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為何不可言說?--兼論人類邏輯與語言的局限性
慧融居士(楊全)--菩提慈慧國學堂
摘 要:本文突破了三維地球人類的尋常認知模式,擬從高維的角度來審視人類的邏輯語言及其局限性。闡釋了為何人類的理性及邏輯、語言必然具有局限性,必然導致思維障、邏輯障、語言障,並發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出言即錯,動念即乖,言之越多,錯的越多的深層機理,進而給出了提升人類認知模式的一般性方法,即從甚深的無思無為、無執著妄念的澄懷無住、靜心入定中彰顯本自具足的高維靈性直覺洞悉遍覺智慧。
關鍵詞:分辯心、戈德爾定律、一真法界、三維認知、如來藏識、阿卡西記錄
道之不可言說與語言障
以三維地球人智來說,佛、道、禪是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正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道非道,言禪非禪,出言即錯,動念即乖,言之越多,錯的越多。佛、道不可思議之深邃妙義是離四句,絕百非的。在人的智慧層次上一說,或是用語言文字來說,不可避免地就落入四句百非之窠臼,就有漏、有偏、有邊見。若勉強要用語言道出,首先必須從佛經中尋找根據,以及參考古往今來,實修親證的大成就者、大善知識、大德所留下的解說詮言,更為重要的是要有自身足夠好的實修親證所獲得的高維領悟力才能來加以領會和參悟的。
道之所以不可言說,悟道的心境之所以不可言說,是因為所謂的語言、文字、理性、概念隻不過是人類的業障所導致的無明業惑,形成了對人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特別是第六根—識根的汙染與惑擾,產生了有漏有限的所知障、認知障、思維障。例如,因為語言、理性概念和邏輯思維是抽象頭腦的產物和機能,是割裂和扭曲天然人性及其整體全息覺知的,是完備人性及其智慧之碎片,形成對事物本真全息全象的碎片性、曲解及幻象性認知,比如,采用邏輯和理性認識事物往往是把具有綜合、整體的完整事物抽象割裂成若幹孤立、碎片事項來進行,或是采用機械、單一、片麵、狹隘的還原理論來進行。這必然導致殘缺不全、有漏、有偏、狹隘、有限、主觀臆斷的認識弊端。
“所以,不但道不可言說,禪亦不可言說,真正的至美全美也不可言說。能言說的美永遠隻能是部分的美,甚至是被割裂、單一、有限和殘缺不全的美。這正是‘美也是不可言說、不可分析的。’[1] (見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這一明見的深刻內涵所在。借助語言和概念係統無論對美進行怎樣細微詳盡的精細分析,至多隻能產生關於美感發生機製的靜態、隔離的諸多要素的明了和把握。如對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的情感、心理等要素和造型、色彩、姿態、線條、音韻節律等形式結構方麵的靜態、隔離的細微詳盡的精細分析和把握,這樣對審美主體由審美對象中獲取美感固然有十分重要的幫助和意義,但仍然不能獲得作為一種活的、有機綜合的、不可分隔、全息全象相應的美感的精髓及其領悟。美感不是憑借西方式的分析美學理論,哪怕是高深精湛的分析美學理論就能獲得的。”[2]
同理,一經言說的道,一經言說的禪,就是有漏、有偏、殘缺不全的,甚至是被曲解的道和禪。這正是《老子》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的:道可道,非常道;禪可言,非真禪。
語言是人類在傳情表意進行相互交流時不能找到的更好的工具和方式,是三維地球人類所能夠找到的最好的交流思想、傳情表意的工具。但卻遠遠不是理想的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說隻是一支蹩腳的拐杖。其實質隻是一種人類借助符號媒介係統用以傳情表意、交流溝通的工具。哪怕再好的、再精確的語言,在傳情表意時都隻能是拋磚引玉性的、粗略、局部的、點到為止的、以點帶麵的提供某種意象、情景、意境。即使是較為精確的科學語言也不例外,隻是較之生活語言和詩的語言精確性要高一些,需要通過提供語境才能夠表意的成分少一些而已。特別是在人類進行深邃複雜的心靈感悟及深邃複雜的情感體驗和超意象的交流溝通時,語言就失去了作用。在人類的相互交流中隻可意會、妙覺、玄覽、禪觀、靈悟,不可言傳的時候非常多,語言永遠也無法說明什麽是“道”、“美”等極深、極難、極複雜的內涵。禪宗深知“高峰妙”上是不可言,甚至是不可象喻的。隻能在某種妙境中禪觀、直悟。
語言文字、邏輯程式、理性思辨是低層次的三維智能法力,人類的邏輯、理性、思辨永遠受製於程序模式和體係,其本身不能有任何創新的意義,隻可能由模式、體係中本身所具足的這一部分推導、演繹出另外一部分,如此而已。這也正是海德格爾的語言之思,那怕是詩意的語言之思的誤區。知見要想有所創新,必須不能夠隻憑借語言和邏輯,而必須憑借禪觀、妙覺、靈悟、玄覽,因為這才是高維靈性智能的體現。三維地球人類的認知,但凡有突破性新知見的產生,必然是或多或少地運用了它們。隻有非理性,無語言的妙覺才能突破既定、固化的模式和體係而妙觀、覺知到模式體係之外的新東西。
