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無法被超越的鄧麗君之歌】一代偶像歌後鄧麗君經典歌曲四十首聯播

來源: 肖蕭 2012-08-23 03:12: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072 bytes)





今天是中國的七月七, 是七夕情人節,為大家特播永遠的鄧麗君經典之歌。

非常喜歡鄧麗君的歌, 時常在心身疲憊的時候就會打開鄧麗君的歌細細地品賞聆聽, 時隔多年了, 每每聆聽鄧麗君的歌, 仍總有一種讓人戀懷和怦然心動的感覺。

記得一位著名音樂人黃霑曾經說過:“鄧麗君的歌可以慰藉人的心靈,有時在海外,工作疲倦的時候,非常渴望聽到鄧麗君的歌聲,她的歌聲有一種能夠撫平我們情緒的東西,一種難以形容的中國味……”

中國大陸歌手劉歡評價:“說實話,美輪美奐,真的是這樣,一直到現在,我仍然是覺得,就是她那個形態的歌曲還真的沒有人再超過她了,因為她已經把那種方式做得太完整了太完美了”

我的父親也非常喜歡聆聽鄧麗君的歌, 其中百聽不厭的還是那首《何日君再來》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去年11月老爸和母親來美國的時候, 我就特別地在時刻在行駛的車裏準備著近十盒鄧麗君的唱碟, 我們一路聆聽, 一路享受, 在鄧麗君溫暖和甜美的歌聲裏, 感受著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 至此為止, 真是懷念那一刻美好的時刻, 將永遠地在心裏珍藏著....






常常在想為什麽鄧麗君的歌會蘊藏著如此之大的魅力呢, 下麵就為大家摘錄一些著名的評語來探求其中的奧秘吧。

中國大陸知名男高音的莫華倫:“鄧麗君的歌聲的確是太美了,我非常敬佩她,她演唱流行歌曲的唱法,她的演繹,她所用的感情,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人能超過她,雖然這麽說會得罪很多人。她的演唱發自內心,很單純很甜美。”

中國大陸知名作曲家穀建芬表示,她的聲音幹淨,演唱質樸,掌握了多種音樂形態,有著極高的天分和靈氣。語言天分和文化修養讓她更能淋漓盡致地演繹不同音樂語言的內涵。我在驚歎她演唱實力的同時也深深為她的歌聲打動,一種久違了的創作情感油然而生。我常想鄧麗君能讓我們享受到原本屬於天生的歌聲,就是在提醒我們音樂人要學習她對音樂的單純追求和心無雜念的境界。讓我們音樂人都能返璞歸真,將真心真情歸還音樂,實現音樂本身感動常在。

中國大陸人氣歌手張靚穎:“鄧麗君比偶像還偶像。在我心目中,不僅僅是偶像那麽簡單,是她陪伴了我的童年,我從小就聽她的卡帶,所以她所有的歌,我幾乎都會唱,不僅僅是我,我父母,還有親戚朋友, 一起聚會都會唱她的歌。但我知道,即便再給我十年二十年,我也不奢望成為像她這樣的歌手。她的時代隻可能誕生一個鄧麗君,而我所在的時代不再會誕生下一個了。”

著名學者於丹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聽到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是一種文化啟蒙、情感記憶。鄧麗君的歌聲柔軟、充滿人性和誠懇,能穿越隔閡、文化、政治、時空。“當一個人離去以後,她的歌聲還能夠讓那麽多人怦然心動,找到化解恩怨的理由、相逢一笑。對於中國文化的意蘊來講,她已經不是一個歌手。”。

民歌歌手陳思思:“鄧麗君,一個隻屬於那個時代的名字,一位絕代的歌姬,一波經典不褪的風潮,一個幽然的謝幕讓世人惋歎的背影。”

梁靜茹說:“小時候因為爸媽關係,全家都迷鄧麗君,歌唱比賽都選她的歌曲。沒有鄧麗君,可能就沒有現在的我了。”

一位日本的樂評家評價說:“鄧麗君去世後,一直很難找到像她這樣的亞洲巨星。因為鄧麗君為了打入市場,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粵語、日語、英語,以獲得當地觀眾的認同,但現在已經不再有這樣努力的歌手了。”

在日本一個“君迷論壇”上,人們將目前在日本發展的數名中國女歌手與鄧麗君進行比較。有資深日本“君迷”一針見血地指出:“鄧麗君小姐的聲音有濕度,濡濕感沁人心脾,不同於眾歌手相對簡單的幹燥尖銳或者明亮直白的嗓音。”






天津音樂學院楊雁行教授認為鄧麗君能夠創作出《淡淡幽情》這張傳統與流行兩者融合無間的作品,是由於她在通俗樂壇努力多年、深諳中國詞曲和古典文化的緣故。鄧麗君的歌聲,讓世界各地的華人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溫柔情懷,讓世人明白,再現傳統藝術的精華,不一定非要限製在藝術歌曲的條條框框之中。

鄧麗君的啟蒙老師左宏元:“她的歌聲像花卷,淡淡的,咬一口,便知內有層次,聽起來溫柔,卻很有力量。”

中國大陸央視《一百年的歌聲》專題節目中,黎錦暉的外孫陸震東(黎錦光的二侄孫)轉述他問黎錦光(《夜來香》的作者)的話曾說:“我說你說看看,你的《夜來香》,有五六十個人翻唱,原唱當然是李香蘭了,我說究竟誰唱得最好,他說是鄧麗君唱得最好。”

