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洛克」( Baroque ) 這名稱是由建築學借用過來的,代表十七、八世紀流行於德國的一種裝飾華麗、雕刻繁複的建築式樣。 巴洛克樂期 (The Baroque Period, 1620 - 1760) 這時期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而今日我們所熟知的交響樂團也從這時期開始成形。樂曲形式亦開始發展:例如協奏曲 (concerto)、奏鳴曲 (sonata) 、聖樂 (sacred music) 以及歌劇 (opera) 等等。巴洛克時期依據風格可約分為兩個時期:早期的名家如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舒茲 (Schutz)、盧利 (Lully)以及浦賽爾 (Purcell);晚期-也是最豐碩華麗的部份-以音樂巨人巴哈 (J.S.Bach)、韓德爾 (Handel)、韋華弟 (Vivaldi) 以及泰利曼 (Telemann)最為著名。 這時期的音樂有以下的特色: 旋律方麵,變化很大,樂句很長,感覺連綿不斷 大、小調開始形式 以 複音音樂 為主(即不同聲部、不同旋律同時進行),用 對位法 創作的樂曲到達巔峰,尤其以巴哈的 賦格曲 最為著名 演奏中常使用大量 裝飾音 及作即興演奏 節奏簡單、速度平穩,有很強的前進感 是在樂譜上常應用 數字低音 ( Figured bass ) - 數字低音是用以代表和弦的記譜法,在低音部下麵寫上數字,通常適用鍵盤樂器,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