無論人的語言技能和取象、營造意象的技能有多高,語言本身是有局限的,模仿、寫實、再現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掛一漏萬的,甚至不可避免地產生“兔子嘴效應”。比如要想用語言表述佛家所說的“中道”這一內涵,按照下麵這種說法:既不能執著於其空相的“無”,也不能執著於其實相的“有”,即,既不能執著於是某種物質實體的實相,也不能執著於“既不能執著於其空相的‘無’,也不能執著於其實相的‘有’”,……。這已經是最好說法,可是,語言的表述在這裏已到了極限,陷入了不能表義的無謂循環,即產生了用語言越說得多,越說不清楚,越會走偏、分岔的“兔子嘴效應”。
建立在係統嚴密的深刻的理性邏輯思辨,借助語言的概念體係之上的智能和思維形式僅隻是中等層次的智能思維形式 ,日常綜合思維、簡單的因果邏輯判斷以及簡單的直覺感悟智能思維形式是較低層次的智能思維形式,而玄覽、禪觀、妙覺、靈悟則是更高層次的智能形式。運用這種更高層次的智能形式所明和體味到的至高妙意象、意境及妙意是憑借西方的理性抽象思維智能所不能及的,在這種至高、至深的境地上中西方文化是難以溝通和通約的。而能夠達到高度的玄覽禪觀的東方修煉高人則可以完全明了西方哲人的一切,但不具備玄覽禪觀智能的西方學者哲人是不能明了超語言邏輯理性思維境地的。即使是當代西方的後學大師海德格爾在認識到了語言、邏輯、理性思維的重大局限,並欲憑借禪悟的方法超越它時,也隻能領會到禪悟的毛皮。因為他的整個思維模式的深層基礎仍然是建立在與禪悟相悖的那種理性思辨(即佛家所稱的“分辯心”)之上的。他未能徹底領悟到:要想徹底超越語言邏輯理性思辨的羈絆就必須在思維模式和方法上進行徹底的轉換,更為重要的是必須進入一種高層次的真修實悟的參禪修煉狀態,方能得到無執無住、無分辨心、明心見性的禪悟精髓。
借用外在的工具、語言符號概念、理性、邏輯思維體係去研究隻能意會不能言傳,隻能直接指向人心的佛和道的精髓要義,是完全不可能的,充其量隻能表達其淺層次、基礎性的內涵。隱喻性、象征性、模糊性的表述方法,注重營造和烘托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形 外之象的表述方法也許在一定程度上是真正可取的方法。老子為何隻寫了五千言?真正的佛經也不多言,禪宗更是主張:“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許這才是能見佛得道的根本方法。
隻有充分懂得巧妙地盡可能少的借助語言符號,采用高妙的點到為止、借象取境的方式營造、烘托、創建出“言有盡而意無窮”、“象有限而境意全”的意味無窮、深邃微妙的境界,而領悟者也達到了在境界中玄通、妙覺、禪觀到全息之象、全息之意的化境時,才能在傳情表意、交流溝通以及認識與審美活動中達到高度的“辨一葉而知秋”、“憑滴水而觀滄海”、“取粒沙而知三千大千世界”的知一而知萬物、表一即表一切的高妙境地。
前麵已談到,借助語言和符號係統進行交流也是有局限性和弊病的,導致很多事情無法詮釋交流、全息相應,甚至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附加的幹擾信息,哪怕是通過用多角度地的語言比喻、隱喻、暗示、寄托等等方法,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兔子嘴效應”。從而造成誤解、彼此不能溝通。測不準關係的本質也是屬於借助外界的工具和媒體來認識事物的世俗凡夫的人智方法。隻要借助了外界媒體,就必然會在觀測和認識中產生附加的幹擾,再加上人的不純淨、有業障的心性所釋放出的信息幹擾,導致難以中道的、正確客觀的認識事物,甚至難以很好的傳情表意和相互理解溝通。人類采用這種認識方法永遠也不可能獲得對事物全息相應的認識。借助於外在的工具和媒體的方法還將受到環境、能源、資源等方麵的製約。人的不恰當的思維和意識也會對渺觀世界的事物產生幹擾作用。這正是“凡以言表者,物之粗也”[3]的道理。隻有在五蘊皆空、六根清淨、高度的澄懷無住,息心淨念、虛靜空靈中所顯現的妙覺玄覽、了了正觀明見、如來慧觀才能與事物圓融無礙的全息對應和交流。借助於語言邏輯符號體係,外在的工具媒體是不能得出大的、全新的創造性的真知灼見的,人世間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大科學家在獲得關鍵性的、有所突破的、創造性的、全新的重大發明和發現時都是采用了一定層次的妙覺、玄覽、靈悟、禪觀的方法,在此之後,應用語言邏輯思辨的方法隻不過是對重大的發明、發現加以證明以及推廣而已。
在老莊和佛家看來,無論人用多高的技藝、多麽卓傑的語言和使用多麽精巧的工具,隻要一發出聲來、一使用語言和工具媒介、一造出形來,所表現的東西就必然是掛一漏萬、有偏不全的。一經思辨概念言說的美,那怕是絕頂高超的詩人的言說之美,就不再是自由的美(即自在的全美);一經發音的樂音,哪怕是古代楚國最傑出的音樂家昭文所演奏出的樂音,就不再是全音的天籟之音,因為“至樂無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是這個道理。所謂“無樂之樂”乃是指已經處於欣賞領悟至為高妙的天籟之音的化境,而能與整個天地宇宙中的至全至美的音全息相應、圓融通會,再無需憑借任何另外的演奏技能奏出的樂音。隻有在至高的清靜無為、五蘊皆空、澄懷無住中才能生出妙有,才能“神遇”、“意致”、“妙覺”、“玄覽”、“禪觀”、“靈悟”到一切音、一切象,也就是在無思、無言、不憑借任何工具媒介的“無待”中與天地宇宙中的一切象、一切音、一切美全息相應、圓融為一。由此可以近一步得知,老莊之所以要提出“絕聖棄智,……絕巧棄利,……絕學無憂。”(《老子》第十九章)之說,絕非提倡蒙昧主義、虛無主義、不可知論和愚民術,而是在深知即使是聖人之思也是人之思、聖人之智,也都是人為的人智,聖人的技巧也是人為的技巧,因而都是有偏不全、有漏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人類指明了一條能夠超越人的局限,充分挖掘人的無限潛能而獲取無漏的、全美、全智的與宇宙大道全息相應、圓融為一的大智慧、大方法。