日本知名演歌歌手細川貴誌:“對鄧麗君的美聲印象深刻,我曾在日本的《Music Fair》和《NHK歌謠演唱會》兩度和她同台,她詮釋演歌的方式獨特,一般歌手會把重點放在轉音技巧,她唱起演歌如河流緩緩流動般輕柔美妙,她演唱的轉音宛如流水般清柔且甜美,在日本歌手中很少見”

培養許多香港樂壇巨星的著名音樂老師戴思聰:“鄧麗君最值得傳承的地方,就是她那沒有人能取代的歌唱色彩的精髓,她演唱時帶有一點氣聲,聽起來很通透,對情歌的詮釋是很傳神的,從小孩到幾十歲的女人都能接受這種唱法。她最突出的氣質是甜美,甜美是有內容的,怎麽甜美呢?發聲的技巧,還有她加了很多裝飾音,所以唱那種帶有一點小調的民歌,又有一種調皮的感覺。她是國寶級的人才,我對她的評價就是這樣。”

中國大陸知名首善企業家陳光標認為,世界自己最崇敬的兩位藝術家,一位是貝多芬,一位就是鄧麗君。鄧麗君用自己的歌聲歌唱生活,歌唱山水,歌唱人間真情,表現了一種真善美的統一。在墓前,陳光標動情地題寫挽聯:音容笑貌千古流芳,天籟之音兩岸傳唱。

台灣學者、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誌朗表示非常喜歡鄧麗君的歌,聽到她的歌聲會讓人聯想到和平、純真、人間有愛,他最愛哼唱的就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因為那是一首會平靜人心的歌。當年鄧麗君的歌響徹台灣大街小巷,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時代人物,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回憶早年還在美國洛杉磯教書時,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旁邊有一家長青書店,他經常在那家書店看見鄧麗君買書,她當時打扮得非常樸素輕鬆,綁馬尾、牛仔褲,不敢相信那是鄧麗君。

香港知名經濟學者張五常在〈鄧麗君現象的延伸〉一文中表示,一九八四年初我有機會在香港看到她表演一場,認為橫看直看都是一百分,是炎黃子孫中數世紀一見的演唱天才了。長得好看,唱得悅耳,舉手投足瀟灑利落,反應快,多種語言流水行雲,聽眾用什麽語言提問她就用什麽語言回應。北京當年不容許她到中國演唱是人類的損失。






台灣DJ Byran:“任何對這位一代歌姬的溢美之辭都是多餘的!”,百年來再也找不到第2個比鄧麗君更重要的華語歌手。台灣從70年代的封閉逐漸步入80年代的開放,一時多少純情民歌蔓延?心目中的百年金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鄧麗君的歌有多少人在翻唱,有機會去聽她聲音時,你會發現不管錄音技術如何,她還是可以做到換氣間掌握得很好。”他玩笑地表示,全台灣的人都能琅琅上口的歌曲隻有兩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愛拚才會贏》。“《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歌,對國家來說不啻是某種程度的大使形象,連外國歌手也會翻唱,例如希臘國寶級女歌手娜娜就曾經演繹過;鄧麗君生前在日本也是走紅,她對我們而言可說是個品牌大使。”

台灣歌手張信哲說,“鄧麗君是我們這一代共同的偶像,她生前發行的唱片,很多我都有購買。”對於這次名人館的展出,他說最感興趣的,就是鄧麗君生前的遺物、相關收藏品,他剛出道時曾與鄧麗君一起勞軍,張信哲說,鄧麗君是全民偶像,不管是誰都為她瘋狂。

中國知名主播白岩鬆表示,鄧麗君在泰國離世,好多中國人會心頭一緊,因為她的歌聲陪著我們從精神的荒蕪中慢慢走出。我也一樣,鄧麗君的歌聲一響起,我就能記起舊的大牆剛剛倒下的歲月裏,偷聽鄧麗君的有趣故事。似乎每天都會有男男女女將她的歌聲再度領回家中,去重溫多年前的一段旋律,重溫自己成長中的一段記憶。我也是如此,在告別鄧麗君十幾年之後,又買了一套她的全集,偶爾聽聽,回憶的底片便會泛黃。

知名歌手周華健在節目受訪時表示,她的聲音很多人模仿,但到目前為止,沒有百分之百像的或超越她的,她是永遠的天後,鄧麗君是華語歌壇中能夠離開中國市場的第一人。


今天是七月七, 即中國的七夕情人節, 很適合聽鄧麗君的歌, 在此特為大家精選四十首鄧麗君的經典之歌, 也再重刊好朋友冰玫應邀寫的聆聽鄧麗君之歌賞析好文: 《鄧麗君, 她比煙花寂寞》。讓我在這裏再次地問候久違的冰玫, 祝福一切的如意安康, 永遠的快樂! 讓我們一起聆聽和分享, 祝快遞所有的朋友們七夕中國情人節快樂! (肖蕭2012年8月23日)











一代偶像歌後鄧麗君經典歌曲四十首聯播




01 – 鄧麗君演出現場的致辭 FINALE (珍貴 感人)




02 - 風的傳說



03 - 月亮代表我的心



04 - 清夜悠悠



05 - 君心我心



06 - 媽媽的歌



07 - 假如我是真的



08 - 何日君再來 (現場版)



