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83】(193807——10)

來源: 良邑 2020-12-18 07:37: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34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良邑 ] 在 2021-01-23 17:54:5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83】(193807——10)

 

郎倫友   編著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三)

 

7月1日,上海中華大學圖書公司創辦《大英夜報》。主持人翁率平,總編輯禇保衡。

*山西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汾西創辦《戰鬥》半月刊。主編穆欣。油印,32開本,30~40頁。

*湖南衡陽《正中日報》創刊。發行人譚常愷。

7月2日,湖北漢口《全民周刊》出至第2卷第5期停刊。

7月7日,重慶《青年向導》周刊創刊。

*湖北漢口《抗戰》出版第86期後與《全民周刊》合並,改出《全民抗戰》。主編鄒韜奮、柳湜。3日刊。

7月8日,廣東文學會在廣州《救亡日報》上創辦副刊《抗戰文學》

7月11日,雲南省教育廳在昆明創辦《雲南教育通訊》,旬刊。

7月15日,武漢《今論衡》遷往廣西桂林出版。主編汪奠基。

7月16日,成都《四川日報》副刊《生活線》出至第21期停刊。

7月21日,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第86次會議通過《抗戰期間圖書雜誌審查標準》《戰時圖書雜誌原稿審查辦法》《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組織大綱》《地方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組織通則》。

7月23日,長春《蒙古新聞》創刊。蒙古文周刊。主持人漥田隆男,主筆塔欽。

7月25日,濟南《力行月刊》創刊。主編夏鬱文。

7月26日,上海中英出版公司創辦《循環報》,日刊。主持人耿嘉基。不久被迫停刊。

7月30日,國民黨在湖北漢口成立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並成立各地方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同時頒布《圖書雜誌原稿審查辦法》和《抗戰期間圖書雜誌審查標準》。

7月31日,漢口《申報》停刊。在漢口出版197期。

 

7月,共產黨山西晉城縣委創辦《火炬》。主編王靜海。

*日偽華中維新政府在南京創辦《南京新報》。社長秦墨哂。日出對開4版。

*浙江金華抗日自衛委員會創辦《吼聲》周刊。主編馬疎。

*浙江永康《決勝》周刊創刊。

*福州《福建民報》遷永安出版,同時出版福州分版。曾增出晚刊和新聞半月刊。

*武漢《抗戰戲劇》出至第13期停刊。

*湖北漢口《世界知識》出版12期後遷廣州出版,刊期續前。

*湖北恩施《中央日報》創刊。主持人石信嘉。

*長沙《抗戰日報》停刊。

*國民黨中央在長沙創辦《中央周刊》,主編陶百川。不久遷重慶出版。曾先後出桂林、金華、昆明、蘭州、台灣等版。

*中央政治學校新聞係隨校由湖南芷江遷至重慶巴縣南溫泉。

 

8月1日,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在河北阜平創辦《抗戰畫報》,不定期刊。油印,後改石印。後並入《晉察冀畫報》。

*胡文虎在香港創辦《星島日報》,日出對開8~12張。社長胡好,總編輯先後為樊仲雲、馮列山。副刊《星座》同時創刊,主編戴望舒。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香港分會曾在該報上創辦副刊《青年記者》。

8月11日,巴黎《救國時報》在美國紐約複刊。當地《先鋒報》並入。

8月13日,上海《自修大學》更名為《自修》旬刊。主持人王任叔、孫大可。

*共產黨膠東特委在山東萊陽、掖縣、黃縣一帶創辦《大公報》,社長阮誌剛。3日刊,後改為2日刊、日刊。油印,後改為石印、鉛印。4開4版。

*成都《大聲》被勒令停刊。共出版61期。

*香港《星島日報》增出《星島晚報》。日出對開6~8張。總編輯唐碧川。

*《大公報》香港版創刊。主持人胡政之,總編輯徐鑄成,經理金成夫。日出對開8版。

8月17日,山西五台《抗敵報》從第63期起改為2日刊,鉛印。

 

8月,北平市商會創辦《商業》旬刊,後改月刊。

*上海《新青年日報》停刊。

*重慶《四川經濟》出至第12卷第2期停刊。

*重慶《四川月報》出至第13卷第2期停刊。

*山西《民族革命》半月刊創刊。

*長春《兒童新聞》創刊。蒙古文周刊。4開4版。主持人漥田隆男。

*杭州《浙江自治》停刊。

*湖北漢口《少年先鋒》出至第12期停刊。

*漢口《婦女生活》從第6卷第9期起遷重慶出版。從第9卷第3期起由曹孟君主編。

*武漢《戰時日本》半月刊創刊。主編宋斐如。後遷廣州、香港、桂林、昆明、重慶出版。

*湖北宜昌《救中國》在武漢複刊。

*廣州《金融經濟月刊》出至第2卷第2期停刊。

*廣州《統一戰線》出至第17期停刊。

*梧州《廣西貿易月刊》出至第15期停刊。

*成都《前導旬刊》出至第19期停刊。

*成都《興中日報》改組,社長唐毅,總經理劉自忠,總編輯舒矚遐。不久停刊。

*八路軍總政治部成立延安電影團,又稱聯政電影團。負責人譚政、李肅、袁牧之。下設攝影隊和放映隊各一個。

 