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4]語言之外真的沒有世界嗎?雖然,當代西方語言哲學家對此已有了共識性的肯定回答。如果把思維看作是語言的產物,那語言之外當然就無思維存在,而思維之外當然就沒有了可被語言邏輯、外在工具媒介操作的,能被邏輯、經驗實證和感知的世界了。事實上這種說法對我們的經驗邏輯和六根所感知認識的世界來說,也許是正確的,有價值的。但其價值隻是一種人類為自身劃地為牢、自我界定,並在這種牢界內盡可能踏實、高效的有所作為的價值。當站在更高的價值和意義的角度上來看,這種看法其實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是負麵的。這將導致劃地為牢、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偏狹有限的以偏概全,以有漏有限之思代替無漏和完備的意識及思想的產生,導致人類對大是大非、大善大惡、大真大偽的無明,導致人類這一宇宙生靈本自具有無限可開發潛能和生命價值意義的漠視,導致人類極大的自我阻蔽了能獲得“神遇”、“意致”、 “玄覽”、“禪觀”、“妙覺”這類靈性的彰顯,導致了不承認語言之外存在著能夠被心靈以超語言、超思維的方式“神遇”、“意致”、“妙覺”、“玄覽”、“禪觀”、“靈悟”的美妙無垠的世界,導致了對諸多不可解釋的現象(比如人體特異能力現象和其他超自然現象)的視而不見和排斥否認,或企圖以淺層次的“心靈體驗”和“非經驗感知的實在”等等之說就想加以搪塞,這對人類尋求靈性與智能的無限提升,獲得大自在、大解脫、大超越形成了極大的阻礙。
人類邏輯理性與分辨算計思維的深層探討
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離開觀察者的基本粒子的本真態是不存在的。所謂物自體是不存在的。而佛法告訴我們:所謂萬物有形有象的本真態,即是佛法所說的一真法界。離開了佛心和道心的本真世界和一真法界是不存在的,所謂物自體、物自象也就是不存在的。所謂一真法界,即成佛得道者的佛眼佛心所投射、所變現、運化而呈現的、為佛眼佛心所無漏遍覺到,圓滿完備了悟到的法界世界。佛以下次地眾生,特別是三維地球人,是不能了悟和洞悉到什麽是本真如來的一真法界的。所以三維地球哲人及科學家幹脆直接說離開觀察者而獨立存在的本真態是不存在的。
宇宙中已發生的事,能通過穿越時空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嗎?能通過穿越時空,將一棵跨越時空的瓜藤剪斷從而抹去瓜藤已有的生長,並終止未來繼續的生長嗎?通過錄像帶的倒帶和重放,是可以看到和演繹過去所發生的一切的。那麽將穿越時空的錄像倒帶回到起點,就可以從頭抹去後麵所發生的一切嗎?其實這意味著隻是可在另外的平行空間做成的了這件事。但在源空間依然保留原來的因果不變,因為三界內因果是不可改變的,也不可能抹去。
猶太智慧中有一句古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話中蘊含著人們不要過分自以為自己是能思考的智慧生靈而得意。豈不知就是由於人類太偏愛思考(主要指借助語言符號係統進行邏輯、理性思辨而玩弄思維遊戲和概念遊戲),以至於自誤入邏輯、理性和思維障礙而不能自拔。這句話十分深刻的點明了人類智慧的有偏和殘缺不全。三維地球人早已忘記了,亦或根本就不知道:要想獲得究竟圓滿無漏的智慧,必須在極至的無思無為無執著妄念的寂然不動中憑借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彰顯才能實現這一究竟真理。佛陀告訴我們:任何人隻要使自心內在心性達到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極致的澄懷無住、極致的三摩地便能彰顯本自具足的真如自性。對此,《易經》也道出了極為深刻的至理:“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老莊告訴我們:人性本靜,“虛靜恬淡寂寞者,萬物之本也”(《莊子·天道》)、“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莊子·庚桑楚》)、“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莊子·刻意》)、“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莊子·大宗師》)、人隻有在虛靜、空靈中才能出大智慧,大妙覺。後來的諸葛亮也深知:“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思想都已經深刻地闡明了造境、創境以傳道悟道、審美創作的根本方法就是“虛靜”,就是“心齋”、“坐忘” 。“虛靜無欲”即得空靈妙境,“澄懷無住”、“無念無心”即是“禪境”。但是世人很難清靜、空靈起來,因為世人深受肉身的欲望、前世今生之業力、精神意識之我執,以及自以為是所形成的阻擾和障礙,這正是導致人類智慧的弊端和障礙的根源所在,它使得人類的心性已經板結和模式化,而靈性和至完備的妙覺的潛力卻大大的喪失了。所以隻能看到聽到和感覺到自己知道的東西,也就是板結的模式中所具有的東西。即便是哈勃望遠鏡的發明和超級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也莫不過如此。