09 - 南海姑娘



10 - 又見炊煙



11 - 小村之戀



12 - 圈住你的心



13 - 世界多美麗



14 - 甜蜜蜜



15 - 你可知道我愛誰



16 - 初次嚐到寂寞



17 - 小城故事



18 - 雲河



19 - 你怎麽說



20 - 愛的箴言



21 - 感恩



22 - 在水一方



23 - 風從那裏來



24 - 小路



25 - 向日葵



26 - 我隻在乎你



27 - 夜來香



28 - 幾多愁



29 - 別離



30 - 思君



31 - 愛的播種



32 - 愛的季節



33 - 償還



34 - 一水隔天涯



35 - 舊夢何處尋



36 - 再見!我的愛人



37 - 何日君再來



38 - 想把情人留



39 - 船歌



40 - 把春天留在心中










鄧麗君, 她比煙花寂寞--冰玫(特邀)




鄧麗君說:“要有秘密。”一個藏在心底深處的小秘密,像不小心從密林中瀉出的陽光,晃晃悠悠的地照在地上,細碎斑駁。

鄧麗君又說:“要有故事。” 天上的月亮便流了淚,淚珠灑落,變成了點點繁星。在人的心底,凝成了屬於痛的淚痕。

鄧麗君深吸一口氣,又說:“要有愛情。”雲不作雨。一個美麗而蒼涼的身影,在滾滾紅塵中倉促而孤獨地閃過。





歌多情,人也多情的鄧麗君,像一個錯落凡塵的仙女。她生來柔情癡情深情,她為人善美,唯美,己近完美。她用了整個心靈和生命,唱著純純的浪漫情歌,婉約又婉約,繾綣又繾綣。

誰說風花雪月與世無濟呢?鄧麗君這曲曲柔情纏綿的輕吟淺唱,悄然慰藉了不知多少渴望豐盈溫暖的人心。盡管她自己的愛情,總是在苦澀憂傷裏遊移,又於清冷孤寒中落幕。

人世間愛情是存在的。愛情裏有的是秘密和故事,其中包羅著萬千情感。而鄧麗君歌聲中的愛情秘密和故事,因為她的豐富,更像是芬芳蘊藉的森林裏開出的金色玫瑰,稀珍而光彩照人。





“一個小心願,常在我心裏。”鄧麗君恬淡有致地吟唱著少女如詩的情懷,那似有若無女兒家的清愁淡憂,便在她的歌聲裏隨著絲絲的小雨,在塵埃中消失了。

而那害著羞帶著甜的秘密,鄧麗君唱起來似喜帶嗔。這原本隻是藏在心底深處的一個小秘密嗬,“今夜花前輕輕地細語,隻好向你表明。 是你讓我一向靜靜的心湖,激起了漣漪”。她悄悄告訴她的愛人她那晨露般甜美的心語,“愛情本來就奇妙,讓我思念到今朝”,請求你“帶我走進綺麗的世界裏。”

鄧麗君心中的愛情,如清水漣漪,柔光瀲灩,任憑風雨變幻,我僅以“月亮代表我的心”。 “孤單流淚的日子裏,與你相遇,從此體會到做為女人的幸福“。“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那一種晶瑩澄澈,即使有淚,亦如月亮一樣熒熒發亮了。

最濃烈的愛戀之情,鄧麗君用的依然是樸實無華的辭章,隻是歡喜的要“向世界上每個人, 宣布我的戀情”,幸福的感覺“像陽光溫暖我心, 像月光照亮我心。” “我倆在一起世界多美麗”。鄧麗君深戀讓她一生都燦爛的人,心花綻放的瞬間,如煙火一般絢麗多姿。





往事並不如煙, 愛的思憶絲絲縷縷,終難輕易割舍。當 “心中的故事述不盡,忘不去,我隻有對著大海歌唱, 說這故事對他長相憶。” 千種情,萬般愛的傾訴猶如隱約的耳語,過去的情事成就了故事,而故事在鄧麗君的纏綿悱惻中造就了一段永恒。

那無可奈何的別愁離恨,在鄧麗君歌聲中,唱得分外委婉纏綿。“我是星,你是雲,總是兩離分”。愛情的錯失和擦肩而過,難言誰對誰錯,抑或是命運的捉弄,深情款款的鄧麗君卻“直到海枯石爛,難忘初戀情人”。分別 “隻因為已無緣”。“盡管我的一雙眼睛充滿眼淚,依然難忘你給我的情和愛。” 如此這般的孤意深情,成就了一段恒久的粉紅色記憶。

對於欺騙背棄她的情人,鄧麗君沒有棄婦的怨憤,有的隻是一往情深執拗的甜蜜,“分明你一切都是在騙我”,我隻要你 “把我的愛情還給我”。 即使是傷痛,也懷著一份溫柔的希冀。雖“恨他負恩負義痛心疾首,”依然 “盼望蒼天許我成佳偶” 。 這是怎樣一種美到極致的女人的純純愛情呢?於清冷的幽情裏散發著縷縷清純和柔暖。





有人說,女人之美,正在於為了愛傻到無怨無悔。鄧麗君愛情至上的信仰,任憑光陰荏苒,滄海桑田,也始終沒有一絲改變。

鄧麗君是唯美的,善美的,她為這凡俗的世界帶來了難言的美,她的歌聲因此將是流芳百世的。然而她自己的故事卻是不圓滿,不完美的。當她沐浴在外麵世界帶給她的美麗的光環下,她隻渴望她的心能被她所愛的光亮照徹。她想觸摸到那道光束,極盡全力。而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卻依然是獨自孤零零的掙紮。她呼喚著“媽媽,媽媽”,離開了也許並不適宜她久待的這個塵世。

