以分為南北兩路。

北路:自黑龍江中遊北上出口,跨海進入庫頁島,南下橫渡宗穀海峽,登陸北海道道東。近年,鄧老師對北海道道東各地石葉鏃文化不同遺址出土的玉石飾物,作了較全麵的考察,發現距今8000年前的共榮B遺址出土的玦飾玦口,有線切割的製作痕跡,很可能是受到了小南山文化玉石飾的強烈影響。

南路:小南山遺址的玉文化逆行烏蘇裏江,穿行於完達山與俄錫霍特山脈間,下臨烏江源的興凱湖,出俄羅斯海參崴,完全融入了沿海海洋民族的生活中,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發現的鬼門洞洞穴遺址即是其中代表。沿海漁民一方麵受到了黑龍江流域玉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麵又掌握橫渡日本海的技術,自俄羅斯彼得大帝灣以至北朝鮮的東北沿海出發,跨日本海在日本本州島北陸沿海登岸。日本北陸的桑野遺址發現了豐富的軟玉玦飾,其中一些白色玉器很可能即是第一代黑龍江流域玉文化進入日本本州島的遺存,具體器類有玦飾、匕形器、彎曲條形器等。這在玉器工藝學上可以得到證實,如砂繩切割、轆轆、玦口開口、匕形器凹槽的製作及使用痕等方麵,顯示出兩者在製作技術上的淵源關係。

黑龍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玉文化 向日本列島傳播的路線

中國興隆窪遺址、俄羅斯鬼門洞遺址、日本桑野遺址出土玉器

鄧老師指出,玉玦傳播之路相當複雜,東亞大陸上主要由北而南擴散,海洋上又有南北弧圈海路的滲透。史前環狀玉玦的出現,背後有技術的支撐,即與輪軸機械穿孔技術的發明關係密切,其空間分布最廣泛,延續時間最久遠,製作技術十分複雜。總之,東亞地區出土玉玦,必然是今後東亞玉文化研究重要的課題。

講座最後,鄧老師感歎自己如環如玦的人生經曆。他飽含深情地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人生如轆轤,不斷回旋轉動,無始無終,四十載考古,風塵仆仆。”在四十載的考古生涯之中,鄧老師一直專注於東亞玉器研究,始終無悔。

鄧老師在海南樂東縣采訪穿戴金屬玦飾的婦女

講座結束後,王誌高教授對鄧老師帶來的精彩講座表示了誠摯的感謝,並對講座內容進行了簡要總結。他對在座的同學們說:鄧老師滿懷激情地分享了東亞玉玦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曆史,其內容涉及玉玦的起源、分布,不同區域玉玦的特點、加工技術等,尤其是關於玉玦擴散與傳播路徑的前沿性研究成果,無不顯示鄧老師玉器研究的國際視野,並希望同學們以鄧老師為榜樣,放眼國際,打開學術視野,成為一名優秀的考古事業接班人。

https://new.qq.com/rain/a/20210601A0ACXU00

重磅揭秘東亞北部地區人口曆史

https://www.anthropol.ac.cn/article/2023/1000-3193/1000-3193-42-03-412.shtml

古基因組揭示史前歐亞大陸現代人複雜遺傳曆史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49939.html

中華龍文化是如何起源和傳承發展的?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3271556.html

官方正式確定中華文明起源於紅山文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