低維時空生靈對高維時空的情況認識隻能是掛一漏萬的妄測妄臆。這好比用三維地球人的智慧去解讀無限高維的上天大智慧。用站在三層樓上的視野,去揣摩無限高樓層上能看到的視野及其世界,即用三維層次的世間法智能,即西方現代科技對超三維智能,比如對有關東方靈性智能和對神通異能方麵的所謂認識和了解,也永遠隻能是一種掛一漏萬的妄測妄臆。所以三維層次的人類要想真正透徹的領悟和破解高維靈性智能的機製,必須提升自身的智能時空維度,而提升自身靈性智能時空維度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回歸到由東方大智慧易、道、禪、中醫及奧義書和聖經所倡導的正修行道路上來,並努力實修親證。
人類的邏輯體係隻在三維時空層次。是由具有某種人類帶業本能的先驗模式和後天的經驗積澱,對經驗的歸納演繹的推論所形成的智慧認知體係。這個體係是有漏,有偏、有局限性的。歸納和演繹必須在一個有限、封閉、單一的體係內才有效和成立。否則會變得荒誕和自相矛盾。戈德爾定理和所謂可證偽性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為人類深知自身智慧與認知的有漏、有偏、有局限性,所以就幾乎近於絕對的認定一切真理都應該是具有可證偽性。其實被當今西方學界公認的這種說法本身也應該是可以被證偽的。能正確認識到人類自身的有限性和不足,本身是有相當的積極意義的,可以形成人類務實而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探索真理和增長智能。從人的智能是有局限性的這一判斷出發,由此得出整個宇宙天地間的一切生命文明智能都是有局限性的,這個判斷與推理就是越出了邏輯判斷的邊界,導致了錯誤的結論。宇宙天地間有究竟無漏圓滿完備的絕對真理嗎?當然有!人類的邏輯體係隻在三維時空層次。比如一切唯心,萬法唯識,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緣起性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法空相,涅槃寂靜,成佛得道的涅槃妙心是創生一切萬法、天地宇宙萬物的究竟空性本源,究竟空性能生妙有,一切妙有終歸於空無,大道至簡,絢爛之極歸於平淡,虛實無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當中包含一切,一即一切,一切歸於一,一切皆是全息同構自相似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這些真理永遠不可能被證偽,隻能被證實,堪稱究竟無漏圓滿完備的絕對真理。但其本身是空性、無自性的,是究竟涅盤空性、究竟涅盤妙心的派生、投射與化現。以波普爾為代表的現代西方學人一致認為,佛家道家的學說,因其不可證偽,所以不具備真理的特征,隻是一種信仰。這正是一種以人類的有限有漏之思來揣度臆斷佛道上帝的無限智慧之實例。好比站在三層樓的人要想憑借自己有限有漏的三層樓經驗,應用邏輯理性推演來揣度臆斷無限高樓層的視野一樣的荒唐。
雖然理性邏輯思辨是當代西方主流認知模式及其哲學與科學最重要的素養和基礎。但是它隻屬於低層次的三維地球人類的認知智慧層次。而高層次的東方靈性智慧則是可以遠高於三維時空的智慧。它是超語言的,即不能用語言來表述和說明的,是超邏輯的,即不可計算和推導的。當然,三維時空的地球人類也具有一定的靈性直覺感悟能力,但這種靈性直覺感悟能力是低層次的。這種低層次的靈性和直覺智能是比不上深邃的理性,邏輯,思辨智能的。低層次的靈性和直覺智能往往來源於經驗的積澱和知識素養積澱與潛移默化的整合所導致的靈感爆發。往往是以偶然、零散、跳躍、個別的方式顯現,且缺乏係統完備性和準確而係統全麵的預見性。
西方現代科技世俗凡夫智慧的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用分割法,以簡單的算數相加的方式企圖達到對複雜有機係統進行整體、綜合、有機、靈性的認知效果。這本身違背了係統論關於係統要素的簡單相加,不等於係統的整體功能,隻有係統的要素高度整體、綜合、有機的組合,才能形成係統有機、靈性的神奇整體功能。那就是必須是綜合性通才式的智慧,才能出神奇的整體功能效應。否則經常發生師傅多了把房子蓋歪,各個單一專家的簡單組合會診仍然容易把病人治死的必然性結果。