在天堂,她一定又是個仙女了。

然而在塵世的日子裏,她比煙花寂寞。(冰玫)










鄧麗君小傳




鄧麗君生於台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在家中排行老四,其父親是隨國民政府遷台的河北軍人,而其母是山東人。取名“鄧麗君”乃因為鄧父的同僚提議仿效清代小說《再生緣》中元朝才女孟麗筠,而“筠”(拚音:yún,注音:ㄩㄣˊ)與“君”在國語字音雖不相近,但是有邊讀邊時,易誤念為君,所以之後易名“鄧麗君”。

鄧麗君的家境並不富裕,鄧的父親於女兒出生後退役,舉家遷到台東縣池上鄉,在五弟鄧長禧1954年出生後搬到屏東市眷村,年幼受喜歡黃梅調電影的母親影響,對小調及歌仔戲感到興趣。1959年再移居台北縣蘆洲鄉(今新北市蘆洲區)眷村,並於蘆洲國小念書。小學時代的鄧麗君,不時利用課餘時間隨駐紮於學校附近的空軍93康樂隊到處勞軍表演,也曾參加僑大先修班的校內晚會演出,其歌唱天分亦嶄露頭角。






1963年8月,10歲的鄧麗君參加中華廣播電台的黃梅調歌唱比賽,憑一曲“訪英台”奪得冠軍。1965年鄧麗君入讀金陵女中,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正聲廣播公司舉辦的歌唱訓練班。在1966年以“采紅菱”一曲奪得金馬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大賽冠軍,其後獲得台北東方歌廳的老板賞識,邀請鄧麗君在課餘時間演唱,曾經在試唱時,台下觀眾“安可”了六、七次,經理高興得立刻高薪聘請,可是卻引起那裏幾位紅牌歌星抗議,硬逼歌廳不能簽下鄧麗君。1967年正式加盟宇宙唱片,14歲灌錄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當時正值流行歌曲在台灣萌芽時期,她主唱的小調民歌更是大受歡迎。15歲時獲邀在台視著名歌唱節目《群星會》中表演,這是她首次在電視螢光幕演出。

鄧麗君在1969年首次擔演電影《謝謝總經理》的女主角,電影由宇宙唱片公司為慶祝鄧麗君唱片銷售佳績而出資拍攝。同年,鄧麗君為中視製播的台灣首部電視連續劇《晶晶》(1969年10月11日首播)主唱同名主題曲並發行唱片,該曲的全亞洲銷量高達五百萬張,旋即引起哄動。1973年,鄧麗君獲台北美國學校取錄為插班生,主修英文,完成她求學的夢想。

鄧麗君於1969年12月27日首次赴香港登台,在工展會義賣白花油,並以超人氣獲選香港工展會慈善皇後。1970年7月31日隨凱聲綜合藝術團再次來港登台,其清新可愛的形象及不俗唱功,在香港各大歌廳廣受矚目。

1975年7月,鄧麗君簽約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並在港發行《島國之情歌第一集》大受歡迎,隨即於9月獲得香港十大歌星獎,並於10月在香港TVB電視台拍攝首個個人電視音樂特輯。1976年,鄧麗君在香港利舞台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兩日三場門票旋即銷售一空,此後鄧麗君在1976年、1977年、1978年、1980年、1981年除了中途赴美進修,連續五年都在香港利舞台開個人演唱會,皆場場爆滿,人氣曆久不衰。

1980年12月18日,推出個人首張粵語大碟《勢不兩立》,大受歡迎。其後於1983年推出的第二張粵語大碟《漫步人生路》更成為街知巷聞的名曲。1982年1月8日至1月11日的英屬香港伊利莎伯體育館演唱會,以及1983年12月29日在紅磡體育館的十五周年演唱會的空前成功,使得鄧麗君在香港發展在198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但1984年後,鄧麗君歌唱事業重心移往日本樂壇,甚少在香港公開演出。







隨著歐陽菲菲與陳美齡在1970年代初在日本歌壇走紅,日本寶麗金唱片公司在英屬香港開始物色帶稚氣的女歌手,幸運地發現在香港東方歌劇院登台的鄧麗君,其後正式簽約並於1973年3月1日赴日本發展。

早期在日本發展的鄧麗君被包裝為年輕活潑的偶像派歌手,但是矯揉造作的歌唱風格並不適合她,首張日語唱片《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無論今宵或明宵)成績並不理想。其後鄧麗君改走清純高貴的玉女形象,演唱風格亦有所調整,第二張日語唱片《空港》(1974年7月1日發行)不到一個月即擠上日本流行榜前15名,總銷量突破70萬張。直到1977年短短的四年間,鄧麗君在日本推出8張大碟及12張個人單曲唱片,每張唱片都擠入流行榜前30名。

據鄧長安(鄧麗君長兄)憶述,鄧麗君初到日本發展時。前半年,必須研習許多訓練課程,如:儀態、化妝、歌唱技巧、語言......等,然後才能輪流上各電視台的節目。有一次接到要上一個節目。母女二人在早上五點起床,於早上六點準時到達錄影棚。當時現場沒半個工作人員,到七點三十分後才陸續有工作人員到場,九點才開始錄影。母女在棚內角落休息。快到中午時,公司派給鄧麗君的翻譯才到場,告知她們再等一下才會錄影。於是二人默默的等待著,當時已經下午五點多,翻譯才找到母女,告知可準備錄影。她穿著護士服已經一整天,結果隻拍了鄧麗君所飾演的護士,帶領一名病患進入診療室給醫師。前後隻有十秒鍾的鏡頭,她們就等了十二個小時。