9月1日,上海《少年讀物》創刊,半月刊創刊。抗日戰爭期間停刊。

*上海大美晚報館創辦《自由譚》月刊。編輯項美麗(美國女作家)。不久又創辦英文月刊《公正評論》,編輯項美麗。

*山西汾西《戰鬥周報》更名為《戰鬥三日報》。

*長沙《中央日報》遷重慶出版,刊期續前。社長兼總主筆程滄波,總編輯劉光焱,經理張明煒。原長沙《中央日報》變為地方版。後又增出西康等地方版。

9月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製定《非常時期新聞檢查規程及違檢暫行懲罰辦法》,並通令施行。

*全國102家報社聯合發表《全國報界共同宣言》,對國民政府長期依賴國聯的政策提出批評。

9月10日,共產黨冀中區委在河北河間創辦《導報》。社長先後為張路一、範瑾,總編輯朱子強。油印,後改石印。先後遷至饒陽、任丘、霸縣出版,曾多次停刊複刊。

9月11日,武漢救國會在漢口創辦《國民公論》旬刊。編輯張誌讓、千家駒、胡愈之、張鐵生、薑君辱。

9月15日,北平《華北日報》被日偽接管,改出《武德報》。

*湖北漢口《新中國日報》遷成都出版。

9月16日,上海《文藝新潮》創刊。主編宇文節。

*廣西建設研究會在桂林創辦《時論分析》月刊。

*西安《民族魂》半月刊創刊。編輯宛印章。

9月18日,武漢《群眾》出至第2卷第11期(總第36期)停刊。遷往重慶。

9月20日,廣州《救亡日報》社創辦《十日文萃》。16開本。社長兼發行人郭沫若,編輯林仰山、肖聰。出版3期後遷桂林出版,至第9期停刊。

9月24日,福建省軍管區國民軍訓處創辦《民教指導》。

9月25日,共產黨川東特委在重慶創辦《青年生活》月刊。主編楊述。從第4期起改為半月刊。

*武漢《抗到底》從第15期起遷重慶出版。

9月30日,新四軍第六縱隊政治部在河南確山竹溝鎮創辦《拂曉報》。社長先後為彭雪楓、王子光、王少庸、馮定、鄧崗。不定期刊,油印,4開4版。後遷江蘇泗洪、安徽渦陽出版,改由八路軍第四縱隊政治部主辦。

9月底,山西五台《抗敵報》撤出五台縣。

 

9月,北平市民先隊創辦《自學》報。

*上海《公論叢書》月刊創刊。主編王任叔。

*河北深澤《青年旬刊》停刊。

*偽滿洲國間島省政府在吉林省延吉創辦《東滿時報》。主持人八木市鬆。日刊。

*南京《教與學》從第3卷第7期起遷重慶出版。

*浙江黃岩縣抗日自衛委員會教育文化事業委員會創辦《抗衛》旬刊。

*武漢《民意》從第37期起遷重慶出版。

*武漢全民通訊社遷至重慶,並在成都設立分社。

*中國電影製片廠由湖北漢口遷至重慶。

*廣州《史學專刊》停刊。

*廣州《時代動向》出至第4卷第6期停刊。共出48期。

*廣西桂林《中國詩壇》出至第2卷第6期停刊。

*博古繼任共產黨中央黨報委員會主任。

*吳範寰繼任香港《立報》總編輯。

*趙君豪著《中國近代之報業》由香港申報館出版。

*澳門廣播電台恢複播音。

 

秋,北寧鐵路職工抗日救國會在北平創辦《鐵球》雜誌。

*共產黨在福建永安創辦《老百姓》報。主持人陳培光、章振乾,編輯池嫄璋、陳啟肅、葉康參、葉文姬。3日刊,4開4版。

*金仲華任香港《星島日報》總編輯。

 

10月1日,山西五台《抗敵報》在河北平山複刊。

*第三戰區司令部政治部在安徽屯溪創辦《前線日報》和《前線日報晚刊》。社長先後為李浚龍、馬樹禮,總編輯先後為馬樹禮、宦鄉。

*湖北漢口《掃蕩報》增出重慶版。

*廣州《更生評論》出至第4卷第2期停刊。

*貴陽《中華評論》創刊,半月刊。

*延安電影團首部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在陝西黃帝陵開鏡。編導袁牧之,攝影吳印鹹。