由於人類認識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必須借助於某種媒介,比如憑借外在工具、語言符號係統以及邏輯思維,這就必然導致人類認識和觀測事物時隻能從事物所顯現出來的關係和屬性中去認識事物,而不能直悟事物的本體,由此人類得出事物的本體是不能被認識的,甚至幹脆否認其存在。或者說事物的本體等於事物所顯現出來的全體關係和屬性的總和,這是無限不可窮盡的。事實上就算人類能夠借助工具媒介去窮盡了事物的屬性和關係,那這種屬性和關係也已經不是事物本體所表現出的,而是附加了許多工具媒介和原來的事物關係的複合關係而不再是原來的關係和屬性。由此人類又得出了離開觀察者的事物自身的本真態是不存在的結論。一切萬物的如來真實義是不可認識的,也是不存在的。
末學在下所領悟的佛法啟迪告之末學;除了根本佛祖和如來自性的分身、應身和化身及其對自身的複製創生的原初神識眾生以外,根本佛祖和如來自性所投射變現創生的其他一切萬法、萬物、萬事、萬象皆沒有自性,皆是空性無我的、皆是佛和道所自由隨意投射變現創生的“一”及其所運化、衍生、演變的一切萬物。
數學歸納法的證明和推理,隻適用於在極其有限的封閉邏輯時空內有效,超越了一定的時空和維度,這個歸納法就完全不可能成立。同理,人類的邏輯理性,思維的智能,也隻是用在極其有限的封閉邏輯時空內有效。超越了一定的時空和維度層次,就必然出錯。這也是歌德爾定理所早就證明的。不同的維度就有不同的時空自由度,及其不同的法則和規律。想把數學歸納法套用推廣到一切宇宙時空維度 ,很多當代的學者也正是同樣犯了這個錯誤。也是想把邏輯運算程式的法則套用推廣到一切宇宙時空維度。用低層次時空維度的智能法則和方法往高層次時空維度推導演算和回歸複原是不可能的。原因在於低一層次維度的人,智能層次更為低下、有漏和有限,因而這樣的推演和複歸是不可逆的。這好比在熱力學係統中,如果智能不是足夠的高,就不足以構建起類似如耗散結構這樣的智能模式,或是有麥克斯韋妖這樣的精靈,熵的增加就是不可逆的。[5]
邏輯不過是三維的智慧理性對經驗的綜合梳理,並從對經驗的綜合梳理中歸納出有規律性的,可重複性的所謂規律。其實這種可重複性的規律,是有相當大的或然性的。當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以及在有限的次數下是可靠的。如像是長期觀察太陽每天早上總從東邊升起,就得到了一個規律性的認識,認為明天後天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太陽在早上都必然從東方升起。沒有例外及或然性。這種所謂的或然性其實就是三維智慧理性的局限性和有漏之處。再比如兩條平行線,在無限遠處永不相交,這是在平麵上來說是對的,但是對於球麵就不然,三角形三內角之和等於180度等經驗規律也是這樣。智慧達到究竟、圓滿、無漏的成就者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的。一切都是通透、圓滿、無漏、洞悉、遍覺、了知的。
規律和規律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隻有知曉了所有單一規律的全體集合之相互關聯及相互影響的全部,才可能通透了知某一單一規律的全部必然性。人類因為智慧文明層次太低,隻是三維層次,因而是不可能實現在這種全知通曉的。層次越是高維的智慧生命,越能夠趨近於實現全知、通曉、全能,隻有成佛得道者或上帝能完全的實現。
當今人類認識方法論在相對論、量子力學及其測不準關係的確立後,似乎已確定了人類認識能力的極限,注定了人類要永遠在怪圈和悖論的糾纏中生存。測不準關係和歌德爾定理已充分標定了人智的邊界和極限。前者已確定了人類欲借助外在工具儀器拓展自身能力的途徑已有了不可逾越的邊界,後者則表明了人智的思維能力確實地有了不可逾越的極限。歌德爾定理在實質上已經揭示出人智思維的局限性,即人類運用邏輯思辨的方法認識事物所達到的局限和邊界。人類要想建立包容性涵蓋麵大的認識體係,就不可能獲得好的完備性和無邏輯矛盾性,如果要想獲得好的完備性和無邏輯矛盾性,就不可能獲得大的包容性和涵蓋麵。人類的邏輯學中也有一個定理,對一個概念,其外延和內涵成反比。說明了創立大而不當、空洞的概念是不能導致真知灼見和有益信息的產生。但從另外一個方麵也正說明了人類的思維和智能中確實存在著不可逾越的極限。
雖然近現代以來整個西方在思維與認識領域產生了許多重大的革命性轉變和發展。這主要體現在對理性思維,對語言、邏輯,對工具理性(即佛家所稱的“分辯心”)以及過分強調效用與經驗實證等方麵的極限、弊端的深刻認識和批判方麵。但這種認識的提高以及所能引入的新的轉換,僅隻是停留在一種哲學認識和新的理性思維的層次,依然沒有跳出理性思維的層麵,自然仍要受到其羈絆和阻礙。西方的非理性思潮是一種淺層次的反理性思潮,是一種淺層的直觀、直覺的層次,而遠遠沒有進入到一種如像是道家和佛家所倡導的至高妙的,在“致虛極,守靜篤”“心齋”“坐忘”、禪定的修煉中才會顯現的高妙的玄覽、禪觀、妙覺、明心見性的大圓鏡智。如前所述,隻有達到如此高度的直覺觀照的層次,才能呈現出比理性更高妙的認識。一般性的澄懷、虛靜、清淨無為、息心淨念,甚至“無欲的觀照”(叔本華語)、“凝神迷狂的觀想”(柏拉圖語)產生的直覺觀照所達到的高度都遠遠不能達到高妙的玄覽、禪觀、妙覺、明心見性的大圓鏡智的層次。隻有在高妙的宗教修煉中才能達到那種高妙的“玄覽”、“禪觀”的直覺觀照和領悟的層次。要想超越語言、透過“象”去把握心物(即主體與對象)的全息對應的美,則更為需要的是通過“玄通”、“玄覽”、“體味”、“味象”,進入禪宗境界以“禪觀妙覺”的直悟觀照的方式。這正是中國傳統詩學曆史以來一貫極為重視的方式。事實上這是一種較之西方詩學更為高妙的方式,但由於西方人難以用理性思辨分析、語言邏輯概念體係來把握、琢磨和理解這種機製,就把它僅僅歸結為是一種感性認識,並認為是不可靠、不嚴密的、低層次的感性認識,還往往加以排斥,甚至詆毀。而中國古代的智者則認定這種注重妙覺、玄通、體味、禪觀的心物感應模式是至為高妙的方式,是一種能夠直悟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精髓妙義的,能夠與事物全息相應、圓融為一的至為高妙的方式。