鄧麗君在日本的發展因“假護照事件”而嚴重受挫。1979年2月鄧麗君因持印尼護照入境日本,遭媒體披露,日本有關單位因此下令調查鄧麗君,將她拘留。因為中華民國與日本無邦交,台灣人入境日本要申請日本政府核發的“渡航證明書”,回台灣又有警總把關,無論進出拿中華民國護照都很麻煩,鄧麗君或許為了便宜行事,便持一張印尼護照,自英屬香港搭乘中華航空CI116班機由東京羽田機場入境日本。雖然一時混過日本的入境審查,但旋即遭媒體披露其不法情事,立刻遭到嚴謹的日本官方調查。2月22日,日本出入國管理局東京事務所公布調查結果,證明鄧麗君所持印尼護照並非假護照,也沒有為集團出售假護照,隻是發給手續不合法。2月24日,日本法務省裁決將鄧麗君驅逐出境,且一年內不準許她入境日本。鄧麗君違法情事雖不大,但因日本輿論向來對於公眾人物的操守要求頗高,同時也對犯法行為特別敏感,她的演藝事業因為此一醜聞受到重挫。據稱鄧麗君在遭拘留時痛哭流涕,相當害怕。被釋放後也曾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

被日本驅逐一年的鄧麗君要返台也不行,因為她也曾持同一本印尼護照自中華民國出境,同樣觸犯中華民國法律,可能遭受牢獄之災。因此鄧麗君隻好持蓋有美國入境簽證的中華民國護照轉赴美國“深造”,一方麵要履行之前的表演合約,一方麵也是為了逃避法律的懲罰,鄧麗君落入了有家歸不得的狀態。

鄧麗君在日本歌壇沈寂數年後,於1984年重新登上日本的舞台。同年2月推出單曲“つぐない”,並於4月進入流行榜前10名,8月躍升至第一名,唱片銷售量超過150萬張。並憑借此曲勇奪關西地區舉辦之第十七回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及關東地區舉辦之日本有線放送大賞雙料桂冠。該曲也同樣榮獲1984年度日本演歌大賞之最受歡迎賞。1985年2月發行單曲“愛人”。該曲一經推出,好評如潮,在該年度5月20日至8月19日期間於有線點播榜連續14周獲得冠軍,刷新曆史記錄。亦於廣播流行榜達成蟬連10周冠軍之記錄。至該年度12月底為止,“愛人”在日本之有線點唱總數創下曆史紀錄的919370次,並於該年度12月再次榮獲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及日本有線放送大賞之雙料冠軍。1985年12月31日鄧麗君首次參加(第36回)日本紅白歌合戰,獻唱歌曲“愛人”。進入紅白歌合戰對於日本藝人來說是無上的殊榮。這也表示日本觀眾已經徹底遺忘了當年的事件,全然地接受了鄧麗君。鄧麗君在當時裝扮成日本人家喻戶曉的楊貴妃進行表演,歌藝驚豔全日本。1986年2月發行單曲“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該唱片總銷量衝破200萬張,並於該年12月三度蟬連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及日本有線放送大賞雙料冠軍,達成日本歌壇三連霸之曆史紀錄。12月底鄧麗君憑借此曲榮獲全日本唱片大賞“金賞”,並再次入選紅白歌合戰。“我隻在乎你”是“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的中文版本。該曲在大中華區同樣大受歡迎,可以說是在亞洲最為有名的歌曲之一,傳唱度至今不衰。1987年6月發行單曲“別れの予感”。並於該年12月榮獲日本有線大賞“有線音樂賞”。1988年7月憑借此曲榮獲1988年度上半年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冠軍。12月榮獲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優秀歌星賞”及日本有線大賞“有線音樂賞”。至此,鄧麗君在日本歌壇的成就達到巔峰,之後便開始減少歌唱活動,進入半隱退的狀態。1991年12月第三度接受邀請,出席第42回日本紅白歌合戰,以身著旗袍的絕美姿態獻唱歌曲“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在日本籌辦鄧麗君逝世八周年紀念演唱會前夕,身為她歌迷、也是知名寫詞人的何啟弘就感歎:“台灣人真的對不起這位國寶!鄧麗君現在好像變成日本人的國寶。”日本整理鄧麗君資料之完整,讓他這位頭號歌迷總得去日本買她的紀念專輯及書籍,不論錄音品質及封麵設計,都精美得不得了。像是成龍與鄧麗君的跨時空對唱,日本早搶先一步有演歌天王五木寬與她隔空對唱,封麵還有兩款設計。年輕世代的澀穀係歌手也齊聚灌錄一張向她致敬的專輯,甚至在她過世1周年時,日本出版了一本堪稱最詳盡的紀念特刊,讓何啟弘愛不釋手。“我認為鄧麗君最偉大的地方,在於把華語歌曲發揚光大,散播到台灣以外的地方,並翻譯成其他語言繼續傳唱。像是‘夜來香’、‘何日君再來’,就是因鄧麗君才翻成了日文歌曲。另外有許多歌曲的原唱者不是她,卻因她的翻唱流傳到星馬中國等地,讓歌迷誤以為她是原唱者,像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原唱陳芬蘭)、‘雲河’(原唱黃鶯鶯)、‘雪中蓮’(原唱張琍敏)、‘酒醉的探戈’(原唱楊小萍)。”