10月9日,上海《禮拜六》創刊,周刊。主編樊克遜。

10月10日,上海《申報》以美商哥倫比亞出版公司的名義複刊。董事長安德森,總主筆阿樂滿,副總主筆張蘊和。刊期續前。副刊《自由談》同時複刊,主編王任叔。

*上海《每日譯報》社創辦《譯報周刊》。編輯梅益、王任叔、林淡秋、馮賓符。

*共產黨組織以中華大學圖書公司的名義在上海創辦《文獻》月刊。主編阿英。

10月11日,廣州《烽火》出至第22期停刊。

10月15日,中國新民佛教青年會在北平創辦《東亞佛教青年呼聲》。

*湖北漢口《全民抗戰》從第30期起遷重慶出版,改為5日刊。

10月16日,浙江金華《吼聲》出至第12期停刊。

10月18日,湖北漢口《大公報》停刊,遷往重慶。

10月20日,重慶《商務日報》社改組。社長高允斌,總編輯先後為牟歐平、劉光炎。

*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創辦國際新聞社,簡稱國新社。後設總部於廣西桂林。社長胡愈之。先後建立重慶、上海分社。

*廣州《國華報》《環球報》《越華報》同時停刊。

10月21日,日本軍隊侵占廣州。

*廣州《救亡日報》停刊,遷往廣西桂林。

*香港《大光報》遷往廣東韶關。

日本軍隊侵占廣州後,廣州《抗戰大學》停刊。

*日偽在廣州創辦《民聲報》。

*日本南支派遣軍司令部在廣州創辦《迅報》。社長唐澤信夫。辦有日文專欄。後另辦日文《南支月報》。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迅報》增出《晚刊》。

*日本南支派遣軍報道部組織成立廣州報界聯合會,後更名為廣州新聞記者協會。

*日本軍隊接管廣州廣播電台,改辦廣東放送局。

10月25日,日本軍隊侵占武漢。

*湖北漢口《新華日報》出至第258期停刊。同日在重慶複刊,改由共產黨中央南方局領導。總編輯先後為吳克堅、章漢夫、夏衍、張友漁。

*漢口《掃蕩報》停刊。

日本軍隊侵占武漢後,武漢《救中國》《抗戰文藝》《抗戰行動》停刊。

*《武漢晚報》遷往重慶出版。

*漢口《中國農村》出至第4卷第24期停刊。

*漢口《文藝陣地》遷上海出版。從第5卷起更名為《文陣叢刊》並改為月刊,用假名《水火之間》和《論魯迅》出版第5卷第1、2期。隨即停刊。

10月26日,漢口《武漢日報》停刊。

 

10月,國民黨在重慶創辦《三民主義》周刊。主編楊玉清。後改為半月刊。

*國民黨在重慶創辦《文化前鋒》。

*河北《晉縣導報》更名為《抗戰日報》,由共產黨晉縣縣委宣傳部主辦。社長王銳。日刊,油印,8開4版。

*偽蒙疆聯合委員會創辦《蒙疆日報》。小型4版。

*南京《行政院公報》在重慶複刊。

*福建詔安《抗戰青年》創刊,半月刊。編輯沈達材。

*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由湖北漢口遷至重慶。

*漢口《再生》遷重慶出版,刊期重起。

*中央通訊社由漢口遷至重慶。抗日戰爭期間在安徽屯溪、江西贛州、福州、河南洛陽、湖北恩施、長沙、廣東連縣、廣西桂林、昆明、寧夏、蘭州、迪化(今烏魯木齊)、新加坡、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等地設立分社。

*日本《新愛知國民新聞》在漢口設支局。

*湖北武昌《反攻》遷重慶出版。編輯關夢覺、吳家興、梁純夫。

*武漢《時與潮》從第5期起遷重慶出版。

*武漢《世界政治》從第3卷第9期起遷重慶出版。

*長沙《砥柱》出至第10卷第11期停刊。

*長沙《湖南婦女》出至第2卷第1期停刊。

*湖南芷江《邊聲》從第2期起遷重慶出版。

*廣州《中山日報》遷韶關出版。

*廣州《世界知識》出版3期後遷香港出版,刊期續前。

*成都《國論》遷重慶出版,刊期重起。曾休刊。

*昆明《西南邊疆》創刊,月刊。編輯淩純聲、向達、楚圖南、方國瑜等。

*西安《三秦政論》出至第6期停刊。

*西安《青年戰線》遷延安出版,由西北青年救國會主辦。

*陝甘寧邊區文藝界救亡協會在延安創辦《文藝突擊》。油印。

*八路軍戰地記者團在延安成立。

*澳門《民生報》因債務問題被查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