計算是一種低維的智慧認知模式。任何計算都不會帶來新的結果。因為結果在原初就已經設定好了。計算需要有前設和初始條件。有什麽樣的初始條件與狀態,就確定了有什麽樣的結果狀態。計算不過是按程序按邏輯。進行一番操作,最後才得出結果。比計算更高維次的認知智慧是高層次的直覺、領悟、妙覺是不需要任何計算邏輯程序的超距同時性、超時空洞悉。相當於是在瞬間進行時空折疊式的洞悉、覺知和了悟。涅槃妙心、真如本心、真如佛心是一切因果萬物事項的合一。比如大小、遠近、刹那與永恒、一與無量、因與果是合一的。計算和編程隻是涅槃妙心、真如本心無量起心動念形式的一種。是其用於低維時空中展現的一種認知模式。
隻有一與無量才是全息統一,包含一切的。二三四五六……,其外在顯相隻是有限有漏的局部全息影像。但其每一個的內在深處都包含著全息影像的完整種子一一全同無二的真如元神識,或曰:如來藏識或阿卡西記錄。
在人類的思維中,邏輯的自恰和包容性之間是存在悖論的,是不可兼容的。這是戈德爾定律早就揭示過的。人類的邏輯,隻能在封閉的單一體係中才能保持高度的自恰。如果超越了這個單一封閉的體係,邏輯的自恰性就會喪失。要想獲得巨大的包容性及在不同的係統中,邏輯都能自恰而不發生背反,必須提升思維的維度。一個一定的維度,就決定了一個邏輯體係的單一封閉有限的範圍。要想擴大這個範圍,就必須升維。站在更高的維度,把低維度的一個個單一封閉有限的邏輯體係加以綜合、歸併、簡約,從而實現更大的自洽包容性。達到極致的大道至簡,就是歸於一。
還有,科學哲學所謂不可證偽的學說就是偽科學之說,正是基於三維地球人的層次,在這個層次上這樣說是對的。人類認識中的很多二律背反,也是因為基於三維地球人的思維認人知模式所導致的。三維地球人對大多數無限的問題,都是無能為力的。隻有少數局部的情況下,可以有所作為。比如數學中微積分中的 無限窮盡問題。有邊界的無限求和問題。有邊界的少量局部的無限歸納法問題等。
以波普爾為代表的西方主流信條認為,不能證偽的真理就不是科學真理。至多隻能歸為信仰的範疇,屬於信仰的真理。[6]這很有道理,也很深刻,但卻是有漏有偏的邊見。這是以人自身智能的有限性,去作無限的推斷,站在三維地球人智能層次的角度,去推斷臆想宇宙無限維次的情況,認為宇宙天地間,任何人的智能都是有限的,上帝也一樣是有限的,不存在萬能的上帝。其否認宇宙天地間,存在圓滿完備了義無漏的究竟智慧和真理。更不能較為深透的領悟什麽是佛,什麽是道、什麽是宇宙緣起和運化的究竟真相。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當中包含一切(如一切都是具有全息同構自相似性),一切歸於一,一有歸於道,歸於如如不動的究竟空性和涅槃。緣起性空,一切唯心,萬法唯識。眾生皆有本自具足能生萬法的佛性道心等等。這些說法就堪稱是究竟了義無漏,不可證偽的真理。這樣的說法不僅僅是信仰的真理,而是確確實實可以指導一切宇宙天地,一切眾生,包括地球人類,去發現新事物,認識新真理,提升智慧靈性的至高究竟科學真理。三維地球人類的凡夫智慧,來自邏輯,理性、語言、思辨所主導的外向型的實踐出真知,以及建立在三維經驗積澱和經驗認識模式之上的三維地球人層次的凡夫定所獲得的直覺、靈感和妙悟,即一些西方哲學家所說的超驗先驗的直覺頓悟智慧,東方智者所說的局限於三維凡夫智能層次所能部分、有限開顯的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自性智慧。
憑借三維地球人的邏輯和理性是不能認識和知曉憑借高維直覺,靈悟,妙覺,意致,玄覽所知曉的至深湛世界及其萬事萬物的真象及其法則,原理,規律和道的。憑借邏輯理性是推導不出類似,緣起性空,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諸法空相。虛實無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當中包含一切,一切歸於一,知一而知一切。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法圓融,萬法圓融。一當中遍含能生一切萬有的如來種子藏識、涅槃妙心之全息化身,全息影像,源代碼,源程序信息指令和根本源種子基因,以及組成和構建出萬物的上帝原子。也就是宇宙天地間,一切萬有、萬事萬物皆是全息同構自相似的。圓滿了知一,就可以圓滿了知宇宙天地萬物的一切。眾生皆有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及萬法的佛性等等這些根本、至大法則原理和道性規律的。也不可能認識到什麽是究竟空性,什麽是究竟涅槃,什麽是佛,什麽是道,什麽是一真法界。隻能得出一孔之見,坎井之蛙的結論。得出水中葉鏡中花有本質不同的結論。得出諸多的宇宙不可窮盡的不可知及一真法界,三界六道輪回不存在,中醫所說的經絡不存在的結論。得出物質的力量隻能用物質來摧毀精神的力量,隻能用精神來摧毀。望梅不能止渴,畫餅不能充饑,點石不能成金,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人是不能成神的,更不能萬能,當有人觀察月亮時,月亮才存在等等劃地為牢般的就得出不可能,不存在的偏狹有漏的結論。一句話也就是站在3層樓的人,不可能看到無限高樓層的世界,而隻能有限有漏的推斷出 4樓以上的世界,當樓層達到足夠高時,就變成了純粹妄推妄測。