梅豔芳的徒弟許誌安在做客,香港無線台總經理陳誌雲主持的《誌雲飯局》節目時透露,恩師之所以唱低音,是由於唱了太多鄧麗君的歌曲,導致聲帶長繭的緣故。他透露,梅豔芳曾是酒廊駐唱歌星。在1982年梅豔芳參加香港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之前,她在酒廊過了一段駐唱的苦日子。當時,鄧麗君很紅,觀眾都愛聽她的歌曲,所以,梅豔芳每晚都得唱很多鄧麗君的歌曲,唱到聲帶長繭,變低了八度,最後隻能改唱徐小鳳的歌曲。

1996年,導演陳可辛的《甜蜜蜜》在《金枝玉葉》之後再創票房佳績,與《甜蜜蜜》同時開拍純為市場運作的《金枝玉葉2》倒是反應平淡。陳可辛提到在我們的劇本寫到一半的時候,鄧麗君去世了,我們突然就想到鄧麗君其實滿契合這部電影的主題,《甜蜜蜜》講的是中國人的"飄",這和我的身世有關---在香港出生長大,後來去了泰國,也去過中國,又去美國念書,又回到香港,整個人的狀態都是在"飄"著的,永遠搞不清自己是哪裏的人。這種狀態恰好,鄧麗君表現得出來,她是第一個"兩岸三地"的人,是我們中國人的John Lennon(約翰•藍儂)。於是岸西提議用鄧麗君的歌,《甜蜜蜜》第一個被提出來,大家一拍即合。美國的《時代周刊》雜誌在1997年將陳可辛的《甜蜜蜜》與《泰坦尼克號》等片共同列入當年世界十大電影,陳可辛也從此躋身香港乃至國際一流導演之列。

她的歌曲在中國大陸曾一度被稱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隨著錄音機進入百姓家中,鄧麗君的歌曲經由不斷地轉錄,很快地被傳唱。鄧麗君優美抒情的歌風,迅速溫暖了剛經曆文革的中國大陸人民。

1980年代她成為流行音樂的標誌,她的風格也讓她在中國大陸擁有了廣泛的歌迷,連當時文化部部長劉忠德都是她的歌迷[5]。她柔和的歌聲穿透了兩岸。鄧麗君在中國大陸贏得了“小鄧”的美譽,和當時的中國大陸實際領導人鄧小平(老鄧)並稱,一起成為老百姓熟悉的名字,並流傳著“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隻愛小鄧,不愛老鄧”等語。






鄧麗君對剛起步的中國大陸流行音樂也有著深遠的影響,1980年代初期的數位中國大陸女歌手,也都以模仿鄧麗君的風格而起家,如:李穀一、朱明瑛、程琳等都有“中國的鄧麗君”之稱。1988年中國大陸的中央電視台向鄧麗君發出了參加第四屆海峽之聲音樂會的邀請,此前春節聯歡晚會的導演組也多次運作邀請她參加,但都沒有成行。大陸前文化部部長劉忠德卸職以後,也曾有過這樣的感慨:沒有能讓鄧麗君來大陸開演唱會是一個遺憾。

從80年代至今中國大陸仍一直有許多歌手以鄧麗君為偶像,翻唱其名曲,不計其數;亦有專門歌手模仿鄧麗君,妝扮成鄧麗君,專門表演其歌曲,形成“鄧氏唱腔”流派,被稱為“小鄧麗君”。尋找或模仿鄧麗君的比賽風潮仍持續發燒,“小鄧麗君”們不斷地湧現,紀念鄧麗君的活動也從未中斷過。

大陸央視《中國流行音樂20年•那些年,這些人》節目編導老門感慨地說:“不管有些人承認也好,反對也罷,鄧麗君對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影響都是劃時代的,鄧麗君的歌最初傳入大陸時,正是剛剛打倒‘四人幫’、百廢待興那陣子,中國的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世上還有如此婉約的表達,還有這樣的生活方式,人們除了革命、喊口號,還可以這樣抒發個人情感。以前大陸曾流行這樣一種觀點,說鄧麗君的歌曲屬於小調,難度不高,在編輯這期節目後我深刻體會到,這樣的認識絕對是對鄧麗君的誤讀。人們可以模仿鄧麗君,卻領會不出她歌聲中的精髓和內涵,可以說,作為華人流行歌壇裏程碑似的人物,鄧麗君是永遠無法被複製的。在編輯這部片子中關於鄧麗君的情節時,好幾次我都流下了眼淚。”

中國大陸樂評人金兆鈞表示,沒有哪一個歌手能夠影響這麽多代的這麽多華人,尤其在內地。更少有一個歌手能夠影響內地這麽多的音樂人。鄧麗君的歌曲首先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聲音。嚴格地講,鄧麗君應該是自中國早期流行歌曲以來一個集大成者。她的演唱固然繼承了淺吟低唱、風花雪月的“小資”情調,卻消除了早期歌手的“嗲”而更為流暢自然,且極大地提高了技術上的表現力,這也就無怪乎內地80年代以來的第一代女歌手幾乎無不受到她的影響,以致產生了一批“小鄧麗君”。鄧麗君的音樂代表了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亞洲流行音樂的較高水平。她的告別音樂會的編曲當年更是內地作曲家模仿學習的重要樣本。由於她的作品大約三分之一來自曆史上的經典作品,三分之一來自日本同期流行音樂,三分之一來自台灣同期創作,所以具有廣泛的適應性,也融合了多種民族民間樂風和西方流行音樂的表現手段。對於內地流行音樂的早期開發,鄧麗君的音樂無疑也起到了發凡啟蒙的作用。 我們紀念了鄧麗君,還應當紀念她的敬業精神,紀念她們那一代音樂人對於音樂的執著,對於情感的執著,對於音樂使命的執著。在一切“娛樂化”的今天,也許鄧麗君款款的歌聲還勝似今天某些東抄西躉來的“搖滾”。離開了人心,音樂並不會在。

