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二交響曲 《複活》
音樂家:
古斯塔夫·馬勒(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出生在波希米亞一個鄉村,在當時的奧匈帝國,現在捷克共和國境內。馬勒從猶太教轉變為天主教,但由於其猶太血統,頗受反猶傾向輿論的攻擊和排擠。(這對他的音樂風格有很大的影響)。
他是十九世紀的德奧傳統和二十世紀早期的現代主義音樂之間承前啟後的橋梁。他的指揮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廣泛認可;但他所創作的音樂一度被忽視,在納粹德國時期甚至被禁止,直至二戰之後才得到複興,人們方認識到其價值。
樂曲簡介:
第一樂章(23:01") 巨大的戲劇性;根據馬勒自己的筆記,它旨在傳達一種對生命的意義的追求。
第二樂章 (10:30") 長期被遺忘的愉悅,是溫和的,老式的舞蹈輕快的寬限期,尚未蔓延陰影的挑戰。
第三樂章 (12:54") 是怪誕和諷刺惡的華爾茲,通過與痛苦的呐喊拍攝。
第四樂章 (3:59") 是一首孩子般天真,若有反思的歌曲。
第五樂章 (35:56") 是廣闊的結局,它描繪了充滿恐怖和一個異教徒的最後判決和複活的榮耀。它從一個巨大的撞擊聲和通過寂靜預期的情節進展,顫抖的緊張,葬禮挽歌,希望聲浪和發燒的擔憂,最終勝利世界末日的詩歌,它是所有的音樂最光榮,最強大的高潮之一。
歌曲賞析
第1樂章:莊嚴肅穆的快板,C小調,指示“專心認真,而且要有莊嚴的表現”。第一樂章的題名為“葬禮”,馬勒曾這樣解說:“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我所送葬的是我的《第一交響曲》的主角,我能從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到他的整個一生仿佛在潔淨無瑕的鏡麵中反映出來。司時它又提出至關重要的問題: 你生存的目的何在? 你受苦是為了什麽? 這是否全都隻是一個可怖而巨大的惡作劇呢? 我們全都必須以某種方式來回答這些問題。而我的答複就在最後樂章中。”這一樂章用布魯克納的開始方法,在弦樂襯托下,斷斷續續奏出第一主題,越來越強烈後小提琴奏E大調柔和的第二主題。第一主題再度出現時,全部管樂奏聖詠風格旋律。呈示部小結尾 前,圓號與木管奏葬禮進行曲。發展部可看作3部分,第一段小提琴以C大調優美地奏第二主題開始,低音弦樂奏第一主題動機,鼓蕩加強後又趨平靜。長笛奏第二主題,開始抒情的第二段。第三段又以第一主題動機加強而出現高潮,最高潮達聖詠風格的旋律,回到C小調而進入再現部。再現部比呈示部的對位更為精彩,結尾部變成葬禮進行曲,最後以下行半音階風格結束。
第2樂章:中庸的快板,降A大調,指示“極為輕鬆地,絕不可急躁”。馬勒把第二與第三樂章當作跟在葬禮後的間奏,回憶和幻想。他說:“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曆: 參加了一個你所親近的人的葬禮,然後,也許在歸途中,你的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一幅很久以前的歡樂時刻的畫麵,就像一線明媚的陽光,沒有任何雲遮霧障,於是你可能把剛才發生的事幾乎忘掉,這就是第二樂章。”這一樂章如舒伯特的蘭德勒舞曲般明朗,用了兩次中段。第一個中段,圓號與小提琴對應細微的動態,升G小調。回到降A大調後,輕快的主題再現,第二中段更活潑而富色彩。然後主題以第三次弦樂撥奏再現,木管接替。