人類擺脫和超越邏輯理性思維障的根本方法
維特根斯坦在其《邏輯哲學論》的最後一章隻寫了一句話:“對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7]那麽哪些東西是屬於不可說的?維特根斯坦認為,生命及其意義和真諦、倫理道德、情感、趣味、超自然神秘現象、宗教信仰、激情想象、靈感直覺、形而上的本體…等等,都是不可言說的。它們是如此神聖之物,以至不能被言說,隻能在沉默中顯示。而且認為這些對象及範疇其重要意義超過了可言說的對象及範疇。對這些既神聖又重要的對象及範疇,維氏給出的應對方案是不可去言說,隻能在沉默中顯示。不知維氏是否明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動念即乖,言之越多,錯的越多之說。至於止語之後,如何在沉默中顯示?維氏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隻是語焉不詳。對此以佛家道家為代表的東方大智慧給出了究竟圓滿完備的說法。那就是可以通過內在心性的無思無為,澄懷無住,無執著妄念的正修行,不斷彰顯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不斷提升自身的靈性智慧和升維自身的生命次地。以極高層次的禪觀、玄覽、意致、直覺意會、靈悟、妙覺一切,從而可以徹底消解思維、理性、邏輯和語言以及其它思惑無明所帶來的羈絆和障礙。
實際上人是可以通過正修行 而得道成佛的,是可以達到智慧無邊,法力無邊,無所不知和萬能的。因為這是眾本自具足佛性所致的無限潛在可能性。但必須深知,正修行者必須腳踏實地,先修人乘,才能再修菩薩乘,成就佛乘。所謂先修人乘,成就人乘。不是要把三維地球人想知曉的一切都要知曉。能獲得的智慧本領都要獲得。修人乘主要是修人乘的心性及品德,以及因每個人自身因緣不同所需人乘之智慧和本領。同時再進行生命次地和維度及菩提正覺,靈性智慧的提升和超越。
月亮是佛心和道心,或極高維的成就者的心知所變現的。我們三維地球人所看到的月亮實際是由三維地球人的共業所形成的共識所變現的。個別少數地球人沒有觀察月亮時,月亮照樣存在,因為整個地球人的共業是存在的。對整體共識所呈現所看到的月亮來說,此時的月亮隻是失去了那些少數人的共識的投射。
得道成佛者,能夠與河流融為一體,所以就能時時刻刻看到,並了悟遍覺全曉當下的同一條河流。由此就可以永在同一條河流中,並永遠知曉其一切運化。而當心物分離時,以及心與河分離時,才會出現二元對立,出現諸如兩次不能看到同一條河流的情景。正如有詩雲,“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與此同理。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意為禪者要修到能夠用究竟空性無住之心,行精進勤勉,腳踏實地,並懂得借助適當的方便善巧之入世之事。隻要永葆究竟空性無住之心,就可以此去觀照一切,而不會形成心物二元對立和背離。可以永葆與宇宙天地萬物圓融為一,全息相應。正因心在廬山中,方可更好的識得廬山真麵目。我心本廬山,廬山即我心;我心即風幡,風幡即我心;我心即河橋,河橋即我心,悉數圓融為一體。
定有多高多深,智慧就有多高多深。因地球凡夫人類的定,隻能在凡夫層次,所以其開顯的先驗的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智慧,也隻能在三維凡夫層次。
三維的地球凡夫人類,總是要死死抱住自身的經驗,知識邏輯,理性及其所形成的觀念意識體係和認識模式不放,對其非常的執著。所以其定就隻能局限於三維凡夫層次。所以其智慧隻能局限於三維的先驗直覺頓悟智慧和憑借著語言思維邏輯理性所主導的外向型三維實踐出真知的智慧。
四維時空以上的高維的直覺是非語言邏輯程序,非理性思辨的智慧頓悟覺知。來源於高度的無思無為的、無執著妄念的靜心入定,自內在心靈深處自然呈現的本自具足的、飽含萬智萬法的真如佛性智慧。而非源於憑借語言邏輯理性思辨,憑借外向型的,試錯窮舉法的經驗實證所獲得的逐漸可靠的覺知。而地球人類所具有的三維時空直覺頓悟覺知是低層次的直覺與頓悟覺知。且不具有確定性和穩定性。其認知功效比不上三維地球人所擅長的憑借語言邏輯,理性思辨所產生的認知功能來得更加可靠、確定和穩定。在認識能力的高度和深度上,也比不上後者。地球人的三維世間法認知智能主要的就是由語言邏輯,理性思辨及三維凡夫的直覺頓悟所構成。
西方主流思想的這種信條和認識,暗含有一個錯誤的基本前設:三維地球人的智能永遠不能超越三維。而以佛、易、道為代表的東方大智慧告訴我們這個前設是完全錯誤的。三維地球人是可以通過內在心性的無思無為,澄懷無住,無執著妄念的正修行,不斷彰顯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不斷提升自身的菩提正覺、靈性、智慧次地及生命時空維度次地,直至成佛得道,獲得無邊的智慧和法力。