鄧麗君在日本演藝界備受尊崇,不少歌手都把能與鄧麗君合唱視為心願一樁,隻可惜除了在現場的合唱之外,鄧麗君的日文專輯中並沒有合唱歌曲—但的確也有一些後期合成的合唱,比如與五木宏的合唱《そして…めぐり逢い》,以及《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就是後期合成的合唱。2010年1月發行的《デュエット&ベスト 新生》就是一張後期合成的合唱和重新編曲的鄧麗君日文歌曲精選集,在這張《デュエット&ベスト 新生》中與鄧麗君跨越時空合唱的歌手有夏川裏美(夏川 りみ)、秋元順子、村上哲也(村上 てつや)、BEGIN及ピーター等。 鄧麗君的音樂在海外華人中擁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自1980年代至今她的唱片乃至歌曲仍舊活躍於北美、歐洲及澳洲等地的華人社區中。甚至於1990年代,雖然沒有新的作品,但她始終是華人音樂的最頂級歌手,當時在海外的華人社區亦曾流傳:“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小姐的歌聲”。

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為了支援中國的學生,人在香港的鄧麗君不顧周圍人的反對,作為歌手參加了抗議集會。1989年5月27日,在香港跑馬地有30萬人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活動中,她頭頸上掛了一塊牌子,上麵手書“反對軍管”,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歌曲。據說當時負責轉播的無線電視為免惹怒北京,多次刻意在鏡頭上遷就,避免她的牌子在鏡頭前出現。[來源請求]由於天安門事件,鄧麗君說過:“我回大陸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那一天。堅持在中國實現民主之前,將永不踏入中國……”[來源請求]失去了作為歌手的夢想和期望的鄧麗君,離開香港去了法國,開始了巴黎的生活。當時中國的很多民主運動人士也到了巴黎,對鄧麗君來說巴黎是一個令人喜歡的城市。






由於鄧麗君的父親曾在中華民國國軍服務,鄧麗君生前參加多場勞軍演出,演唱過《梅花》、《中華民國頌》、《君在前哨》等代表中華民國的歌曲,獲得了“愛國歌手”、“軍中情人”等等的稱號。直到1991年,年屆38歲並漸漸淡出歌壇的鄧麗君仍然前往前線勞軍演出。

據鄧麗君胞弟鄧長禧生前回憶說,鄧麗君曾於1992年計劃去中國觀光旅行,一償夙願,不過由於在駕車前往香港領事館辦理簽證的途中與同行的男友保羅發生激烈爭執,最終不了了之。

天安門事件之後,鄧麗君離開香港,旅居法國,結識了為攝影師的法國籍男友。這段時期鄧麗君的氣喘日益嚴重,為了調養身體,1995年她隨同法國男友前往以空氣清新著稱的泰國清邁暫居,並著手寫作複出歌壇的歌曲。然而鄧麗君卻意外在清邁飯店中逝世,當時男友並不在身邊,她孤單一人,求救無門,當飯店人員發現緊急送至醫院時已經回天乏術。消息傳出震驚港台與日本,紛紛以頭條標題報道鄧麗君的猝死。在眾多海內外粉絲的目送下長眠於台北縣金山鄉的金寶山,並將其墓園命名為《筠園》。

關於鄧麗君的死亡有不少傳言,包括她死於愛滋病、被暗殺等等。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隻能當成是沒有根據的揣測。目前最合理的死因就是氣喘病。據說鄧麗君的家人對於她的法國男友沒有負起照顧她的責任,以致她孤單離世感到相當不滿。日本記者有田芳生編寫的《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鄧麗君第十年的真相》。

2008年9月23日,鄧麗君金曲《但願人長久》隨神舟七號太空飛船升空。

2010年4月22日鄧麗君紀念文物館於高雄市鼓山區河西一路田町倉庫3D棟開幕,展出鄧麗君在香港使用過的公主床,及法國開過的奔馳車。文物館分前、後棟,占地240坪。前棟設有簡報室,播放鄧麗君出生、成長,及歌唱事業發展過程,讓大家認識溫婉的“小鄧”。後棟則展出鄧家的客廳、餐廳、演出服裝、表演用的飾品,及鄧麗君喜愛的收藏。

2008年,朝日電視台報道鄧麗君逝世消息,拍攝特別單元劇《台灣歌姬•鄧麗君》,全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在該年6月2日,以故鄉台灣為首,香港、新加坡等鄧麗君活躍的東南亞各個地區與國家,澳大利亞、日本,全歐洲、中東和近東的一部分,加上美國、加拿大,在各自的黃金時段同時播放。這是日本電視史上的首次嚐試。

2011年,籌備3年多,耗資1.5億台幣的《愛上鄧麗君》音樂劇舉行世界巡回演出,演出鄧麗君的則是中國的王靜,她是從百人中雀屏中選的,此音樂劇在2010年在香港、中國大陸、韓國等10多個城市演出,2011年則在鄧麗君的故鄉台灣演出七場,日後還會到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家演出。






鄧麗君的生平簡曆表

1953年1月29日出生於中華民國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

1958年 至屏東市仙宮戲院附近學芭蕾舞

1963年 參加中華電台黃梅調歌曲比賽以《訪英台》獲得冠軍

1964年 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一名

1966年 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以《采紅菱》奪得冠軍

1967年 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宇宙唱片公司;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正式以歌唱為職業