第3樂章:G小調,緩緩流動的動態,三段體的諧謔曲。這個樂章運用了馬勒的歌曲集《少年的魔角》中的《聖安東尼向魚兒說教》的旋律。此歌曲描寫帕圖亞的聖安東尼在湖岸上長時間耐心地向魚兒布道,勸說它們改變貪饞的本性。魚兒愉快地聆聽布道,但過後重又各自追逐自己的 獵物果腹。這個樂章是幽默中帶有譏諷。馬勒這樣解說:“當你從懷念的白日夢中醒來而必須回到渾渾噩噩的現實生活中時,那無窮無盡的運動,無休無止的日常活 動,沒有意義的喧囂奔忙,可能會使你感到不寒而栗,仿佛你在注視著燈火通明的舞廳中旋風般起舞的人群——而且是在外麵的黑暗中看著他們,離開那麽遠,因此 聽不到那裏的音樂。這時,人生似乎是沒有意義的,隻是一個可怖的鬼域世界,對它,你將發出一聲憎惡的喊聲而退避三舍!”在這個樂章中,小提琴像流水一樣奏 出主題,這個樂章以各種樂器加入來進行層次刻劃。中段由低音弦樂以斷奏的動態開始,表現出明朗的旋律。兩種旋律以發展風格作立體性進行,經對比後,自由地再現第一段,以片斷性再現主題而結束。
第4樂章:降D大調,指示“極為莊嚴,但是簡樸地”。這個樂章記有“原光”的標題,馬勒說明:“傳來了單純信仰的歌,我變得像神一樣,也許我將回到神的身 邊:”這個樂章是末樂章的引子,由女低音獨唱,歌詞大意是:“啊,紅豔豔的玫瑰含苞待放,人類多少貧困,人類多麽悲傷,我多麽希望走向天堂,我來到寬廣潔淨的大道上,有個天使,他想把我前進的道路阻擋。不,我不聽他的話,我決不回頭。我從上帝那兒來,我回上帝那兒去,親愛的主將賜我一絲微光,他將照亮我的路,永恒的幸福日久天長。”
第5樂章:馬勒對這個樂章的解說是:“在荒野中傳來如下聲音:人類的末日已經到來,最後的審判日 已經臨近。大地震動,巨石裂開,僵屍挺立,人世間偉大的與渺小的,帝王與乞丐,正直之士與不法之人都一齊走來。偉大的聲音傳來,啟示的小號在呼喚。於是在 可怕的靜寂中,塵世生活顯示出最後顫栗的姿態。夜鶯之聲遠遠傳來,聖人與神合唱‘複活吧,複活吧,你可能被寬容。’然後出現神的榮光,奇異而柔和的光慢慢 滲透我們內心。所有的一切歸於沉默而幸福。在那裏沒有任何審判,也沒有罪人,沒有正直的人;沒有強權,也沒有卑賤,沒有懲罰也沒有報應。愛的萬能的感情, 淨化了我們走向幸福的極致。”這個樂章共3段.第一段指示為諧謔曲速度,標題為“在荒野中呼叫的人”,相當於呈示部,以強烈的音響開始,以長號表現第一主 題,圓號輕輕地以C大調進行曲風格奏出第二主題,木管奏第三主題與第四主題,其中長號透示出關於複活的動機。第二段相當於發展部,又分為兩段。第一段為第 一主題與第三主題對位性的多彩發展,通過纏繞而表現緊張,緊張平靜地進入第二段。第二段發展第四主題,結尾第一主題亦登場掀起高潮。第三段是“偉大的呼 聲”,以合唱為中心。先以第二主題開始,以長笛與短笛的纏繞表示夜鶯的叫聲,然後開始克洛普施托克的聖詩《複活頌》。馬勒在創作這首交響曲達到末樂章高潮時,曾苦於找不到理想的結尾。著名指揮家羅去世,他參加他的葬禮,聽到在管風琴旁的合唱團唱起《複活頌》,他說,當時“我所感到的心情,想到的死亡,與我所作的作品精神完全一致。聽到克洛普施托 克的複活合唱,像是受到電擊一樣,我受到了感動。”在這裏使用的合唱歌詞是:“我這一把塵土,經過短暫的休息後複活。神召喚了你,他將給你不朽的生命,像 種子一樣你將被播下又開花結果。收獲之神繼續前進,刈割亡人,如捆禾束。”然後是女低音、女高音和合唱:“請相信,我的心靈,你的追求不會成為泡影。凡是你所渴望的歸你所有,凡是你所愛和所奮鬥的,歸你所有。請相信,你的生命並非白白度過,或生存或痛苦,無不有因。凡已生者必死,凡已死者必將再生。不要再顫抖,複活就在眼前。痛苦無時不在,但我能逃脫痛苦。死亡能征服一切,如今也被我所征服。”最後則是凱歌式的合唱:“展開我已為自己展開的翅膀,我將高高 飛翔,心中感情激蕩,把世人難見的光明尋覓。我將死去,為的是求得複括。你將複蘇,我的心靈,複活隻在朝夕。你的奮鬥的英雄搏動,將把你帶到上帝身邊!” 最後,形成巨大的高潮,圓號以第二主題帶動其它管樂器,在崇高的音響中結尾。
--摘自百度等網站--
我聽了幾遍才聽到最後的大合唱結尾。。。聽完一遍後感覺才能建立起來。謝謝!複活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