還有一個要點需要特別說明:對於成佛得道者來說,法無高下,萬法平等全同無二,互通互包,一法能應對萬事萬物和解決一切問題,一法之鑰匙能開一切鎖;法無高下,皆平等全同無二,一法遍含一切法是根本,法無定法,法有相應與不相應,皆是用的呈現方式,是方便善巧之用;少與多,一和無量是一體兩麵,空與有,其小無內與其大無外也是一體兩麵;萬法同體同根同源,萬法是一法的一體多麵,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法圓融,萬法圓融;法法全同互包互通;對於凡夫來說或非成佛得道者來說,其所具有的任何單一的法力,是不可能達到究竟圓滿完備和極致的,因而是有漏有偏有限的,是不可能達到一法圓融極致而萬法圓融極致及一法通萬法通的,因而認定法與法是不平等而有差異和有高下的。越是低維及低層次的智能生命,越是必須認定:法與法是不平等而有差異和有高下的;越是高維及高層次的智能生命,越是能夠實現法與法平等而無差異和無高下,互通互包,越是能夠實現一法通萬法通,一法圓融,萬法圓融;高層次之法往往能包含及通達低層次之法,反之不能。所以必須采用以多補缺的方式彌補自身單一法力的不足。需要用萬把鑰匙開萬把鎖。隻要沒有成佛得道,再多的彌補都是有限有漏有偏的。對於三維地球人來說,應用語言和邏輯理性工具,是一種低層次的法,是找不到更好,不得不用的蹩腳拐杖。對於成佛得道者來說則不存在法有高低層次的之說。因而對於成佛得道者來說可以應用所謂低層次的語言邏輯理性之法來究竟無漏圓滿的說透說全一切。三維地球人類在使用語言和邏輯理性工具時必然麵臨的種種局限和障礙,對於成佛得道者來說,都不存在。成佛得道者能用任意一法解決一切問題,能知一而知一切。[8]
綜上,通過對語言、邏輯、理性思維層層遞進及較為全方位的深入剖析,我們終於明了了為什麽道可道,非常道。禪可言,非真禪。大美不可說,可說非大美至美全美。
注釋
[1]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韓林合 編譯 / 韓林合 商務印書館2019-1
[2]楊全《佛老思想與我國古代的意境論》
愛思想網站https://www.aisixiang.com
[3]《莊子·秋水》
[4]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韓林合 編譯 / 韓林合 商務印書館2019-12.1、3、4、序言、5.6
[5] (德)弗裏德裏希·克拉默著 柯誌陽、吳彤譯《混沌與秩序:生物係統的複雜結構》2010年8月1日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6]波普爾《猜想與反駁》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 1987-04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7] 同[4]
[8] 楊全《如何領悟法無高下,萬法平等且互包全同?》
知乎網https://zhuanlan.zhihu.com/p/823318244
參考文獻
1、《楞嚴經》、
2、《金剛經》
3、《道德經》
4、《莊子》
5、《易經》
6、《語言學與現代科學》, 陳明遠 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7、形式化:現代邏輯的發展 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朱水林, 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
8、[荷]C.A.範坡伊森 著 劉東 謝維和 譯《維特根斯坦哲學導論》 四川人民出9、版社,1988年出版
10、理性主義及其限製, 哈佛燕京學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3年5月1日出版
11、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哲學傳統比較研究 徐友漁 周國平 陳嘉映 尚傑,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04月出版
12、邏輯學導論(第11版),(美)柯匹、(美)科恩,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年3月1日出版
13、前沿與交叉科學-全息隱能量場與新宇宙觀, 閔家胤、錢兆華, 陝西科學技術出社,1998年10月出版
14、(英)彭羅斯著《皇帝新腦》許明賢、吳忠超譯 2007年6月1日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5、(美)卡爾文著 楊雄裏譯《大腦如何思維》2007年9月1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6、楊百順《西方邏輯史》1984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7、陳嘉映《語言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發或摘引,但請注明出處。謝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