1969年 演出第一部電影《謝謝總經理》(導演:謝君儀)

演唱中視開播首檔連續劇《晶晶》主題曲及主持中視《每日一星》節目

應新加坡總統夫人邀請首度出國赴約做慈善義演

1970年 獲白花油義賣“慈善皇後”榮譽

隨“凱聲綜藝團”到香港表演

在港拍電影《歌迷小姐》

1972年 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並再度當選“白花油慈善皇後”榮譽

1973年 與日本“寶麗多”機構(即寶麗金的日本分公司,現環球唱片)簽約赴日發展

到香港演唱於“香港歌劇院”、“漢宮”及“珠城”,後前赴越南演唱

1974年 以《空港》一曲當選1974年日本“最佳新人歌星賞”

1977年 成為“香港第一屆金唱片頒獎禮”一位金唱片得主

1978年 個人大碟《鄧麗君Greatest Hits》及《島國之情歌—第三集》同時獲香港第三屆金唱片

於日本以《東京夜景》獲得“正頑張中賞”

1979年 “香港第四屆金唱片頒獎禮”上,同時有3張大碟獲白金唱片獎,另有2張大碟獲金唱片獎

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數學,4月首次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演唱會

1980年 榮獲台灣金鍾獎“最佳女歌星獎”

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登台

鄧麗君身在美國,然而其歌聲卻響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眾為鄧麗君歌聲而醉倒。據悉,連鄧小平也甚為欣賞鄧麗君獨特的演繹方式。

在香港推出第一張粵語大碟--《勢不兩立》,瞬即達到白金唱片數字

第四度踏足“利舞台”,舉行一連7場個人演唱會

10月返台於國父紀念館義唱,門票收入全數捐作自強愛國基金。

年底赴東南亞作巡回表演

1981年 中華民國新聞局頒發“愛國藝人”獎座,與李季準主持金鍾獎典禮

在香港利舞台創下個人演唱會場次最多之記錄

6月於台灣義演,台視播出長達120分鍾的《君在前哨》特別節目。

參加“香港第五屆金唱片頒獎禮”,她所灌5張個人大碟同時獲白金唱片,勇破曆屆金唱片記錄

1982年 於香港舉辦個人演唱會,推出《鄧麗君演唱會》雙唱片,麵世即雙雙成為白金唱片

1983年 赴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演唱,是首位在此簽約演唱的華籍女歌手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推出廣東大碟《漫步人生路》,唱至街知巷聞

1984年 在東南亞各地舉辦15周年巡回演唱會

重返日本推出《償還》專輯,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停留榜內接近一年,刷新日本樂壇曆史記錄。鄧麗君也因此獲得眾多獎項,其中包括“年度有線大賞”、“最受歡迎歌曲賞”,也被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賞”之“最優秀歌唱賞”。

在台北“中華體育館”舉辦“十億個掌聲”大型演唱會






1985年 在日本憑借新歌《愛人》連續14周蟬聯日本廣播“點唱流行榜”冠軍,並再奪“有線放送大賞”,同時在日本樂壇創下兩項曆史記錄

《愛人》一曲不費吹灰之力便入選日本“第36回紅白歌合戰”

首次參與電視劇演出,《愛人》一曲更成為該劇主題曲。(“愛人”一詞在日文中為[第三者]之意。)

8月返台與張菲主持“反盜錄、反仿冒”義演晚會

12月在日本NHK大會堂舉行演唱會

1986年 主持台視春節特別節目“與君同樂”

單曲《任時光從身邊流逝》蟬聯日本年度有線電視大賞

再度順利入選日本“第37回紅白歌合戰”

1987年 繼續穿梭於香港、台灣、美加及法國等地,但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參與慈善演出外,甚少於公眾場合露麵。

赴紐約參加“國際公益金”義演

出席日本“第38回紅白歌合戰”

1988年 名作詞家慎芝女士過世專程返台吊唁

1989年 香港亞洲電視於農曆年初二晚直播煙花匯演,鄧麗君應邀出席,並演唱一曲《漫步人生路》

1990年 應邀出席“無線電視”直播之慈善節目,作表演嘉賓

1991年 赴港為“愛心獻華東”賑災籌款,作慈善表演嘉賓

三度入選日本“第42回紅白歌合戰”,也是唯一一次與歐陽菲菲同時入選。

1992年 推出《難忘的Teresa Teng》專集

1993年 三月赴港作“亞洲電視”Talk Show“龍門陣”嘉賓

返台在台中國軍清泉崗空軍基地舉辦“永遠的情人”大型勞軍演唱會

1994年 參加華視慶祝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所舉辦的“永遠的黃埔”晚會,為最後一次在台灣之公開演出。於日本推出《夜來香》唱片

1995年5月28日,在國人及全球華人目送之下,長眠台北縣金山鄉的金寶山“筠園”。同年獲香港電台追頒金針獎,以表揚其對樂壇的貢獻。

2010年4月22日鄧麗君紀念文物館於高雄市鼓山區河西一路田町倉庫3D棟開幕

2011年6月25日台北捷運蘆洲線蘆洲站前的鄧麗君銅像揭幕



(肖蕭根據網絡資源編輯)





聆聽感受永遠的鄧麗君之歌, 願我們的生活擁有更多的溫馨和美好





感謝來自您的點擊欣賞。。。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